□ 朱留心
張復興在長期的藝術探索過程中,有選擇地借鑒傳統,選取富有生活內涵的桂北景象作為藝術表現對象,用傳統的技法表現現代生活氣息,真切、細膩地表現了自己追求平淡、恬靜之美的情感。他所表現的尋常家山,境界蒼茫雄秀、氣勢開張大度、造型端莊舒展、用筆簡潔清潤,畫面山峰起伏、林巒蜿蜒、水清如鏡、平崗連綿,在平正嚴整之間,給人以協調自然之感。
藝術是打開心靈的窗戶。從張復興的繪畫中可以看出,他是按照自己對生活、對客觀世界的認識和感悟,有意識地在筆墨語言中傳輸一種平和恬淡的現代中庸意識,構建一個體現個人生活態(tài)度的藝術意向。這種帶有強烈主觀理念的意境,有個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也有鮮活的生活感受。二者的結合,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具體來說,即平和之中有一種不變的準則、恬淡之中有一種生命的激情,豪放、樂觀不失穩(wěn)健,節(jié)奏快捷,不趨浮躁。
《西吉印象》張復興
《茶馬古道》張復興
他在筆墨語言之中傳輸的另一個精神層面,是對淳樸生活的熱愛。在他的繪畫中,既沒有高丘巨壑,也沒有大江奔流,既不是名山勝景,也不是世外桃源,而是尋常百姓世代居住的具有厚重歷史文化的、寧靜祥和的溫馨之鄉(xiāng)。這里山不高,不曾有神仙過往,水不深,沒有龍來盤踞,無名士吟詩作賦,無鴻儒談笑風生。這里的山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彼此相親相敬、繁衍生息、化育文明,過著有滋有味的生活。
藝術中的平淡是性靈的流露,是原原本本追求自然的表現。對這種樸素和平淡生活的表現,使張復興的繪畫產生了內美和感染觀者的視覺效果。師法自然,用自己的筆墨語言去表現鮮活的生活感受,是繪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重要的一條規(guī)律。對眼前的自然,并非每個人都能獲得感知并找到藝術創(chuàng)作的靈感,只有自然的外在形態(tài)和人的個性契合時,才能產生心靈的對話。
張復興的繪畫,表現出一種質樸、野逸、寧靜、淡泊的生活感受。他希望找到能培養(yǎng)、維持和提升這種感受的精神家園,而桂北山水正好給他一個客觀參照物和創(chuàng)作源泉,印證了他主觀營構的結果,也便有了心靈的寄托和慰藉。
繪畫取法自然、融入生活氣息固然是正路,但在生活感受的背后,如果沒有深層次的文化元素和精神取向,終歸顯得單薄。張復興的繪畫扎根于傳統,來源于生活,成功于意向設計。在表現鮮活生活感受的同時,有意識地純化筆墨語言,主動自覺地強調精神境界,在筆墨中鑲嵌許多文化意識。尋常家山,就是精神、文化和生活的聚集之處。
《且看春雨春風》張復興
尋常家山是張復興的精神境界,也是我的精神境界,相信這也是大家的精神境界。在生活中,有一片屬于自己的尋常家山,便有了人生的歸宿,有了生命旅途中可以憩息的地方。
書家簡介
張復興1946年生,祖籍山西?,F為中國畫學會副會長,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畫院研究員、碩士研究生導師,北京故宮博物院中國畫法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央文史館書畫院研究員,榮寶齋畫院特聘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廣西美術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