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波
(廣州市宏濤水務勘測設計有限公司,廣州 510405)
躍進河主要流經(jīng)大嶺村、井崗村、雄豐村、五豐村、兩上村、兩下村及蓼江村等村莊,主要承受躍進河東圍的六條支流及區(qū)間的洪水。躍進河主干流集水面積為21.97km2,總長10.63km。躍進河干流經(jīng)三步崗北閘匯入白坭河,沿河向上樁號3+750處有江村截洪渠至胡社支流匯入,樁號5+050有江村截洪渠至兩下支流匯入,樁號7+270有三根龍支流匯入,樁號8+630有雄豐支流匯入,樁號9+780有井崗支流匯入,樁號10+630有安和莊支流匯入。躍進河堤圍的除險加固已完成了三步崗北閘(樁號0+000)至兩下橋(樁號5+050)兩岸已整治,除樁號2+200至3+600左側堤圍未整治,兩下橋以上堤圍皆未整治。躍進河干流上只設置了一座排澇站凌角塘排澇站,江村截洪渠至兩下支流設置格田、新涌口、和缸瓦部3個排澇站和安和莊支流設置有1個大嶺排澇站?,F(xiàn)狀躍進河水系詳見右圖1。
3步崗北閘共5孔凈寬22m,閘高6.5m,閘底板設計高程為-2.1m,設計流量151.95m3/s,閘內(nèi)堤頂設計高程4.47m。在暴雨期間,當閘外水位低于閘內(nèi)水位時,利用三步崗北閘自流排洪;當閘外水位高于閘內(nèi)水位時,三步崗北閘起擋洪作用,利用躍進河涌容調(diào)蓄躍進東圍的來水量。
圖1 躍進河片區(qū)水系圖
躍進河河口不建排澇站,在各支涌低洼地區(qū)分片建設排澇泵站,具體方案如下:
1)拓寬躍進河干流,整治長度為6250m,在現(xiàn)有渠寬的基礎上平均拓寬約15m,整治堤圍總長7180m。
2)拓寬躍進河支流,整治堤圍長度為21460m,其中,包括江村截洪渠至胡社支流3450m,江村截洪渠至兩下支流5430m,三根龍支流3880m,雄豐支流2500m,井崗支流3100m,安和莊支流3100m,分別在現(xiàn)有渠寬的基礎上對支流平均拓寬約10m。
3)在干流和各支流低洼處分別設置排澇站。躍進河主干流增設四座排澇站,改建凌角塘排澇站:五豐北排澇站抽排流量6.00m3/s,裝機容量800kW,五豐南1排澇站抽排流量2.60m3/s,裝機容量400kw,五豐南2排澇站抽排流量3.60m3/s,裝機容量500kW,蓼江村排澇站抽排流量3.60m3/s,裝機容量500kW,凌角塘改建排澇站抽排流量3.00m3/s,裝機容量400kW;江村截洪渠至胡社支流需增設1座排澇站:大石崗排澇站抽排流量2.82m3/s,裝機容量400kW;江村截洪渠至兩下支流需增設3座排澇站:沙龍南排澇站抽排流量3.20m3/s,裝機容量500kW,郭塘南1和郭塘南2兩座排澇站,每座抽排流量2.60m3/s,裝機容量315kW,改建缸瓦部排澇站,抽排流量4.50m3/s,裝機容量630kW;雄豐支流需增設2座排澇站:雄豐排澇站和雄豐北排澇站兩座,雄豐排澇站抽排流量5.80m3/s,裝機容量630kW,雄豐北排澇站抽排流量2.40m3/s,裝機容量315kW;井崗支流匯入口增設一座井崗村排澇站抽排流量10.00m3/s,裝機容量1000kW。總電排流量為52.72m3/s,總裝機容量6790kW[1]。
為解決躍進河流域水澇問題,在躍進河河口規(guī)劃建設一泵站,將起推水位降低至1.05m,此時水面線高程為1.05-2.28m,比躍進河片區(qū)平均地面高程低將近20cm,在洪水期間,保證90%以上的地區(qū)不受洪水淹沒。躍進河主干流斷面8+630處水位為2.19m,低于地面平均高程2.40m。
1)拓寬躍進河干流,整治長度為6250m,在現(xiàn)有渠寬的基礎上平均拓寬約15m,整治堤圍總長7180m;
2)拓寬躍進河支流,整治堤圍長度為21460m,其中,包括江村截洪渠至胡社支流3450m,江村截洪渠至兩下支流5430m,三根龍支流3880m,雄豐支流2500m,井崗支流3100m,安和莊支流3100m,分別在現(xiàn)有渠寬的基礎上對支流平均拓寬約10m;
3)河口所建泵站規(guī)模:排澇流量為45m3/s,起排水位為-0.50m,設計水位為1.05m,裝機容量為3600kW[2]。
躍進河整治兩種方案工程投資對比表見表1。
表1 躍進河整治兩種方案工程投資對比表 萬元
綜上所述,對兩種方案進行優(yōu)缺點比較如表1。其中方案一為整治干流及支流堤圍,分散布置泵站,解決流域水澇;方案二為在河口修建泵站,將河口起推水位降至1.05m,整治干流與支流堤圍,集中解決流域水澇。
由此可見,在投資上,河口集中布置排澇站比分散布置排澇站的總投資要少。在管理上,河口集中布置一個排澇站,規(guī)模龐大,需要一筆巨額專有資金才能實現(xiàn),技術和管理比較復雜,必須建立一個專門機構和專業(yè)人員來管理,每年運行費龐大,需有固定來源;分散布置排澇站,每個排澇站規(guī)模不大,各村的排澇站由各村負責管理,不需要協(xié)調(diào)不同村之間的矛盾和利益沖突。在運行效果上,躍進河受災比較嚴重的地方,主要位于躍進河上游,在河口集中設置排澇站,雖可以降低河涌水面線,在暴雨洪水期間,低洼地區(qū)的澇水不易排出,不能及時緩解災情;分散布置排澇站,可以及時排出澇水,迅速緩解災情,大大減少生命財產(chǎn)損失。故推薦第1種方案整治躍進河流域內(nèi)澇。
表2 躍進河整治兩種方案優(yōu)缺點對比表
目前躍進河流域正在按分散式建泵治澇方案進行內(nèi)澇治理,近3年已基本完成躍進河堤圍的整治及部分泵站建設,根據(jù)廣州市白云區(qū)三防近3年躍進河流域內(nèi)澇點統(tǒng)計情況見圖2,分散式建泵治澇效果明顯,內(nèi)澇點的數(shù)量逐年減少。與本次分析基本吻合。
圖2 內(nèi)澇點逐年統(tǒng)計圖
綜上對比分析,得出主要結論如下:
1)結合躍進河流域的內(nèi)澇特點,易澇點集中在上游及支涌,分散式建泵更適合躍進河治澇。
2)目前躍進河片區(qū)已正在分散式建泵模式進行治澇,內(nèi)澇頻次及內(nèi)澇點近五年明顯減少,故在治澇方案中結合排澇片區(qū)的特點,在內(nèi)澇點集中在流域上游時,優(yōu)選分散式建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