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許松青
01
三言兩語還真說不清“內卷”,它常指某個領域產出沒有明顯增量,投入卻被迫水漲船高,向內部不斷提高要求。比如過去高考沒有補習這一說,現(xiàn)在則校外輔導大比拼,大家被迫多花錢,多花時間。
但二三十年前不就聽說發(fā)達國家很多幼兒園老師都是博士嗎?如果幼師都博士了,“素質教育”的問題就從根兒上解決了,未來全民科技文化水準提高得有多大呀!不僅能教好孩子,更能教好家長,想想都美。
內卷不全是不好的,我國的江浙和日本農業(yè)以精耕細作馳名天下,以色列更是做到極致,也恰恰說明低水平的粗放運作從來不是成功之道,“螺螄殼里做道場”的功夫才是領先原因。
但愿那種瘋狂的廣告戰(zhàn)、價格戰(zhàn)、補貼戰(zhàn)式的內卷不要有;有損長遠競爭能力,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動手能力無益,純粹復制大批高考“刷題工具人”的內卷不要有;無助產能績效提高的加班等內卷不要有。
02
有人問2030年車是啥樣?“電池大王”曾毓群反問:四個輪子就是車嗎?敢不敢想象一下未來場景,重新定義汽車?
首先不能叫“汽”車,因為不燒汽油了;其次也不一定是“車”,而是你可以賦予某種功能的智能電動移動終端,便宜的、專屬的、隨叫隨到、自動駕駛的“仆人”。他舉例:智能電動移動電影院、辦公室、卡拉OK廳、垃圾房等等。
我再幫他增加幾款吧:智能電動移動瑜珈房、心理咨詢室、書房、休息房、衣櫥……假如一臺功能終端十萬元,電池實現(xiàn)自由,擁有數臺也是可能的。畢竟啥都能滿足,還比房便宜。
未來這種形態(tài)可以叫什么名,我再貢獻幾個:“來去”“飛家”“我蝸”(wowo)?隨著汽車概念的顛覆,可以預期的是將出現(xiàn)由之而來的顛覆性產業(yè)和技術,全新的中國制造前景已悄然展開了。
當然,曾毓群說這話的底氣是未來十到十五年中國電池在全球領先,十之有七。那將不僅是“寧德時代”,更是中國時代!
03
剛剛,“玻璃大王”曹德旺宣布,出資100億元籌建“福耀科技大學”,共同探索新型公辦大學辦學模式。主要面向新興產業(yè)培養(yǎng)應用型、技術技能型急缺人才,希望通過基礎研究投入,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他的這一爆炸性新聞,不禁讓我想起“有一種專業(yè)叫國家需要”的錢偉長。原本文科滿分、物理只考5分的他,因為“九一八事變”爆發(fā)報國心切,竟然將專業(yè)改為了物理,后來取得了突出成就,被譽為“萬能”科學家。而曹德旺捐建科技大學的初衷同樣讓人欽佩:為了解決高科技“卡脖子”難題,為了國家需要!
專注制造,科技創(chuàng)新,這樣的“內卷”,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