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若水
世界衛(wèi)生組織最新數據顯示, 全球有3.5億的抑郁癥患者。2019年最新數據顯示, 我國抑郁障礙終身患病率達6.9%, 估算約有9500萬患者。這也就意味著,每15個人中,可能就有1個是抑郁癥患者。我們的身邊,無論是朋友、同事還是家人, 都可能有抑郁癥患者。
抑郁真的可能找上每一個人, 而我們對于抑郁癥的了解卻還知之甚少, 今天我們就和大家談談關于抑郁癥的10個真相。
01/抑郁癥是像感冒一樣的疾病,而不僅僅是情緒發(fā)作
對于抑郁癥而言,低落、不開心, 只是疾病下的一種癥狀表現而已。就好像感冒,我們往往會出現咳嗽、流涕的癥狀,而這只是我們受到細菌、病毒感染之后表現出來的癥狀而已。
抑郁癥是一種發(fā)作性的精神障礙,病人在發(fā)作的階段,腦5-羥色胺(5-HT)和去甲腎上腺素(NE)濃度下降。而這樣的激素變化帶來的狀態(tài)變化也可能不僅僅是情緒。他們還會表現出更多不同的癥狀,比如失眠或者嗜睡,暴躁、焦慮、頭痛,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最可怕的是忽視了這些身體的提醒。
02/僅靠抑郁量表不能診斷抑郁癥
目前所有(正式)抑郁自測量表所評估的,都是“抑郁狀態(tài)的嚴重程度”,換句話說,就是近一周或者近兩周你的情緒、生理感受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抑郁狀態(tài)”。但凡經歷考研失敗、戀愛分手等重大的人生事件的當下,不少人會產生“我不好,世界糟糕,未來沒希望”這樣的念頭。一旦經歷一個階段的調整之后, 這個重要的事件過去、壓力消失了,抑郁狀態(tài)也將煙消云散。
如果量表結果顯示你處在抑郁狀態(tài), 不等于你已經患了抑郁癥。先別急著下定論,抑郁量表在診斷中僅作為參考, 去精神科醫(yī)生那里,聽聽醫(yī)生怎么說。
03/樂觀的人也會得抑郁癥
“愛笑、樂觀”并不能保護一個人不得抑郁癥。目前沒有研究發(fā)現, 愛笑或者樂觀的人更少得抑郁。
本質上, 抑郁癥有一定的遺傳和生理基礎, 任何人都有得抑郁癥的可能性。另外,抑郁癥往往只有處在發(fā)作期, 它的種種癥狀才會顯示出來。
我們似乎可以認為: 生性樂觀的人也有可能得抑郁癥, 在抑郁發(fā)作期間, 他將暫時變得不再樂觀。
04/抑郁癥可能會伴隨一生,但也可以和它和平相處
根據一項15年的隊列研究,抑郁癥的終身復發(fā)率高達80%,頭五年未曾復發(fā)的治愈患者,在之后的十年里也有50%出現復發(fā)。但抑郁癥患者并不是一直處于抑郁狀態(tài)中, 而是會有抑郁發(fā)作階段。就好像一顆壞掉的牙齒,時不時會痛起來。
在發(fā)作期, 內心體驗極度痛苦;突然哭起來,反復絮叨自己做的不好的事情都是可能出現的情況。而在緩解期,痛苦折磨會大幅降低,對生活的影響也會減輕。抑郁發(fā)作期從幾天到幾周,甚至到6個月或更久。持續(xù)有效地治療, 更重要的是幫助抑郁癥患者提高生命質量和減少復發(fā)的可能。
05/抑郁癥可以不吃藥,但不能不治療
確診抑郁癥后, 醫(yī)生會評估患者的病情及經濟狀況, 建議接受心理治療、服藥或者在服藥的基礎上接受心理治療。如果實在不想吃藥, 可以勇敢地把這個顧慮表達出來, 或許醫(yī)生還能告訴你一些服藥之外的治療選項,比如經顱磁刺激、認知行為療法等等。
總之,改變的方法有很多,唯獨不建議做的,就是什么都不做,或自己偷偷改變治療方案, 等它自己好。
06/抑郁癥的確可能出現自殺傾向
患上抑郁癥, 自殺的風險的確會變高, 但并不是時時刻刻都想自殺。有數據顯示,至少60%曾經嘗試自殺的人, 是心境障礙患者(主要包括抑郁癥和雙相障礙)。
這也是在醫(yī)院也好, 心理咨詢機構也好, 都把自殺傾向作為重要的評估點的原因。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對于重度抑郁有自殺傾向的人來說, 抑郁緩解期, 也就是看起來“好”起來的時候自殺風險反而會升高,需要家人和朋友注意防護。
07/抑郁癥不總是不開心的抑郁癥并不會改變人的各種
基本屬性,我們都一樣,一天中也有情緒波動。抑郁發(fā)作期間,他也仍舊會笑。只是那些快樂可能稍縱即逝。有些患者, 甚至在發(fā)作期,還會努力表現出開心的樣子。開不開心從來就不是抑郁癥的典型表現, 也不要拿開不開心判斷抑郁癥是否好了。
08/不需要刻意逗抑郁癥患者開心
抑郁癥發(fā)作期間, 病人的情緒體驗會變得“空白”,動力會變得低下, 對自己的認識會偏向負面,食欲和表達欲都可能會下降,我們做的那些事, 可能暫時觸動不到他。
不過這種特別的對待, 會被患者接收到,但效果并不確定,可能會被理解為“關心我的方式”,也可能會被曲解為“這代表我不正?!被蛘摺澳阏f的我做不到,壓力很大”。
更好的做法可能是順勢而為,推波助瀾。如果他想坐著曬曬太陽,那就陪他曬太陽,而不是讓他出去走走。傾聽他想要的,而不是給更多的“指導”建議。
09/他不是懶也不是不努力,只是負面情緒很難控制
抑郁癥表現出的退縮、畏難情緒,并不是軟弱的表現。抑郁癥患者在發(fā)病的時候,強烈的負面體驗遠遠超出了他自己能調節(jié)的范圍, 他可能會因此感到自責、無助。
“想開點”“你經歷的都是小事” 這樣的勸慰這時候是無濟于事的。病人的身體里的某個調節(jié)器暫時壞掉了, 就好像我們不能讓一個感冒的人馬上停止咳嗽一樣。
而抗抑郁藥物可以有效減輕癥狀, 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打破“越難受越不想動,越不動越難受”的惡性循環(huán),讓自我調節(jié)機制重新發(fā)揮作用。
10/抑郁癥不會傳染,但也請照顧好自己
我們總說需要對抑郁者給予更多的愛和包容, 但也別忽視了陪伴者。
陪伴的人往往因為疲憊和缺乏支持、理解,自己的壓力很大,也可能會處在抑郁狀態(tài)。這不是傳染,而是疲勞、壓力、自我關懷有限的一種結果。
如果感到需要幫助, 可以試著找一些抑郁癥小組, 找到一群一起陪伴抑郁癥的人, 更容易獲得歸屬感。
抗擊抑郁是場持久戰(zhàn), 照顧好你自己, 他才能在你支持下走得更遠、更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