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陳鶴琴先生曾說過:“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自然對于幼兒生命成長的重要性,幼兒與自然之間有著一種天然形成的紐帶,彼此共同成長,彼此共生共長。孩子的興趣點與關注點是教育的有效起點,也是孩子真正的學習動機,因此經(jīng)常而細心的觀察兒童的興趣對于教育者來說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我們要善于在一日生活中把握教育的契機,鼓勵兒童去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世界,讓活教育不斷生根發(fā)芽,實現(xiàn)兒童活潑潑的成長。
案例背景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jié),班級正在開展“秋天的水果”主題課程,通過前期孩子們對于秋天水果的經(jīng)驗調(diào)查了解到秋天里有蘋果、梨、橘子、柿子、石榴、甘蔗等水果。孩子們對于自己最喜愛吃的水果,都說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是因為顏色而喜歡吃水果,有的是因為酸酸甜甜的味道而喜歡吃水果。根據(jù)孩子們的經(jīng)驗,班級主題開展的線索也是由外而內(nèi)的進行,先從水果的顏色、外形到水果的剖面,再從水果的剖面到品嘗水果。通過看、摸、聞、嘗、畫、做等方式,讓孩子們更加充分的了解水果。故事開始時,孩子們剛通過水果的顏色和外形了解了水果。
故事開始:一顆黑色的小果子
一天早晨,孩子們正在戶外玩晨鍛游戲。有的孩子在玩小鼴鼠送花,有的孩子在玩投彩球,有的在玩滾大球、運西瓜,有的在玩小勇士闖關的游戲。孩子們玩的很開心,我四處巡視著。我剛從運西瓜的游戲走到滾大球和小勇士闖關游戲的中間站好,觀察著孩子們游戲的情況,大家玩的都很開心。剛站了一會兒就聽見有人喊我,我剛把頭轉過來就看見多多滾著他的大球站到了我的身邊。多多跟我說,陳老師陳老師我撿到了一個黑色的小果子,說著她把黑色的小果子遞給了我。我伸出手接過了多多的小果子。我問多多,多多你的小果子在哪里撿的呀?多多一只手扶著大球,然后轉身指著后面說,就在那里,就在滾大球開始的地方撿到的。我說:“是在滾大球的起點處撿到的小黑果子嗎?她點點頭。我接著問,那你知道這個小果子是從哪里來的嗎?多多搖了搖頭說:“不知道?!比缓鬂L著她的大球走了。這時站在一旁的緩緩聽到了我們的對話,緩緩跑到滾大球開始的起點,站在那兒喊我,陳老師,我看著她,她指著頭頂上的樹說:“陳老師陳老師,就是這棵樹上掉下來的小果子。緩緩的兩只小腳踮的高高的,一只手舉起來指著她頭頂上的樹說。我接著說:“是這棵樹上結的小果子嗎?”緩緩說:“就是的?!蔽医又鴨枺骸澳悄阒肋@棵樹叫什么名字嗎?”緩緩搖搖頭說:“我不知道,我不知道這個結黑果子的樹叫什么名字?!蔽艺f沒關系的,我們一會兒回到教室再問問看班上的小朋友,他們認識嗎?于是,把小果子裝進了口袋里,拿起手機拍了幾張大樹的照片。
這時,李老師也在大樹的下面也撿到了一個和多多一樣的黑色的小果子。李老師大聲喊我說:“陳老師,我也撿到了一個和多多一樣的黑色小果子哦”李老師舉起手給我看,當李老師剛舉起手時,在旁邊玩游戲的孩子們都跑了過來,大家都抬起頭看著李老師手里的果子。彤彤說:“李老師,李老師,給我看一看”。多多也跑過來說:“李老師,我的小果子給陳老師了”。珩珩說:“李老師,你的果子好小啊。”蓁蓁說:“李老師,我也在曲水文華的小區(qū)里看見過這個黑黑的小果子?!毙≌Z說:“我媽媽的單位樓下也有這個黑黑的小果子。”大家對這個黑黑的小果子很感興趣,七嘴八舌的討論著。
晨鍛游戲結束,回到教室里,孩子們都安靜地坐在自己的小椅子上。多多站起來說:“陳老師,我撿的那個黑色小果子呢?”我說:“在我口袋里?!蔽覐难澴涌诖锾统隽藙倓偠喽喟l(fā)現(xiàn)的黑色小果子。請多多把撿到黑色小果子的這個事情告訴了班上的小朋友們,也請大家欣賞了我拍的大樹的照片。欣賞完照片后,我問大家,你們認識這個結黑色小果子的樹嗎?孩子們都搖搖頭說不知道。你們想知道這棵樹的名字嗎?大家都說想知道。那怎么辦呢?大家有什么辦法知道這棵樹叫什么名字嗎?這個時候俞貽婷把手舉手起來說:“陳老師,我回家問問我奶奶,我奶奶肯定認識的?!迸赃叺膩唩喴舱f:“我回去問問我爸爸?!贝蠹叶枷氲搅藢で蠹胰藗兊膸椭?。于是我把大樹的照片和孩子們的問題發(fā)到了班級的微信群里,請爸爸媽媽們幫助孩子們找到大樹的名字。
故事進行中:尋找大樹的名字
第二天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問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棵大樹叫什么名字了嗎?俞貽婷立刻舉手說:“我問過我奶奶了,她說這棵大樹叫做香樟樹。”珩珩也站起來說:“我媽媽說這棵大樹也叫香樟樹。”緩緩也舉手說:“我媽媽跟我說這棵樹叫做香樟樹,它接黑黑的果子和綠綠的果子。我追問:“還有綠綠的果子嗎?”緩緩接著說:“是的,我媽媽說它先結綠綠的果子,然后綠綠的果子會慢慢變成黑黑的果子,就掉下來了。緩緩剛說完美滿就站起來說:“是的,我爸爸也是這么說的。”原來這棵大樹叫做......孩子們一起說香樟樹。我接著問:“那除了香樟樹會接果子,還有哪些樹會結果子呢?我剛問完這個問題,就有一些孩子說出橘子樹上結橘子。在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我們有帶孩子們參觀過幼兒園的種植園地,在幼兒園的種植園地里。有一棵橘子樹,在我們?nèi)⒂^的時候,橘子樹上還留下一個橘子,孩子們對這顆橘子樹的印象特別深刻。參觀結束后,他們知道橘子是秋天里的水果。
故事發(fā)展:草莓長在樹上
接著贊贊說蘋果長在樹上,多多說香蕉長在樹上,萬雨彤說梨子長在樹上,丫丫說橙子長在樹上,杺浥說藍莓長在樹上,遠遠說楊桃長在樹上,李唐說草莓長在樹上。李唐剛說完,緩緩就站起來說:“草莓長在地上?!迸赃叺倪h遠也說:“草莓是長在地上的?!标P于草莓長在哪里這個問題,孩子們發(fā)生了一些分歧。我說:同意草莓長在樹上的請舉手,小語、慧慧、康康、文瀾、伊一、蛋蛋、九兒、旸子、芒果等班上一半的孩子都同意草莓長在樹上的說法。也有一半的孩子同意草莓長在地上的說法。我又問大家了,那怎么辦呢?有的說長在樹上,有的說長在地上,草莓到底長在哪里呢?有什么辦法知道草莓長在哪里呢?贊贊說:“我可以讓我媽媽在手機上查”。杺浥說:“我媽媽會看書”我說是從樹上找答案嗎?杺浥點點頭。那你們回家請爸爸媽媽們幫忙哦。于是我把草莓長在哪里的這個問題發(fā)在了班級群里,請爸爸媽媽們幫助孩子們一起尋找答案。
故事的高潮:草莓長在地上
過了幾天,晨間接待的時候,周芷亦和奶奶一起拿了兩張照片遞給我說:“老師,芷亦要帶的照片?!蔽毅读艘幌拢南耄骸拔覜]有讓芷亦帶照片???”我接過照片打開一看,原來是芷亦摘草莓的照片。
頓時,我想起了前幾天孩子們討論的關于草莓長在哪里的問題,我連忙說謝謝,謝謝,請芷亦把照片拿到了教室里。
當天晨間談話的時候,我先問了孩子們,你們知道草莓是長在哪里的嗎?大家異口同聲的說地上。為了確定大家的答案,我又反問了一句,真的嗎?滿滿站起來說:“是的,我問了天貓精靈,天貓精靈說草莓是長在地上的?!庇豳O婷站起來說:“是的,我奶奶告訴我,草莓是長在地上的。”贊贊站起來說:“我是看我媽媽的手機,手機上說草莓是長在地上的。”多多也站起來說:“是的,我也是看我媽媽的手機,手機上的圖片,草莓是長在地上的?!碑敶蠹叶颊f完以后,我跟他們說,今天周芷亦還帶來了兩張她摘草莓的照片給大家,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芷亦站在前面,手里拿著兩張照片說,草莓是長在地上的,我是蹲著采草莓的。從芷亦帶來的照片上能明顯看出來,她是蹲在地上采草莓的。為了讓孩子們能看得更清楚一些,我把芷亦的照片拍了下來,放在了大電視上,請大家一起欣賞。在觀看圖片的時候,洪藝慈說我媽媽也帶我去摘過草莓的,我還拿了一個小籃子,也是蹲在地上踩的。經(jīng)過觀看照片,孩子們更加明確了,草莓是長在地上的。
故事的結尾:發(fā)現(xiàn)書里的答案
每周二是我們班的遠足活動。星期二的那一天,孩子們遠足回來后像往常一樣,坐在床邊等待著老師給他們講好聽的故事。這是班級餐前的一個講故事的環(huán)節(jié)。班級主題是秋天的水果,所以孩子們和爸爸媽媽們尋找了許多有關于水果的繪本,投放在班級的圖書區(qū)。正好利用餐前的這個時間,老師們會帶孩子們一起閱讀,跟水果有關的繪本。孩子們在床邊坐好后,老師準備去窗邊的書袋里拿一本有關于水果的繪本,這時我突然看到亞亞的小手,指著一個繪本。我問亞亞,是要看這本書嗎?亞亞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實她是指著書袋玩的。我說:“那我們今天就看這本書吧?!庇谑俏夷闷鹆诉@本書,書的名字叫做《好吃的水果》。我剛說完書的名稱,緩緩就站起來說:“陳老師這本書是我?guī)У?,里面有好多好多的水果?!边@本書是一本知識類的圖畫書,介紹了許多水果的外部特征、內(nèi)部特征和生長情況,當快要將這本書讀完的書后,我突然發(fā)現(xiàn)書里正好有說到水果都是長在哪里的。我先說到長在樹上的水果有蘋果、橘子、香蕉和芒果。當我繼續(xù)往后翻頁的時候發(fā)現(xiàn)了長在地上的草莓,除了有草莓長在地上,還有西瓜、哈密瓜等瓜類。讀完這本書后,孩子們更加堅定草莓是長在地上的。
隨著故事的發(fā)展,時間的推移,班級的課程線索的第三塊版面已經(jīng)結束,開始繼續(xù)延伸到第四塊版面。又根據(jù)孩子們的興趣點,我決定把班級第四塊主題墻版面的名稱為“水果長在哪里”共分為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長在樹上的水果;第二個部分是長在地上的水果?通過張貼水果圖片的形式,幫助孩子們梳理他們的課程經(jīng)驗。
故事的后來:匯報好消息
孩子們知道了,草莓長在地上以后。我也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爸爸媽媽們,把信息發(fā)在了班級的微信群里,爸爸媽媽們也紛紛點贊。經(jīng)過孩子、家長和老師們的共同努力,孩子們通過自己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得到了答案。
故事的后繼:我們的感悟
(1)作幼兒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導者
在生成故事“草莓長在哪里”的過程中,我們追隨幼兒的腳步,跟著幼兒的興趣點出發(fā)。從無意間撿到的一顆小黑果子到草莓長在哪里?教師圍繞孩子們感興趣話題為出發(fā)點,一步步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一路和孩子們一起完成了整個探索的過程。在整個活動當中,教師有意識的把問題拋給孩子,孩子們的通過思考,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教師常常問孩子們怎么辦?這種不斷的示弱讓孩子們更加主動的去學習與思考。
教師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的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只是鼓勵他們大膽的探索與表達,善于發(fā)現(xiàn)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xiàn)與反應,敏感的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shù)姆绞綉?,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師生互動,尊重幼兒在發(fā)展水平,能力,經(jīng)驗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個幼兒都能獲得滿足和成功,關注幼兒的特殊需要,包括各種發(fā)展?jié)撃芎筒煌陌l(fā)展障礙,與家庭密切配合,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2)作積極的鼓勵
給予幼兒積極的鼓勵,陳鶴琴的“活教育”思想中講到積極的鼓勵勝于消極的制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在科學探究親近自然喜歡,探究當中有說到,真誠的接納,多方面支持和鼓勵幼兒的探索行為,和幼兒一起發(fā)現(xiàn)并分享周圍新奇有趣的事物或現(xiàn)象,一起尋找問題的答案。鼓勵幼兒根據(jù)觀察或發(fā)現(xiàn)提出值得繼續(xù)探究的問題。支持和鼓勵幼兒在探究的過程中,積極動手動腦尋找答案或解決問題。
(3)作家園共育的促進者
教師及時將需要家長幫助的信息發(fā)在班級群里,每一次孩子們收獲到的知識與答案也發(fā)在班級的群里與家長一起分享。也讓家長們知道孩子在干什么?知道孩子對整個課程內(nèi)容的推進過程。家長間接的參與到孩子們積極探索的過程中,和孩子們一起成長。
南師大龍江幼兒園 (江蘇省南京市 21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