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亮,孔令一
(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河北分局,河北 石家莊 050035)
南水北調工程投資管理采用靜態(tài)控制和動態(tài)管理的模式,該模式主要表現為把國家批復的靜態(tài)投資和因物價浮動或法律性變化的動態(tài)投資部分區(qū)分開,有效避免了調整概算的繁重工作。動態(tài)投資管理是指工程在建設期內因物價(人材機)波動、法律變化、貸款利息變化以及重大設計變更等原因造成的工程投資增加,其中物價波動是動態(tài)投資管理中的重點。加強價格調整方法的適用性分析,提出影響動態(tài)投資管理的關鍵因素,對整個工程投資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07 年版)中價格調整的規(guī)定,價格調整包括一是物價波動引起的價格調整,二是法律變化引起的價格調整?!端姽こ虡藴适┕ふ袠宋募罚?009版)第16條價格調整條款采用全文引用,并增補了內容:一是由于物價波動原因引起合同價格需要調整的,其價格調整方式在專用合同條款中約定;二是采用造價信息調整價格差額,工程造價信息的來源以及價格調整的項目和系數在專用合同條款中約定。
對工程項目進行價格調整需滿足2 個條件:一是通用合同條款中設置了價格調整的約定條款,二是專用合同條款中明確具體內容,即在合同中設置價格調整約定條款,滿足合同約定,價格調整工作才具有合法性、合規(guī)性。例如,在南水北調工程招標文件的專用合同條款中一般約定為“37 物價波動引起的價格調整 刪除本條全文,并代之以:進入投標報價的人工、材料和設備的價格(除發(fā)包人指定的材料原價外)均按市場定價,當其價格波動影響合同價格時,原則上合同價不予調整;若屬國家政策性調整,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雙方協(xié)商解決”。條款中很明確,對于因物價波動引起價格調整時原則上合同價不予調整,但是若國家政策性調整,應按國家有關規(guī)定雙方協(xié)商解決。其實,國家政策性調整屬于法律變化引起的價格調整范疇,所以南水北調工程價格調整是依據原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印發(fā)的價差調整文件,即屬于國家政策性調整。
價格調整屬于動態(tài)投資管理的范疇,是工程投資管理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所以價格調整必須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價格調整管理包括價格調整方法的采用、調價因子的范圍、權重、造價信息的選用、消耗量的計算原則等,應從工程投資管理的全局性出發(fā),保證價格調整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從南水北調工程價格調整管理的經驗分析看,價格調整政策可堅持前期收緊后期適當放寬的原則,有利于工程建設和投資控制管理。
根據《標準施工招標文件》(2007 年版)中規(guī)定的價格調整方法主要有價格指數法和造價信息法,其中造價信息法在水利工程中稱為消耗量調差法或公式法。2 種方法各有特點,對于大型水利工程,選擇合適的價格調整方法,既有利于承包人合理投標報價,又有利于發(fā)包人的工程建設管理和投資控制。
2.3.1 價格指數法的適用分析
需要調整的價格差額計算公式為:
式中:ΔP為需調整的價格差額;P0為已完成工程量的金額(此項金額應不包括價格調整、不計質量保證金的扣留和支付、預付款的支付和扣回);A為定值權重(即不調部分的權重);B1,B2,B3,…,Bn為各可調因子的變值權重(即可調部分的權重);Ft1,Ft2,Ft3,…,Ftn為各可調因子的現行價格指數;F01,F02,F03,…,F0n為各可調因子的基本價格指數。
從式(1)中能明顯地看出,影響價格調整的主要因素是調價因子權重和價格指數。調價因子的權重選擇主要通過3種形式:①投標文件中約定權重;②合同報價綜合計算所得;③委托有資質第三方機構計算所得(項目管理預算)。調價因子的價格指數是現行價格指數/基本價格指數計算所得。根據主要影響因素的組成分析,價格指數法的適用注意要點有以下幾方面。
(1)權重選用分析。①投標約定的權重適用性:因為投標約定的權重無法計入合同報價中,僅納入評標打分項,其合理性在評標短時間內無法得到驗證。如果采用投標約定權重,建議對權重加以復核修正后使用。②合同報價綜合計算權重適用性:承包人在投標文件編制階段,為最大限度地獲得中標機會,一般采取一定報價策略,如不平衡報價,造成綜合計算的權重有可能失真,同一分類工程的調價因子權重差別較大,且權重的計算工作量很大;同時,實際工程量與投標工程量變化較大時,還需對權重加以修正,建議不采用此類權重。③委托有資質第三方機構計算權重適用性:南水北調工程中,為合理加強工程投資控制,根據上級主管政府部門的項目管理預算編制辦法,在項目開工前,委托設計單位編制了設計單元工程的項目管理預算并報國家南水北調辦公室批準。項目管理預算中遵循的主要原則有:
a.預算價格水平采用批復初步設計概算的價格水平。
b.建筑安裝工程量采用合同工程量,未完成招標的項目采用批復初步設計概算的工程量;設備已招標采購的項目采用合同數量,未招標采購的項目采用初步設計概算數量。
c.施工方法,以招標設計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為主,并適當參考中標單位的施工組織設計方案。
d.工程單價采用《水利建筑工程預算定額》和《水利建筑工程補充預算定額》進行編制,取費標準同批復初步設計概算標準。
e.對項目管理預算與初步設計概算投資進行對比,對差異較大的原因進行分析,并保證預算總額控制在概算范圍內。
建議采用委托有資質第三方機構計算權重作為調價因子的權重。
(2)價格指數關鍵要素。根據價格調整指數法計算公式即價格指數=現行價格指數/基本價格指數或調價期市場價格/基期市場價格,在實際工程中采用調價期價格和基期價格比值的較多,例如南水北調工程中就采用市場價格比值。
價格指數的2 個要素調價因子調價期市場價格和基期價格,對于2 個關鍵要素的采用必須注意以下幾點:①指數基礎數據合法性:價格調整辦法一般在合同條款中有相關約定,首先應遵循合同約定,例如,市場價格的計取原則,價格(或指數)應首先采用國家或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政府物價管理部門或統(tǒng)計部門提供的價格(或指數),若缺乏上述價格指數時,可采用上述部門提供的價格或雙方商定的專業(yè)部門提供的價格指數或價格代替;基期價格的計取原則,是指投標截止日前42 d 的各可調因子的價格(或指數)。其次,如果合同中對調差辦法約定的不夠具體或沒有相關約定,應參照《標準施工招標文件》中相關規(guī)定,保證基礎數據采用原則和依據合法合規(guī)。②指數基礎數據同口徑:價格指數法調差是調整價格的相對差額,即價格指數基礎數據采集時,須保證數據的前后一致性,滿足同口徑要求。例如,市場價格采集渠道或來源應保證一致,國家權威部門發(fā)布或造價信息發(fā)布,價格或指數采用年度平均綜合值還是當月值,尤其注意招投標期跨年度的情況。只有保證基礎數據同口徑,計算的價格指數才具有科學性。③指數基礎數據權威性:指數基礎數據采集原則優(yōu)先采用合同約定的渠道采集,首先采用國家級權威部門發(fā)布的價格或指數,例如柴油、炸藥等優(yōu)先采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發(fā)布的價格;其次是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級權威部門發(fā)布的價格或指數,例如建設主管部門發(fā)布的造價信息價格;最后是地級市部門發(fā)布的價格和指數,考慮到權威性,對此類數據采集應綜合分析并修正后使用。④指數基礎數據合理性:價格指數法價差是調整價格的相對差額,且價差是對承包人的一種合理性的補償,避免發(fā)生同情和錦上添花式的補償。相對差額的基礎就是基準期的正常市場價格水平,對于承包人投標調價因子的價格水平明顯偏離市場價格水平的,應根據標段情況對價格指數制定必要的修正系數,例如在南水北調工程指數法中對人工價格指數就制定了修正系數,具體如下:
人工價格定基指數以《水利工程設計概(估)算編制規(guī)定》(水總〔2002〕116 號文)為基礎測算,考慮各標段投標報價的人工價格水平的差異,鑒于公平原則,根據各標段合同人工價格水平對中線建管局發(fā)布的各年度人工價格定基指數(Ci)進行了修正,作為各標段價差調整年度人工定基價格指數(C'i),計算公式如下:
式中:Ci為各標段價差調整的年度定基價格指數為中線建管局發(fā)布的各年度人工價格定基指數;?為各標段人工定基價格指數調整系數;mr為“水總〔2002〕116 號文”人工(中級工)預算價格,采用中線建管局批復的設計單元工程項目管理預算價格,取4.36元/工時;mo為承包人合同人工(中級工)報價。
當?大于 1 時,取?=1;當 0.9≤?≤1 時,據實結算;當?小于0.9時,取?=0.9。
2.3.2 造價信息法的適用范圍
造價信息法在工程實際應用中通常稱為消耗量法或公式法,影響價格調整的主要因素是價格差和消耗量。價格差主要是調價期市場價格與基準期市場價格的差值,消耗量就是分類工程的實際消耗量,現對使用消耗量法適用分析如下。
(1)價格差的適用分析。從價格差的主要因素調價期和基準期的市場價格分析看,首先應保證市場價格基礎數據同口徑,其次應保證基礎數據的權威性,最后應對價格差的合理性進行分析修正。承包人報價中調價因子價格水平應處于正常水平,如果由于承包人的投標策略致使明顯偏離市場價格,必須根據標段具體情況進行修正,保證價格調整差額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2)消耗量的計算分析。消耗量主要包括按清單規(guī)范的有效凈量和損耗量兩部分。清單凈量就是按照合同約定計量規(guī)定計算的工程量,該部分工程量一般無爭議。主要是損耗量的計取,應保證其合理性,例如承包人在投標中采取報價策略,人為調整損耗量,調整時就應注意,偏離合理區(qū)間的應對其進行修正,保證價差調整的公平性和合理性。
根據國家工程量清單計價規(guī)范,合同工程量的風險責任應該由發(fā)包人承擔,合同單價的風險責任應該由承包人來承擔。合同單價風險中就包括物價波動的風險,如果合理的價格波動理應由承包人承擔,但在實際工程中,尤其是大型水利工程,由于工程規(guī)模和工期的特點,再加上國家政策的影響,有時價格風險超出合理的區(qū)間,作為一個有經驗的承包人也是無法全部承擔的,如何將該部分合同風險進行合理分攤是個需要研究的問題。
在工程合同條款中設置價差風險條款,約定合理物價波動區(qū)間,例如約定當物價波動且幅度超過±3%時進行價格調整,這讓承包人承擔了一定的物價波動風險,體現了價格風險適當分擔的公平原則,對發(fā)包人和承包人都比較公平。
大型水利工程一般具有投資規(guī)模大、工期長、工程復雜的特點,在工程實施過程中可能由于設計變更、地質變化、永久用地征遷、施工管理等原因,導致工期延長,同時也帶來價格調整的風險。如果僅是承包人原因造成工期延長的,價差風險應由承包人自行承擔,但往往工期延長中夾雜很多非承包人原因,就形成因工期延長帶來的價差風險。解決此類價差風險,只有加強合同管理,增強雙方的履約能力。尤其是事件方要盡快增加合同投入,提高合同履約能力,最大限度地將價差風險降至最低,保證工程按期順利完成。
通過對以上價格調整方法的適用范圍和關鍵因素分析,價格指數法中因調價因子的權重和指數直接影響價格調整的合理性、準確性,而調價因子權重和指數的選用應合理避免人為因素,例如投標策略中不平衡報價,直接導致價格調整的準確性。造價信息法中的消耗量計算,同樣應保證計算結果的合理性和準確性。對于大型復雜的水利工程,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價格調整辦法,要保證價差的合規(guī)性、合理性和準確性,同時有利于承包人合理投標報價,也有利于發(fā)包人建設管理和投資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