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丙,薛 清,解毅飛
體能訓練是訓練理論與實踐的核心問題,也是提高運動成績的關鍵所在。而隨著國內(nèi)外體育的不斷發(fā)展,體能訓練理論更趨多元化,對于全民健康、兒童青少年運動、老年康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由于我國體能訓練起步較晚,相關理論研究較為落后,雖然當前已形成了相應的研究體系,但深度和廣度仍有所不足。因此,本文試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數(shù)據(jù)庫,檢索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的相關文獻,對當前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研究的熱點、趨勢進行分析,以期提高我國體能訓練研究水平,促進體能訓練發(fā)展。
1.1 研究對象
以2010-2020年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西北大學)所收錄的體能訓練相關的外文文獻為研究對象。
1.2 數(shù)據(jù)來源
按照主題TS=(“physical training”)OR(“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OR(“physical ability training”)OR(“physical stamina training”)OR(“stamina training”)為檢索方式,并將文獻檢索類型限定為“Article”,最終得到1741篇有效文獻。時間跨度為2010年1月至2020年11月4日。
1.3 研究工具
應用2020年軟件Citespace5.7.R2版本對樣本進行處理,繪制體能訓練研究現(xiàn)狀的知識圖譜,通過對文獻的數(shù)量、核心作者、高產(chǎn)國家和地區(qū)以及關鍵詞分析,以探索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研究的熱點、發(fā)展態(tài)勢以及對我國體能訓練研究的經(jīng)驗啟示。
3.1 體能訓練研究的發(fā)文量分析
通過對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研究的1741篇文獻按照年份排序,其研究發(fā)文量整體數(shù)量較多(圖1),整體變化不大,2010至2016年年平均發(fā)文量約150篇左右,2017-2019年年平均發(fā)文量稍有提升,約180篇左右,2020年尚且統(tǒng)計不完全,因此可以得出,當前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研究數(shù)量整體趨于穩(wěn)定,研究趨于成熟。此外,在取消時間跨度的限制后,可以檢索到,國外最早關于體能訓練的研究是佐治亞大學Gutin.B所撰寫的《肥胖兒童的心率變異性:與全身和內(nèi)臟脂肪的關系,以及體育鍛煉和鍛煉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定期運動、健身對肥胖兒童的PSA具有有利影響。
3.2 體能訓練研究核心作者與合作分析
圖1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的發(fā)文量分析
基于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高產(chǎn)論文作者的部分統(tǒng)計(表1),其中發(fā)文量最高的為Bruce H Jones,共發(fā)文14篇,因此根據(jù)賴普斯定律可以確定體能訓練研究的核心作者,公式為:M≈0.749√Nmax(M代表論文篇數(shù),N代表所統(tǒng)計年限最高產(chǎn)作者的論文數(shù)),M≈2.8,取整為3,因此論文發(fā)表數(shù)量達到3篇以及3篇以上的作者即為核心作者,共計62名核心作者,而核心作者發(fā)文數(shù)量經(jīng)統(tǒng)計達270篇,占總發(fā)文數(shù)量的15.51%,而依據(jù)賴普斯定律,只有核心作者發(fā)文站總發(fā)文量50%,學科高產(chǎn)作者群才能形成,故可以認為當前國外關于體能訓練研究的學者尚且較為分散。
表1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的高發(fā)文量作者情況
此外,梳理核心作者合作研究關系脈絡可以得出(圖2),合作脈絡連線最長、研究隊伍最龐大的是由Knapik.J.J、Jones.B.H與Wozniewski,M等學者組成,同時Abt.J.P、Gram,B、Leandro.C.G等三個研究隊伍合作也較為密切,其中Knapik.J.J、Jones.B.H等學者主要合作研究體能訓練與軍事相關的方向,其中《基于傷害類型和有限訓練日確定軍事傷害預防優(yōu)先級的過程》(被引81次)以及《從伊拉克自由和持久自由行動撤離的非戰(zhàn)斗傷害的頻率和原因》(被引60次)兩篇文章被引次數(shù)最多,在該方向具有一定的理論和指導意義。3.3 體能訓練研究的高產(chǎn)國家與地區(qū)分析
圖2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的核心作者合作脈絡圖
經(jīng)過分析,體能訓練研究發(fā)文量超過50篇的國家/地區(qū)共14個(表2),其中包括巴西(400篇)、美國(267篇)、意大利(111篇)、德國(110篇)、丹麥(91篇)、中國(91篇)、澳大利亞(87篇)、波蘭(85篇)、英國(81篇)、西班牙(77篇)、法國(71篇)、荷蘭(62篇)、加拿大(59篇)、瑞士(57篇),但根據(jù)中心性來看,美國(0.36)、意大利(0.27)、法國(0.27)、澳大利亞(0.15)與波蘭(0.15)較高,說明其體能訓練研究能力較為領先,而我國體能訓練研究數(shù)量雖然較多,但中心性指標一般,仍與美國、意大利等國家研究能力與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表2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的高產(chǎn)國家與地區(qū)情況
3.4 體能訓練研究研究關鍵詞分析
在citespace功能參數(shù)區(qū)進行設置,網(wǎng)絡節(jié)點選擇“keyword”,時間切片為一年一切割,以此繪制出國內(nèi)外關于體能訓練研究關鍵詞的相關分析。
圖3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關鍵詞共線網(wǎng)絡圖
3.4.1 體能訓練研究的關鍵詞共線、頻次與中心性分析
基于體能訓練研究關鍵詞共線網(wǎng)絡圖來看(圖3),共有節(jié)點422個,節(jié)點間連線1838,網(wǎng)絡密度0.0207。同時結合表3得出,當前體能訓練熱點關鍵詞主要集中在頻次601的“Exercise(運動鍛煉)”、252的“Physical training(身體訓練)”、217的“Physical activity(體力活動)”、213的“Performance(機能表現(xiàn))”、125的“Strength(力量)”、121的“Skeletal muscle(骨骼?。薄?13的“rehabilitation(康復訓練)”、109的“Quality of life(生活質量)”、109的“Risk factor(高危因素)”、107的“fitness(適應度)”、106的“Oxidative stress(氧應急)”。說明運動鍛煉、身體訓練、體力活動以及體能訓練的身體技能表現(xiàn)仍是體能訓練研究的基礎和熱點,并逐漸朝向與康復、生活相關聯(lián)的方面開展研究。
表3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的關鍵詞頻次
此外,基于關鍵詞中心性的分析(表4),體能訓練研究重點則主要集中于“Association(締結作用)”、“response(機能反應)”、“Aerobic exercise(有氧運動)”、“muscle(骨骼肌)”、“intensity(強度)”、“activation(活性)”、“Oxidative stress(氧應急)”、“brain(大腦)”。結合體能訓練研究關鍵詞的共線、頻次,可以看出當前體能訓練研究方向正朝向縱深發(fā)展,在以上述運動鍛煉、身體訓練等高頻詞研究為基礎上,更加注重體能訓練中身體機能反應、強度變化以及氧應急、腦部控制等深層次方面研究。
表4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的關鍵詞中心性
3.4.2 體能訓練研究的關鍵詞聚類分析
通過對體能訓練研究關鍵詞聚類分析(圖4),旨在了解體能訓練的主要研究領域,其中包括如何通過體能訓練治療鐵缺乏癥(iron deficiency)與結節(jié)?。╯arcoidosis)、預防體能訓練中的運動性肌損傷(exercise-induced oxidative damage)以及過勞損傷(overuse injury)、體能訓練過程中血管內(nèi)皮細胞(endothelium)變化與聯(lián)系、運動減肥(obesity)、老年人體育鍛煉(elderly)、體能訓練時效(aging)等,說明當前體能訓練研究主要聚焦于各類疾病康復、預防損傷、促進老年人健康、運動減肥等領域。
圖4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關鍵詞聚類分析圖
3.4.3 體能訓練研究的關鍵詞時區(qū)分析
通過對體能訓練關鍵詞時區(qū)的分析可以厘清近幾年研究趨向,對當前和未來體能訓練研究方向和熱點做出相應的預判,為相關領域研究者提供思路。圖5中可以看到體能訓練研究中“Exercise”、“Physical training”、“Performance”等熱點關鍵詞以及“Association”、“response”、“muscle”等重點關鍵詞連線一直貫穿于全部時間節(jié)點,且較為密集,可以視為當前體能訓練研究的重點和基礎。而在近幾年體能訓練研究又衍生出了一些新的關鍵詞,其中包括2015年內(nèi)出現(xiàn)的“ambulatory oxygen(徒步有氧運動)”,“validation(效度)”,“physical performance(身體機能)”,“cardiac output(心排血量)”,“copd(慢性阻塞性肺疾?。?,“l(fā)oad carriage(負重)”,“disability(失能)”,“sarcoidosis(結節(jié)?。钡汝P鍵詞;2016年內(nèi)出現(xiàn)的“supplementation(增補)”,“care(注意力)”,“biomenchanics(生物力學)”等關鍵詞;2017年出現(xiàn)的“model(模式)”,“physiology(生理)”,“diagnosis(診斷)”等關鍵詞;2018年出現(xiàn)的“scale(規(guī)模)”,“serum(血清)”等關鍵詞;2019年出現(xiàn)的“exercise therapy(運動治療)”,“overuse injury(過勞性損傷)”等關鍵詞;2020年出現(xiàn)的“l(fā)umbar disc hemiation(腰椎病)”,“spine surgery(脊柱)”,“supervised physical exercise(高強度身體鍛煉)”等關鍵詞,通過與體能訓練研究相結合,皆可能成為未來的熱點方向,為體能訓練研究者研究提供了方向引導和多元可能。
圖5 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關鍵詞時區(qū)
3.5 體能訓練研究高引文分析
由Web of Science核心數(shù)據(jù)庫檢索可知,2010-2020年體能訓練研究共有5篇高引文文獻,其中包括:
3.5.1 2010年Colberg,Sheri R.等學者撰寫的《Exercise and Type 2 Diabetes》(運動與2型糖尿?。?,被引321次,該研究主要討論了體育鍛煉,以及針對各種活動的建議,體育鍛煉相關的血糖管理,糖尿病預防,妊娠糖尿病,以及體育鍛煉應對糖尿病相關并發(fā)癥的安全有效做法。
3.5.2 2011年Edelmann,F(xiàn)rank等學者撰寫的《Exercise Training Improves Exercise Capacity and Diastolic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Results of the Ex-DHF(Exercise training in Diastolic Heart Failure)Pilot Study》(運動訓練可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運動能力和舒張功能,并保留Ex-DHF的射血分數(shù)(舒張性心力衰竭的運動訓練)初步研究),被引334次,研究結果表明運動訓練可改善射血分數(shù)和左心室舒張功能,進而提高生活質量,而這種益處與心房逆向重塑和改善的左心室舒張功能有關。
3.5.3 2013年Cadore,Eduardo Lusa等學者撰寫的《Effects of Different Exercise Interventions on Risk of Falls,Gait Ability,and Balance in Physically Frail Older Adults:A Systematic Review》(不同運動干預對身體虛弱的老年人跌倒風險,步態(tài)和平衡能力的影響:系統(tǒng)評價),被引274次,該研究認為力量,耐力和平衡訓練組成的多成分運動干預對降低身體虛弱的老年人的跌倒率,提高步態(tài)能力,平衡和力量表現(xiàn)呈現(xiàn)積極的促進作用。
3.5.4 2015年Ng,Tze Pin。等學者撰寫的《Nutritional,Physical,Cognitive,and Combination Interventions and Frailty Reversal Among Older Adults: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營養(yǎng),身體,認知和組合干預和老年人的脆弱性逆轉:隨機對照試驗),被引207次,研究旨在證明營養(yǎng)干預,身體干預或認知干預可以有效逆轉老年人的身體虛弱。
3.5.5 2015年Pedersen,B.K等學者撰寫的《Exercise as medicine-evidence for prescribing exercise as therapy in 26 different chronic diseases》(運動作為醫(yī)學-規(guī)定將運動作為治療26種不同慢性疾病的證據(jù)),被引699次,該研究提供了最新的循證醫(yī)學基礎,給出了運動療法對疾病發(fā)病機理和癥狀的影響,并討論了可能的作用機制,并提出了相應的最佳運動處方。
從高引文中可以看出,體能訓練在治療慢性病、老年人健身和康復運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也值得相關研究者借鑒。
3.1 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研究整體數(shù)量較多,變化趨于穩(wěn)定。
3.2 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研究的高產(chǎn)作者群尚未完全形成,合作較少且分散。
3.3 巴西、美國等國家地區(qū)研究數(shù)量最多,美國、意大利、法國等國家研究影響力較高,中國體能訓練研究數(shù)量較多,但整體研究能力和影響力仍于其存在一定差距。
3.4 國內(nèi)外體能訓練研究逐漸趨于多領域、多向性,體能訓練與慢性病治療、老年人運動健康等各領域聯(lián)系愈發(fā)密切,不斷朝向縱深發(fā)展,更加關注機體、細胞、代謝等層面,因此對我國體能訓練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路徑,為促進我國體能訓練發(fā)展提供了多元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