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敏
新鄭市中醫(yī)院,河南 新鄭 451100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簡稱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起,管腔狹窄或阻塞導致血液循環(huán)不良,心肌的血液和氧供應不足而發(fā)生的心臟疾病。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病,發(fā)病率較高,且危害極大,是威脅我國居民生命的重要因素[1]。據(jù)統(tǒng)計,60歲以上人群心絞痛發(fā)病率可高達27.8%,若未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心絞痛可進展為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2]。目前,臨床多采用他汀類、β受體阻滯劑等藥物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短期內(nèi)顯效快,但總體效果不甚理想[3]。阿托伐他汀作為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代表藥物,具有降血脂、逆轉并穩(wěn)定斑塊的作用,其療效確切,在臨床中頗受歡迎[4]。何曉玲等[5]研究發(fā)現(xiàn),西藥聯(lián)合中醫(y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顯著。冠心病心絞痛屬中醫(yī)學“胸痹”范疇,氣虛血瘀是最常見的病機,中醫(yī)治療主張從緩解心絞痛出發(fā),進而攻補兼施。筆者采用芪參益心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氣虛血瘀證患者,取得滿意療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9年1—12月在本院就診的126例冠心病心絞痛氣虛血瘀證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63例。對照組男48例,女15例;年齡59~71(65.36±5.00)歲;病程1~5(3.20±0.82)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22.22±2.23) kg·m-2;心絞痛Ⅰ級18例,Ⅱ級32例,Ⅲ級13例。治療組男45例,女18例;年齡58~71(65.03±5.29)歲;病程1~5(3.47±0.69)年;體質(zhì)量指數(shù)(21.98±2.49) kg·m-2;心絞痛Ⅰ級17例,Ⅱ級34例,Ⅲ級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經(jīng)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遵循《赫爾辛基宣言》的相關要求。
1.2 診斷標準
1.2.1 西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參考文獻[6]的診斷標準,①疼痛發(fā)作時多在胸骨或左前胸,范圍不固定,可放射到頸部、喉部、下巴、上腹部甚至左臂;②疼痛性質(zhì)為胸悶、窒息、壓迫感甚至燒灼感;③疼痛呈陣發(fā)性,持續(xù)數(shù)分鐘,一般≤10 min;④在疲勞或情緒激動后發(fā)作,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可迅速緩解癥狀;⑤心電圖顯示ST段改變,有時出現(xiàn)T波倒置。
1.2.2 中醫(yī)診斷標準 符合《冠心病心絞痛證候要素診斷標準》[7]中氣虛血瘀證型,主證胸悶胸痛,活動時加??;次證為乏力,心悸氣短,口唇紫暗,舌質(zhì)紫暗,脈沉。
1.3 病例納入標準①符合上述診斷標準;②經(jīng)影像學檢查確認;③配合度較高;④同意參與此研究。
1.4 病例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臟結構性疾患;②認知功能欠缺;③合并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④存在冠狀動脈創(chuàng)傷等心肌損傷、冠狀動脈損傷因素;⑤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⑥有心臟相關疾病的治療史。
1.5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阿司匹林腸溶片(拜耳醫(yī)藥保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J20171021),每次1片,每日1次,口服;阿托伐他汀鈣片(齊魯制藥海南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193143),每次2片,每日1次,口服;單硝酸異山梨酯緩釋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批號:國藥準字H20066717),每次1.5片,每日1次,口服。
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芪參益心湯,具體藥物組成:黃芪40 g,茯神、茯苓、半夏、當歸、川芎、人參、五味子各15 g,遠志、酸棗仁、柏子仁、丹參各20 g,炙甘草、地龍各10 g,肉桂8 g。每日1劑,由本院醫(yī)院中藥房統(tǒng)一加水400 mL進行煎煮,取汁200 mL,早晚各溫服100 mL。兩組均治療4周。
1.6 觀察指標
1.6.1 脂代謝指標 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載脂蛋白(apolipoprotein,Apo)B、ApoA1及ApoB/A1水平。
1.6.2 心功能指標 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輸出量(cardiac output,CO)、胸腔液體含量(thoracic fluid content,TFC)以及體循環(huán)血管阻力(systemic vessel resistence,SVR)等心功能指標。
1.6.3 內(nèi)皮功能 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及內(nèi)皮素(endothelin,ET)等水平。
1.7 療效判定標準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8]制定,將患者胸悶、胸痛、心悸、氣短、頭昏、身困等中醫(yī)癥狀按照重度、中度、輕度、無度,分別計3分、2分、1分、0分。顯效: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偶有不適,證候積分減少率>85%;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減輕,證候積分減少率為40%~85%;無效:臨床癥狀體征無改變,證候積分減少率<40%。
證候積分減少率=(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有效率=(顯效+有效)/n×100%
2.1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對照組有效率為73.02%,治療組有效率為87.30%,兩組患者有效率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變化情況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TC、TG、LDL-C、ApoB及ApoB/A1水平較高于本組治療前,HDL-C、ApoA1水平低于本組治療前,治療組TC、TG、LDL-C、ApoB及ApoB/A1水平較高于對照組治療后,HDL-C、ApoA1水平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脂代謝指標變化情況比較
2.3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LVEF、CO高于本組治療前,TFC、SVR低于本組治療前,治療組治療后LVEF、CO高于對照組治療后,TFC、SVR低于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2.4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內(nèi)皮功能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后NO高于本組治療前,ET低于本組治療前,且治療組治療后NO高于對照組治療后,ET低于對照組治療后(P<0.05),見表4。
表4 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治療前后內(nèi)皮功能比較
冠心病心絞痛的特點為易患病與發(fā)病頻次高,心絞痛發(fā)作時患者極易出現(xiàn)瀕死感,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出現(xiàn)死亡,給患者造成了極大的心理負擔[9]。西醫(yī)對于該病的臨床救治,若無特殊情況,患者口服適量硝酸甘油后,疼痛癥狀即可迅速得到緩解,但此類疾病的患者多為中老年人,身體機能較差,單一西藥治療已無法達到預期效果[10]。另外,單獨采用硝酸甘油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既要通過適當增加藥物劑量達到治療效果,又要對藥物劑量進行管控而防范不良反應,臨床在短時間內(nèi)應急使用效果較好,但不利于長期使用[11]?;颊呋疾『笸驌募膊☆A后而產(chǎn)生焦慮、抑郁的心緒,負性情緒的堆積增加了心臟負荷,不利于疾病的好轉,長此以往,形成惡性循環(huán),逐漸加重病情。
關于冠心病的記載最早見于《黃帝內(nèi)經(jīng)》,《靈柩·厥病》曰:“厥心痛,如以錐針刺其心。”描述了該病發(fā)病時的疼痛性質(zhì)為針刺痛,與現(xiàn)代疾病中的心絞痛體征較為相似。外感邪氣、七情內(nèi)傷、飲食不節(jié)、勞逸失衡皆為心痛的病因。中醫(yī)諸多學者認為,氣血痰濁瘀滯、痹阻心脈發(fā)為冠心病心絞痛。該病群體多為半百之人,年齡漸長,腎氣不足而漸衰,遂心氣不足,氣虛血瘀,發(fā)為胸痹,故此病的治療以行氣化痰、活血通脈為主。
芪參益心湯中黃芪、人參為君藥,黃芪健脾益氣;人參大補元氣,黃芪、人參配用以助心氣。當歸、五味子,丹參為臣藥,當歸活血養(yǎng)血,補血而不留瘀;五味子酸澀,可收斂心氣;丹參活血化瘀,可載氣運行,使補而不滯。其余藥物為佐使藥,茯神、遠志、酸棗仁、柏子仁健脾安神;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茯苓補益心脾、寧心安神;半夏燥濕化痰、降逆止嘔;地龍清熱平肝、息風止痙;肉桂溫經(jīng)活血、散寒止痛。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之功,切實符合氣虛血瘀證冠心病心絞痛之病機。脂代謝異常為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的突出因素[12],故而早期預防與加強脂類代謝的觀察在冠心病病情發(fā)展工作中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表明,芪參益心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可有效改善血脂水平。兩組患者治療后TC、TG、LDL-C、ApoB、ApoA1及HDL-C水平均改善明顯,且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芪參益心湯能有效調(diào)節(jié)脂類代謝,達到防治與逆轉動脈粥樣硬化的功效,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遏制冠心病的發(fā)展。李丹丹等[13]研究證實,黃芪的有效成分黃芪多糖不僅可降低血清中TC、TG含量,對于血管內(nèi)皮細胞還有一定的保護作用。本研究還顯示,治療組治療后LVEF、CO高于對照組,TFC、SVR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芪參益心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心功能具有顯著改善作用。黃芪的主要成分為黃芪皂苷,可改善心肌缺血并降低血液黏度,增大心臟收縮的幅度而增加心排血量[14]。楊秋婭等[15]認為,人參除具有保護心肌細胞、改善及保護血管內(nèi)皮功能的作用外,還可抑制心肌肥厚,控制血管炎性反應。因此,人參對于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細胞具有明顯保護作用。五味子具有抑制心肌收縮、減緩心率、保護缺血心肌及擴張血管的作用[16]。另外,該類藥物在抗炎、鎮(zhèn)靜催眠、抗氧化等方面也具有突出的功效,丹參可保護缺血心肌防止灌注損傷,芪參益心湯中各類中藥材協(xié)同發(fā)揮作用,共同保護心肌細胞,從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緩解臨床癥狀。
王曉萍等[17]研究發(fā)現(xiàn),內(nèi)皮功能異常是造成冠狀動脈狹窄、閉塞的主要原因。沈云峰等[18]認為,NO水平與冠狀動脈狹窄程度有關。ET對于缺血缺氧則敏感異常,分泌過量的ET可加重冠狀動脈的缺血缺氧以及心肌細胞的損傷[19]。本研究中,兩組治療后NO水平升高,ET下降,且治療組的改變幅度顯著大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芪參益心湯治療冠心病心絞痛,可提高保護血管內(nèi)皮功能。芪參益心湯方中川芎不僅具有降脂作用,與其他藥物合用,還可促進NO釋放,保護受損的內(nèi)皮細胞,當歸揮發(fā)油可使NO水平升高,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增殖,減輕氧自由基,改善由于血脂升高而引發(fā)的血管損傷[20-21]。
綜上所述,芪參益心湯聯(lián)合常規(guī)西藥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氣虛血瘀證,可改善患者的脂代謝水平,提高心功能,保護血管內(nèi)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