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二中 (330013) 游 佳
排列組合的學習中經常遇到分組分配問題,尤其是部分均勻分組或分配問題.學生在求解這類問題時,常常會產生錯誤的解法:一是將其中均勻的部分重復計數;二是將分組、分配問題混淆.如何更好地處理這類問題,筆者進行了一堂微課教學.
引例1 疫情防控期間,我市某醫(yī)院將5名援鄂醫(yī)務工作者分配到3個不同的科室工作,每個科室至少分配一名醫(yī)務工作者的方案種數為( ).
A.540 B.300 C.180 D.150
上述計數方法中是否出現(xiàn)了重復計數呢?我們不妨將5名醫(yī)務工作者用a,b,c,d,e表示,三個不同的科室用A,B,C表示.舉個例子,按上述計數方法,如果我們先安排了a,b,c分別去科室A,B,C,再安排d,e分別去科室A,B,則ad,be,c分別被安排在A,B,C三個不同的場館.同理,如果先安排了d,e,c分別去科室A,B,C,再安排a,b分別去科室A,B,則da,be,c分別被安排在A,B,C三個不同的場館.很明顯這兩種安排方案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在上面的計數方法中,對這種方案重復進行了計算.那怎樣計算才可以避免重復呢?
不難發(fā)現(xiàn),這類問題是利用分步乘法計數原理,將第一步結果數乘以第二步結果數得到最終方法數的.學生的普遍錯誤原因在于混淆分組分配問題,并且對于分組問題中的部分均勻分組沒有理解到位,在計算過程中往往會出現(xiàn)重復計數.
一般地,將n個不同的元素按某些條件分成k組,稱為分組問題.分組問題有平均分組,不平均分組和部分平均分組三種情況.分組問題中的平均分組是無序的,各組方法數相乘時產生了順序,故應消序(即除以平均組數的全排列);不平均分組是有序的,不需要消序;而部分平均分組應局部消序.
同樣地,將n個不同的元素按某些條件分配給k個不同的對象,稱為分配問題.分配問題有定向分配和不定向分配.
分組問題和分配問題是有區(qū)別的,前者組與組之間只要元素個數相同是不區(qū)分的,后者即使2組元素個數相同,但因對象不同,仍然是可區(qū)分的.對于后者一般我們按照先分組后排列(分配)的原則計數.所以求解排列組合綜合問題為通常要遵循”先分組再分配”的原則,分組時應注意消去均勻部分的重復計數,定向分配問題可以理解為依次選擇.
例1 甲,乙,丙三項任務,甲任務需2人承擔,乙,丙各需1人承擔,現(xiàn)從10人中選派4人承擔這三項任務,則不同的選法種數有多少種?
實際上,這是一道典型的排列組合計算問題,計算方法不只是以上兩種.但求解時往往會將分組分配問題混為一談,察覺不出其中的部分平均分問題,也容易出現(xiàn)重復計數的結果.主要原因是沒有按照分類加法計數原理、分步乘法計數原理去分析問題特征,通常是幾個組合數、排列數的疊加,不理解其中的實際意義,難以達到觸類旁通.
例2 四個不同的小球放入編號為1,2,3,4的四個盒子中,恰有一個空盒的放法有多少種?
變式四個不同的小球放入編號為1,2,3,4的四個盒子中,恰有兩個空盒的放法又有多少種?
掌握了以上求解方法后,同學們在處理排列組合中此類問題時也就不易出錯了.
鞏固練習:設集合A={1,3,5,7,9},B={0,2,4,6},A為定義域,B為值域,則從集合A到集合B的不同函數有多少個?
綜上,筆者通過本微課對分組分配問題求解時采用“先分組再分配”求解的學習原則,教學時沒有特別強調如何套用模型,而是引導學生在分析不同情境下如何按照分步乘法計數原理,理解這類問題的求解步驟,并在各步驟中進行準確分類.在此基礎上再按照先分組后分配的原則準確分組,觀察其中是否含有包含平均分組問題,從而考慮對均分的組數進行消序.由此達到觸類旁通,靈活處理排列組合中的分法分配問題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