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鄭晶心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了。建黨之初,成員們非常年輕,他們渴望學習、渴望經歷、渴望戰(zhàn)斗,正如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蔡和森所說:“一大批中國的有志青年去了革命后的蘇聯(lián),到那里去學習革命后的經驗,見識革命的成果,參加革命的實踐?!边@其中就包括“常州三杰”——張?zhí)?、瞿秋白、惲代英。清明?jié)后,本刊記者走進“常州三杰”紀念館,探尋他們的求學之路、成長之路。
張?zhí)祝涸富髡鹚榕f世界的驚雷
“在天津大學的校史檔案館里,保存著一張一直未被領走的畢業(yè)證書,這近代史上第一所新式國立大學文憑的主人,正是中國共產黨早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張?zhí)?。他是忠誠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青年運動卓越領導人、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隨著導游的講解,張?zhí)椎那啻褐吩谖覀冄矍罢归_。
張?zhí)自﹣?,寓意“否極泰來”,后因他立志化作“驚雷”,沖散陰霾,警醒世人,改造社會,遂改名為太雷。張?zhí)谞奚鼤r年僅29歲。到底是誰引導他走上革命道路,又讓他甘愿用生命踐行錚錚誓言呢?
張?zhí)孜礉M8歲,父親去世,依靠其母幫傭的微薄收入維持生活。他從小勤奮好學,上小學時每門功課都優(yōu)秀,校長特地批準他免交學費。1911年夏天,張?zhí)醉樌ㄟ^常州府中學堂入門考試。那年正值辛亥革命爆發(fā),中學里的一些老師已具有初步的民主愛國思想,這些思想也深深地影響了少年張?zhí)?。他和同學瞿秋白就在那時不約而同地剪掉了辮子。
常州府中學堂第二任校長童伯章既是愛國人士,也是中國近代文學家,多才多藝。他平時態(tài)度嚴肅,步履沉穩(wěn),一旦走進教室就變得活潑、詼諧。他教過張?zhí)装嗉壍膰模n上用肢體演繹《史記·刺客列傳》的情景令張?zhí)子∠笊羁獭?/p>
辛亥革命后,張?zhí)鬃非笳胬淼挠絹碓綇娏?,他看的書范圍越來越廣,其中包括梁啟超的《飲冰室文集》、譚嗣同的《仁學》等“禁書”。1915年5月9日,袁世凱同意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部分條款,引起全國群情激憤。張?zhí)缀屯瑢W在教員帶領下,開展抵制日貨活動。當時,他掏出身上僅有的幾個銅板積極響應時任學監(jiān)的倡議,師生集資建筑“對日亭”,含有反日之意。
1915年夏天,張?zhí)缀屯嗤瑢W李子寬同坐一輛車去上海北大預科考場。車上有傳道士演講布道,張?zhí)桩攬稣酒饋眈g斥,李子寬大為驚訝。因為過去上學時張?zhí)走€去過教堂,現在判若兩人,猶如斗士。
憑借良好的中學基礎,張?zhí)醉樌ㄟ^考試,進入北大法科預科,后因學制七年,他放棄改讀天津北洋大學(后為天津大學)。北洋大學創(chuàng)辦之初,以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為模式,以“西學體用”為辦學方針,管理嚴格,教學水平高,被稱為“東方的康奈爾”。張?zhí)自诒毖蟠髮W學習期間,努力汲取知識,同時關注時事變化和國家命運。
1918年,北洋大學法科教授??怂乖谔旖騽?chuàng)辦英文報紙《華北明星報》,面向租界外國人發(fā)行。福克斯看中張?zhí)壮錾挠⑽墓Φ?,張?zhí)渍枨诠€學貼補家用,遂兼職該報英文編輯。這份報紙關注焦點包含世界動態(tài)、國內熱點以及俄國十月革命等消息,迅速為年輕的張?zhí)状蜷_一扇窗口,他開始接觸各種思潮。
同年,李大釗寫下《庶民的勝利》《Bolshevism(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等著名篇章,介紹俄國十月革命,宣傳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大學里的許多人包括張?zhí)锥甲x李大釗的文章,并受到布爾什維克黨和馬克思主義的影響。曾有同學形容那個時期的張?zhí)祝骸八呀涀硇挠诹硪环N做人的標準,放棄舊的處事途徑,態(tài)度很堅決?!?/p>
1918年夏天,俄共(布)黨員鮑立維來到天津,找到兼職編輯張?zhí)?,聘其為英文翻譯。與鮑立維的交往,正式為張?zhí)状蜷_了觀察世界的窗戶。張?zhí)椎乃枷胍灿辛烁拘赞D變,樹立了為共產主義事業(yè)奮斗的信念。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在北京爆發(fā),全國群起響應。張?zhí)鬃鳛樘旖虻貐^(qū)重要的學生領袖,領導天津南開中學、北洋大學等15所大中學校的一萬多人參與愛國運動。運動中,他結識了仰慕已久的李大釗。
1920年6月,張?zhí)讏A滿結束了歷時四年的大學生涯,以品學兼優(yōu)的成績畢業(yè)于北洋大學。但他沒去領取那張畢業(yè)證,早早參加了李大釗建立和領導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共最早的成員之一,徹底走上了一條職業(yè)革命家的道路。
瞿秋白:“學霸”少年阿雙
瞿秋白出生時,頭有“雙頂”,于是取乳名阿雙,大名瞿雙。他自己有時把“雙”寫作“爽”“霜”,自取別號瓠白、秋白、鐵梅等。“秋白”用得最多,最能表達他的人格追求,像霜雪一樣潔白純凈,不隨流俗。
在瞿秋白紀念館,墻上掛著瞿秋白父母的畫像,父親文弱,母親清秀。父親信奉道教,擅山水畫,通醫(yī)道,愛篆刻。母親金璇是名門閨秀,自幼延師教讀,很有舊學根底和才氣,是瞿秋白的第一位啟蒙老師。
瞿秋白5歲時,因家道中落,來到外祖母娘家星聚堂居住,進入莊氏塾館讀書,學認方塊字,讀背《百家姓》《千字文》《神童詩》等啟蒙讀本。6歲時,他轉入新學制的冠英小學堂。冠英小學堂辦學理念先進,教學質量高,曾被譽為“??じ餍W之冠”。瞿秋白的學習成績總是名列前茅,門門皆優(yōu),國文尤其出色。老師常把他的作文作為范文,發(fā)給學生們傳閱。他曾寫過《說蟹》,得到國文老師的大力表揚,說他這篇作文既生動地描繪了蟹的形象,又用“橫行無忌”等語諷喻世態(tài),很為精當,連成年人也難以達到這個程度。瞿秋白還寫了《論伯夷、叔齊》一文,分析透徹,有獨到見解,老師看后很興奮,特地呈送到校長室。校長也極為贊賞,說他字跡工整、卷面整潔,竟然在百分后再加五分,一時傳為校園佳話。
1909年初,瞿秋白從冠英小學堂初小班畢業(yè);1910年春,11歲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學堂讀書。常州府中學堂(今江蘇省常州高級中學)是一所名滿江南的名校,培養(yǎng)出錢穆、劉半農、劉天華、周有光、呂叔湘、張?zhí)椎纫淮笈艹鋈瞬拧?/p>
這是當時常州唯一的一所新式中學,根據當年章程,一年級學習的國文、算學(代數、幾何)和外語(英語)為三門主課,隨著年級升高,課程也隨之增加,課業(yè)很重。為了提高學生的英文讀寫能力,外國歷史、外國地理和物理、化學等課程采用的都是英文教科書。這迫使學生在課外加強補習英文,否則難以跟上進度。
當時瞿秋白家中生活十分困難,母親無力為他請家教,就寫信拜請瞿秋白的表姐夫秦耐銘輔導他。秦耐銘受過高等師范教育,專攻英文、國文。瞿秋白每次的求學機會都很難得,他學得異常刻苦。
瞿秋白的學習側重于文史,閱讀范圍廣泛,讀了不少國學。他對小伙伴羊牧之說:我們做一個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起碼要懂得中國的文學、史學、哲學。要知道孔子的五經、漢代的辭賦,建安、太康、南北朝文學以及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的特點;史學如先秦諸子學、漢代經學,魏晉南北朝佛學、宋明理學等,都要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否則怎能算一個中國人呢?
1915年7月,瞿秋白讀完四年級上學期課程,終因家貧輟學,未能畢業(yè)而離開了學校。1917年9月,經歷母親亡故、一家星散變故后的瞿秋白來到北京,考取了不需要學費的北洋政府外交部所屬的俄文專修館。
瞿秋白很珍惜這個上學讀書的機會,每天夜深人靜,在燈下學習到凌晨兩三點鐘。不論多忙,他都要完成當天所定的學習計劃。他俄語成績出色,名列前茅。除了主課俄語,他還自修英語、法語。為了多掙錢養(yǎng)家,他一度還在一個法語補習班兼職,編寫法文教材。利用這個條件,他自學法文,幾個月之后,法文水平竟然超過了補習班的正式學員。
俄文專修館的教材是普希金、托爾斯泰、屠格涅夫、契訶夫等俄國著名作家的作品,耳濡目染,瞿秋白對俄羅斯文學、歷史、哲學等產生了深厚的興趣。這不僅擴大了他的視野,開拓了思維,也為他第一次赴俄采訪,寫就《餓鄉(xiāng)紀程》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且對他的政治思想、文藝觀也產生了影響。
惲代英:有希望之人,如黑地有燈
惲代英是中國共產黨創(chuàng)建時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也是著名的教育家、理論家和青年運動的領袖。他一生留下了近300萬字的著述,涵蓋了哲學、政治、經濟、軍事、文化、教育等各個領域。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初期,他站在文化陣地的最前線,用文章解答青年思想上的困惑,身體力行引導他們投身革命,為革命引入了大量優(yōu)秀人才。
1913年,18歲的惲代英考入武昌中華大學,開始廣泛涉獵各個學科的書籍。他擅長自學,是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中少有的、懂得三種外語的人才,除英語經過他人簡單輔導外,日語和德語都是自學而成。
在校五年里,恰逢中國新文化運動高歌猛進,惲代英從一個民主主義者向共產主義者轉變,并用文字將他的思想表達了出來。
在常州惲代英紀念館里,陳列著他寫過的很多文章。1917年,惲代英受中華大學校長陳時的聘請,擔任《光華學報》主編。他對學報進行改良,力求精進,把學報辦成宣傳新文化新思想的陣地。他專辟“論叢”“學?!薄八汲薄薄斑x萃”等欄目,針砭時弊。陳獨秀稱贊雜志“內容可觀”,夸贊惲代英是新文化運動中沖鋒陷陣的一員猛士。大學期間,惲代英在《新青年》《學生》《光華學報》等刊物發(fā)表了《物質實在論》《自訟語》《論信仰》等學術論文和譯文80余篇,成為我國思想理論界的一顆新星。他那熱情奔放、鞭辟有力的文字也迅速在青年中廣為傳頌,激勵大批青年投身革命。
1923年8月,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惲代英被選為團中央執(zhí)委會委員,負責宣傳工作,開始了他職業(yè)革命家的生涯。不久,他擔任團中央機關刊物《中國青年》首任主編。同月,惲代英在上海大學任教。他常工作至深夜,餓了就啃大餅或烘山芋。他講課很投入,大熱天一連三四個小時,口若懸河。汗水淌下來,他就用袖子在額頭上一擦,又繼續(xù)講下去。這種忘我精神,深受學生敬佩。
1926年5月,中共中央派惲代英到黃埔軍校工作,擔任政治主任教官、中共黨團書記。擅長青年工作的他很快成為黃埔軍校最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每當惲代英授課,教室內外擠滿聽課者,他經常移到操場上,對著千余人站在桌子上講課。
承擔黨內宣傳教育工作和青年運動工作期間,惲代英的足跡遍布長江之濱、珠江水畔、黃浦江旁……他以“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的精神宣傳反帝救國,傳播馬列主義。郭沫若曾撰文回憶:“在大革命前后的青年學生們,凡是稍微有些進步思想的,不知道惲代英,沒有受過他影響的人,可以說沒有?!?/p>
惲代英的一生,把治學、修身和愛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他嚴于律己,作風樸素。他曾在黨內擔任各種重要職務,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足以使他過得很體面,但他每個月只花費幾塊錢用于個人開支外,其余全部投入實現改造中國社會的理想中。
惲代英曾說:“我身上沒有一件值錢的東西,只有一副近視眼鏡值幾個錢。我身上的磷,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發(fā)出更多的熱和光,我希望它燃燒起來,燒掉古老的中國,誕生一個新中國!”惲代英的親屬也都以他為榜樣,積極投身革命。他犧牲后,兒子惲希仲從未拿過一分錢“特補”,鄰居也不知道他是革命烈士的兒子。
新中國成立后,周恩來曾幾度追思惲代英,稱他是“中國青年熱愛的領袖”,應“永遠成為中國青年的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