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祥霞
從貴陽一路爽高速、穿省道、蜒山路、嶇村莊;四天里,先湄潭后鳳岡再余慶;繞山繞水三個縣、十幾個鎮(zhèn)、幾十個村。終于,余慶縣松煙鎮(zhèn)覺林村“博士寨”到了。
還沒進寨呢,看著水清山綠、田疇滿滿的村莊,回到故鄉(xiāng)一路歡欣一路歌的貴州省作協(xié)黨組書記、詩人黃昌祥又詩興大發(fā):“山色青青,薄霧曼曼;田埂彎彎,溪流潺潺;鵲雀喈喈,炊煙冉冉。好一個詩情畫意的寨子?。 ?/p>
正細讀“博士寨”宣傳墻上前輩們成為博士之軌跡呢,一位慈眉善目的老人家就迎過來:“來我家坐坐,喝杯茶?!崩先嗣R昌元,87歲的老共產(chǎn)黨員。老人很健談,與我們侃起了馬家寨的過往以及得名“博士寨”的緣起源流——
提起深掩在大山里的馬家寨,外人皆墨者黑也;但若說“博士寨”,頃刻間大拇哥豎起一片。其實,馬家寨就是“博士寨”??删痛艘粡椡栊〈逭?,何以遠近聞名巷深酒香?原來,“博士寨”就是龍坪、穴塘倆村組成的一村民組。由于該村民組十之七八為馬姓,當?shù)厝朔Q馬家寨;又因為馬氏家族從1944年以后,新中國建立以來,培養(yǎng)出多名博士、碩士和學士,故,得譽稱“博士寨”。
300多年前,陜西籍的馬家先祖馬仕龍父子于清康熙年間遷徙至余慶龍坪。因不忿當?shù)嘏磐馄凵?9歲的兒子馬登榮獨自遷到了穴塘坎,也就是現(xiàn)在的馬家寨。馬登榮搭窩棚租地開荒,勤扒苦做了20年,成了當?shù)赜蟹坑械赜幸娮R的人。粗通文墨的馬登榮深知讀書好、種田好、學好便好之道理,遂決定培養(yǎng)兒子成為讀書人,企望能光耀門楣,詩書傳家。馬登榮立下家規(guī),小孩子讀書,大孩子干活,這規(guī)矩延續(xù)了整整五代。而后,馬登榮的后代又立了一條家規(guī):男孩要讀書,女孩也要讀書,且家中無論男婚女嫁,對方一定得是讀書人。
1873年馬家寨讀書人馬瓊林在寨子里創(chuàng)建了第一個私塾,馬家寨的子孫,第一次有了家門前的讀書處。
讀書——教書——讀書,是馬氏族人認為最高貴和高尚之事。馬氏族人高學歷者,大都有過教書的經(jīng)歷。馬旭是余慶縣城關(guān)一小的老師,他父親是老師、大姐夫、妹夫均是老師;滿門教書育人,得到當?shù)厝擞芍缘木粗亍?/p>
教育為本!馬家寨的教書先生們,肩負著“讓學生考上大學而碩士再博士”的重擔。2014年,馬旭用一年的功夫與族譜中每一位取得博士學位的馬氏族人聯(lián)系、走訪,復查和核實的重要依據(jù),是新中國成立后、首批博士的誕生是在1983年;也就是說,除了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的人之外,在國內(nèi)獲得博士學位的,必須是在1983年之后。
2000年后,馬家寨出了四個博士,分別是馬宇寧夫婦、馬家慶和馬家君。馬旭核算下來,馬家寨總共走出了6位博士。因為建國前的幾位前輩,雖然為祖國做著極大的貢獻,但因為沒有得過博士學位、以及在國外讀博的一時沒有聯(lián)系上,所以,暫時沒有將其計入族譜。馬旭的核實,確定了這份家譜對族人博士學歷表述的準確性。
少時啟蒙于穴塘坎上院私塾的馬光灼、馬光煌倆同胞兄弟,1940年初雙雙考上西遷湄潭的浙江大學,成為了全寨的驕傲。
馬光灼1940年考入浙大農(nóng)學院,1944年畢業(yè)到貴陽中學任教。1946年7月至1988年7月,一直在貴州省農(nóng)科院工作。198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歷任貴州省農(nóng)科院園藝所副研究員、研究員、所長等職,熟練掌握和運用多國語言,出版了《貴州蔬菜栽培常識》《紅苕栽培法》《番茄栽培法》等專著5部。
馬光煌則入浙大理學院物理系,1944年夏又入浙大文學院攻讀英法史碩士,1946年上海南光中學任教,隨后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48年為避免國民黨反動派搜捕易名毛達志,后輾轉(zhuǎn)河北解放區(qū)。1959年任河北省戲曲研究室研究員,1982年任河此省藝術(shù)研究所任一級編劇,一級劇作家。
馬光灼與馬光煌的侄子馬費成,被尊為博士寨的驕傲、標桿、領(lǐng)路人。馬費成1946年8月生于余慶,1975年從貴州省科技情報研究所考入1980年武漢大學攻讀情報學研究生,3年后獲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晉為教授;1991年到1995年先后應邀多國訪問講學。馬費成現(xiàn)任武漢大學圖書情報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湘潭大學、黑龍江大學、美國肯特州大學客座教授,被英國劍橋大學收錄于《世界成功者名錄》,其代表作有《情報經(jīng)濟學》《信息管理學基礎(chǔ)》。出版著作10余部,獲得各類獎勵20余項。
馬光灼、馬光煌、馬費成叔侄仨這樣的文化大咖,馬旭都沒有計入博士寨的“博士”之列,可見馬旭的審核之嚴苛。
馬費成之后,馬氏后裔考上大學者114名,碩士9名,博士6名;11位留學美國、法國等地。博士寨的這份“高級知識分子名錄”,如今還在不斷地翻新著……
1966年生于馬家寨的田勇,1982年考入南京大學,1986年本科畢業(yè)又考入本校碩士研究生,1995年獲美新墨西哥大學全額獎學金,赴美攻讀應用數(shù)學博士學位。
1979年9月6日出生的李福翠,2001年畢業(yè)于貴州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系電子科學技術(shù)專業(yè),2004年碩士畢業(yè)于合肥工業(yè)大學,寧波大學任教,目前正攻讀寧波大學通信與信息系統(tǒng)專業(yè)博士學位。
1985年出生的馬家君,2004年考上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1年考上本校技術(shù)物理學院博士生,馬家君現(xiàn)任教于貴州大學。
馬家慶1981年11月出生,2004年考入四川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2009年碩博連讀攻讀西南交通大學電氣工程學院電工理論與新技術(shù)專業(yè)博士學位,亦在貴州大學教書育人。
無獨有偶,距離馬家寨不遠的敖溪,也出了個博士梅宏,與跳一級的弟弟梅炯,雙雙于1980年考上了大學;梅宏1984和1987年分別于南京航空學院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2年于上海交通大學獲博士學位。曾任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201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2013年當選發(fā)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F(xiàn)在是“中國軍事科學院”副院長。一代一代讀書出息的榜樣,讓余慶山里喜讀書之習俗,蔚然成風。
為什么馬家寨會得譽博士寨?看看部分馬氏的家訓吧——
志誠之家馬昌元家訓:耕讀為本
積善之家馬邦華家訓:與人為善于己為善
好學之家馬邦興家訓:以讀為本,勤儉持家,善在優(yōu)先
勤勞之家馬邦順家訓:勤勞節(jié)儉懂持家
正義之家馬光亮家訓:心存正氣,為人正直
和諧之家馬邦常家訓:家庭和睦,鄰里相親
所以,積善之家必有余慶
所以,教育為本才聚博士
(編輯/張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