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春
春天孕育著新的生命,樹枝開始萌芽,大地漸漸被染綠,繁花也競相開放,引起人們的遐思和浪漫的幻想。春季作為一年之首,又被賦予了獨特的意義,它象征著生機和無限的可能,它是漫長寒冬后的溫暖和新生。古時的詩人也經(jīng)常以“春”為題,愛春、惜春、賞春,在春意里迸發(fā)出靈感與詩情,他們妙筆生花,寫下無數(shù)錦繡華章。本期“國學·知禮”將和古代文人墨客們一起回溯時光,在古詩詞中共品春的燦爛繁華。
□唐·楊巨源
譯文及淺析
詩人們所喜愛的清新景色,正在這早春之中。綠柳枝頭剛剛露出幾顆嫩黃的柳芽。若是等到長安城中花開似錦之際,滿城都是賞花郊游之人。
此詩抒寫了作者對早春的熱愛之情。全詩構思巧妙,只有第二句是在描寫春色,而此句中描寫春色又只以柳芽一處來展現(xiàn)早春全景。后兩句雖寫仲春觀花一向以來盛況,實際卻更加反襯早春的獨特與詩人的慧眼。
詩篇特從詩人的眼光來寫,又寓有理趣,也可以把它看作一種創(chuàng)作見解:即詩人必須感覺敏銳,努力發(fā)現(xiàn)新的東西,寫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老是重復那些別人已經(jīng)寫過的內(nèi)容。
□唐·于良史
譯文及淺析
春山景色美不勝收,游玩直至夜幕降臨仍留戀不已,忘記歸去。捧起山泉,月影閃爍在手掌間;撥弄山花,香氣滲透入衣衫。游興頓起時,不會在乎路途的遠近;想要離去,總難舍下花草的深情。仰首南望鐘聲悠揚之處,樹林深處,樓臺掩映。
□唐·白居易
譯文及淺析
江南好,我對江南的美麗風景曾經(jīng)是多么的熟悉。春天的時候,晨光映照著岸邊紅花,比熊熊的火焰還要紅,碧綠的江水綠得勝過藍草。怎能叫人不懷念江南?
全詞五句。一開口即贊頌“江南好”,正因為“好”,才不能不“憶”。“風景舊曾諳”一句,說明江南風景之“好”不是聽人說的,而是當年親身感受過的、體驗過的,因而在自己的意識里留下了難忘的記憶。接下去,春江水綠,紅艷艷的陽光灑滿了江岸,更顯得綠波粼粼。在這里,因各種顏色相映襯而加強了色彩的鮮明性。最后一個“憶”字點明主旨,既引出身在洛陽的作者對江南春色的無限贊嘆與懷念,又營造了一種悠遠而又深長的韻味。
□宋·朱熹
譯文及淺析
風和日麗之時在泗水的河邊踏青,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此詩不但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致,還隱晦表達了詩人于亂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詩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構思運筆堪稱奇妙。首句“勝日”點明時間;“泗水濱”點明地點;“尋芳”點明主題。次句描寫觀賞春景中獲得的初步印象?!盁o邊光景”承接首句“勝日尋芳”,說尋芳的結果。后兩句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風光與景色。抒寫了尋芳所得。末句的“萬紫千紅”近承“東風面”,遠承“無邊光景”,意象色彩強烈。詩以“總是春”收官,將所有的場景都落到“春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