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楚灶 吳文啟 曾健文 曾鵬 蔣鶴齡 蔣重和
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在中老年女性中的發(fā)生幾率較高,該病癥的發(fā)病幾率可高達40%,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病癥。盆腔器官脫垂疾病包括子宮脫垂、陰道后壁膨出、陰道前壁膨出、膀胱膨出及腸膨出等[1]。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對女性身體健康產(chǎn)生嚴重不良影響,我國致力于對盆底功能障礙病癥進行研究,只有有效分析患者盆底功能障礙等級,才有利于合理采取治療措施對病癥進行干預[2]。本文選取本院122 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比分析尿流動力學檢查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臨床應用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2020 年10 月本院122 例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各61 例。實驗組患者年齡最大62 歲,最小24 歲,平均年齡(41.22±7.25)歲;其中Ⅰ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22 例、Ⅱ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15 例、Ⅲ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16 例、Ⅳ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6 例、Ⅴ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2 例。對照組患者年齡最大64 歲,最小25 歲,平均年齡(41.39±8.51)歲;其中Ⅰ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20 例、Ⅱ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16 例、Ⅲ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17 例、Ⅳ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7 例、Ⅴ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1 例[2]。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n)
注:兩組比較,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盆底肌力檢查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礙情況,檢查過程中囑患者收縮陰道,以收縮持續(xù)時間及連續(xù)次數(shù)進行盆底肌收縮功能情況的劃分,告知患者收縮陰道過程中不要收縮腹肌,將肛提肌與腹肌分開收縮[3]。若是Ⅰ級盆底功能障礙,檢測人員能夠輕微感到患者肌肉收縮,但是收縮時間并不持續(xù);若是Ⅱ級盆底功能障礙,則可見患者肌肉明顯收縮,且收縮時間能夠維持2 s,患者能夠自主完成2 次;若是Ⅲ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肌肉收縮能力能夠令手指向上和向前移動,且移動時間能夠長達3 s,患者可完成3 次;若是Ⅳ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肌肉較為有力的收縮,且能夠?qū)κ种笁毫Ξa(chǎn)生抵抗作用,持續(xù)時間能夠長達4 s,能夠自主完成4 次;若是Ⅴ級盆底功能障礙,患者的肌肉收縮有力,能夠持續(xù)對手指壓力進行對抗,持續(xù)時間可長達4 s 以上,患者可獨立完成5 次以上[4]。
1.2.2 實驗組 采用尿流動力學檢查患者盆底肌功能障礙情況,檢查過程中采用尿流動力學儀(加拿大萊博瑞公司,型號Aquarius TT Triton),檢查前對患者的子宮脫垂組織采用手法進行復位處理,在檢查過程中采用壓力流率進行同步測定?;颊呷“肱P位,對患者外陰部位進行常規(guī)消毒處理,于尿道內(nèi)植入F7 規(guī)格雙腔測壓導管,并指導患者排空膀胱,記錄膀胱內(nèi)殘余尿量[5]。于直腸部位置入導管,測量腹腔內(nèi)壓力,對壓力線進行調(diào)零處理后采用濃度為0.9%的氯化鈉溶液在室溫下進行灌注,待患者膀胱充盈度達到200~300 ml情況下時,需要觀察是否存在漏尿情況,并測定漏尿點壓力。若是患者咳嗽過程中存在尿液溢出情況,則檢測結(jié)果為陽性[6]。開展尿道壓力測定,前期測試方式與壓力流率方式相同,膀胱內(nèi)留150 ml 生理鹽水,灌注生理鹽水過程中設置灌注速度為2 ml/min,灌注過程中需要采用牽引器進行牽引,以1 mm/s 速度進行牽引,在空氣中同時暴露灌注管道系統(tǒng)和測壓管道系統(tǒng)的遠端部位,確保液面能夠與受檢查人員的恥骨位置上緣處相吻合,調(diào)零壓力傳感器[7]。調(diào)零完成后對各個管道進行封閉處理,讓患者咳嗽,檢查管路連接的正確程度,若是在咳嗽過程中,測壓管路,包括Pura 和Pves出現(xiàn)增幅一致的情況下,尿道口閉合壓力為零,則此情況下可說明測壓管道系統(tǒng)連接較好,封閉狀況較好[8]。啟動尿動力學檢查儀的按鈕后,測定尿道閉合壓力最大值,若是在80 cm H2O(1 cm H2O=0.098 kPa)情況下,則說明檢驗結(jié)果為陽性,其數(shù)據(jù)參數(shù)均為尿流動力學儀器提供的標準參數(shù)[9]。對壓力性尿失禁進行診斷,診斷時間主要包括患者最大尿道壓力水平、最大尿道關閉壓力水平和功能性尿道縮短情況,采用本尿流動力學儀進行診斷過程中,患者大笑或者咳嗽后出現(xiàn)尿失禁情況,每周失禁次數(shù)在2 次以上,壓力試驗及指壓試驗顯示患者為陽性,1 h 尿墊試驗檢驗患者的漏尿量在0 g 以上,尿動力學檢查過程中若是患者未存在尿道梗阻和逼尿肌不穩(wěn)定情況,則可確定患者為盆底功能障礙性疾?。?0]。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診斷準確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實驗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斷準確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診斷準確率比較(n,%)
盆底功能障礙患者大都以子宮脫垂、排尿困難和尿失禁等表現(xiàn)為主,盆底組織及筋膜的薄弱程度會導致患者發(fā)生壓力性尿失禁,且隨著盆底功能障礙病癥嚴重程度的提升,排尿困難程度也會增長[11]。其主要由于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會對患者膀胱尿道產(chǎn)生折疊,導致尿道壓力值的升高,影響膀胱出口的正常,出現(xiàn)膀胱口梗阻情況,誘發(fā)排尿困難[12]。通過尿流動力學檢查方式可反映尿路功能狀態(tài),可直接進行壓力性尿失禁病癥的分類,合理選擇臨床治療方案[13]。
臨床對壓力性尿失禁情況大多采用尿流動力學方式進行檢查,雖然部分患者的排尿日志中并未存在尿失禁狀況,但是經(jīng)尿流動力學檢查可見患者尿失禁表現(xiàn),隨著患者盆底功能障礙嚴重程度的增加,尿失禁癥狀也極易被掩蓋,尿流動力學檢查結(jié)果可明確病情,優(yōu)化臨床治療方案。尿流動力學檢查過程中影響因素較多,包括病理因素、生理性因素和物理性因素,所以該檢查方式的敏感性和特異性不足,但是患者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嚴重程度越高,患者的排尿困難表現(xiàn)也會隨之加劇,所以尿失禁更易出現(xiàn),也更易被診斷[14]。為更好的提升尿流動力學檢驗的準確性,必須依據(jù)排尿日志結(jié)合尿流動力學檢查結(jié)果明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以更好的鑒別診斷患者病癥,合理制定臨床治療措施,提高療效[15]。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實驗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的診斷準確率98.36%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5.2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尿流動力學檢查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檢驗中的準確率較高。
綜上所述,尿流動力學檢查在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的應用價值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