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立華
(北京市通州區(qū)永樂店衛(wèi)生院,北京 101105)
近年來,隨著群眾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的不斷變化,同時由于我國人口老齡化,導致慢性疾病發(fā)病率逐年增高[1]。目前,群眾生活質量的提升使得群眾醫(yī)療服務的需求更高,在這樣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護理管理措施,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是臨床管理的重點[2]。醫(yī)患固化模式是指從患者初次就診到接診后的隨訪、治療、護理等方案的制定均固定為同一醫(yī)生以及護理人員,通過同一位醫(yī)護人員的護理管理以及治療提高患者的疾病控制效果,幫助改善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身體康復[3]。對此,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高血壓以及糖尿病患者采取醫(yī)患固化模式進行護理管理,旨在分析其臨床價值,詳見下文所示。
選取自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于本院接收治療的慢性疾病患者180 例作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患者管理模式的不同分為采取醫(yī)患固化模式管理的觀察組患者以及采取常規(guī)管理護理模式的對照組患者,其中觀察組患者90 例,男性50 例,女性40 例,年齡54~83 歲,平均(72.3±1.2)歲,高血壓患者55 例,糖尿病35 例;對照組患者90 例,男性48 例,女性42 例,年齡53~86 歲,平均(72.5±1.3)歲,高血壓患者65 例,糖尿病25 例;高血壓患者收縮壓超過140mmHg、舒張壓均明顯超過90mmHg;糖尿病患者空腹狀態(tài)下血糖均超過7.0mmol/L、餐后血糖均超過11.1mmol/L;兩組患者年齡等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護理;觀察組患者采取醫(yī)患固化模式進行護理管理,管理方式為:①隨訪就診:患者來就診初次、接診醫(yī)師是患者的簽約醫(yī)生,在患者出院后仍需對患者采取隨訪就診,總共需要6 次,6 次隨訪就診中均為同一醫(yī)護人員,醫(yī)護人員每次隨訪就診時需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對患者的治療方案進行調整,并給予患者健康宣教、日常護理、心理護理以及用藥護理措施;②健康宣教:在患者出院前給予其采取健康宣教措施,告知其患病的主要因素以及可能影響患者治療康復的環(huán)境因素,告知患者在治療期間不良飲食習慣以及生活方式對患者疾病治療的影響,與患者講解關于按時按量用藥對患者治療的重要性,從而提高患者治療積極性;③心理護理:患者入院后即觀察患者心理特征,對存在負性心理情緒的患者采取心理護理措施,隨訪就診中,根據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適量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了解患者出現(xiàn)不良心理情緒的主要原因,并開展針對性護理措施;告知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天氣晴朗時可陪同患者出去多走動;④日常護理措施:根據患者每次隨訪時的病情變化對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結構,囑咐患者家屬為患者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huán)境與氛圍,嚴禁患者吸煙飲酒,禁止患者飲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囑咐患者家屬多注意患者房間的通風和溫度,避免患者夜間受涼發(fā)熱;⑤用藥護理:與患者詳細講解關于每次調整藥物后的藥物用法用量,同時,為有效提高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需聯(lián)合患者家屬對患者采取監(jiān)督措施,家屬需監(jiān)督患者按時按量用藥,不可隨便加減藥物服用劑量,每次隨訪就診后換藥治療時,醫(yī)護人員需與患者講解關于藥物使用方式,并可在藥品包裝部位寫上藥物用法。
服務滿意度:分為滿意、較滿意以及不滿意,分值在0~100 分,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分值在80~100分為滿意,對護理分值在60~79 為較滿意,護理分值在59 分及以下為不滿意,服務總滿意度為滿意以及較滿意總和。
血糖水平:包括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
血壓水平變化:包括舒張壓以及收縮壓。
治療依從性:分為完全依從、偶爾依從以及不依從,完全依從:患者治療期間嚴格按照藥物服用方式按時按量用藥;偶爾依從:患者用藥依從性較差,偶爾按時按量用藥,偶爾忘記服藥治療;不依從:患者治療中經常忘記服藥治療,藥物用法用量并未按照醫(yī)囑;依從率為完全依從率以及偶爾依從率總和。
研究數據的處理由軟件SPSS 20.0 執(zhí)行,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滿意度更高,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1 所示。
數據表明,相較于對照組糖尿病患者,觀察組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變化明顯更低,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所示。
表1 兩組患者服務滿意度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血糖水平變化對比(,mmol/L)
表2 兩組患者糖尿病血糖水平變化對比(,mmol/L)
相較于對照組高血壓患者,觀察組高血壓患者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明顯更低,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3 所示。
數據表明,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治療依從性更高,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4 所示。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變化(,mmHg)
表3 兩組高血壓患者血壓水平變化(,mmHg)
高血壓是指患者流動的血液對血管壁持續(xù)造成高壓力狀態(tài),糖尿病主要是由于患者體內胰島素作用能力下降引起,均屬于目前臨床上常見的疾病之一[4]。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患者均需要長期用藥治療[5-6]。在臨床以往的治療以及護理管理中,慢性疾病患者由于治療時間長,治療療效并不十分明顯,因此導致多數患者在身體恢復后逐漸出現(xiàn)不遵醫(yī)囑服藥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服藥依從性。醫(yī)患固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在患者治療期間始終采取患者本身的就診醫(yī)師以及護理人員進行治療和護理管理措施[7-8]。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醫(yī)護人員對患者的本身身體狀況了解的更加全面,同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拉近醫(yī)護患之間的信任,從而提高患者遵醫(yī)囑服藥的依從性,并提高患者自主改善生活方式以及飲食習慣的自覺性[9-10]。在對患者的隨訪過程中,根據患者心理特征的觀察與患者溝通交流,通過囑咐患者家屬多陪伴患者等方式疏導患者負性心理情緒,使患者感受到家屬對患者的關心與支持,更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11]。通過對患者的飲食護理以及日常護理措施幫助改善患者生活環(huán)境,并降低刺激性藥物對患者療效的影響[12-14]。隨訪過程中時刻監(jiān)督患者用藥情況,并通過在藥品包裝上書寫用法用量、家屬監(jiān)督等方式保證患者合理用藥,從而提高患者臨床療效[15]。
本次研究針對本院收治的高血壓以及糖尿病患者采取醫(yī)患固化模式進行護理管理,研究數據表明,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滿意度更高,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可見,相較于常規(guī)護理管理措施,醫(yī)患固化模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服務的滿意度,更有利于醫(yī)護患關系和諧發(fā)展;相較于對照組患者,觀察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以及睡前血糖變化明顯更低,收縮壓以及舒張壓水平明顯更低,治療依從性更高,對比統(tǒng)計學差異明顯(P<0.05),這主要是由于在醫(yī)患固化模式管理下,對患者采取健康教育以及心理護理措施,使患者充分了解到藥物治療對患者疾病治療的重要性,同時聯(lián)合患者家屬監(jiān)督患者每日用藥情況,從而提高對患者血糖以及血壓水平的控制,相較于常規(guī)管理更有利于患者病情控制。
綜上所述,在慢性疾病患者的臨床管理中,針對患者采取醫(yī)患固化模式進行護理干預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可有效提高患者對醫(yī)護人員的服務滿意度,更有利于控制患者的血糖以及血壓水平,值得臨床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