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書,是家庭的情感紐帶,是家教的重要載體,也是家風的一面鏡子。
一封封或平淡或樸實的家書,一行行帶著體溫、浸著熱淚、寄托著希冀的文字,連接著千家萬戶,記錄著社會進程,見證著歷史發(fā)展,承載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血緣文化。
兒子,當你看到這封信時,你已在我萬里之外,我則在你地球的另一端。地球很大,我們太小了,但我們不甘于小,我們要超過地球,所以你出發(fā)了。這是一次蓄謀已久的遠行,為了這一天,我們都用了18年的時間做準備,這也是你命中注定的一次遠行,有了這一天,你的人生才可能走得更遠。
世界很大,卻是大同小異。你從此沒有了免費的廚師、采購員、保潔員、鬧鐘、司機、心理醫(yī)生。你的父母變成了一封信、一部手機、一份思念,今后一切你都要自己操心操勞。這一天,你是那么的不一樣,你成了自己的父親、母親、長輩。這一天,是那么的神奇,仿佛你一下就長大了。
但這,只是仿佛,不是真實。真實的你只是在長大的路上。如果不是吉星高照,這條路必定是漫漫長長的,坎坎坷坷的,風風雨雨的。我愛你,真想變作一顆吉星,高懸在你頭頂,幫你化掉風雨,讓和風麗日一直伴你前行。但這是不可能的,即便可能,對不起,兒子,我也不會這么做。為什么?因為我愛你,因為那樣的話,你的人生必定是空洞的、蒼白的、弱小的,至多不過是一條缸里的魚,盆里的花,掛著鈴鐺叮當響的寵物。這樣的話我會感到羞愧的,因為你真正失敗了。你可以失敗,但決不能這樣失敗。
(節(jié)選自麥家《致兒子》)
這是麥家寫給即將遠行的兒子的信,字里行間流露出如山的父愛,令人感動。
長篇累牘地給你寫信,不是空嘮叨,不是莫名其妙的gossip,而是有好幾種作用:第一,我的確把你當作一個討論藝術,討論音樂的對手;第二,極想激出你一些關于青年的感想,讓我做父親的得些新鮮養(yǎng)料,同時也可以間接傳布給別的青年;第三,借通信訓練你的,不但是文筆,而尤其是你的思想;第四,我想時時刻刻,隨處給做個警鐘,做面‘忠誠的鏡子’,不論在做人方面,在生活細節(jié)方面,在藝術修養(yǎng)方面,在演奏姿態(tài)方面。
(節(jié)選自《傅雷家書》)
“人的一生難免會遇到磕磕碰碰,而這些坎坷正能磨煉我們的意志,使我們的生活不會像死水一般平平淡淡,波瀾不驚,這種生活是無味的,也毫無意義可言。要保持極高的修養(yǎng),平靜、坦然地面對,保持一顆達觀、向上的心?!?/p>
這是《傅雷家書》中的一段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和從業(yè)的品格,字里行間是難以割舍的父子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