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指出,思維品質作為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其發(fā)展有助于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能讓學生從跨文化的視角觀察和認識世界,對事物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因此,在英語教學中尤其是英語閱讀教學中注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應該成為英語閱讀課的目標之一。
【關鍵詞】英語閱讀;思維能力
【作者簡介】張文南,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第五中學。
一、教學分析
1.教材分析。本節(jié)課是人教版高二英語Module5 Unit4 “Making the news”的閱讀部分。本部分呈現(xiàn)的是Zhou Yang,一個新手記者和他的上司Hu Xin,一個經(jīng)驗豐富的資深記者之間的對話。教師可通過一系列的閱讀活動幫助學生了解新聞工作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新聞采訪的基本程序以及采訪時應該注意的要點等,讓學生明白怎樣成為一名好記者,也能啟發(fā)學生去學習Zhou Yang激情滿懷的工作態(tài)度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
2.學情分析。本課的授課對象是農(nóng)村中學的高二學生。學生基礎相對薄弱,但具備基本的閱讀技能,課堂需要教師不斷加以引導,激勵學生互幫互助,積極參與課堂。本課例閱讀文本對于已有一定英語語言知識和語言水平的高二學生來說,難度適中,學生能理解語篇大意,能從文本中獲取主要信息和觀點來完成淺層閱讀活動,但要從語篇中挖掘隱含意義和從批判性視角的角度審視語篇內(nèi)容,開展深層次的閱讀活動,達到訓練深層閱讀思維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目的還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不斷地引導學生。
3.教學目標。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堂課設定以下教學目標:
(1)學生能根據(jù)上下文猜測理解相關詞匯尤其是幾個英語習語的表達;
(2)學生能通過不同的閱讀策略獲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內(nèi)容,了解新聞采訪的技巧以及作為一名記者的職責和具備的品質,判斷Zhou Yang是否具備一個好記者的品質,并弄清令zhouyang的第一天工作難忘的原因。
(3)學生能通過深層活動訓練思維能力,能從批判性思維的角度審視文本內(nèi)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提升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4.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為學生能通過文本閱讀了解新聞采訪中的技巧和記者應具備的職責和品質。
教學難點為學生能通過深度閱讀分析出令Zhou Yang第一天工作難忘的原因和判別他是否具備一個好記者的品質,在閱讀中提升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5.整體設計思路?!墩n程標準》提出了以提高學生語用能力為目標的英語語言學習活動觀,在備課過程中圍繞文本主題設問,由淺入深理解文本,探究標題的意義,挖掘作者的寫作意圖,為學生創(chuàng)造自主探究討論的活動,激勵學生進行深入思考,把語言知識的運用和文本思想的理解與思維的訓練有效地結合起來。在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圍繞文章的主線設問,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拓展內(nèi)涵、發(fā)展思維(梁美珍等,2013)。本節(jié)課以探討記者應具備的優(yōu)秀品質為設計主線,從語篇的文體、主題、內(nèi)容和作者的寫作意圖文本進行解讀,挖掘文本的內(nèi)在含義。
在課程的實施中,本課以圖片導入引出話題并引導學生思考一個好記者應具備的素質。通過解讀標題和插圖,預測文本內(nèi)容,為文本閱讀做好鋪墊。在閱讀過程中,遵循Input—Intake-Output的原理,采用思維型閱讀教學模式,以問題導學,以標題為文眼,以表格設計為本堂課的主要設計模式,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nèi)容,獲取文本信息,完成閱讀活動,明確新聞采訪的技巧以及記者的職責和應具備的品質。在讀后討論環(huán)節(jié),學生運用已學知識分析令Zhou Yang第一天工作難忘的原因以及他是否具備一個好記者的品質和能否獲得一個“scoop”的潛能,以達到知識遷移運用,學生思維訓練的目的。在家庭作業(yè)環(huán)節(jié),學生運用本課所學知識寫一篇成為好記者的小短文,已達到鞏固和綜合運用知識的目的。整堂課從教學目標的預設到生成旨在提高學生閱讀技能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即評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創(chuàng)造性思維(creative thinking),和應用型思維(practical thinking)。
二、教學過程
Step1 Pre-reading
1.Greetings and Lead-in.
教師向學生問好,提問學生What festival is November 8th?然后展示一張記者節(jié)的圖片。教師再次展示一張記者的圖片,并提問Do you think what qualities a journalist should have?
設計意圖:本節(jié)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圍繞文本話題,利用相關圖片激發(fā)學生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激發(fā)學生輸出已儲備知識,為后續(xù)閱讀預熱。
2. Prediction.
教師引導學生關注標題“My First Work Assignment ‘Unforgettable, says new journalist”,讓學生結合文本中的插圖推斷文本內(nèi)容,并讓學生思考作者使用“unforgettable”一詞的用意。
設計意圖:標題是文章的眼睛,通過對文本標題的預測與探究,學生能夠快速地把握文章主旨,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文本的內(nèi)容(貴麗萍等,2013)。學生讀完此標題后能猜測到文本內(nèi)容是關于一名新記者的第一天工作,但由于標題中用到了一個加引號的詞“unforgettable”,所以教師可以激勵學生思考這位新記者在第一天工作中發(fā)生了什么事,其中什么讓他最難忘,為什么難忘。這一過程不僅能激發(fā)學生閱讀文本內(nèi)容的興趣還能揣測作者使用該詞的用意,為后續(xù)閱讀尤其是深度閱讀做好鋪墊。同時,學生的審題、推理、質疑、判斷、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對標題的理解和辨析能力也得到了極大地提高(貴麗萍,2013)。
Step2 While-Reading
Activity1: Fast reading
教師讓學生讀對話前的兩個句子,弄清對話發(fā)生的對象,時間、地點以及他們談論的內(nèi)容。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快速閱讀,了解文本類型,知道對話發(fā)生的基本要素,學生明確Zhouyang 和 Huxin之間的關系,激發(fā)學生進一步閱讀的興趣。在此過程,學生快速查找信息和概括信息的能力得到了訓練。同時,教師提醒學生注意第二句話“His discussion … was to strongly influence his life as a journalist.”的理解以及在整個語篇中的重要性,讓學生明白此次談話對于Zhouyang人生的重大意義,也啟發(fā)了學生在后續(xù)閱讀中找到更多信息來印證此觀點,為后續(xù)閱讀做鋪墊。
Activity2: Careful reading.
教師讓學生仔細閱讀對話內(nèi)容,獲取信息,明確記者采訪報道中所需要的技巧,分析作為一名記者的職責以及一名記者應具備的好品質。
設計意圖:教師要提醒學生,閱讀完后,先完成表一中ZhouYang's notes部分,以及表二和表三的填寫,這些信息都屬于文本的表層信息,學生很容易獲取。同時,鼓勵學生盡可能完成表一中剩余信息的填寫和表四的信息填寫,這些信息需要學生深入閱讀文本和理解文本,挖掘文本信息的內(nèi)在意義,對于層次較弱的學生有一定難度。在學生完成了第一個任務的填寫后,教師核對答案,讓學生明確采訪報導中需要的技巧。在講解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度閱讀、深入分析,歸納記者的三個職責(這也是把語篇分成三個部分的根據(jù)也幫助學生解決了語篇的結構問題),分析在話語中所包含的記者所需要的品質。
設計意圖:教師給予學生8分鐘左右的時間細讀整個對話,獲取文本表層信息,完成語篇的表層理解。在完成了基本信息的填寫后,引導學生深入閱讀,幫助他們讀懂、讀透文本,挖掘文本的深層含義,幫助學生理清成為好記者的職責和技巧,分析作為一名記者應具備的好品質。因為,“文本語言表達的內(nèi)容常常超過其字面意義。閱讀的目的不僅是只讀懂原文,還應做到能從文章的字里行間‘讀出作者雖未說但欲表達的意圖,這就是我們通常說的言外之意。(貴麗萍等,2013)”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在基于原文的基礎上,通過邏輯判斷和推理的方法,做出符合作者本意的推斷,明確作者情感態(tài)度和寫作原因,在讀中提升學生分析、概括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判斷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Step3 Post-reading
回歸標題,前呼后應。教師再次梳理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提醒學生再次關注標題,并提問After reading the passage, Why do you think ZhouYang's first day at work is unforgettable?以呼應標題和Prediction部分的設置。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根據(jù)情況可以給予一定的幫助,回答后給出點評,并和學生探討作者設置此標題的用意。
設計意圖:在讀后環(huán)節(jié),教師要讓學生再次回歸標題,引導學生結合已獲取的信息再次對標題進行解讀和評判(梁美珍,2013),揭曉標題中所設置的懸念,讓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標題,進而提升學生的思維。
深入探討,深化主題。教師進一步提問:Do you think whether Zhou Yang will be a good journalist? Why?先讓學生分組自由討論,并讓學生在文本中找出ZhouYang能成為一名好記者的根據(jù)。討論完成后,請各組代表發(fā)言,并給予評價,最后對學生回答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充。為了銜接下一課時,教師可以再次拋出一個問題:Do you think whether Zhou Yang will get a scoop?學生可自由作答,但必須言之有理。
設計意圖:教師在讀后環(huán)節(jié)展開對ZhouYang是否具備一個好記者的品質展開探討,事實上是讓學生思考作者的寫作意圖,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客觀地評判ZhouYang,理智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批判地思考問題,提升思維。
Step4 Homework
1. Please write a passage about how to be a good journalist according to what they have learned from the passage.
2.Please think about how to get a scoop.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學生進一步鞏固本堂課所學知識,內(nèi)化本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讓所學知識轉化成文字繼而形成自己的觀點。思考怎樣獲得“scoop”并為下一課時做好準備。
三、教學反思
課后,授課教師對此節(jié)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了反思:
1.教學主線設計清楚、明了。本節(jié)課抓住“good qualities required for a good journalist”這一主線,在讀前用頭腦風暴讓學生思考一個好記者應具備的好品質;在讀中引導學生從字里行間中分析歸納一個好記者應具備的品質;在讀后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討論ZhouYang是否具備一個好記者的品質。整堂課,教師帶動學生積極參與課堂、細讀文本內(nèi)容、深挖文本內(nèi)涵、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
2.教學活動設計層次分明、難易適度。在清晰的教學主線的引領下,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師設計了難易適度的教學活動。根據(jù)閱讀課的特點,活動設計結構清晰層次分明,由淺入深,便于學生循序漸進地理解文本。整個教學過程,活動安排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每個活動都為下一個活動做好鋪墊,都為學生搭好腳手架,便于學生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教學氛圍濃厚,基本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3.教學策略的實施恰當、有效。教師在閱讀活動開展之前,利用圖片和頭腦風暴激勵學生大膽猜測一個好記者所具備的品質,激發(fā)了學生參與課堂的興趣?;跇祟}在語篇中的重要性,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抓中標題中的關鍵詞“unforgettable”對標題進行了探究和推測,以此激發(fā)學生想從文本中獲得答案的好奇心,從而為文本閱讀做好鋪墊。在閱讀環(huán)節(jié),教師采用快速閱讀、細讀幫助學生獲取文本信息,通過深度閱讀深入理解文本。在讀后環(huán)節(jié),再次呼應標題,理解作者設置此標題的意義,探討分析新手記者ZhouYang是否具備一個好記者的素質。每一項教學策略的實施,都在教學活動的開展中起到了指導性作用,都能恰到好處地實施,并達成了預設的目標。
四、結語
總之,本節(jié)課教學目標明確,教學設計思路清晰,教學內(nèi)容安排緊湊,教學活動的難易度符合學生實際,安排井然有序,環(huán)環(huán)相扣,目的明確。不同類型的閱讀問題的設計,遵循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閱讀規(guī)律,有助于學生獲取文本表層信息和深度挖掘文本內(nèi)涵,還激發(fā)了學生主動思考,提高閱讀效率。在課堂活動的實施過程中,通過層層設問激勵學生閱讀、思考、討論和表達,實現(xiàn)了良好的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形成自己的觀點。
參考文獻:
[1]李冬琴.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7(4).
[2]貴麗萍等.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思維活動:評判性閱讀視角[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3.
[3]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梁美珍,黃海麗,淤晨,陳一軍.英語閱讀中的教學設計:批判性閱讀視角[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