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步敏 裘 泳 余偉城 徐亦冬 楊汶雨
1. 浙江省一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0013;
2. 浙江省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浙江 寧波 315202;
3. 浙大寧波理工學院 浙江 寧波 315100
目前國內建筑大多采用現(xiàn)澆方式建造,這是一種半機械化半手工作業(yè)的方式。建筑業(yè)對于工人的需求量非常大,而目前中國正逐步向老齡化社會轉變,人口紅利正逐漸消失。這對建筑業(yè)發(fā)展有很大的制約[1],工地缺少適齡工人的問題日益明顯。因此發(fā)展裝配式住宅,減少勞動力需求,實現(xiàn)建筑工業(yè)化是建筑業(yè)發(fā)展方向之一。國務院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各地積極推進裝配式建筑,并要求到2025年左右全國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30%以上。隨著裝配式建筑三大標準的實施,裝配式建筑發(fā)展有了技術和制度保障。
現(xiàn)澆住宅經(jīng)過多年的發(fā)展,已經(jīng)形成比較完善的碳排放計算框架。裝配式住宅雖與現(xiàn)澆住宅存在差異,但兩者存在較多共同點。
分析裝配式住宅生命周期碳排放,首先需要學習現(xiàn)有現(xiàn)澆住宅的碳排放計算方法,在此基礎上結合裝配式住宅本身特點,劃分裝配式住宅的生命周期。其次需要建立裝配式住宅的碳排放路徑,這對于計算碳排放的準確性至關重要。獲取碳排放路徑相關數(shù)據(jù),并結合權威機構所給系數(shù)進行計算是量化的重要過程。將裝配式住宅與現(xiàn)澆住宅的碳排放量進行比較,即可分析裝配式住宅能否減少碳排放。
1.1.1 建材的碳排放因子
裝配式住宅的碳排放來源和現(xiàn)澆住宅相同,均來源于2個方面:建材碳排放、能源消耗碳排放。部分建材的碳排放因子可參見文獻[2]。
1.1.2 能源的碳排放因子
目前消耗能源主要有化石能源、電力資源。其中化石能源包括煤、石油、天然氣等,電力的碳排放是在產生電力階段,而非使用階段,當前發(fā)電方式主要有火力、水力、風力、核力等。全國部分省市的電力碳排放因子可參見文獻[3]。
1.2.1 建造階段碳排放量測算
裝配式建筑因其建造過程如同搭接積木,將預制的構件、組件、模塊在現(xiàn)場進行組裝而得名。建造階段可細分為工廠生產階段、預制件運輸階段、現(xiàn)場組裝階段。
該階段的碳排放計算如式(1)所示:
式中:P——建造階段碳排放量;
P1——工廠生產階段碳排放;
P2——運輸產生碳排放;
P3——施工現(xiàn)場碳排放。
1.2.2 使用階段碳排放量測算
不同類型建筑的單位面積碳排放量不同,公共建筑的碳排放主要來自電力使用,而在民用建筑的碳排放中,化石能源的燃燒所占比例較高。使用階段的碳排放量還與該階段的持續(xù)時間有關,建筑的使用年限一般在35~100 a不等,本文的年限取值為50 a。
使用階段的碳排放計算如式(2)所示:
式中:E——使用階段碳排放;
E1——建筑面積;
E2——使用階段單位面積的能源消耗量;
a——某種能源碳排放因子。
1.2.3 維護階段碳排放量測算
建筑在使用一定時間后,某些老舊部位需要維護更新。在此過程中,需要運入新建筑材料并進行施工,即意味著碳排放的產生,該階段可以看成是小型的建造階段。
維護階段的碳排放計算如式(3)所示:
式中:C——維護階段的碳排放;
C1——單位面積碳排放;
C2——建筑面積。
1.2.4 拆除階段碳排放量測算
拆除階段的碳排放可分為兩部分:拆除過程的機械碳排放、處理建筑垃圾產生的碳排放。在裝配式住宅設計之初,一般已考慮到裝配要求,故建筑拆除過程產生的垃圾量相對更少。
拆除階段的碳排放計算如式(4)所示:
式中:B——拆除階段的碳排放;
B1——現(xiàn)場拆除機械使用碳排放;
B2——處理建筑垃圾帶來的碳排放。
裝配式住宅的建造階段包含3個過程:工廠制造、運輸、現(xiàn)場組裝。計算建造階段裝配式住宅的碳排放,需要考慮3個過程的碳排放量。本文以上海某項目為案例進行分析,其總建筑面積為14 015.34 m2,預制率36.8%[4]。
2.1.1 工廠生產階段
工廠生產過程的消耗主要為電力資源,電力資源在使用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而在產生電力資源的過程中有碳排放,故只需獲取生產階段消耗的電力情況,分析該過程的碳排放,結合相關參數(shù)即可計算該階段的碳排放。經(jīng)計算,該項目在工廠階段共耗電24 063.6 kW·h。
2.1.2 運輸階段
運輸產生的碳排放與運輸方式、質量、距離有關。當2種建造類型的建筑面積相同、運輸?shù)目傎|量相同,且運輸方式以公路為主時,運輸距離將成為影響該階段2種建造類型碳排放的主要因素。運輸時間比運輸距離更能體現(xiàn)碳排放量,對于2條距離相同的路段,會因擁堵情況不同而產生不同的碳排放,故本文采用運輸時間計算運輸階段的碳排放情況。現(xiàn)澆住宅的運輸材料主要為預拌混凝土,其運輸時間一般在1 h內;而裝配式住宅的主要運輸材料為預制構件,運輸時間通常也在1 h左右。因此,兩者的運輸時間差距不大,從而可以判斷兩者在本階段的碳排放量基本相同。
2.1.3 現(xiàn)場施工階段
在施工現(xiàn)場,機械設備較現(xiàn)澆結構的使用次數(shù)減少,因此可大幅度減少碳排放。振搗器額定功率3.0 kW,使用數(shù)量可減少6個;電焊機額定功率20.5 kW,可以減少2臺;塔吊使用時間減少1個月。由于裝配式建筑的現(xiàn)場施工量減少,故所需人工的減少也可帶來生活用電的大幅減少。對于整個施工階段,裝配式住宅相較現(xiàn)澆住宅可節(jié)約用電97 770.06 kW·h。
現(xiàn)場施工階段節(jié)約的97 770.06 kW·h減去工廠生產階段消耗的24 063.6 kW·h,即為在整個建造階段節(jié)約的用電量?,F(xiàn)澆混凝土量的降低可減少模板和腳手架的使用,可帶來146.1 t鋼材的節(jié)約量。
將上述數(shù)據(jù)代入式(1)進行計算,得到建造階段節(jié)約資源、能源帶來的碳排放減少量。其中,電力使用減少量73 706.46 kW·h,相應碳排放減少量58.478 t(以二氧化碳計);鋼材使用減少量146.1 t,相應碳排放減少量201.910 2 t(以二氧化碳計)。
在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中,使用階段的持續(xù)時間最長,其間的碳排放量占比最大。該階段產生的碳排放可分為2類:一是直接碳排放,即建筑物內各類設備的使用消耗而產生的碳排放,如天然氣燃燒將造成碳排放;二是間接碳排放,即電力在使用過程中不產生碳排放,但火力發(fā)電過程將會帶來大量碳排放,因此被稱為間接碳排放。當裝配式住宅和現(xiàn)澆住宅的用途、地點相同時,單位面積消耗的能源基本一致,產生的碳排放量基本相同,因此本文使用現(xiàn)澆建筑的數(shù)據(jù)進行估算。
使用階段的碳排放量與建筑的使用年限存在關聯(lián),本文以50 a作為計算年限。不同地區(qū)使用階段的住宅能源消耗情況如表1所示[5]。
表1 不同地區(qū)民用建筑單位面積能耗(單位:kW·h·m-2·a-1)
利用上表的東部地區(qū)居住建筑數(shù)據(jù)及式(2)計算使用階段的碳排放量,得到該階段的碳排放量為21 683.553 t。
維護過程可看作建筑某些部位的重新建造,維護階段的碳排放量與建筑的使用年限、面積有關。維護階段需要更新維修的部位大多為建筑表面,建筑的主體結構一般不存在大修大補情況,因此裝配式住宅、現(xiàn)澆住宅在維護階段的碳排放量基本相同。
裝配式住宅維護階段數(shù)據(jù)匱乏,本文使用現(xiàn)澆住宅數(shù)據(jù)進行計算,單位面積的碳排放量為31.46 kg[6],運用上文式(3)計算得到該階段的碳排放量為440.92 t。
在拆除階段,機械的碳排放約為建造階段裝配過程產生碳排放的90%[7]。簡化回收過程為:拆卸后材料及構件中可重復利用部分為30%,即相較于新材料使用可減少30%的碳排放,且裝配式住宅在設計之初即考慮到裝配特性,故在拆除時重復利用率更高[8]。與傳統(tǒng)的回收利用相比,減少的碳排放可達30%~40%[9]。目前建筑拆除階段的碳排放量約為16.35 kg/m2,占比量最大的為拆除以及處置混凝土的碳排放,分別占36.22%和55.90%[10]。裝配式住宅可減少10%的碳排放,結合建筑面積可得到本案例中減少的碳排放量為22.915 t。
對于現(xiàn)澆住宅和裝配式住宅而言,拆除階段碳排放情況不同是由于兩者的建造方式不同導致的。在裝配式住宅拆除過程中,局部構件能被完整取出,可以有效減少建筑垃圾。裝配式住宅與現(xiàn)澆住宅生命周期的碳排放比較情況如表2所示。
表2 現(xiàn)澆住宅和裝配式住宅的碳排放情況比較分析
1)經(jīng)過幾十年的發(fā)展,中國已經(jīng)具備生產大量預制構件的工業(yè)基礎。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發(fā)展方式是大勢所趨,通過預制生產和現(xiàn)場組裝建造房屋,可大大縮短現(xiàn)場施工工期,工業(yè)化、集中化生產能最大限度降低浪費,提高資源利用率。
2)裝配式住宅和現(xiàn)澆結構相比,在減少碳排放方面效果顯著。建造階段和拆除階段是減排效果最明顯的階段。本文案例中的項目占地面積僅為10 000 m2左右,建造階段減少二氧化碳碳排放量逾200 t。裝配式住宅的推廣將使碳排放量顯著減少。
3)生命周期理論的運用對于建筑碳排放研究有極大幫助,能使不同類型建筑有較好的可比性,避免了只考慮單一階段帶來的片面性,使得評價結果更客觀和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