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致祥,洪 敏,戴宇杰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北 武漢 430415)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對各種工業(yè)制品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要優(yōu)化加工工藝。在使用壓力加工工具時,其材質和表面處理會影響金屬粘結,為了更加準確地了解相關情況,開展分析是很有必要的。結合研究成果,合理選擇工具材質,對表面進行有效處理并應用到生產中去,對于推動企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金屬粘結是指金屬材質之間的融合,將兩者相互連接到一起,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在壓力加工過程中,根據生產需求,需要采用壓力工具。金屬粘結先要劈裂表層潤滑膜。金屬表層有一層保護膜,主要是對金屬進行保護,因此,在金屬粘結時,會破壞保護膜,主要目的是讓空氣進入內部結構。當金屬內部結構暴露在空氣中會發(fā)生氧化反應,在金屬表層形成一層結膜,達到金屬粘結目的。在生產加工過程中,金屬粘結工藝必須要按照固定流程進行,保證達到預期效果[1]。
在現代企業(yè)生產中,簡單加工后還要進行加壓加工,產品才可以投入使用。為了確保產品質量滿足實際需求,對加工工具的性能提出了較高要求。企業(yè)將重點放在控制壓力加工制品的表面質量上,但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響,研究僅停留在工具胚料表面,對于生產質量的提升作用并不是很明顯。為了改善目前面臨的狀況,要進行深入研究,提高生產質量。
在生產加工中發(fā)現,材料的強度大小會影響金屬粘結效果。如果選用的壓力加工工具表層彈性較大,在外力作用下,金屬粘結很有可能會受到影響;如果選用的壓力加工工具表層彈性較小,金屬在高溫環(huán)境下發(fā)生變化的可能性也較小。壓力加工工具的彈性影響條件與加工工具的貼合性之間存在聯系。當貼合系數較高時,金屬粘結內部材料會受到較大吸引力,粘結后,局部保護層脫落情況減少。在完成外壓操作后,金屬粘結表層沖擊力會變小,金屬粘結后的脫落性比較高。通過分析,對壓力加工工具和金屬粘結之間的關系有一個初步了解,為后期的深入探究作好準備。在選擇壓力加工工具材質時,對表層彈性有一定要求,要處于中上等水平。在操作中,確保金屬粘結兩端資源都處于可變化性彈性變化狀態(tài)中,保證資源可綜合性調節(jié)。在使用壓力加工工具時,需要適當調節(jié)加壓大小,確保具有較強的靈活性,同時,要重視工具材質貼合系數的運用。例如在企業(yè)實際生產活動中,通過分析壓力加工工具與金屬之間的貼合度來選擇設備材質,建議采用貼合度較高的工具,使用效果會更好。
對于金屬粘結而言,壓力加工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加壓。如果耐壓性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在金屬粘結加壓后,工具發(fā)生變形的可能性就會較大,甚至會完全破壞。當壓力加工工具的耐壓強度較大時,壓力工具材質承受的壓力會變大,內部金屬材質承受的壓力會變小,很難起到固定作用。將壓力加工工具應用到實際生產中,對壓力進行適當調整,對于提升制品質量具有促進作用。采用壓力加工工具進行表層金屬粘結時,技術人員要了解金屬粘結操作的實際情況,對壓力進行適當調整,保證生產活動順利開展,實現預期目標。
壓力加工工具的含碳量和壓力強度有著很大關系。一般情況下,當含碳量比較多時,設備硬度就會較大。在壓力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當壓力強度較高時,在金屬粘結中的運用效果會較好。如果壓力加工工具的含碳量比較少,對加工活動會產生不利影響。金屬膜破損后,若得不到有效保護和鞏固,外層切面流體脫落強度會下降。為了滿足實際生產需求,要科學選擇壓力加工工具材質。當金屬粘度硬結為中等時,可以選擇含碳量較低的壓力加工工具,在實際生產中,要運用含碳量較高的壓力加工工具[2]。
在后期研究中引入更多的新技術、新理念,對工具與金屬之間粘結的具體機理形成了正確認識。對于需要相互融合的金屬,當本身庫容度比較大、合金性較強時,金屬之間的相互擴散性和親和力會變得更強。在這一認識前提下,研究人員開展了相關實驗,從實驗中結合生產情況來看,設置不同對比組。通過結果分析,發(fā)現彈性模量相對較高時,粘結系數偏低;原子半徑偏小,粘結系數較低;當材料熔點較高時,實際粘結系數偏低。
在實際加工中,摩擦區(qū)溫度、壓力等因素的影響都會促使原子發(fā)生擴散、再結晶的變化。在這些變化中,工具及金屬表層元素會發(fā)生變化,具體表現為越過界面并相互擴散,相互融合后便發(fā)生了變化。對摩擦試片進行觀察:在相互固液的配對金屬中,出現了相互擴散的情況,擴散程度比較深,即使是微小的磨損粉粒都是兩種材料的混合物,但其他配對金屬卻看不到這種現象。開展不同牌號工具鋼與鋁合金擴散磨損實驗,得出結論:靜態(tài)接觸條件下的相互擴散過程與摩擦條件下是相同的,Al和Fe互擴發(fā)生在某一界面上,在不同牌號的工具鋼內,Al擴散深度差異明顯。當擴散深度比較小時,與之相關的因素都比較小,擴散中工具鋼表面形成了Al-Fe的金屬化合物,使得硬度變大[3]。
實驗所得數據信息如表1所示,主要探究出現較強黏度時,溫度A和配對材料中較軟材料的熔點B之間的關系。通常情況下,如果界面溫度達到再結晶溫度,擴散過程會變得更加快速,粘結和磨損也會變得更加嚴重??梢缘贸鼋Y論:當熱加工溫度超過再結晶溫度時,工具與變形金屬間的粘結較冷加工時更加嚴重。
表1 實驗數據信息
根據壓力加工工具材料種類及特性,對材料組織成分進行分析,將實驗和實際使用情況相比可以得出重要結論。為了滿足實際生產需求,要求工具材料具有抗金屬粘結和耐磨性,因此,要加強技術研究,增加工具材料的含碳量,可以發(fā)揮更大作用。組織中的碳化物量增加,分布也更加彌散。通過實驗發(fā)現,在制作合金時,要將一氧化碳的質量分數控制在5%~20%。當一氧化碳不斷增加時,其抗粘結性能和耐磨性能會出現減弱的情況。對于經常使用的工具,要考慮到作業(yè)環(huán)境和工作量,確保性能良好,這樣才能確保后期正常使用[4]。當作業(yè)條件發(fā)生改變時,對工具的要求也會發(fā)生變化,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部分工具在加工過程中無法滿足硬度要求,不僅會影響到正常加工,而且會損壞工具[5]。
在實際生產中,處理工具材質表面的方式較多,但最終目的是相同的,就是讓其表面形成和基體存在差異的物質,讓工具材料性質發(fā)生變化,保證工具表面具有較好的耐磨性。常見的處理方法有熔鹽法、浸漬法等,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選擇,確保達到預期處理效果。
對相關資料進行整理、分析,發(fā)現與變形材料較難形成合金及固液體的工具表面,金屬粘結和磨損都比較少。為了保證制品表面的完整性,要確保其與加工材料的親和力小、強度大。工具表層的碳化物和金屬不易發(fā)生反應,所以,粘結和磨損程度會減輕。當含碳量較高時,磨損量就會變少。碳化物的種類、大小等都會對粘結和磨損產生影響,因此要全面分析[6]。
工具材質對金屬粘結和本身磨損的影響較大,如果變形金屬在工具表面粘結,對制品表面會造成破壞,導致質量降低。當粘結物脫落并回粘到制品表面時,會出現“粘疤”情況。當粘結情況比較嚴重時,會出現更多問題,導致加工活動停止。分析發(fā)現,制品表面粗糙度會因為模具材質和表面處理不同而發(fā)生變化。
擠壓材的表面粗糙度與模子定徑區(qū)的表面光潔度及其磨削方法有著很大關系。當定徑帶垂直于軸向方向磨削時,則鋁在軸向流動時,將充滿削紋凹谷形成比較均勻的粘鋁層。當平行于軸向方向磨削時,模具表面會形成分布不均的條狀粘結物,擠壓材表面會變得更加粗糙。經氮化處理的鋼模及硬質合金模子表面,由于鋁具有不易粘結的特性,機加工方法不會產生太大影響[7]。
為了減少工具和變形金屬之間的粘結,應用直接有效的方式,結合不同金屬及變形條件來合理選擇工具材料與表面處理方法。例如采用離子氮化方式來處理擠壓銅鋁用的模子,有助于提高抗粘結能力,延長使用時間??紤]到工具材料性能要求具有多樣化特點,而且變形金屬種類較多,在實際生產中,為了確保防粘降磨,需要使用潤滑劑,在這一思路下展開研究。實驗發(fā)現,采用含有極性添加劑的潤滑油,可以起到減少金屬粘結的作用,粘附金屬脫落后會進入潤滑油中,讓制品表面看起來非常光潔。使用乳液可以對工具進行冷卻,對于減少粘結和磨損可以起到一定作用,這是實際生產中所得到的。另外,還要注重工具的熱疲勞性和其表面的機加工方法對粘結產生的影響,工具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受到不利因素影響,可能會產生小裂紋及印痕,會使得粘結加劇,損傷制品表面。合理調節(jié)工藝參數也是提高制品表面質量的有效方法,要靈活使用[8]。
綜上所述,隨著加工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壓力加工工具的使用范圍在不斷擴大,同時,對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提升應用水平。由于加工制品為金屬,工具材質和表面對金屬粘結會產生影響,要進行深入分析,形成正確認識。了解影響金屬粘結的因素,通過合理選擇工具材質及表面處理方法,不斷提升制品質量,推動我國工業(yè)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