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垚,盧桂兵
(合肥師范學院 體育科學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的文件,文件中提出要著力振興教師教育,加大師范院校和師范專業(yè)建設支持力度.教育部對教師資格考核制度加強了頂層設計,修訂了考試辦法,考試標準和考試大綱,對師范生教育提出了更為明確的培養(yǎng)目標.在此背景下,研究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課程教學狀況,探尋籃球課程教學目標與中小學對體育教師核心素養(yǎng)要求之間的差距,從而改進培養(yǎng)體育師范生的教學策略,為體育教育專業(yè)術科教學改革教學模式提供參考依據(jù).
以淮北師范大學、阜陽師范大學、安慶師范大學、安徽師范大學、宿州學院、滁州學院、淮南師范學院、合肥師范學院、巢湖學院、皖西學院、池州學院、黃山學院等安徽省12所本科院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開設的籃球普修課教學為研究對象.
依據(jù)本課題的研究內容,通過校圖書館電子資源、中國知網(wǎng)、萬方數(shù)據(jù)庫等網(wǎng)絡資源對關鍵詞進行檢索,查閱了與本課題相關的國內外文獻獲取了相關研究資料.
通過電子郵件、電話訪問、現(xiàn)場訪談等方式對安徽省相關專家和課程建設負責人就課程設置、課程改革影響因素等問題進行了訪談,獲取了研究所需資料.
依據(jù)課題所需,設計了《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教學研究現(xiàn)狀調查問卷》(分別為高校籃球課程負責人問卷、高校教師問卷、中小學體育教研室負責人問卷).其中向籃球課程負責人發(fā)放12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份,有效率100%;發(fā)放高校教師問卷26份,回收有效問卷24份,有效率92.3%;發(fā)放中小學體育教研室負責人問卷55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有效率90.9%.
通過EXECL2007軟件對收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分析,以便為研究提供數(shù)據(jù)支撐.
課程目標指導的是整個課程體系,是對該課程日常教學和管理的工作進行導向,通常包含了課程性質、課程理念、設計思路、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考核與評價等幾個方面.[1]安徽省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籃球普修課程標準是由該課程負責人制定,并且其本人承擔此課程的教學任務,比一般授課教師更了解整個課程體系,而體育教育專業(yè)的培養(yǎng)方案必須通過課程的設置和實施才能實現(xiàn),因此,籃球普修課程目標的制定,引導著體育師范生技能所要培養(yǎng)的方向,具有導向、規(guī)約和檢驗課程的作用.[2]
表1 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程標準目標的制定情況(課程標準撰寫人n=12)
通過表1可以看出,在12所高?;@球普修課程的負責人當中,大部分認為“掌握籃球運動的基本技術和戰(zhàn)術”、“掌握籃球運動基本知識與理論”“掌握籃球運動教學與訓練的基本方法”應在課程目標中表述,分別有12位、11位和10位課程負責人選擇,占比分別為100%、91.7%、83.3%,在所有課程目標的8個選項中排序前三,反映出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一個共性目標,也能看出安徽省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期望一個合格的體育師范生在通過籃球普修課教學后所能具備的相關能力.在2004年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體育教育本科專業(yè)各類主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的《球類指導綱要》指出,[3]球類課程目標要具備指導開展球類活動的能力,從表1中發(fā)現(xiàn),這一點在安徽省部分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籃球普修課程中沒有得到很好地體現(xiàn).
表2 安徽省中小學對籃球課程培養(yǎng)體育師范生所具備的能力需求調查表(中小學體育教學組負責人n=50)
體育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主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合格的中小學體育教師,就業(yè)崗位目標也是以全省各地的中小學校為主,所以弄清楚各地中小學校對體育師范生應該具備籃球理論與實踐相關方面的能力需求就顯得至關重要.
從表2可以發(fā)現(xiàn),中小學更需要“應用型”人才,在關于籃球課程培養(yǎng)體育師范生所具備的能力的調查中,“熟悉中小學教材,能熟練開展籃球教學”“能組織大課間等籃球課外體育活動”“籃球競賽的組織編排能力、臨場裁判工作能力”排在前三位.所有的中小學都認為體育教師通過籃球課程的學習,“能夠熟練開展籃球教學”是一名體育師范生應具備的能力,排序第一,通過對比表2,我們發(fā)現(xiàn)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程目標基本吻合中小學的這一需求.然而中小學排序第二、第三的選項“能組織大課間等籃球課外體育活動”“籃球競賽的組織編排能力、臨場裁判工作能力”在高?;@球普修課程目標中卻沒有受到足夠重視,甚至沒有得到體現(xiàn).通過訪談了解到,籃球普修課因受學生學習基礎和課時限制無法做到面面俱到,高?;@球普修課程中主要教理念、教基礎、教方法,其他一些技能的學習需要學生今后在籃球主副項課程中、實習過程中以及走上工作崗位后通過自學或崗位培訓完成;而現(xiàn)實情況中,由于不是每個學生都將經(jīng)過籃球主副課程學習,部分高校學生學習期間也沒有相關實踐經(jīng)歷,實習過程中又缺乏針對性的指導,導致上述能力的缺乏.
籃球是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主干課程,也是學校體育開展最廣泛的球類項目之一.由表3可以看出所有學校的籃球普修課程均開設了2學期,符合項目本身的特點和學習規(guī)律,開設時間分布到2學期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復習、練習所學習過的技能,期間能夠更好檢驗理論與實踐的運用情況.
近幾年高校教學改革大力提倡通識教育,通識教育的課時數(shù)顯著增加,而在高校每學期總課時數(shù)相對固定的情況下,必然造成此消彼長的局面.學校通識課程主要設置在1~4學期,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普修課程也是在同一時間段開設,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前提下,體育教育的專業(yè)術科的課時數(shù)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壓縮.在教育部頒布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球類指導綱要》中指出,籃球普修課程時數(shù)建議為60,盡管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術科學時受到部分壓縮,從表4中可以看出,仍然有10所學校保證了綱要中所建議的學時數(shù).大部分高校教學周在16周左右,兩學期每周2學時(共64學時)基本能保障籃球教學內容按質按量完成,低于60學時會造成部分學習內容課時量不足的現(xiàn)象.
表3 籃球普修課程開課起始學期調查表(n=12)
表4 籃球普修課程學時總數(shù)調查表(n=12)
教學內容是依據(jù)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而設置選擇的,課程負責人制定出課程標準后,高校院系承擔本門課程的教師會根據(jù)本門課程標準設置的內容來進行教學,在實際教學操作過程中教師可能會根據(jù)班級學生的學習基礎進行適當調整,總體上都會按照本課程的課程標準來實施教學.因此,向安徽省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程的負責人了解教學內容各組成部分的重要程度,更能反映出實際教學內容的真實情況.從表5可以看出,“基本技術”在教學內容重要性中排名第一,12名課程負責人都認為籃球普修課程中基本技術非常重要,因為體育學科有其自身的特性,體育師范生只有掌握扎實的籃球技術才能做出標準優(yōu)美的示范動作,標準的示范動作能迅速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能幫助學生建立正確動作表象,可見安徽省各高校的籃球普修課程都很重視基本技術的教學.并列第二位的分別是“基本戰(zhàn)術”和“教材教法”兩項,與前幾年研究相比,籃球課程只注重“三基”的教學內容有了一定程度的改變.隨著最近幾年教師資格考試制度評價的改革和培養(yǎng)理念的轉變,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逐漸開始重視在術科教學內容中“技能教學”傳授,也符合師范學校應用型辦學的理念.
表5 籃球普修課程重要程度調查表(n=12)
體育教學模式是在特定的體育教學思想和理論指導下提出來的,它包括相對穩(wěn)定的教學過程結構和相應的教學方法體系,主要體現(xiàn)在體育教學單元和教學課設計和實施上.[4]對教學模式的概念進行分析可以看出,與教學方法相比采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更能反映出教師上課的一系列特點.從表6可以看出,83.3%的教師采用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技能掌握式教學模式,個別教師采用了新興的教學模式,每種教學模式都有其自身的特點和使用情境.技能掌握式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是它遵循了運動技能的學習的規(guī)律,以系統(tǒng)掌握運動技能為宗旨而采用一系列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單位時間內學習的運動技術更扎實,缺點是不利于學生情感的體驗和興趣的培養(yǎng).因此,在課程學時數(shù)有限的情況下大部分教師采用此種教學模式,有利于課堂上教師對學生技戰(zhàn)術的學習進度進行監(jiān)控;其它的教學模式的采用對學生的學習基礎和教師的教學水平均有較高的要求,可見,在有限的課時里想要達到課程教學目標以及期末考核的要求而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一種通用且可靠的手段.
表6 籃球普修課程中教師采用的主要教學模式(n=24)
課程評價能夠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而制定課程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意義又在于檢驗課程的教學成果;教學目標具有導學、導教作用,而課程評價也能成為學生學習課程的指揮棒;合理的課程評價不僅能客觀地甄別出學生的成績,還能促進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印證.
3.5.1 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權重
按照評價進行的時間及其功能可分為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對應著平時成績能強化學生的學習、促進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最近幾年課程改革越來越提倡加大過程性考核,從表7可以看出,雖然有7所學校平時成績占比四成,但是安徽省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程沒有一所學校過程性考核權重達到五成或超過五成,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有二種,一種可能是教師教育評價理念沒有及時轉變,另一種可能是教務部門對過程性評價達到50%權重的課程所要準備的支撐性材料過于繁重.
表7 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在總成績占比調查表(n=12)
3.5.2 評價視角
隨著教學改革的推進,更加提倡課程采用多元評價[5],不只是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可以融入學生的自我評價和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從表8中可以看出,只有1所學校采用了多元評價,課程標準制定者仍然沿襲著慣性思維,教師單一評價仍是主流評價,不利于學習主體的參與性.
表8 評價視角調查表(n=12)
表9 終結性考核評價內容調查表(n=12)
3.5.3 終結性評價內容
從表1中可以看出,“掌握籃球運動基本知識與理論”和“掌握籃球運動教學與訓練的基本方法”這兩項均是籃球普修課程中很重要的教學目標,然而表9我們可以看出,把“理論”和“教學技能”作為期末考核內容的學校分別只有2所和1所,大部分學校制定的課程標準中僅有“掌握籃球運動基本知識與理論”和“掌握籃球運動教學與訓練的基本方法”這兩項教學目標的導向,卻缺乏與之相對應的評價標準加以檢驗和制約.由于大多數(shù)學校學期末并未對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進行考核,因此,大多數(shù)學?;@球普修課程關于這兩項教學目標的完成度上或多或少將會受到影響.制定體育教學目標的重要意義之一在于檢驗教學成果[5],是否制定對應考核內容取決于目標的重要程度,表1中“掌握籃球運動基本知識與理論”和“掌握籃球運動教學與訓練的基本方法”排在所有目標選項中的第二、第三位,那么終結性評價的內容理應與教學目標形成對應關系,所謂“以考促學”就是這個道理.
隨著高校課程改革的推進,安徽省83.3%的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籃球普修課程教學目標以“三基”和教學技能為導向,由于高校培養(yǎng)機制缺乏中小學校對招聘體育教師能力需求的及時反饋,安徽省高校在籃球課程培養(yǎng)師范生所應具備能力方面與中小學校的需求存在一定程度的脫節(jié)現(xiàn)象.由于通識課程學時數(shù)的增加,安徽省所有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的籃球課時數(shù)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壓縮,為了按時完成教學進度,大部分教師采用了技能掌握式教學模式.超過半數(shù)的學校認為課程內容中應重視教學技能的傳授,但大部分高?;@球課程并未設置與之相對應的考核內容,評價視角上仍以教師單一評價為支配地位,沒有一所學校考核成績當中過程性評價的權重超過50%.綜上所述,安徽省高校體育教育專業(yè)應加強與基礎教育的合作機制,增強交流;籃球課程設置上應注重課程目標與課程評價的契合度,形成“以目標導學,以評價促學”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