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艷凡
新余袁河醫(yī)院 (江西新余 338000)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由于深靜脈血液不正常凝集引起管腔阻塞,進而導致的靜脈回流障礙性周圍血管性疾病,患者常伴有下肢疼痛、腫脹等癥狀,嚴重時可引起急性肺栓塞,威脅患者生命安全[1]。剖宮產產婦術中、術后臥床時間較長,導致下肢肌肉松弛麻痹,延緩靜脈血流速度,使血液不正常凝集,易誘發(fā)下肢DVT,影響產婦術后康復[2]。目前,人工按摩、增加飲水量、熱敷等為常用的促進血液循環(huán)的措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血液凝集,預防下肢DVT,但效果欠佳。間歇式氣動壓力機以氣壓推動為原理,通過對產婦雙下肢實施大面積擠壓與按摩,促進下肢血液循環(huán)及淋巴回流,達到預防下肢DVT的效果。基于此,本研究探討歇式氣動壓力機對剖宮產術后產婦DVT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11月至2020年9月于我院分娩的86例剖宮產產婦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3例。觀察組年齡19~37歲,平均(28.25±3.12)歲;孕周37~42周,平均(39.68±0.74)周;體重55.46~69.44 kg,平均(61.52±3.26)kg;26例初產婦,17例經產婦。對照組年齡20~36歲,平均(27.09±3.51)歲;孕周37~41周,平均(39.54±0.63)周;體重56.28~68.34 kg,平均(62.02±3.59)kg;27例初產婦,16例經產婦。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納入標準:符合剖宮產手術指征;單胎足月妊娠;產婦及家屬均知情同意。排除標準:伴有嚴重糖尿病、高血壓等妊娠合并癥;術前彩超檢查存在下肢DVT;凝血功能障礙、靜脈炎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產婦分娩后,嚴密監(jiān)測其血壓、脈搏等生命體征,同時監(jiān)測凝血功能,術后6 h協(xié)助其半臥,間隔2 h翻身1次,幫助其被動活動雙下肢;鼓勵產婦增加飲水量,多食水果、蔬菜,維持大便暢通;每日按時按摩、熱敷產婦小腿;每日使用50~60 ℃溫水給予產婦足浴,早晚各1次,室內溫度保持25 ℃,并使用棉被包裹其雙下肢;加強下肢顏色、溫度等觀察,若發(fā)現(xiàn)異常,則立即告知醫(yī)師。
觀察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加用間歇式氣動壓力機干預:術后6 h生命體征平穩(wěn)后,使用上海柯惠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Kendall SCDTM 700型間歇式氣動壓力機按摩產婦下肢,電源連接條件設置為100~240 V AC、50 VA、50/60 Hz;操作者協(xié)助產婦平臥,將其雙下肢放入護套中,檢查護套平整無褶皺后開啟電源,時間設置為30 min,對氣壓治療儀保護套進行充氣,第1條充、放氣時間分別設置為12、48 s,第2條充氣則于第1條充、放氣完成30 s后進行,以此循環(huán),2次/d,持續(xù)使用5 d。
(1)凝血五項指標:于術后第5天清晨采集兩組肘靜脈血5 ml,以3 000 r/min速度離心10 min,使用全自動凝血分析儀(江蘇鴻恩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H1201型)檢測兩組凝血酶時間(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纖維蛋白原(fibrinogen,F(xiàn)IB)、D-二聚體(D-Dimer,D-D)。(2)下肢疼痛、腫脹:術后第5天,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評估兩組下肢疼痛情況,產婦通過主觀判斷在10 cm長尺上標出反映自身疼痛程度的位置,0端表示無痛,10 cm端表示劇烈疼痛,1 cm代表1分;術后第5天,經測量求得下肢腫脹指數(shù),下肢腫脹指數(shù)=(小腿中段最大周徑-對側小腿中段最大周徑)/術前對應部位周徑×100%。(3)比較兩組住院期間下肢DVT發(fā)生率。
術后第5天,觀察組PT、TT、APTT均長于對照組,血清FIB、D-D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凝血五項指標比較
術后第5天,觀察組下肢疼痛評分、腫脹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下肢疼痛評分、腫脹指數(shù)比較
觀察組發(fā)生下肢DVT 1例,對照組發(fā)生下肢DVT 8例,觀察組下肢DVT發(fā)生率為2.33%(1/43),低于對照組的18.60%(8/4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467,P=0.014)。
剖宮產手術會損傷產婦的血管壁,使膠原纖維暴露,減少機體血小板數(shù)量,抑制纖維系統(tǒng)活性,從而影響血液循環(huán)[3]。受手術刺激影響,產婦血液黏稠度會升高,加之因害怕疼痛不愿下床活動,進一步使血液黏稠度升高,造成血液高凝,增加了下肢DVT的風險,延緩產婦術后康復[4]。因此,臨床及時采取干預手段預防下肢DVT,對促進產婦術后康復尤為重要。
臨床預防剖宮產產婦產后下肢DVT的措施較多,人工按摩可通過規(guī)律揉按產婦雙下肢,促進其肢體血液循環(huán),減少血液凝集,配合熱敷、術后鍛煉及飲水等措施,可進一步降低下肢血液黏稠度,進而降低下肢DVT的發(fā)生風險[5]。但傳統(tǒng)人工按摩力度難以掌握,熱敷易引起燙傷等不良事件,護理效果欠佳。間歇式氣動壓力機使用機械作用代替人工按摩,借助多腔氣囊反復充放氣對下肢進行大面積擠壓與按摩,作用于產婦下肢深部組織與肌肉、淋巴管及血管,可促進血液與淋巴回流,實現(xiàn)預防下肢DVT的效果[6]。儀器加壓時加快靜脈血流速度,改善血液淤積,并排空靜脈血管,促使血液流向毛細血管,減壓階段通過快速充盈靜脈血液,加快血流速度,增大流經局部的血液流量,改善部分組織氧及其他營養(yǎng)物質供給,利于加快新陳代謝與滲出液吸收,從而減輕下肢疼痛及腫脹,進一步降低下肢DVT發(fā)生率[7]。本研究結果顯示,術后第5天,觀察組凝血五項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下肢疼痛評分與腫脹指數(shù)均低于對照組,下肢DVT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間歇式氣動壓力機可有效促進剖宮產產婦下肢血液循環(huán),減輕肢體疼痛腫脹,從而預防血液高凝,減少下肢DVT。
綜上所述,間歇式氣動壓力機用于剖宮產產婦,利于加快下肢血液流速,改善凝血指標,減輕下肢疼痛腫脹,降低下肢DVT發(fā)生率,促進產婦產后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