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建紅
素有“康熙彩硬”“康彩恢奇”之稱的康熙五彩,為清代彩瓷中的名品,有著極高的聲譽。其因采用單線平涂法施彩,彩料濃艷深厚、透澈瑩亮,而彩燒溫度較粉彩略高,畫面給人以艷麗、堅硬的感覺,故又稱“硬彩”。它與后來具有柔和感的粉彩,是迥然不同的。但康熙以后,隨著粉彩瓷器的盛行,五彩瓷器少有生產(chǎn);且康熙五彩往往被作為摹古的對象,故康熙五彩又被稱作“古彩”。
傳世的康熙五彩器型較多,有各式瓶、花盆、盤、碗等,紋飾圖案主要有花卉、梅鵲、花鳥、仕女、刀馬人物等,題材豐富多樣。2020年是紫禁城建成600周年,為此筆者精選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康熙五彩瓷若干,以此紀念。
●? ?凝重挺勁的康熙五彩瓷瓶尊
康熙五彩瓷的造型豐富多樣,尤其是大件的棒槌瓶、梅瓶、玉壺春瓶、油槌瓶及鳳尾尊、觀音尊等,皆以古樸優(yōu)雅、凝重挺勁見長??滴醮善髦蟹从侈r(nóng)耕題材的紋飾較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dāng)時朝廷對農(nóng)業(yè)的重視。如這件高46、口徑12.3、足徑13.2厘米的五彩耕織圖棒槌瓶(圖1)。瓶洗口,直頸,折肩,直腹,圈足,形似搗衣用的木棒槌,故俗稱“棒槌瓶”。瓶身彩繪4組紋飾??诓恳跃G彩墨線勾畫回紋一周。頸部繪通景山水人物紋。肩部繪梅花錦紋及4個開光,開光內(nèi)繪琴棋書畫。瓶身以五彩繪養(yǎng)蠶、碓米2組主題紋飾,每組繪6人于室外勞作,并題“舂碓”“分箔”及五言詩2首。此瓶紋樣即出自康熙時所繪的耕織圖中的兩個片斷,其情景描繪得真實生動,器物制作精致,是康熙五彩器中一件寫實風(fēng)格的藝術(shù)佳作。
康熙五彩瓷的裝飾題材亦極其豐富,且多“圖必有意,意必吉祥”。如此高44、口徑12、足徑13厘米的五彩蝴蝶紋瓶(圖2)。瓶通體白釉五彩裝飾。頸中部繪如意頭紋、錦地朵花、圓點紋各一周,頸、肩相接處繪錦地如意紋一周,肩下至足部繪飛舞的彩蝶,間以蜻蜓,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繪靈芝。畫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彩蝶三五成群、或聚或散的景致,極盡寫生之妙。此瓶滿繪蝴蝶,“蝶”與“耋”諧音,“耋”意為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以“百蝶”寓長壽之意。此瓶以斑斕的色彩、細膩的畫風(fēng)描繪出人們喜聞樂見的圖畫。每只蝴蝶的姿態(tài)和敷彩均不相同,有的采用青花加彩使圖案具有立體效果,有的在綠色蝶翅上點綴黑彩魚子紋,還有的在蝶翅的紅色斑紋上施以熠熠生輝的金彩。青花與釉上紅、黃、藍、褐、黑、紫、綠等諸彩相結(jié)合,整個畫面五色繽紛,光彩奪目。康熙五彩以加施黑彩、金彩者為上品,而此瓶從施彩到繪畫都頗具代表性。
蓮花因其“亭亭玉立”“出淤泥而不染”之特性為人們所喜愛,明、清瓷器多以蓮花為裝飾。這件五彩加金鷺蓮紋尊(圖3),高44、口徑22.4、足徑14.2厘米。尊侈口外撇,長頸,溜肩,鼓腹,腹下內(nèi)收至近足處外撇,形似鳳尾,又稱“鳳尾尊”。其通體以白釉為地,上以紅、黃、綠、藍、紫、金等色彩繪鷺鷥蓮塘紋。塘中水草、浮萍隨波蕩漾,嫩綠的新枝托起碩大的蓮葉,隨風(fēng)搖曳,紅色、紫色、金色的蓮花,或含苞或怒放,蓮間點綴著彩蝶、鷺鷥。整個畫面以寫實手法,細致入微地刻畫出一幅自然恬靜的夏日荷塘美景。此尊器型秀美,色彩豐富,尤其是金彩的應(yīng)用,使之愈顯富麗堂皇。
康熙時的五彩分釉上五彩和青花五彩兩類,其中釉上五彩最能顯示和代表康熙五彩的藝術(shù)特色和成就。清宮所藏康熙五彩是官窯或“官搭民燒”的上等品。這時期的官窯五彩圖案以龍、鳳戲珠和耕織圖、纏枝蓮花、魚藻紋最為多見,畫工均極精細規(guī)矩;而牡丹花也大量出現(xiàn),往往花朵上半部分出現(xiàn)兩叉,酷似動物上的犄角,故又有“雙犄牡丹”之稱。如高42、口徑7.6厘米的五彩纏枝牡丹紋鳳尾尊(圖4)。同時五彩瓷造型款識式樣頗多,除本朝款,還有仿前朝款、堂名款等。仿前朝款以仿“大明成化年制”居多。如此五彩雉雞牡丹紋瓶(圖5),高45、口徑12.3、足徑14厘米。其內(nèi)外施白釉,外壁五彩裝飾。頸部繪洞石菊花,腹部的主題圖案為洞石雉雞牡丹紋,一只色彩絢麗的雉雞立于茂密樹叢掩映的洞石之上,牡丹花盛開其間,彩蝶在花卉中飛舞。圈足內(nèi)施白釉。外底署青花楷書“大明成化年制”三行六字仿款。
●? ?色彩鮮艷的康熙五彩瓷板
瓷板的品種多樣,有青花、青花釉里紅、五彩、素三彩、斗彩、粉彩、墨彩、淺絳彩等,而其形制,則有長方、圓形、橢圓、多方、多角、扇面等多種。與紙絹畫相比,其材料物理和化學(xué)性能都很穩(wěn)定,不怕潮濕,不怕霉變,且色彩亦將保持數(shù)十年的鮮艷。觀賞性極佳的瓷板,最早可追溯到秦漢時期,而真正意義上的“瓷板畫”則出現(xiàn)在明代中期。從清中期開始,瓷板的發(fā)展走向了興盛,但這與清康熙時期打下的堅實基礎(chǔ),密不可分。這從北京故宮博物院的如下康熙五彩瓷板珍藏中,即可見一斑。
康熙朝瓷器中有許多表現(xiàn)戰(zhàn)爭場面(俗稱刀馬人)的繪畫,其流行與康熙帝倡導(dǎo)習(xí)武,“以不忘江山來之不易”的訓(xùn)導(dǎo)有關(guān),畫面上刻畫兩軍酣戰(zhàn)、人馬奔騰的緊張場面。這些圖案大多出現(xiàn)于民窯器物上,文獻中有“一般戲曲故事,民窯為多”的記載。人物形象受明末清初人物畫家陳老蓮畫派的影響,神態(tài)夸張,個性鮮明。如此五彩攻城圖長方瓷板(圖6),長25、寬19.2、厚3.5厘米。瓷板長方形,中空,側(cè)面有插孔。兩面均以綠地點紋地上飾等距朵花為邊飾。瓷板一面以五彩繪攻城圖,城門前兩軍將領(lǐng)身披盔甲,手拿大刀、長戟,騎在戰(zhàn)馬上迎面而戰(zhàn),兩軍士兵手持長槍、盾牌緊隨其后。畫面以黑彩勾勒人物、馬匹、山石、屋頂、戰(zhàn)旗輪廓,用平涂技法敷以紅、綠、紫、黃、金等色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瓷板另一面以五彩繪博古圖。
而這件五彩加官晉爵圖長方瓷板(圖7),長25、寬18.6、厚3.5厘米。瓷板長方形,空心。側(cè)面無釉澀胎,兩側(cè)對稱分別有兩長方形插孔和橢圓形插孔。瓷板邊飾為綠彩錦地紋,中間點綴紅色朵花。瓷板正面五彩飾10個人物,黃袍君主端坐在寶座之上,對面一員大將跪拜受封。兩側(cè)官員、武士姿態(tài)各異,面帶喜色。瓷板反面以五彩飾博古圖。畫面運用紅、綠、黃彩,并以黑彩繪人物鞋帽,金彩點飾盔甲,色彩濃艷和諧,人物形神兼?zhèn)?,線條流暢。此器紋飾意為加官晉爵,其為康熙時期瓷器中常見裝飾題材。
這是一件直徑21.8厘米的五彩仕女圓瓷板(圖8)。瓷板中空,為六邊形,板面為圓形,側(cè)面均有大小不等的插孔。正反兩面均以幾何三角紋和三道弦紋作邊飾,正面以五彩繪仕女嬰戲圖,一女坐于庭院之中,面前及身后各有一小童在嬉戲玩耍。背景為欄桿、山石、小草等,景色寫實入微,生活氣息濃郁,充滿祥和美好的意境。瓷板另一面飾以紅、綠、赭彩繪洞石花卉圖,畫面簡潔,色彩凝厚。該瓷板所繪仕女形體優(yōu)雅端莊,占據(jù)畫面很大空間,具有康熙五彩仕女繪畫的典型特征。
康熙五彩瓷板的圖案,內(nèi)容、題材涉及面亦廣。不僅包括人物、山水,還有花卉、蟲鳥、魚藻及吉祥圖案等。如這件五彩花蝶長方瓷板(圖9),長25.4、寬14.6、厚2厘米。瓷板長方形,一面以墨彩雙線為邊飾,中心繪雙犄牡丹圖,婀娜多姿的3朵紅色牡丹,周圍襯以深淺不一的綠葉,表現(xiàn)了花葉的陰陽向背。蝴蝶、蜜蜂飛舞其間。紅色牡丹在白色釉面的襯托下更顯鮮艷。畫面突出紅、綠彩,給人鮮麗明快之感。牡丹花在一花枝上分出兩個叉,形似兩個犄角,故名雙犄牡丹。在康熙五彩瓷器中,雙犄牡丹是最常見的牡丹圖案樣式。
而這件五彩花鳥長方瓷板(圖10),長25.2、寬14.6、厚2厘米。瓷板以雙墨線為邊飾,內(nèi)以五彩為飾,一只鳥兒棲息于盛開的梅花枝干上,一枝翠竹隨風(fēng)搖曳,蝴蝶穿梭于花葉之間。瓷板釉面細潤純凈,紋飾布局舒展,以紅、黃、綠、金、墨等色彩描繪,色彩豐富絢麗,頗有國畫意蘊。
●? ?造型獨特的康熙五彩茶具
康熙五彩器物眾多,大部分以瓷瓶為主,小件器物不多。其中的茶壺造型獨特、十分稀罕,時代特征明顯,屬康熙茶壺中的稀有品種,收藏級別非常之高,而既精致又小巧的茶杯,更是難得一見。
眾所周知,僧帽壺因其頂部略似僧帽,故名。該造型源于西藏酒壺,流行于明代,以永樂、宣德紅釉及甜白釉品種為貴??滴鯐r期景德鎮(zhèn)曾經(jīng)大量仿制僧帽壺,而北京故宮博物院僅藏有一件五彩僧帽壺(圖11)。五彩僧帽壺,清康熙,高16.8、足徑6.6厘米。壺缺柄,直腹,圈足。通體五彩紋飾,口下飾花葉紋,腹飾雙龍紋,近足處繪花卉卷葉紋,足內(nèi)白釉,無款識。
當(dāng)然,這件五彩瑞獸紋瓜棱執(zhí)壺(圖12),造型亦是劍走偏鋒、十分獨特。其通高13.5、口徑4.5、足徑10厘米。壺體瓜棱狀,直口,有蓋,金屬流,壺底有三足。壺身以五彩繪瑞獸麒麟,伴以花石園景,色彩艷麗,構(gòu)圖飽滿。
這是一件五彩竹雀紋壺(圖13),通高18.7、口徑8.2、足徑10.8厘米。壺圓形蓋,寶珠形鈕,直口,圓肩,鼓腹,腹以下漸收,淺圈足,直流,彎柄。壺身一面繪菊花、竹、雀紋,所繪麻雀紅喙赤爪,胸部則以黃彩、黑彩點繪,背部羽毛以黑彩、綠彩勾畫。壺身另一面以黑彩行書題詩一句:“獨凌霜雪伴花開?!本浜笥袃勺謭D章式款,上為“西”,下為“園”?!拔鲌@”即清代著名畫家高鳳翰(1683—1749),字西園,號南村,一生善畫山水、花卉,不拘成法,且能詩,書法、篆刻亦精。此器當(dāng)為康熙時景德鎮(zhèn)制瓷藝人直接模仿當(dāng)時名畫家高鳳翰的書畫風(fēng)格描繪而成。
將詩、書、畫、印結(jié)合起來裝飾瓷器,體現(xiàn)了古人對多種藝術(shù)形式融會貫通、相互借鑒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思想。而北京故宮的五彩十二月花卉紋杯(之一,圖14),高4.9、口徑6.7、足徑2.6厘米。杯撇口,圈足。外底青花雙圈內(nèi)署“大清康熙年制”雙行六字楷書款。杯胎輕體薄,色彩清新淡雅,釉面細潤潔白。全杯以12件為一套,按一年12個月分別在杯上描繪代表各月的花卉,再配以詩句加以贊美。其分別是:一月 水仙 春風(fēng)弄玉來清書,夜月凌波上大堤。二月 玉蘭 金英翠萼帶春寒,黃色花中有幾般。三月 桃花 風(fēng)花新社燕,時節(jié)舊春濃。四月 牡丹 曉艷遠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風(fēng)。五月 石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風(fēng)粉壁遮。六月 荷花 根是泥中玉,心承露下珠。七月 蘭花 廣殿輕發(fā)香,高臺遠吹吟。八月 桂花 枝生無限月,花滿自然秋。九月 菊花 千載白衣酒,一生青女香。十月 芙蓉 清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煙。十一月 月季 不隨千種盡,獨放一年紅。十二月 梅花 素艷雪凝樹,清香風(fēng)滿枝。每首詩后均有一方形篆書“賞”字印。其構(gòu)思巧妙,風(fēng)格新穎,使人在品味美酒的同時能感受到美器的韻味。
●? ?色愈豐富的康熙五彩筆筒
以優(yōu)美的造型、鮮麗精致的紋飾而聞名遐邇的康熙五彩,是康熙朝瓷器中較有代表性的品種。它在明代五彩的基礎(chǔ)上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釉上藍彩與金彩,使五彩的顏色愈加豐富。其中藍彩燒成的色調(diào),濃艷程度超過青花。黑彩富有黑漆的光澤,襯托在五彩的畫面和周圍花邊中,加強了繪畫的立體效果。而金彩的運用,也突破了明嘉靖年間在礬紅或霽藍等上描金的單一手法。故康熙五彩比明代的五彩,更嬌艷動人。
如此灑藍地五彩人物紋筆筒(圖15),高14.3、口徑18.3、底徑18.3厘米。筆筒呈圓筒形,圓口,直壁,玉璧形底。內(nèi)施白釉。外壁灑藍地五彩裝飾。主題圖案繪魁星右手執(zhí)神筆,左手于胸前握一銀錠,立在梅花樹樁之上,作向前奔跑狀。外底心施白釉。無款識。此筆筒所繪圖案具有吉祥含義,“筆”與“必”諧音、“錠”與“定”諧音,魁星手執(zhí)筆與銀錠,當(dāng)寓意“必定奪魁”。這種畫面非常適合作為筆筒的裝飾。
而這件五彩竹紋筆筒(圖16),高14.2、口徑18.4、底徑18厘米。筆筒直口,筒形身,璧形底。器外壁一面繪墨竹兩枝,透過茂盛的竹葉隱約可見嫩枝新發(fā),生機勃勃。竹枝于黑彩外又潤以綠彩和赭石色少許,風(fēng)格蒼勁瀟灑。另一面題行書詩句:“終獲萬龍化,曾留彩鳳吟”,末有紅彩陽文篆書“西”“園”聯(lián)珠方印。底施釉,無款。清康熙朝官窯瓷器的裝飾畫面有許多出自當(dāng)時名畫師的手筆。此筆筒所繪的簇簇墨竹清秀挺拔,瘦勁有力,深淺相宜,富于層次感,有如畫在白紙上的國畫一般生動細膩,絕非一般工匠所能為。加之墨彩黑亮如漆,光滑濃艷,與純白的底釉構(gòu)成強烈的色彩對比,賦予其不同凡俗的審美意趣。同時此墨彩筆筒將詩、書、畫、印結(jié)合于一體,不失為康熙五彩文具中的精品。
●? ?玲瓏精致的康熙五彩生活用具
康熙五彩的造型品種十分豐富,許多器物還開陶瓷造型之先河,充分反映了當(dāng)時制瓷技術(shù)的精熟,且造型大的飽滿、挺拔,小的玲瓏、精致,有很強的裝飾性和藝術(shù)性。這其中就包含有不少的生活用具,如盤、碗、枕、花盆、熏爐、掛屏、插屏等品種。
這是一件五彩龍紋盤(圖17),高7.2、口徑47厘米。寬折沿,淺弧壁,平底,雙圈足,足端無釉顯質(zhì)樸白,底書青花雙圈“大明成化年制”楷書仿款。全器五彩裝飾,底心繪有《雙龍戲珠圖》,可見飛龍翱翔,龍身盤曲遒勁,充滿力量感,盡顯非凡之勢;底襯海水江崖,外壁紋飾相對疏朗。該盤尺寸碩大,器型規(guī)整精致,圖案疏密有致,紋飾筆畫流暢生動,圖案色彩明艷熱烈亦不失沉穩(wěn),為權(quán)威的象征。
而此五彩人物紋碗(圖18),口徑18.7厘米。在潔白如雪的白釉面上,其用紅彩來描繪主題紋飾,適當(dāng)點綴綠彩、黑彩及金彩,紋飾繪畫非常精細,色澤鮮亮。碗外壁共繪十四人物,其中就有八仙。他們手中各拿寶物,其余者有的騎鶴,有的騎牛、騎羊或騎魚,還有二人作買魚及舞蹈等姿態(tài)。人物的衣服,仙人的寶物,花紋中的牛、羊、魚、鶴等,均用紅彩線條描繪,在不同的部位,線條有粗有細、有深有淺,還有的地方用紅彩渲染。人物的頭飾、腰帶、鞋等,用少量的黑彩、綠彩、金彩做點綴,而繪畫極為精細,所畫人物達到形神兼?zhèn)涞乃囆g(shù)效果。人們在欣賞時感到十四個仙人輕浮于空中,這種輕浮飛動的美感,反映了高超的紅彩繪畫技巧。
這是一件五彩加金開光蓮花紋枕(圖19),高15.6、長40.8、寬15.6厘米。此枕長方形,中空,四面以紅、綠彩加金作錦地。一面四角分別以礬紅彩繪團壽紋,于中間菱形開光處繪纏枝蓮紋及兩只憨態(tài)可掬的蟠螭;另一面錦地開光處墨彩篆書吉祥聯(lián)語“聰明當(dāng)此發(fā),步步是蓮華”,橫批“錦地永?!薄W笙麻_光處墨彩篆書“丙申巧月卞丹主人題”。瓷枕兩端各作紋飾兩層,中央鏤空成朵花形?;▋蓚?cè)開光墨彩篆書對聯(lián)“義所當(dāng)行,非因福報;書之必讀,永為清名”。陰歷七月為“巧月”,因乞巧而得名。此枕或曾燒制于此月,于日常細微處傳達出對生活的寄托與希冀。
而此五彩加金花鳥紋八方花盆(圖20),高32、口徑51.5、底徑35.6厘米?;ㄅ柰w呈八邊方形,折沿,深腹,重底。通體以五彩加描金裝飾。盆身四個主要面描繪花鳥紋,分別為玉蘭綬帶、蓮花鷺鷥、牡丹山雀、梅竹喜鵲;四個較窄的側(cè)面均描繪靈芝、竹子。折沿上描繪桃樹、云鶴紋,底邊繪八朵垂云,垂云內(nèi)各繪折枝花紋??谘叵乱院诓首杂蚁蜃髾M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
此花盆通常被用作一般花盆的外部套盆使用,故被裝飾得格外華美。圖案繪畫筆觸細膩,描金裝飾使畫面顯得分外高貴典雅。
最后這件五彩加金獸面紋方熏(圖21),高21.8、口邊長16.2厘米。四方形香熏,覆斗形蓋,下承四獸面吞口足,造型線條方正,折線有力。香熏腰部出板沿一周,自然將器身分成上下兩部,上部連同熏蓋鏤空透雕獸面紋飾,各面的四邊均飾龜背錦紋,下部獸面紋不鏤空。蓋頂堆塑獅形鈕,造型生動,形態(tài)逼真。器柱與板沿繪五彩錦地花卉紋,色彩斑斕。全器造型周正,方正線條與靈動透雕相互襯映,別具藝術(shù)風(fēng)味。
清末寂園叟《陶雅》有載:“康窯彩畫,往往官窯不如客貨,亦一奇也。官窯力求工細,下筆不肯茍率,自奇所長??拓浶攀謸]灑,老筆紛披,時或有獨到之天趣,令人不可方物?!倍@里的“客貨”,指的是民窯燒造的器物;可見無論是官窯或民窯,康熙五彩均是奇貨可居。這從以上紫禁城的藏品中,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