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柯章(長沙)
有幾刷子,湖南方言,意為有特長,湖南省老藝術家左宗燦當之無愧。
天賦、勤奮、創(chuàng)新和執(zhí)著,是他從藝70載的真實寫照。
非科班出身,沒有拜過師,沒有受過專業(yè)培訓。自嘲為草根的他,1951年17歲入伍,以《俄羅斯繪畫教材》為師,業(yè)余時間,或置身斗室,擺床單為背景,靜物素描;或揣摩動作,速寫人物;或流連北國郊野,采風寫生,開啟了自己的藝術航程——在湖南省歌舞團當過舞美;在長沙湘繡廠出過精品繡稿;在廣告公司做過平面設計;在工藝美術廠沖壓浮雕人物鋼模;文革中主持畫過多幅大型紅色題材油畫;為佛、道、天主教繪過許多宗教壁畫;在市老年大學、平民學堂執(zhí)教十七年,桃李滿星城;俗話說“隔行如隔山”,不同的藝術領域也是如此。他涉獵微雕、版畫、木刻、油畫、工藝花鳥和山水國畫,都能揮灑自如,從容實現(xiàn)“跨界”。
兒時讀《核舟記》,他對明朝王叔遠能在“曾不盈寸”的桃核上刻出多種多樣的景物倍感驚訝。為了夙愿,繼承和探索幾近失傳的這門技藝,1990年,他歷時兩載,備嘗艱辛,創(chuàng)作完成《三國演義》系列129枚以及“中國古代寓言”“四大名樓”等共計300多枚桃核微雕。
日前,湖南微攝高手潘學文對《三國演義》桃核進行了微拍,化曲面聚焦為平面聚焦,神奇地再現(xiàn)其“本來面目”,完整而清晰地呈現(xiàn)出幅幅多姿多彩、栩栩如生的歷史場面。微雕與微拍,珠聯(lián)璧合,藝術感染力遠勝于放大鏡下的局部窺視。對作者而言三十年來還是第一次看到自己作品的全貌,不勝欣喜,確為一段藝壇佳話。
那選自山西太谷農(nóng)村質地堅實、花紋細膩、色若古檀的桃核,與題材相映生輝,堪稱絕配。
“三顧茅廬”中劉備側身謙恭問童子,張飛性急虬髯略張,關羽見狀輕言撫慰,何其細膩而生動。而草堂四毫米大的窗戶竟然可以開啟,室內諸葛亮在午睡?!吧鄳?zhàn)群儒”中孔明羽扇綸巾,神態(tài)自若,張昭顧雍自以為是,魯肅面帶慍色,上面的十八位人物呼之若出。
《三國演義》系列浮雕共刻人物400多個,其中有名姓的107人,形神畢現(xiàn)的人物頭像,僅芝麻大小,很難想象,憑作者的肉眼與感覺,竟能在毫厘之間施展奇觀絕技,不由人贊嘆作者的匠心、耐心和恒心,鬼斧神工。
桃核微雕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它通過浮雕、圓雕和鏤刻等多種手法構圖造型,并與書法藝術結合在一起,也是一種創(chuàng)新。每枚微雕,都是一個故事,有題目,有數(shù)百字不等的介紹?!拔浜钌媳怼敝兄T葛亮侃侃陳情,配有《前出師表》全文共830多字,文字古樸,與形象互為呼應,相得益彰,極大地增強了藝術感染力。微刻時,鋼針長度必須適宜,每篇文字必須一氣呵成,稍有閃失,前功盡棄,打磨后重新再刻,整個系列微雕,文字超過兩萬。
如此規(guī)模宏大的“工程”,在微雕界實屬罕見。令人嘆為觀止,實乃中華一絕!
由于專注微雕,導致他的視力嚴重下降,頸椎病和骨質增生隨之而來,原打算將四大名著都搬上桃核,終因力不從心,壯志未酬。然適逢臺灣友人相托,他觸類旁通,又刻出尺余高精美的檀香“千手觀音”而獲好評,中國新聞圖片社評價為“中國最小的千手觀音”,為他的雕刻藝術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版畫,源遠流長,在我國最早可見隋朝平陽姬家雕刻年畫《四美圖》。
現(xiàn)代版畫的旗手,魯迅先生稱之為“最有戰(zhàn)斗力的藝術”。
1954年,左宗燦受戰(zhàn)友啟迪,初學版畫,其處女作《海上跳傘》以新奇的構圖和藝術魅力在版畫界初露鋒芒,被《中國版畫》雜志發(fā)表,接著又在海軍《戰(zhàn)士報》連連刊登創(chuàng)作。受到海軍政治部來信鼓勵,他完成了從一名軍人逐漸到藝術家的轉變。
60年代初,懷著對藝術的癡迷和執(zhí)著,他專門從事版畫創(chuàng)作,循著現(xiàn)代版畫大膽直面現(xiàn)實、突出大眾形象的理念,先后發(fā)表作品300多幅,其中有3幅入展全國美展。
他的版畫題材廣泛,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妙趣橫生,讓人讀起來忍俊不禁。
讀歷史掌故,單幅的有《野豬林》《魯達義救金翠蓮》《昭君出塞》等,多幅的有《十五貫》《清朝入關》等。他對人物的刻畫是那樣的細膩、鮮明。如《十五貫》中尤屠夫酒后戲言,養(yǎng)女羞嗔難當,刻得是惟妙惟肖。《清朝入關》中,多爾袞等將士剽悍驍勇,戰(zhàn)馬嘶鳴,黑云壓陣,旌旗獵獵,襯以自制排刀拉出來的或直或曲的排線,渲染出戰(zhàn)場上風雷滾動、殺氣蕭蕭。
更多的是現(xiàn)代題材,有線條細膩精巧的巴陵勝狀、田園風光、織錦女孩,有粗獷率直的放牧、狩獵、捕魚和秋收等等,把濃郁的湖湘特色融入畫中,傾注對美好河山與生活的謳歌與向往,幅幅精彩,目不暇接。
他的版畫,讓人深刻地體會到,那精巧的構圖、簡單而鮮明的黑白對比與粗細不一強有力的線條,演繹出一片五彩十色的斑斕,透出時代的氣息與情懷,在版畫已經(jīng)淡出藝術舞臺的今天,實在是難得的藝術珍品。
三國·三顧茅廬 桃核微雕 左宗燦
三國·空城計 桃核微雕 左宗燦
左宗燦擅長山水,功底深厚。他認為古人樹立的丹青豐碑無須當代藝術家去復制和裝飾,而是要堅實地繼承傳統(tǒng),卻又勇敢地走出來。走與當代藝術“中和”之路,既是藝術發(fā)展的必然,也是時代的必須。因此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國畫創(chuàng)新之中。
2002年,他以浪漫主義手法創(chuàng)作,長30米的《湘西風情圖》豁然問世。
在布局章法上獨具一格,畫從沅陵鐵背河起,越吉首、龍山、保靖與鳳凰,到張家界為止,將春、夏、秋、冬四季按序入卷,畫內多高山大壑、峭壁懸崖、湍流飛瀑、林木疊翠,卻一改傳統(tǒng)山水連綿的格局,出人意料地將空間交錯,把湘西原汁原味的土家擺手舞、茅古斯舞,苗族的猴兒鼓、對唱戀歌的邊邊場,以及熙熙攘攘的趕集等“嵌”入山水之中,顯示作者豐富的藝術積淀和意境。
在藝術表現(xiàn)上,他注重筆墨風骨,傳統(tǒng)為本,融黑白、干濕、濃淡和疏密有機統(tǒng)一。用墨,黑而有透明感;用水,潤而有層次感;用筆,變而有節(jié)奏感。又因吸收了油畫、水彩、版畫、丙烯和裝飾畫多種藝術手法技法,如以氤氳變幻的云霧銜接景物,縱向留白豎截古城使畫面頓然通暢靈動;貫穿全幅多處漸變的光階使作品錯落有致,裝飾效果衍生出璀璨的視覺沖擊。那豪邁、秀勁、逸宕與祥和的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掩卷之余,幕幕風情,歷歷在目,真是筆隨心意到湘西,達到“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
鄉(xiāng)村渡口 1979年 版畫 左宗燦
創(chuàng)新,沒有滿足,只有跋涉前行。左宗燦繼續(xù)“不擇手段”地探索。在教學中,他嘗試著用油漆刷作畫而引來非議,被斥為“不務正業(yè)”“旁門左道”。他虛懷若谷,力排眾議,十余年的摸索,終于熟練地掌握了一套大小不一油漆刷組合的使用技巧。
作畫時,他率而落筆,疏略簡當,各種景物,信手拈來。更傳神的是,山石收到意想不到的紋理韻味,別說臨摹,就是作者本人都不可再得,比起國內某大師,動輒幾十幅掛起來“復印”,創(chuàng)作的精髓,真有天壤之別。畫林木、看似不經(jīng)意的點厾自如,反“計白當黑”為“以黑顯白”,擠出參差的白色枝干,與或疏或密的枝葉相映成趣。值得一提的是,他從批評中汲取營養(yǎng),針對“無筆無墨”,敏銳地察覺到,有時刷子痕跡有過,于是在云、水的處理上,別出心裁地運用“揉”的技法,進一步地達到了柔和、協(xié)調的效果。“刷”畫過后,終用毛筆整理、提亮畫眼,統(tǒng)率全幅。
染色時,他敢于突破“色不礙墨”的成規(guī),只要能體現(xiàn)質感,營造氣氛,突出物象,就大膽用色,甚至用油畫調色刀堆砌顏色,也能取得出奇制勝的藝術效果。
日臻成熟的山水國畫,較好地體現(xiàn)了中國畫水墨特質新的、不俗的藝術境界,創(chuàng)造了一種典雅精致、筆墨諧妙、形神并至、筆境兼得的審美情趣。
“人之貴,貴在質樸誠篤?!弊笞跔N放棄過升遷和頭銜,受到過不公正的待遇,家被抄,作品被焚銷,但他從不怨天尤人,過著布衣暖、菜根香、粗糙淡飯滋味長的清貧生活,低調而樂觀。雖年近九秩,卻毫無耄耋老者的衰老之態(tài)。他視藝術為生命,淡泊明志,每天筆耕不掇,別無他求,“墨韻風物心造境”,他不斷探索以尋求新的藝術突破。最近,又應省文化藝術交流協(xié)會之約,準備作品參加慶祝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書畫展?!袄象K伏櫪,志在千里?!保覀兤诖赂赖淖髌烦尸F(xiàn)在世人面前。
三國·煮酒論英雄 桃核微雕 左宗燦
三國·白門樓 桃核微雕 左宗燦
王昭君之二 版畫 左宗燦
魯達義救金翠蓮 版畫 左宗燦
近水知魚性 68cmx136cm 國畫 左宗燦
童年在這里度過 68cmx136cm 國畫 左宗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