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根芽,蔡英杰,劉宇,史鐵英
(大連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護理部,遼寧大連,116011)
世界衛(wèi)生組織數據顯示[1],2018年我國女性乳腺癌約有37 萬新發(fā)病例,占新惡性腫瘤發(fā)病例的53.3%,已成為威脅我國女性生命的主要癌癥。手術和化療是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方式,可有效降低癌癥復發(fā)率、延長患者的生存期限[2]。但患者因部分或全部乳房缺失、胸部疤痕、化療后脫發(fā)等引發(fā)的性功能障礙、 恐懼及喪失對美的追求等一系列生理、心理反應,致使其易采取消極的應對方式[3]。配偶是乳腺癌患者應對疾病的主要支持來源,配偶在乳腺癌患者應對疾病過程中提供的信息及情感支持,可以減輕患者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幫助其積極面對疾?。?]。但POW 等[5]研究表明,配偶過度的情感支持反而會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痛苦,不利于其身心的健康發(fā)展。為此,配偶支持對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影響尚不明確。本研究從患者視角出發(fā),旨在深入了解配偶陪同下,乳腺癌患者的疾病應對體驗,為護理人員構建以患者需求為中心的疾病應對策略提供科學參考。現將方法和結果報道如下。
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2020年7月至8月在本院乳腺外科或腫瘤科接受乳腺癌根治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原發(fā)性乳腺癌;②已婚女性,18~60 歲;③治療期間由配偶陪同;④接受乳腺癌根治術和(或)化療治療;⑤具有良好的溝通交流能力;⑥知情同意,并能積極配合訪談。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惡性腫瘤;②有精神疾病家族史或經醫(yī)生確診患有嚴重精神疾病。樣本量以訪談內容不再出現新主題,信息達到飽和為止[6],最終共10 例乳腺癌患者完成訪談,研究對象基本資料見表1。
表1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 (n=10)
1.2.1 確定訪談提綱 以質性研究中的現象學研究為指導,基于研究目的檢索文獻、咨詢護理專家并參考相關文獻[7-8]初步制訂訪談提綱。正式訪談前,選取3 例乳腺癌患者進行預訪談,最終確定訪談提綱的內容,包括①從入院開始您和您的配偶是如何應對疾病的? ②在應對疾病的過程中,您配偶的哪些行為會對您產生積極或消極影響? ③請您具體說下這些行為對您應對疾病產生的積極/消極影響有哪些? ④在應對疾病的過程中,您和您的配偶與以前相比有哪些變化? ⑤在應對疾病的過程中,您更希望您的配偶做什么?
1.2.2 質量控制和倫理問題 選取研究對象時,充分考慮研究對象的年齡、學歷、婚齡、治療方式及經濟收入等基本資料,盡量使不同特征的樣本均勻分布,以保證研究的可信度及樣本的代表性。正式訪談前,研究者進行充分的準備,包括了解研究對象的病情及治療方案、熟悉訪談提綱內容、學習溝通技巧等;與研究對象進行溝通交流,坦誠告知本次訪談的目的、內容及方法,并向其保證整個研究過程均采用匿名方式,研究結果僅用于學術發(fā)表,不會泄露個人隱私,患者有權在任何時間退出研究。在取得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后開展本研究。訪談地點為研究對象所在的科室,且每位訪談對象訪談時間平均為30min。在訪談過程中,營造一個輕松的交流氛圍,鼓勵患者積極表達自身想法與感受,并對訪談內容進行實時錄音。此外,在訪談過程中密切觀察訪談對象面部表情、 肢體動作以及情緒變化,以便采取恰當推進或減慢訪談進程。
1.2.3 資料分析方法 由2 名研究人員在訪談結束后24 h 內反復聆聽錄音,進行逐字逐句轉錄,按照P1~P10 依次給每名訪談對象的訪談記錄編序號并建立各自獨立的文檔。采用Colaizzi 7 步法[9]對轉錄好的文字資料進行主題分析。具體分析步驟:①反復、仔細聆聽錄音,熟悉并了解訪談對象表達的所有內容;②逐字逐句轉錄,識別并摘出與研究問題相關的重要陳述; ③對反復出現的觀點進行編碼;④匯集編碼,尋找有意義的共同觀點,形成初主題;⑤對產生的每個主題進行詳細描述:⑥反復比較相似主題及其描述,選取相似觀點構建主題;⑦向訪談對象進行主題求證,確保結果的準確性。
2.1.1 對生命的渴求 大多數受訪者表示,配偶陪同下,她們在應對疾病過程中表現出對生命的強烈不舍,縱使內心委屈,身體副反應嚴重,也要面對。P6:“哎(長嘆口氣),那不堅強怎么辦,還想活著,其實化療挺遭罪的,對家庭、社會有很多不舍,只能強挺?!盤9:“我前兩次化療特別難受,難受的時候心里就會胡思亂想 (語氣中透露著無奈),但為了生存,就要堅持配合治療?!?/p>
2.1.2 積極自我暗示 有配偶陪同的患者在應對疾病過程中更積極,患者會通過采取積極應對方式幫助自己從疾病痛苦中走出來。P4:“我告訴自己一定要為自己和家人努力好好地恢復。”P10:“人應該有戰(zhàn)勝任何事情的信念,我每天都給自己注入積極的信念,告訴自己身體越來越健康,思維、細胞都在重建,內心堅強,不要玻璃心,不要受他人影響,告訴自己應該怎樣做,這真是太重要了! ”
2.1.3 關愛自己 有配偶陪同的患者在應對疾病過程中學會了如何關愛自己,不讓負面情緒影響自己,過好接下來的每一天。P1:“我現在生病不可能像以前一樣,周六周日還工作,現在累了就歇,不過多操勞了,能放下的事情就放一放?!盤8:“以前可能說壓力大,或者想的東西多,現在都放一放,目前只關注自身狀態(tài),其他的都不想?!?/p>
2.2.1 共同配合治療 疾病確診后,有配偶陪同的患者會選擇與配偶共同面對疾病,但因夫妻雙方均不了解乳腺癌,想太多只會徒增煩惱,所以患者與其配偶會選擇全權交給醫(yī)生處理。P2:“我們都會心平氣和地應對,既來之則安之,在疾病方面我們倆沒有多聊,也沒有多想就是正確面對,因為有大夫,交給專業(yè)人士啊,用不著我們去考慮?!盤5:“我們沒有想太多,沒有想這個病如果治不好怎么辦,因為它不可控,我們的想法就是配合醫(yī)護人員把病治好?!?/p>
2.2.2 采取保護性緩沖行為 部分受訪者表示,在應對疾病過程中,她們與配偶都會優(yōu)先考慮對方的想法和感受,怕因為自己的某些行為給對方帶來身心負擔,故會采取一些保護性緩沖行為。保護性緩沖行為是指夫妻中一方隱藏或否認與癌癥相關擔憂來減輕另一方思想負擔的行為[10]。P4:“我心理上對未來充滿不確定,但表面還要很安靜,他對我也很安靜,我們不太講病情,尤其是我也不愿意多說,也就這樣了,扛著吧,怕給他帶來一些不必要的煩惱?!盤9:“我老公情緒還行,可能是將情緒隱藏起來怕影響到我吧,因為他情緒不好也會影響我的情緒。”
2.3.1 夫妻親密行為增加 配偶陪同下,患者在應對疾病過程中與丈夫之間的親密行為有所增加。P10:“我們倆每天早上起來都會互相贊美對方一句話,雖然感覺有些形式化,但我覺得這種行為還挺可愛,我很喜歡?!盤3:“我老公把最愛的手機游戲卸載了,現在在家都是陪我一起看電視劇或是電影,雖然我倆喜歡的節(jié)目類型不同,但這并不會影響我們,我們會選擇雙方都喜歡的綜藝一起看?!盤4:“我老公他以前總是不著家,一天都在外面玩,現在他更多的時間是在家陪著我、照顧我。”P9:“自從得病后,他現在經常在家陪伴我了?!?/p>
2.3.2 夫妻相互體貼 近50.0%受訪者表示,配偶始終陪在身邊照顧她們,忙碌奔波,十分辛苦,她們不愿配偶把所有精力都放在照顧她們身上,希望配偶可以多關注自身健康。P2:“我看病的時候他照顧家和孩子,等我手術了他又跑過來照顧我,他挺辛苦的,我就想盡量讓他放松心情,我總是想別讓他累,我自己多干些(幸福的微笑)?!盤5:“從我入院到現在一直都是他忙前忙后,但我不愿意他把太多精力放在我身上,我就跟他說下次化療的時候我自己來,你就別來了,陪著我太遭罪?!?/p>
2.3.3 夫妻患難見真情 疾病應對過程中,有配偶陪同的患者體會到了夫妻患難見真情。P5:“自我有病以來,我老伴兒始終沒有休息好,一直奔波忙碌,承擔家里一切事務,經歷風雨才知道其中艱辛,也知道夫妻雙方一定要互相愛護、互相體貼,哎呀,一生白頭偕老不容易啊?!盤7:“我在抖音上看到有丈夫因為妻子生病后就與其離婚的事件,但我們倆很好,經歷過這次疾病我覺得我老公挺靠譜的,同時我覺得我們相互之間也更依賴、依靠了(聲音哽咽,眼淚在眼眶打轉)?!?/p>
2.4.1 陪伴、 安慰 在應對疾病過程中,隨著手術、 化療帶來的一系列不良反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這時候配偶的陪伴與安慰是支撐她們堅持下去的主要動力。P3:“我老公跟我說盡人事聽天命,走一步算一步,活一天就高興一天,肯定能治好,他給我很大的支撐?!盤6:“他辭退了工作全程陪著我,當我難過的時候,他會抱著我并安慰我讓我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不管我發(fā)生什么事情他都一直陪在我身邊,真的,如果沒有他的話,可能我就不會像現在狀態(tài)這么好了?!盤7:“我老公跟我說沒事兒,你啥樣我都接受(面帶微笑著說),他本身不善言談,就是在行動上陪著你,我難過哭的時候,他就會抱抱我,這給我?guī)砗艽蟮陌踩??!?/p>
2.4.2 照顧、監(jiān)督 在應對疾病過程中,配偶作為陪同者對疾病的關注程度更高,他們會上網或向其他病友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主動為她們調理身體,監(jiān)督她們飲食、用藥等,這些對患者的疾病康復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P1:“他上網查一些偏方,給我買了當歸、黃苓補氣血,還買了蒲公英說能消除(乳房)結節(jié),每次都陪我一起喝?!盤8:“他表現絕了(可好了),怕我死了(笑著說),主動問別人和上網了解疾病相知識,之后給我做湯,補身體,還提醒我按時吃藥、漱口。”
2.4.3 分擔家庭責任 女性是家庭事務的主要承擔者,超過一半的受訪者表示,疾病確診后,隨著手術、化療等一系列治療的開展,她們無法承擔原本的家庭職責,配偶代替她們承擔了家庭責任,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她們的身心壓力。P4:“我老伴兒主動承擔家務,哈哈哈(臉上出現極其幸福的笑容),買菜做飯全部承包,之前我還能打下手,現在我干不了,再加上產生依賴了,我全不做了,都他自己。”P10:“我老公因為是獨生子,不會也不愿意做家務,他現在就好很多,知道為家庭付出了。”
2.4.4 引起負性情緒 乳腺癌患者因治療產生的自我形象紊亂、毒副反應強烈等一系列問題,導致其自身情緒較為敏感,有配偶陪同的患者會因為配偶的某些行為、言語或某種情緒而改變。P2:“我老公要是著急我可能馬上就著急,一方面我會覺得我給他添麻煩了,另一方面是舍不得他?!盤9:“我老公有次因為某件事不小心把我微信消息刪了,我馬上就火了,他這分明是不關心我嘛,然后我就告訴他以后不允許刪我的微信消息。”
本研究發(fā)現,配偶陪同下,大多數乳腺癌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均表現出強烈的求生欲,她們認為通過提升積極信念可以有效幫助她們應對自身疾病。應在乳腺癌患者疾病早期激發(fā)其對疾病治療的信心,提高其希望水平,緩解負性情緒。黃旭倩等[11]研究表明,提高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可有效改善其不良應對方式,推動其采取積極應對方式。目前,我國常見的提高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的干預方法有正念減壓療法(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MBSR)、尊嚴療法(dignity therapy,DT) 以及治療性溝通(therapeutic communication,TC)等[12]。以上干預方法[13-15]均已被證實在提高乳腺癌患者希望水平方面效果顯著,其中正念減壓療法以緩解乳腺癌患者自身壓力方式為主; 尊嚴療法傾向于挖掘患者自身價值和生存意義; 治療性溝通則側重于與患者的深入溝通,護理人員可根據乳腺癌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方式實施干預,以提升她們的積極信念及降低她們消極的情緒,提高她們應對疾病能力。此外,護理人員亦可通過幫助乳腺癌患者早期正確認識疾病,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進而促進其積極面對疾?。?6]。
SANCHULI 等[7]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疾病的發(fā)展和時間的延長,患者配偶出現厭煩情緒,從而影響夫妻間的親密關系。本研究與SANCHULI 等[7]研究結果不同的是,在配偶陪同下,乳腺癌患者在應對疾病過程中與配偶的夫妻關系變得更加親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負性情緒的發(fā)生。此外,本研究還發(fā)現,部分乳腺癌患者在應對疾病過程中拒絕與配偶談論疾病相關話題,配偶亦是如此,他們都不愿給對方增添身心負擔。PERNDORFER等[10]研究表明,保護性緩沖會降低乳腺癌患者與配偶間親密關系,致使雙方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無法宣泄,不利于雙方身心健康發(fā)展。KAYSER 等[17]研究結果發(fā)現,提高夫妻間親密關系是促進夫妻共同應對疾病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有關增強癌癥患者夫妻間親密關系的干預方法有親密加強療法(intimacy-enhancing therapy,IET)、計劃及情緒表露療法(emotional disclosure,ED)等,均已被證實在提高乳腺癌患者夫妻親密關系、 功能鍛煉依從性和創(chuàng)傷后成長水平等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18-20]。其中,計劃及情緒表露療法干預較為常見,它是通過鼓勵夫妻雙方互相自我表露以增強親密感的一種方法[19]。為此,可鼓勵患者與配偶相互表露自身對疾病的想法與感受,雙方保持樂觀心態(tài),以促進夫妻共同應對疾病,進而促進患者采取積極應對方式[20]。同時護理人員需重點關注乳腺癌患者與配偶的主觀意愿(是否愿意相互表露)。另外,對于婚姻不適的乳腺癌夫妻是否實施此干預以及干預是否有效仍需進一步深入研究。
本研究發(fā)現,配偶陪同下的乳腺癌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均感受到了配偶提供的信息和情感支持,這與SANCHULI 等[7]研究結果不一致,分析原因可能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背景導致中國人家庭觀念強有關。GAO 等[4]研究表明,配偶支持在減輕乳腺癌患者疾病擔憂、促進其康復進程、幫助其重返家庭和社會等方面至關重要。LEWIS 等[21]采取“助她痊愈計劃” 對乳腺癌患者配偶進行干預,“助她痊愈計劃”包括5 次面對面心理教育,每隔2 周進行1 次,主要內容:①學習減輕壓力的策略;②學會傾聽技巧;③掌握引導溝通交流技巧;④掌握使用非言語、肢體等互動技巧;⑤學會自我反思[21]。聶志紅等[22]研究進一步證實,“助她痊愈計劃”在提高乳腺癌患者與配偶間的情感交流與溝通水平方面效果顯著,因此,通過提高配偶溝通技巧可間接促進患者積極應對疾病,這為臨床護理提供了新的干預思路。本研究發(fā)現,配偶的消極情緒會引發(fā)患者出現不良應對,這與相關研究結果[23]相一致,提示護理人員可通過激發(fā)患者配偶積極情緒,緩解其負性情緒,進而提高患者積極應對水平[24]。
本研究發(fā)現,在配偶陪同下乳腺癌患者在疾病治療過程中的應對體驗呈多樣性,包括感知到的自身、配偶和夫妻共同應對,且應對方式大多偏向于積極。因此,應鼓勵乳腺癌患者配偶在患者疾病治療階段多陪伴患者,通過提高患者希望水平、增強夫妻親密關系并對患者提供安慰、 照顧等支持行為,提升患者積極應對疾病的信心,進一步提高其生存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