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瑛
故事人物:張志勇,上海市優(yōu)秀志愿者。2002年至今,他在云南、西藏等地幫困助學,組建22支志愿者團隊,志愿者數量超過800人,共籌集愛心資金100多萬元,愛心物資近500噸,惠及貧困師生5萬余人。
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
2020年1月18日,張志勇又一次來到云南勐??h走訪貧困學生。臨近春節(jié),勐海縣舉辦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節(jié)日活動篝火晚會,張志勇從勐??h長手里接過“愛心幫扶好伙伴”的獎狀,和他資助的孩子們一起開心地迎望璀璨的煙火在空中綻放,他的思緒不由回到18年前。
那是2002年春節(jié)剛過,張志勇登上了上海飛往西雙版納的飛機。當時的他在上海已擁有了六家外貿專賣店,是他們小區(qū)里第一個擁有私家車的老板,事業(yè)小有成就。此次他想趁著春節(jié)后的生意淡季獨自去云南旅游。
他走進云南的村村寨寨,這里除了美麗的自然風光,還有那些簡陋的教室、破舊的桌椅,衣衫襤褸、光著腳丫子、臉凍得紅腫的孩子們……孩子們的笑容是那么燦爛,孩子們生存現狀又是那么殘酷。目睹這一切,張志勇的心無法輕松起來,一份善良、一份責任,抑或是一份沖動,張志勇決定放棄正常的旅游線路,專去貧困山村。他每到一處,這家?guī)装?,那家?guī)装伲?萬元旅費便很快散盡。
回到上海,那些孩子蓬頭垢面、面黃肌瘦的身影仍不停地出現在張志勇的腦海,特別讓他揪心的是那個失學在家的小姑娘,她家里只有雙目失明的奶奶帶著她和弟弟艱難度日。這時,他常常想起希爾弗斯坦的詩:“總得有人去擦亮星星。”是的,那些星星蒙上了灰塵,他要去救助那些失學的孩子,他要去做那擦亮星星的人!
他不顧親友的反對,毅然決然地關掉門店,賣掉了私家車和第一批拍得的上海牌照,帶著全部家產,再次來到云南。這一次他是有備而來,他已在心里列出完整的資助計劃。他先去走訪當地老百姓,慢慢掌握第一手資料,隨后到學校了解情況,再去孩子家里探訪。他至今仍深刻記得第一次走進貧困學生羅婭家時,眼前的情形讓他差點落淚。幾年來,他風里雨里奔波在崎嶇的山路上,一件皮襯衫是他的最愛,因為耐磨耐臟。一輛摩托車,騎了不到兩年,就大梁斷裂險些釀成事故。無數個夜晚來臨時,他來不及趕回旅店就隨便鉆進農家的吊腳樓里睡一覺,天一亮繼續(xù)奔波上路。好幾次,他被當地安全部門盯上了,因為他這個上海人整天在大山里轉悠。
這是一條艱辛無比、不被人理解的公益之路,好在張志勇曾是一名軍人,吃苦耐勞、勇于擔當的軍人特質已深入骨髓。他走遍了勐??h、德宏州、紅河州等地的學校,并和當地民政和教育局掛上鉤,將所有需要資助的貧困學生的資料登記在冊,并用自己的方式發(fā)放救助資金。西雙版納州人民政府授予他“支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稱號,當地百姓更是感激地尊稱他為“張哥”。
孩子們的“上海阿爸”
“張哥”為了節(jié)省下每一分錢,幾年來,他住當地200元一個月的福利院,每天只花幾元錢的生活費。但再怎么省吃儉用,這種只出不進的資助模式,還是讓他遇到了資金的障礙。2009年已身無分文的他回到上海,整天待在家里不愿出門,拒絕和所有朋友相聚。
后來,他應聘到一家保安公司當辦公室主任,工作一年多,攢了一筆錢。按理說他可以穩(wěn)定下來,過正常人的生活了,但他又一次辭了工作奔赴云南。
半年后,他又身無分文地回到上海。幾個老戰(zhàn)友勸他安下心來,并幫助他在上海開了一個工作室,做一些普洱茶的生意。那幾年普洱茶生意很好做,銀行卡里有了錢,上海他又待不住了。
2013年六一兒童節(jié),張志勇采購了一批文具,來到德宏州芒林鎮(zhèn)的一所小學,孩子們開心地唱歌跳舞。歡樂的氣氛中,他發(fā)現有一個女孩子一直坐在一個角落里,他就走到她身邊問她為什么不參加活動。誰知他這一問,女孩卻哇地一下哭了起來。同學們紛紛圍了過來,一位老師掀開女孩后背的衣服,她脊背上長的一個巨大腫瘤把張志勇嚇了一跳。女孩名叫小相也,家境十分貧寒,她出生時脊背上就長了個一分錢幣大小的東西,隨后慢慢長大,五六歲時腫瘤壓迫神經就不能正常行走,只能靠腳背走??粗∠嘁矅乐刈冃蔚耐?,張志勇立即決定,帶小相也到上海第六人民醫(yī)院檢查。隨后他又賣掉家里的兩個手鐲,作為前期治療費用。后來經過專家診斷,成功切除了小相也的脊背腫瘤,一個殘疾女孩從此擁有了不一樣的美麗人生。
救治好小相也,張志勇來到勐混中學,聽說一個叫玉英的布朗族女孩突發(fā)精神病不來上學。玉英家離學校有幾十公里的山路,他便和學校老師一起去家訪。走進村莊看到一個披頭散發(fā)、渾身很臟的女孩,村主任告訴張志勇:這就是玉英,她病了。此時,玉英也斜著眼睛看著他們。張志勇從玉英的眼神中看到倔強和拒絕,他認定玉英沒有病,她只是心理上出現了問題。
張志勇在玉英家住了下來。他對玉英說,我會治病的,能治好你的病。玉英看著張志勇,突然點著他的手表說好看。張志勇說手表可以送給你,但你必須去洗澡換衣服。玉英洗好澡,張志勇幫她剪掉長得很長的手指甲和腳趾甲,把手表給她戴上,便告訴她:只要你去上學,我會天天陪著你。第二天,玉英主動去了學校,她父母感動得給他送去老母雞。那只手表玉英很喜歡,直到畢業(yè)她都一直戴著。
16年來,張志勇在云南度過的時間超過了在上海家中度過的時間。其間究竟資助過多少人,他自己也記不清了。每當被人問起在云南幫困助學的具體情況,他總是輕描淡寫地一笑而過,只有當他說起哪個學生又考上了大學,才會兩眼放光,驕傲地如數家珍:劉怡考上了武漢中國地質大學,巖溫已讀完研究生現擔任中石油在緬甸項目的翻譯,海瑛2018年從云南警官學院畢業(yè)……每到節(jié)日,張志勇都會收到孩子們從四面八方寄來的祝福信,他們親切地稱他“上海阿爸”。此時此刻,張志勇的心就會變得無比的溫暖。如果說剛開始是出于對孩子們的同情,慢慢地便和他們產生了感情,最后就演變成了親情和責任。
精準扶貧的“勇者”
16年里,張志勇改變了孩子們的命運,也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如果當初他一直留在上海做生意,現在的他肯定是位富商了。如今,兒子結婚連婚房都沒有,老兩口只能把70多平方米的老房子騰給兒子,自己搬出去租房住。2012年起,他的故事經媒體陸續(xù)報道后,漸漸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和認可。他的妻子俞月芳嘴上不說,行動上卻越做越多。她從起初的不理解,到現在成了張志勇的“合伙人”;從理解參與到主動負責打包聯絡,慢慢地承擔了越來越多煩瑣的工作,云南的孩子們從此不僅有了“上海阿爸”,還有了“上海阿媽”。
2014年,“上海張志勇公益服務社”正式成立。通過這個愛心平臺,張志勇從當初的單打獨斗、勉強支撐的一個人公益,變成了一群人的公益,實現了從“一人幫”到“眾人幫”的轉變。目前,上海的徐匯、金山、上海政法大學,云南的西雙版納、勐海、紅河、德宏、瑞麗,以及張志勇曾經服役的部隊,都有了他的“粉絲團”。張志勇和志愿者們一起,把愛心傳遞到了云南、甘肅、青海、西藏等地。
截至目前,張志勇公益服務社已經收到社會各界的捐款總計100多萬元人民幣,愛心物資近500噸,并在多個學校設置資助項目,惠及各類貧困師生5萬余人。
手上的資金和物資都前所未有的充裕了,張志勇卻愈發(fā)如履薄冰。他常常說:“過去我花的是自己的錢,給多少、怎么給都可以。但現在花的是大家捐贈的錢,我要對大家負責?!睘榇?,他更加謹慎地對每個需要幫助的學生信息進行核對,對受助的學生進行跟蹤訪問,為的就是把每一分捐款用好。
那年6月,張志勇在探訪云南綠春縣哈尼族小女孩小瑤芬的學校時,老師向張志勇講述了小瑤芬的情況:她出生百日時父親就去世了,4個月大時,腿上長了個膿包,沒想到放著不管的小包在小瑤芬1歲時爆了開來,當時也就上了點“土藥”,隨后小包愈合了。但小瑤芬卻站不起來,“蟹爬”的移動方式可以說是7歲小瑤芬自己摸索的、讓她不痛的行走方式。
張志勇把她帶到上海新華醫(yī)院進行治療,并墊付了部分醫(yī)藥費和手術費。他的愛心投入也引發(fā)了一場愛心接力:上海慈善基金會為小瑤芬開通了“花兒綻放——蹲著走路的哈尼姑娘”專項捐款賬戶。在鏈家房產浦東洪山路門店工作的一位哈尼族小哥,看到小瑤芬受助的消息后深受感動,主動來到病房幫助解決語言不通的問題。小瑤芬在經歷成功手術和康復鍛煉后,終于可以站立行走了。
云南的山路又長又遠,數十年來,奔波于云南和上海的張志勇志愿之路也越走越寬??鬃诱f:仁者愛人;仁者必有勇。張志勇就是一個滿懷慈愛之心的仁者,更是一個有勇氣一輩子做好人,做善事,敢于舍利取義的勇者。他說:“如果有來生,我還會選擇走這條路!繼續(xù)去做擦亮星星的人。”
(插圖/桑麟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