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抒 李巖
首次參加比賽就獲得冠軍,從此以后,石格菲便走上了她的獎牌收集之路,大大小小共得了40多塊金牌,在同年齡段的比賽中幾乎沒有對手。
走進鞍山市勝利小學石格菲的家中,可以看到墻壁上掛著琳瑯滿目的獎牌,都是這個五年級女生在擊劍運動中為學校、為鞍山市爭得的榮譽。
石格菲最早接觸擊劍是在二年級。有一天放學后,她很興奮地跑到媽媽跟前,迫不及待地說:“媽媽,我入選‘芳舟擊劍社團了?!眿寢屢荒樏H?,她也只是在電視上看過擊劍。隨后,她上網搜索了一下:擊劍運動被譽為“格斗中的芭蕾”, 迅猛、靈活、優(yōu)雅是其迷人之處。學習擊劍能夠提高專注力、獨立能力等。至今,媽媽還清楚地記得石格菲臉上那自豪的小表情。
每周三下午的擊劍課是石格菲最期待的,首先要掌握一些擊劍禮儀、擊劍知識,學習基本步伐。接著,周末就開始了系統(tǒng)的擊劍技術訓練。剛進入擊劍隊,當時年紀尚幼的石格菲和劍差不多一樣高,臂展不夠,訓練賽幾乎打一場輸一場。
當最初的新鮮感褪去,每日訓練的枯燥感萌生。正當石格菲和父母都準備放棄的時候,這個看上去有些柔弱的女孩兒卻被王威教練看好,因為她的速度和協(xié)調性在同齡孩子中名列前茅。
其實,讓石格菲真正愛上擊劍還是因為一次小勝利。在一次課堂比賽時,她打敗了曾經比她強很多的隊員,那一刻,她終于體會到了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對于石格菲來說,除了學習,最愛的就是擊劍。
擊劍看上去不激烈,其實是一項強度比較大的運動。五分鐘的擊劍比賽相當于跑步四十分鐘的運動量,有時候教練都覺得強度很大,但石格菲還是沖著教練笑。石格菲每周要上五次訓練課,每次訓練一個半小時,訓練內容以基礎體能和實戰(zhàn)技術為主。不論天氣多熱,她都要穿上厚厚的擊劍服。每次訓練結束摘掉頭盔,整個人就像被從水里撈出來的一樣。
刻苦訓練在比賽的關鍵時刻能發(fā)揮作用,每次比賽打到最膠著的時候,平時的體能訓練能支撐石格菲一直鼓著勁兒打到最后。在爸爸看來,堅持也是擊劍帶給女兒最好的禮物。當其他同學享受節(jié)假日的時候,石格菲永遠都在比賽或者去比賽的路上。
石格菲參加的第一場比賽,是在學習半年后,首次出戰(zhàn)鞍山市青少年擊劍比賽,同年齡段重劍組只有她一個女生,沒辦法,只能男女混打。對手都是比石格菲強壯的男孩子,當時誰也沒把她當回事,父母只是抱著來見見世面、鍛煉一下的心態(tài)。沒想到,就是這樣一個瘦小卻異常靈活的女生將參賽的十余名男生都挑落馬下,一路殺進決賽,捧回了冠軍。
在比賽中歷練、進步、成長,加之成績突飛猛進,特別是在遼寧省青少年“U系列”擊劍錦標賽上,石格菲一路過關斬將,把個人和團體冠軍全部收入囊中,這個“小神話”讓她一度驕傲輕敵。來到全國少年兒童女子重劍冠軍戰(zhàn)的賽場,曾經的手下敗將早已細細琢磨了破解她的方法,如此一來,迎戰(zhàn)面孔熟悉但招數(shù)、技術非常陌生的對手,石格菲方寸大亂,越輸越急,越急越輸,最后與冠軍失之交臂。
“擊劍過程中要仔細觀察對方,迅速作出判斷并果斷出擊。要是對方唯唯諾諾,不敢出手進攻,我就會抓住時機,主動試探對方;要是對方主動出擊,我相對地會采用更加穩(wěn)妥的迂回戰(zhàn)術,和對方周旋。”這些寶貴的經驗都是石格菲參加比賽,一步一步獨立摸索出來的。
擊劍運動有助于孩子獨立個性的培養(yǎng)。教練不能在比賽時對場上隊員作臨場指導,作戰(zhàn)計劃完全靠自己,所面對的困難都要自己來克服。石格菲的媽媽自豪地和記者分享了一件事:去年在中國擊劍俱樂部聯(lián)賽濟南站女子個人冠軍賽中,本來處于領先的石格菲一度被對手反超了,場下的教練和媽媽都暗暗為她捏了一把汗。此時的石格菲卻表現(xiàn)出了同齡孩子少有的鎮(zhèn)定,一劍一劍認真地打,一分一分努力地追,最終將這塊金牌戴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擊劍運動所帶來的養(yǎng)分滋養(yǎng)著石格菲健康成長。賽場外,石格菲喜歡跳舞、繪畫、戶外運動……她將在擊劍中獲得的成功感悟,帶入日常的學習及生活,使自己在磨練中成長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