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鳳麗,張明振,王鵬,劉霞,喬樂克,張京良 *
1.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青島 266003);2.中國海洋大學醫(yī)藥學院(青島 266003);3.乳山市華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海 264513);4.青島市市立醫(yī)院(青島 266011);5.青島海洋生物醫(yī)藥研究院(青島 266071)
牡蠣(oyster),俗稱生蠔,是全球養(yǎng)殖規(guī)模最大的貝類品種,也是我國重要的養(yǎng)殖貝類品種之一[1]。牡蠣營養(yǎng)豐富,富含蛋白質、糖原、?;撬?、維生素以及硒、鐵、鈣等微量元素[2]。牡蠣蛋白氨基酸組成完全,質量優(yōu)于牛乳和人乳[3],素有“海中牛奶”之稱。目前,牡蠣的利用仍以鮮食和加工制成干制品為主,市面上的牡蠣精深加工制品較少,這嚴重限制了牡蠣的高值化利用。牡蠣是開發(fā)生物活性肽的優(yōu)良材料。研究表明,牡蠣肽有抗氧化[4]、增強免疫力[5]、抗腫瘤[6]、抑菌[7]等多種生物活性,而且牡蠣肽鮮味氨基酸含量豐富,可被廣泛應用于功能食品和海鮮調味品的研究開發(fā),前景廣闊。
酶解法制備牡蠣肽,由于條件溫和、專一性強、水解程度高等優(yōu)點,是目前重點研究和使用的方法,其中復合蛋白酶酶解相較單一酶酶解,往往能獲得更高的水解度、更好的外觀及口感,已逐步成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
此次試驗采用胰酶和木瓜蛋白酶復合酶解制備牡蠣肽,通過單因素試驗和響應面法優(yōu)化酶解條件,并對酶解產物進行分析評價,為牡蠣的精深加工及牡蠣肽的開發(fā)利用提供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牡蠣(乳山市華隆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胰酶(酶活力35×104U/g)、木瓜蛋白酶(酶活力80×104U/g):廣西南寧龐博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分子量測定標準品(北京索萊寶科技有限公司);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DS-1高速組織搗碎機(上海標本模型廠);SKD-100凱氏定氮儀(上海沛歐分析儀器有限公司);PH2700酸度計(美國EUTECH公司);Agilent 1260液相色譜儀(Agilent公司);L-8900型氨基酸自動分析儀(日本日立集團)。
1.3.1 牡蠣酶解基本工藝
新鮮牡蠣去殼洗凈并搗碎,加蒸餾水調節(jié)料液比為1∶1(g/mL),升溫至50 ℃,調節(jié)pH 7.5,按2 000 U/g加入復合蛋白酶(胰酶與木瓜蛋白酶固定活力比為2∶1)保溫酶解2 h后,沸水浴10 min滅酶,冷卻至室溫,以8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加入1%的活性炭吸附0.5 h,0.22 μm膜過濾,冷凍干燥得牡蠣肽樣品。
1.3.2 酶解條件優(yōu)化
1.3.2.1 單因素試驗
在牡蠣酶解基本工藝的基礎上,以水解度為指標,分別考察不同加酶量(1 000,2 000,3 000,4 000和5 000 U/g)、料液比(1∶0,1∶0.5,1∶1,1∶2,1∶3,1∶4和1∶5(g/mL))、酶解溫度(40,45,50,55,60和65 ℃)、酶解pH(6.0,6.5,7.0,7.5,8.0,8.5和9.0)、酶解時間(1,2,3,4,5,6,7和8 h)對牡蠣蛋白水解度的影響。
1.3.2.2 響應面優(yōu)化
以水解度為響應值,在單因素試驗的基礎上,按照Box-Behnken原理進行四因素三水平響應面試驗設計。4個因素分別為加酶量(3 000,4 000和5 000 U/g)、酶解溫度(40,50和60 ℃)、酶解pH(6.0,7.0和8.0)、酶解時間(3,4和5 h)。
1.3.3 水解度的測定
酶解液總氮含量采用凱氏定氮法[8]測定,氨基酸態(tài)氮含量采用中性甲醛滴定法[9]測定。水解度按式(1)計算。
1.3.4 牡蠣肽分子質量測定
參照鄒琳[10]的方法,略作修改。采用凝膠滲透色譜(GPC)法測定牡蠣肽分子質量分布。色譜條件:流動相體積比為V(乙腈)∶V(水)∶V(三氟乙酸)=40∶60∶0.05;使用TSKgel G2000 SWXL(300 mm×7.8 mm)色譜柱;進樣體積10 μL;流速1.00 mL/min;檢測波長220 nm。所得數據用GPC軟件分析,獲得牡蠣肽的分子質量分布。
1.3.5 牡蠣肽氨基酸組成分析
牡蠣肽樣品經酸水解后,用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檢測除色氨酸之外的17種氨基酸[11],色氨酸采用比色法[9]測定。
1.3.6 牡蠣肽氨基酸營養(yǎng)評價
根據FAO/WHO建議的氨基酸評分標準模式進行氨基酸評分(amino acid score,ASS)[12],以標準全雞蛋蛋白質氨基酸含量為基準進行化學評分(chemical score,CS),計算必需氨基酸指數(essential amino acid index,EAAI)[16]。具體計算方法如式(2)~(4)所示。
式中:n為必需氨基酸數目;a,b,c,…,h為樣品中必需氨基酸的含量,mg/g;A,B,C,…,H為標準全雞蛋蛋白質對應必需氨基酸含量,mg/g。
使用Excel和SPSS 22.0進行數據處理,每組試驗設置3個平行,結果表示為平均值±標準差。
由圖1(a)可知,在加酶量1 000~5 000 U/g的范圍內,水解度隨加酶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平緩的趨勢。底物充足時,增加酶量可以提高酶與底物的接觸率,水解度升高;當加酶量達到4 000 U/g時,繼續(xù)增加酶量,酶解速率受底物量制約,水解度增加不明顯。
由圖1(b)可知,料液比較小時底物濃度高,底物堆積影響水解效率[17];當料液比為1∶2(g/mL)時水解度最高,料液比繼續(xù)增大,底物濃度降低,影響底物與酶結合效率,水解度降低。
由圖1(c)可知,在40~65 ℃的溫度范圍內,隨著溫度的升高,水解度呈現先小幅升高后降低的趨勢;50 ℃時水解度最大(25.62%),在45~55 ℃溫度范圍內,水解度維持在較高水平,為復合酶的適宜酶解溫度范圍;溫度繼續(xù)升高,酶變構失活,水解度急劇降低。
pH影響酶活性中心的構象,從而影響酶和底物的特異性結合,過酸或過堿均會降低酶活。由圖1(d)可知,在pH 6.0~9.0的范圍內,水解度隨pH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當pH為7.0時水解度最高,即復合酶的最佳酶解pH為7。
由圖1(e)可知,水解度隨著酶解時間延長先增加后穩(wěn)定。隨著酶解時間的延長,體系游離氨基酸含量增加,水解度持續(xù)上升,在4 h時達到最大;繼續(xù)延長酶解時間,底物繼續(xù)消耗,底物與酶的接觸率下降,導致水解變慢,水解度增勢變緩,因此最佳酶解時間為4 h。
圖1 各因素對水解度的影響
2.2.1 試驗結果及模型分析
按照Box-Behnken試驗設計原理,進行四因素三水平響應面試驗,共進行29組試驗,試驗結果見表1。
表1 響應面試驗設計及結果
利用Design-Expert軟件進行回歸分析,得到的預測模型為Y=+28.26+2.07A-0.82B-1.17C+1.86D-0.49AB+0.29AC-1.13AD-0.98BC-0.23BD+0.040CD-0.44A2-3.49B2-1.97C2-0.55D2。
對上述模型及各項系數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見表2。回歸模型整體極顯著(p<0.000 1),失擬項不顯著(p=0.221 3>0.05),證明試驗設計合理,模型擬合度高。R2=0.957 6,說明此回歸模型擬合較好;R2Adj=0.915 2,表明該模型可以解釋91.52%的響應值變化。該模型中,一次項A、B、C、D,二次項B2、C2對水解度的影響極顯著(p<0.01),交互項AD、BC對水解度的影響顯著(p<0.05),其余各項不顯著。
表2 回歸模型方差分析與顯著性檢驗
2.2.2 交互作用分析
響應面在水平方向投影形成的等高線形狀可以反映交互作用強弱,等高線形狀呈橢圓形代表交互作用較強[14]。圖2為各因素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可以看出,加酶量(A)和酶解時間(D)、酶解溫度(B)和酶解pH(C)交互作用顯著,交互作用分析結果與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結果一致。
圖2 各因素交互作用的響應面圖
2.2.3 最優(yōu)條件預測及檢驗
根據上述回歸模型預測的最優(yōu)條件為加酶量4 999.99 U/g,酶解溫度48.14 ℃,酶解pH 6.83,酶解時間4.69 h;預測最優(yōu)條件下水解度為30.34%。為方便試驗,將上述條件調整為加酶量5 000 U/g,酶解溫度48.1 ℃,酶解pH 6.8,酶解時間4.7 h;在此條件下,實際測得的水解值為30.65%,與預測結果相差較小,證明響應面模型預測準確。
分子質量<1 000 Da的肽被稱為寡肽或低聚肽,研究表明二肽、三肽等寡肽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15],證明寡肽具有更高的營養(yǎng)價值。
由圖3可知,該牡蠣肽的重均分子量(MW)為948 Da,99.66%以上的牡蠣肽分子質量在5 000 Da以下,分子質量低于1 000 Da的占65.61%,表明復合酶酶解效果優(yōu)異,獲得的牡蠣肽分子質量較小,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良好的潛在生物活性。姚玉靜等[16]利用胰蛋白酶和風味蛋白酶酶解制備牡蠣肽,產物中分子質量<1 000 Da的多肽占50.1%,分子質量<3 000 Da的多肽占83.5%,與此次研究結果相近。
圖3 牡蠣肽的凝膠滲透色譜圖
2.4.1 氨基酸組成分析
由表3可知,牡蠣肽中共鑒定出18種氨基酸,氨基酸種類齊全,其中8種必需氨基酸占總含量的38.10%,接近FAO的理想模式(40%),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為61.55%,說明該牡蠣肽是一種優(yōu)質的蛋白來源。牡蠣肽中6種鮮味氨基酸齊全,鮮味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總量的46.5%,其中Glu含量最高,占總氨基酸含量的14.87%,可見該牡蠣肽具有鮮美的風味。
2.4.2 氨基酸質量評價
牡蠣肽的氨基酸評分(ASS)及化學評分(CS)計算結果如表4所示。以ASS為標準時,各氨基酸評分均大于或接近100,評分最高的是Lys,其ASS評分為147.6;以CS為標準時,第一限制性氨基酸為Met+Cys,第二限制性氨基酸為Trp,評分最高的是Lys,其CS評分為123.03。FAO/WHO規(guī)定EAAI≥85時,屬于優(yōu)質蛋白源,本研究所得牡蠣肽EAAI為91.68,必需氨基酸含量高且與理想氨基酸組成接近,可以作為優(yōu)質的營養(yǎng)來源。
表3 牡蠣肽的氨基酸組成
表4 牡蠣肽中必需氨基酸營養(yǎng)評價
此次研究優(yōu)化了復合酶法制備牡蠣肽的工藝,使用胰酶和木瓜蛋白酶酶解牡蠣制備牡蠣肽,以水解度為檢測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及響應面分析,確定最優(yōu)酶解工藝參數:加酶量5 000 U/g,料液比1∶2(g/mL),酶解溫度48.1 ℃,酶解pH 6.8,酶解時間4.7 h;最大理論水解度為30.34%,實際值為30.65%,證明響應面模型預測準確。產物主要為分子質量<1 000 Da的寡肽,表明該工藝可實現對牡蠣的高效酶解。牡蠣肽中18種氨基酸齊全,必需氨基酸和鮮味氨基酸含量高,各必需氨基酸評分均高于或接近FAO/WHO推薦的標準模式,EAAI為91.68,表明該牡蠣肽具有較高的營養(yǎng)價值和鮮美風味,可用于開發(fā)牡蠣肽功能食品、調味品等,對于實現牡蠣的高值化利用有重要參考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