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雁儀
(廣州市東升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700)
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是一種常見的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介于穩(wěn)定型心絞痛與急性心肌梗死間,其病情變化多端,可誘發(fā)急性心肌梗死、猝死,也可逆轉為穩(wěn)定型心絞痛,因此,采取恰當?shù)奶幚泶胧颊呔哂兄匾饬x。研究發(fā)現(xiàn),該病的病因復雜,暴食暴飲、情緒激動、過度疲勞均可能誘發(fā)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發(fā)病早期無明顯征兆,主要表現(xiàn)為胸骨后疼痛,使用硝酸酯類藥物后無明顯緩解[1]。而心律失常主要為竇房結激動異常所致,可引起心臟搏動頻率、節(jié)律異常[2]。在臨床治療中常見兩者合并發(fā)生,可互相影響,導致病情加重,需要及時給予積極的處理。胺碘酮、美托洛爾均是目前治療心律失常的常用藥物,本文將對患者聯(lián)合應用兩者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2018年8月至2020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66例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合并心律失常。納入標準:(1)符合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診斷標準;(2)符合心律失常診斷標準;(3)可耐受胺碘酮、美托洛爾治療;(4)患者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1)自身免疫病患者;(2)認知功能異常、精神異?;颊撸唬?)凝血異?;颊叩?。采取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觀察組33例,男性:女性為16:17例,年齡 43~79歲,平均(61.44±5.85)歲,心功能分級:I級 15例,Ⅱ級11例,Ⅲ級7例;心律失常類型:房性早室18例,性早搏竇性8例,心率過速7例。對照組33例,男性:女性為15:18例,年齡 45~80歲,平均(62.02±5.79)歲,心功能分級:I級17例,Ⅱ級10例,Ⅲ級6例;心律失常類型:房性早室16例,性早搏竇性9例,心率過速8例。兩組患者上述資料無顯著差異(P>0.05)。本次研究已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審批。
兩組患者的常規(guī)治療方案相同,均包括控制血糖、擴張血管,使用抗凝、抗感染等藥物。同時,對照組患者使用胺碘酮(國藥準字 H31020125)治療,口服,200 mg/次,3次 /d,治療一周后,調(diào)整為2次/d;第三周調(diào)整為1次/d。共治療3周。觀察組患者在胺碘酮的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美托洛爾(國藥準字H20013312)治療,劑量 6.25mg/次,2次/d,治療一周后,調(diào)整為12.5mg/次,2次/d,隨后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調(diào)整劑量,單日最大劑量<200mg。共治療3周。
(1)療效判定:顯效:心律失常減少≥90%,胸悶、胸痛、心悸等癥狀基本消失;有效:心律失常減少≥50%,胸悶、胸痛、心悸等癥狀明顯改善;無效:心律失常減少<50%,癥狀無改善,甚至加重??傆行蕿榍皟身椇嫌?。(2)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臟功能指標,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 (LVEDD)、心輸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數(shù) (LVEF),使用超聲心動圖測量。(3)對比兩組患者的心肌損傷指標,包括腦鈉肽(BNP)、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前一項采取微粒子免疫法測定,后兩項采取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4)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情況,包括胃腸道反應、肝腎功能異常、血壓波動、頭暈頭痛等。
數(shù)據(jù)處理應用SPSS 22.0,計數(shù)資料、計量資料使用(%)、(±s)表示,采取 χ2、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0.91%,對照組為69.70%,差異明顯(P<0.05),見表1。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LVEDD明顯小于對照組,CO、LVEF大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2。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CK - MB、CK、BNP等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見表3。
表2 兩組患者的心臟功能指標對比(n=33,±s)
表2 兩組患者的心臟功能指標對比(n=33,±s)
組別 LVEDD(mm) CO(L/min) LVEF(%)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67.52±4.46 40.12±3.83 2.77±0.27 4.60±0.46 38.48±4.02 55.56±6.67對照組 67.12±4.88 57.45±4.33 2.75±0.30 3.42±0.44 38.77±5.10 44.47±7.05 t 0.348 17.221 0.285 10.649 0.257 6.56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表3 兩組患者的心臟功能指標對比(n=33,±s)
表3 兩組患者的心臟功能指標對比(n=33,±s)
組別 CK - MB(U/L) CK(U/L) BNP(pg/m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2421.45±24.49 1433.30±20.85 969.77±11.23 705.56±9.65 2.62±0.45 1.62±0.33對照組 2419.78±22.22 1919.20±23.36 957.89±10.57 877.78±9.12 2.63±0.39 2.09±0.39 t 0.290 89.146 4.425 74.511 0.096 5.28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治療期間,觀察組出現(xiàn)頭暈頭痛1例,胃腸道反應1例,發(fā)生率6.06%;對照組出現(xiàn)肝腎功能異常1例,血壓波動1例,胃腸道反應1例,發(fā)生率9.09%,無明顯差異(χ2=0.22,P>0.05)。
心律失常是臨床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且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患者伴有心律失常的風險更高。該病病情危急,進展迅速,若治療不及時可能威脅患者生命。目前,臨床上治療心律失常的方法較多,可分為射頻消融、外科手術、除顫等非藥物治療以及藥物治療,其中,非藥物治療的普及率不高,臨床上多采取藥物治療方案,其中,本次研究應用的胺碘酮、美托洛爾均為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是一種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藥物,可通過抑制心肌、心房傳導纖維的鈉離子內(nèi)流發(fā)揮抗心律失常作用。同時,該藥可改善竇房結的自律性,延長心房肌、心室肌、傳導系統(tǒng)的動作電位、有效不應期,降低竇房結的傳導性、自律性,下調(diào)心肌興奮性,從而達到抑制心臟折返激動的目的[3]。此外,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明,胺碘酮對動作、靜息膜電位無影響,可改善甲狀腺素代謝,擴張血管,控制心律失常、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病情進展[4]。而美托洛爾為Ⅱ類抗心律失常藥物,屬于β 受體阻滯劑,可通過降低心肌耗氧量、抑制腎上腺激素受體水平,預防心血管不良事件發(fā)生。藥理研究表明,該藥可調(diào)控腎上腺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達到改善心肌狀態(tài)的目的[5]。同時,作為一種β受體阻滯劑,可與中樞神經(jīng)β受體結合,減輕交感神經(jīng)張力,緩解心律失常癥狀。從以往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兩者均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但單用時也均具有一定局限性。以往有研究顯示,對心律失?;颊呗?lián)合應用胺碘酮、美托洛爾治療可更加顯著的改善其LVEDD、LVESD、LVEF等心功能指標,同時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為90.91%,對照組為69.70%,差異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LVEDD明顯小于對照組,CO、LVEF大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 CK - MB、CK、BNP等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提示與胺碘酮單獨應用相比,聯(lián)合美托洛爾可提高治療效果,更好地改善患者心臟功能,減輕心肌損傷。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兩者聯(lián)合應用時可發(fā)揮雙重作用,可在阻斷血管緊張素Ⅱ的同時,逆轉心肌、血管壁增厚,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同時,從安全性上看,觀察組、對照組患者不良反應率分別為6.06%、9.09%,無明顯差異(P>0.05),可見兩者聯(lián)合應用不會增加不良反應。胺碘酮雖然治療效果良好,但大劑量使用可能增加不良反應,而單獨用藥時很難協(xié)調(diào)療效及劑量,與美托洛爾聯(lián)合應用可減少其使用劑量,保證用藥安全。
綜上所述,胺碘酮、美托洛爾兩者聯(lián)合應用可獲得更加滿意的治療效果,可改善患者心臟功能,減輕心肌損傷,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