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立通,邵志葉,錢鋼
宮頸癌(CC)是危害我國女性健康的主要婦科疾病,是第二大惡性腫瘤疾病[1]。近年來,宮頸病變、宮頸癌與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間存在緊密關聯(lián)已成為學界共識[1-3]。其中高危型HPV(HRHPV)感染更是宮頸癌的獨立危險因素,HPV-16 為感染率較高的HR-HPV亞型,其入侵人體后可導致正常細胞化生,同時其可刺激相關致癌基因生成 HPV16-E6、HPV16-E7 致癌蛋白,引起機體細胞周期調節(jié)蛋白(CCRP)功能、表達水平異常,增加感染者宮頸癌變風險。隨著醫(yī)學檢測技術及設備的發(fā)展,HPV16-E6及E7 蛋白的臨床檢測成為可能,通過對E6、E7 癌蛋白的表達水平與宮頸疾病間的相關性進行分析總結,以得出科學有效的診療、防控方案對臨床宮頸疾病患者而言具有重要意義[3]?,F(xiàn)階段關于E6、E7 癌蛋白在宮頸疾病中的作用機制尚不完全明確,本研究探討HPV16-E6 及E7 蛋白與宮頸病變、宮頸癌的相關性,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0 月至2020 年 1 月浙江省慈溪市婦幼保健院147 例宮頸疾病患者,根據(jù)病理學檢查結果,將 56 例 CC 患者設為 A 組,43 例高度鱗狀上皮內病變(HSIL)患者設為B組,48 例低度鱗狀上皮內病變(LSIL)患者設為C 組。納入標準:(1)A 組符合FIGO《2018 癌癥報告:宮頸癌新分期及診治指南》[4]中 CC 診斷標準;(2)B、C 組患者符合《宮頸癌及癌前病變規(guī)范化診療指南》[5]中 CIN 診斷標準;(3)均經陰道鏡下活檢證實;(4)基本生命體征穩(wěn)定,肢體挪動、5 m 內行走等基本活動無礙;(5)自愿簽署知情告知書。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心、肝、腎等臟器功能損傷或嚴重水電解質紊亂、急性感染、機械性損傷、血液系統(tǒng)、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可能對本研究造成干擾者;(2)存在嚴重意識障礙、情感障礙或精神病史,無法配合基本研究調查者。其中A 組年齡35 ~76 歲,平均(43.4±4.3)歲;體質量指數(shù)(BMI)18 ~27 kg/m2,平均(23.16±3.34)kg/m2;FIGO 分期:Ⅰ期 20 例,Ⅱ期 23例,Ⅲ期 13 例;鱗癌 37 例,腺癌 19 例。B組年齡36~75歲,平均(44.2±4.2)歲;BMI 18 ~ 26 kg/m2,平均(23.25±3.28)kg/m2;CIN Ⅱ期 29 例,CIN Ⅲ期 14 例。C組年齡33~76歲,平均(43.6±4.3)歲;BMI 19 ~ 27 kg/m2,平均(23.43±3.35)kg/m2;均為CINⅠ期。本研究經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3 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 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檢查前3 d 應禁止性生活,檢查期間避開經期,采用電子陰道鏡,擴陰并充分暴露宮頸后將探頭置入受檢者陰道內,對子宮頸形態(tài)、顏色、有無贅生物等進行詳細檢查,采集受檢者病理組織樣本用于相關蛋白測定及病理學檢查,本研究以病理學檢查結果作為診斷“金標準”。
HPV16-E6 及 E7 蛋白檢測:以免疫組化染色法(SP)染色,將病理組織樣本制作成石蠟切片,行脫蠟至水操作后于25℃溫度下以0.3% 濃度過氧化氫溶液浸泡10 ~15 min,以蒸餾水清洗后進行熱抗原修復,而后于磷酸緩沖鹽溶液(PBS)中反復清洗3 次,滴加5%濃度牛血清白蛋白(BSA)后于25℃溫度下孵育15 min,加入一抗稀釋液(Leica Biosystems Newcastle Ltd,500 ml)后于 4℃溫度下放置過夜;次日取出組織樣本于25℃溫度下放置30 min 后以PBS 清洗3 次,加入D-生物素(西寶生物科技,5 g)以標記二抗稀釋液(Leica Biosystems Newcastle Ltd,100 ml)后于 37℃溫度下孵育30 min,以PBS 清洗 3 次,加入鏈霉親和素(陜西新研博美生物科技,5ml)復合體后于37 ℃溫度下孵育20 min,以 PBS 清洗 3 次,以 DAB 染色液(上海歌凡生物科技,100 ml)初染,以蘇木素染色液(上海歌凡生物科技,100 ml)復染,脫水、透明處理后封片;置于顯微鏡下觀察染色情況并控制反應進度,再次染色、脫水、透明處理后封片。分別以已知CC 病例、PBS 替代一抗做陽性、陰性對照,于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細胞核、細胞質呈棕色的細胞數(shù)量,染色細胞數(shù)>10%即為陽性。
1.3 觀察指標 對比3 組 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記錄A 組臨床資料,包括淋巴結轉移、腫瘤最大徑、臨床分期、病理類型、宮旁浸潤等病理特征。
1.4 統(tǒng)計方法 采用SPSS 22.0 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分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2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 Pearson 相關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3 組 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比較 A組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高于B 組、C 組(2≥26.184,均 P < 0.05);B組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高于C 組(2=23.843/35.707,均P< 0.05),見表 1。
2.2 HPV16-E6、E7 蛋白陽性與宮頸癌病理特征的相關性 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與CC 患者年齡、腫瘤最大徑、淋巴結轉移、組織學分級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與臨床分期、宮旁浸潤、病理類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 < 0.05),見表 2。
2.3 HPV16-E6 陽性與 HPV16-E7 陽性的相關性 CC 患者HPV16-E6 陽性與HPV16-E7 陽性呈正相關(r=0.542,P <0.05),見表 3。
CC屬于上皮腫瘤,是臨床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發(fā)病機制尚未明確,研究證實其或由慢性宮頸炎癥、宮頸腫瘤在環(huán)境、遺傳、病理性因素等多因素作用下發(fā)展而來。近年來,越來越多研究[6-7]證實了宮頸病變與HPV 感染間存在關聯(lián)性,CC 患者中HPV 感染率更是高達90%。由于宮頸病變與HPV 間的密切關聯(lián),臨床預防宮頸癌等宮頸病變主要以預防HPV 感染為主,雖然目前已有效果良好的HPV 感染預防疫苗,但現(xiàn)階段HPV疫苗較稀缺且價格較昂貴,難以滿足廣大女性的接種需求。盡管疫苗防治在短期內難以實現(xiàn),但隨著基因診斷技術與設備的不斷進步,方便快捷的HPV 基因檢測已逐漸應用于各大醫(yī)院,有助于臨床對CC、宮頸病變與HPV 感染間的關聯(lián)性作進一步研究。HPV16 是臨床感染率較高的HR-HPV 亞型之一,當HPV16侵入人體后可激活、刺激HPV16E6 等相關癌基因合成E6、E7 致癌蛋白,HPV16-E6、HPV16-E7 蛋白可與 CCRP 特異性結合進而影響人體細胞調節(jié)周期異常,使細胞分化增殖、分化進程發(fā)生變化,進而增加女性感染者CC 發(fā)生概率。
表13 組 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對比 例(%)
CC 患者卵巢功能遭到損害時垂體會反饋性的分泌促卵泡激素(FSH),在FSH 與 HPV16-E6、HPV16-E7 蛋白的多重作用下,患者機體內多種細胞因子的表達水平結皆可出現(xiàn)異常[8]。如HPV16-E6蛋白可促進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的分泌合成,VEGF 可誘導血管新生,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化、增生及浸潤,進而增加CC 患者癌細胞增殖、轉移風險。本研究中CC患者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高于 HSIL、LSIL 患者,而 HSIL 患者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高于 LSIL 患者,與岳晚俠等[9]結果對應。表明HPV16-E6、E7 蛋白陽性或與患者宮頸病變程度有關,患者宮頸病變程度越高、宮頸損傷越嚴重則組織中HPV16-E6、E7 蛋白表達水平越高,這或是由于HPV16-E7 蛋白可影響人體關鍵抑癌基因-P53 基因的信號轉錄,進而使其對細胞增殖的抑制功能減弱,隨著患者宮頸病變程度的提高,P53 基因的抑癌功能則逐漸喪失,進而引發(fā)CC。本研究結果中HPV16-E6、E7 蛋白陽性率與臨床分期、宮旁浸潤、病理類型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也佐證了這一觀點。本研究還顯示,CC 患者HPV16-E6 陽性與 HPV16-E7 陽性呈正相關,這表明 HPV16-E6、HPV16-E7 蛋白表達可相互促進。這可能是由于 H PV16-E6 蛋白可增加外源性DNA 整合、誘變進程及風險,還可引起端粒酶逆轉錄酶(TERT)的mRNA 水平上升,導致機體內正常細胞永生化,影響細胞周期調節(jié);而HPV16-E7 蛋白22 ~226 位氨基酸為人體重要細胞周期調節(jié)因子-成視網(wǎng)膜母細胞瘤蛋白(PRB)的結合位點,在HPV16-E7 蛋白作用下可使細胞周期調控異常。
表3 CC 患者HPV16-E6 陽性與HPV16-E7 陽性的相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