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伊萬·拉卡塔 沈畔陽 譯
從表面上看,非常自信的人似乎從不犯錯誤并且懂得審時度勢采取行動,可是仔細觀察他們的所作所為,就可以發(fā)現(xiàn)他們每一天里都會經(jīng)歷很多次失敗,只不過因為人們習慣關注他們的成功,從而不注意他們的失敗。那么培養(yǎng)自信需要跨過哪5個障礙呢?
1.完美主義
如果我們把完美主義比作一個人,那么他白天像個受人尊敬的婦科醫(yī)生那樣工作,到了夜里則不惜違法為他人墮胎掙黑錢。我們很多人都有想法卻沒能躲過這位完美主義者的屠刀,而且越是把想法奉獻給這個惡毒的醫(yī)生,就越是對自己不滿意,甚至苛求身邊的人也要十全十美,用暢銷書《大魔法》的作者吉爾伯特的話說:“超越恐懼,追求完美,只不過是恐懼本身的一種高端時尚的說法。”記住,殘缺也是一種美,盲目追求完美常常妨礙一個人取得實質性進步。
2.恐懼感
我們的自信常常被恐懼感打翻在地,具體來說就是對于未知結果的恐懼,經(jīng)常表現(xiàn)為害怕失敗。我經(jīng)常納悶為什么聲稱“活在現(xiàn)實世界”里認為夢想沒用的人,卻拼命賺錢養(yǎng)老,一廂情愿地認定“未知數(shù)”無疑會產(chǎn)生糟糕結果,找一大堆理由不肯冒任何風險。這樣的人強烈相信,任何情況下好與不好結果的出現(xiàn)概率都是50%。既然如此還有什么必要相信努力可能成功呢?而且我們對于未知數(shù)的最大恐懼表現(xiàn)為怕死,雖然在現(xiàn)實世界里我們并不知道死后是個什么樣子,引用蘇格拉底的話說:“沒人知道死亡是不是一種福氣,可是卻好像知道它非常不幸從而害怕它?!币粋€人一旦被恐懼籠罩,很難想象他還能有什么作為取得什么成就,膽小鬼從來不是成功者。
3.犯錯誤
再次強調,自信之人犯錯誤而且經(jīng)常失敗,如果認為“錯誤”這個說法有些神秘,那么對于它的態(tài)度就揭示了我們的某些價值觀。一個人的錯誤可能意味著另一個人的成功,相信自己會犯錯誤說明我們相信有“對”與“錯”結果的存在,并且自己的判斷體制是“正確的”,也就是說我們生活在一個非黑即白的世界上。我們看到自己和他人身上的錯誤,與內(nèi)心中可以接受的標準相左的行為,可是我們的判斷體制從源頭來說并非是我們自己的,大多數(shù)都是從家庭或文化繼承而來,而且盲目堅持不斷重復。如果你走出自己的安樂窩(自信的人常常這樣做),就會發(fā)現(xiàn)哪些觀點真正是自己的哪些是過時的,從而可以滿懷信心營造一個自己感到幸福開心而不是迎合他人的生活。
4.消極想法
這樣的想法本身并沒什么不對,只是完全沒用而,且妨礙培養(yǎng)自信的能力,類似的想法我們可能都有過,例如“做不到, 我太笨,學不會”,都是妨礙進步和成為所從事工作佼佼者的根本原因。我本人就曾學習過鋼琴,一坐到鍵盤前就要和滿腦子的消極想法作斗爭:“歲數(shù)大了,學不會的,你肯定彈不出什么優(yōu)美音樂?!蔽夷托淖屵@樣的想法一一表達完,同時非常認真地練習每一個音符。枯燥反復的練習沒有任何創(chuàng)意或樂趣可言,然而卻是成為某個領域佼佼者的唯一途徑。還記得《龜兔賽跑》的故事吧,烏龜之所以能夠贏,就是這些因素發(fā)揮了作用。
5.無用感
你有過這樣的想法嗎?“我為什么要做這件事?誰在乎我做還是沒做?”我有過,甚至在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也在想會有人讀嗎?那么為什么還要浪費時間去寫它?實際上也確實不會有太多人讀或在意,但肯定會有人讀并且在意的,不論哪種情況我還是很享受這樣的寫作,它幫助我更加清楚認識到究竟是什么在妨礙自己的進步。為什么我們不論做什么都要有一定的目的性,而不是僅僅因為喜歡做呢?如果我們把這個賴以生存星球的壽命比作時鐘,人的一生不過是轉瞬即逝的剎那。當然,每個人的一生都是重要的且可以把它變得很有意義,可是比較前無影后無蹤的廣袤宇宙,我們都是在做沒用的事,然而最好還是堅持做下去。你對自信這詞有何感想?你認為自信的人有什么樣的品質?我們都是學習者,都是人生學校里的學生,所以請自信地說出你的想法。
(責任編輯/劉大偉 張金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