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雙玲,薛培舉,楊廣明
(河南省新密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心血管內(nèi)科一病區(qū),河南 鄭州 452370)
冠心病是心血管內(nèi)科常見疾病之一,多因患者冠狀動脈血管受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炎癥及栓塞等造成血管腔狹窄及堵塞等引發(fā)患者心肌細胞缺乏血液供應而出現(xiàn)缺氧后壞死[1-2]?;加泄谛牟〉幕颊甙l(fā)生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概率較高,且正常人心率范圍為60~ 100 次/min,心率不在正常范圍內(nèi)則為心律失常,而心律大于100 次/分以上為快速型心律失常。合并該并發(fā)癥會導致患者病情惡化,嚴重時可誘發(fā)心源性猝死而危及患者生命安全[3]。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是具有輕度非競爭性的α 及β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且具輕度Ⅰ及Ⅳ類抗心律失常藥性質(zhì),該藥物作用原理在于能夠延長患者心肌組織動作電位的不應期,能夠消除折返激動,有助于抑制心房與心肌傳導纖維等部位的鈉離子向細胞內(nèi)流入,并達到降低傳導速度,減輕竇房結自律性的目的[4-6]。本文選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 11 月在我院就診的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156 例為研究對象,對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颊呤褂贸R?guī)治療基礎上加用胺碘酮的臨床用藥價值做 分析。
選取2019 年11 月—2020 年11 月在我院診斷為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患者156 例,按是否在常規(guī)用藥基礎上加用胺碘酮分為2 組(n=78)。本研究在開展前已經(jīng)報備到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并被認定可以開展;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知曉用藥方案后簽署知情同意書;參與患者對本次用藥及相關配料不存在用藥禁忌證;所有患者神志正常、溝通能力正常,能夠按照要求接受檢查并填寫本研究涉及的問卷。排除標準:排除存在精神病史、其他心腦血管疾病、凝血障礙、乙肝及人體缺陷免疫綜合征等傳染病、肝腎等器官功能異常、運動功能障礙、癌癥以及需緊急除顫與院外復蘇等疾病患者。觀察組41~73 歲,平均(59.35±5.97)歲,男女比為39 ∶39,NYHA 心功能Ⅰ級8 例、Ⅱ級30 例、Ⅲ級27 例、Ⅳ級13 例;對照組42~75 歲,平均(58.97±6.72)歲,男女比為40 ∶38,NYHA 心功能Ⅰ級10 例、Ⅱ級28 例、Ⅲ級24 例、Ⅳ級16 例。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資料可比較。
對照組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接受對癥藥物治療。包括硝酸酯類藥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及β 受體阻滯劑類藥物等。此外,根據(jù)患者情況酌情給藥,如患者屬于室性心律失常,為患者提供利多卡因(批準文號:H20090078)治療,每次注入50 mg,5~10 min 后無效,重復1 次,靜脈注射累積量不宜超過300 mg;如患者屬于室上性心律失常,為患者提供普羅帕酮(國藥準字H31020492)治療,口服,1 次100~200 mg(2~4 片),一日3~4 次。
觀察組在常規(guī)對癥用藥基礎上加用鹽酸胺碘酮注射液(賽諾菲安萬特(杭州)制藥有限公司,生產(chǎn)批號:國藥準字J20070056),初始用藥劑量為150 mg,持續(xù)滴注10 min 后將滴注藥物劑量改為1 mg/min,滴注 6 h 后可根據(jù)患者病情發(fā)展考慮是否將藥物使用劑量降低到0.5 mg/min,如患者心律失常癥狀控制效果不佳,則連續(xù)追加藥物使用劑量,但每日最高用藥劑量不得超過1 200 mg,在用藥期間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并在出現(xiàn)不良癥狀時及時給予對癥治療。
1.3.1 療效評價
用藥后患者主要臨床癥狀(心悸、胸悶、胸痛)改善狀況較好,無明顯早搏狀況且竇性心律恢復(基礎心率下降20%或患者心率降為100 次/min 以下),心功能與血脂指標恢復正常為顯效;臨床不良癥狀有所好轉(zhuǎn)且竇性心律恢復(基礎心率下降20%以下或患者心率接近正常心率),心功能與血脂指標與治療前相比有大幅度提升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臨床癥狀無改善或相關指標惡化、基礎心率無明顯變化為無效。
1.3.2 不良反應評價
記錄患者用藥治療期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乏力、嗜睡、頭疼眩暈等。
1.3.3 心功能評價
治療前后采用心臟彩超檢查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指標包括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VEDD)、左室收縮末期內(nèi)徑(LVESD)、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
1.3.4 血脂指標評價
用藥前后收集患者清晨靜脈血并運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患者血脂,具體指標包括甘油三酯(TG)、總膽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
1.3.5 心電圖指標評價
采用心電圖機測定患者治療后心率次數(shù)、P-R 間期和Q-T 間期持續(xù)時間。
結果表明加用胺碘酮觀察組總有效率更高(P<0.05),見表1。
表1 療效比較(n=78,%)
兩組患者用藥后不良反應率無明顯差異(P>0.05),加用胺碘酮后的用藥安全性也能夠得到有效保證,見 表2。
表2 不良反應比較(n=78,%)
治療前患者心功能指標(LVEDD、LVESD、LVEF)無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颊咝呐K功能改善效果存在差異(P<0.05),見 表3。
用藥前血脂指標(TG、TC、LDL-C、HDL-C)無明顯差異,用藥后的觀察組血脂調(diào)節(jié)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心功能比較(n=78,±s)
表3 心功能比較(n=78,±s)
治療后LVEF (%)觀察組67.49±5.8452.76±4.8948.98±4.6936.45±3.6540.35±3.4853.35±5.11對照組66.97±6.0357.03±5.1449.06±5.0341.93±4.1040.64±3.3847.12±4.54 t 0.5475.316 0.103 8.817 0.528 8.050P 0.585<0.0010.918 <0.0010.598 <0.001組別治療前LVEDD (mm)治療后LVEDD (mm)治療前LVESD (mm)治療后LVESD (mm)治療前LVEF (%)
表4 血脂比較(n=78,±s,mmol/L)
表4 血脂比較(n=78,±s,mmol/L)
組別治療前TG治療后TG治療前TC治療后TC治療前HDL-C 治療后HDL-C 治療前LDL-C 治療后LDL-C觀察組6.84±1.663.28±1.747.02±1.784.07±1.411.47±0.331.68±0.524.87±0.792.96±0.35對照組6.90±1.725.12±2.416.89±2.025.72±2.031.40±0.322.52±0.794.90±0.863.98±0.88 t 0.222 5.4670.426 5.896 1.345 7.844 0.227 9.512 0.825 <0.0010.670<0.0010.181 <0.0010.821 <0.001 P
用藥后兩組患者心電圖情況發(fā)現(xiàn)觀察組心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而P-R 間期和Q-T 間期持續(xù)時間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表5 心電圖指標比較(n=78,±s)
表5 心電圖指標比較(n=78,±s)
組別心率(次/min) P-R 間期(ms)Q-T 間期(ms)觀察組79.49±3.95156.72±10.2342.06±8.71對照組100.21±4.62143.65±9.7235.12±7.12 t 30.1068.1805.448 P<0.001<0.001<0.001
心血管疾病已經(jīng)成為威脅居民健康的首要疾病類型,患有冠心病的患者有逐年增多和低齡化趨勢,除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外,還可能與當代居民生活習慣、飲食習慣等發(fā)生較大改變有關[7-10]。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fā)心臟心肌細胞缺血缺氧所造成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11]。心律失常屬于冠心病常見不良并發(fā)癥,冠心病合并快速型心律失常若不能及時得到有效控制,可誘發(fā)猝死[12]。臨床治療冠心病時多根據(jù)患者臨床癥狀而使用擴血管藥物、利尿劑、降脂藥、降壓藥、β 受體阻滯劑等。有研究[13]證實在治療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颊邥r運用胺碘酮可取得更佳療效。
胺碘酮屬于臨床常見的抗心律失常類藥物,該藥物能夠有效擴張患者冠狀動脈及其附近血管,且不會對患者靜息膜電位及動作電位高度造成明顯影響,也不會對患者心臟左室功能起到抑制作用,安全性較 高[14-17]。且胺碘酮是多通道阻滯劑,臨床可表現(xiàn)為Ⅰ~Ⅳ類抗心律失常藥物的藥理特性。如(1)輕度阻滯鈉通道,作用于鈣通道失活態(tài),且心率過快時阻滯性強是其主要特點。(2)阻滯鉀通道??赏瑫r抑制快、慢成分的延遲整鉀電流,特別是開放狀態(tài)的Iks。(3)阻滯L 型鈣通道,對早期后除極(EAD)和延遲后除極 (DAD)抑制性強。(4)非競爭性阻斷α 受體和β 受體,對冠狀動脈起擴張作用,增加血流量,并可減少心肌耗氧,擴張外周動脈,降低外周阻力。
胺碘酮的電生理作用主要表現(xiàn)在抑制竇房結和房室交界區(qū)的自律性,使心房、房室結、房室旁路傳導減慢,心房肌、心室肌的動作電位時程和有效不應期延長,旁路前向和逆向有效不應期延長,因而有廣泛的抗心律失常作用[18-20]。因此,多種電生理作用使胺碘酮成為一個光譜抗心律失常藥物,可抗房顫和室顫,治療房速、室速、房室結折返性心動過速、房室折返性心動過速等。
結果表明,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在對癥治療基礎上加用胺碘酮能夠有效提高治療效果,且治療后的總治療有效率為96.15%高于對照組84.62%(P<0.05);觀察組患者在接受胺碘酮治療后的心臟功能指標與血脂指標改善效果優(yōu)于對照組(P<0.05);對比兩組患者用藥后心電圖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加用胺碘酮的觀察組心率顯著降低(P<0.05),且患者P-R 間期和Q-T 間期持續(xù)時間長于對照組(P<0.05)。這與張曉曦等[21]學者在相關研究中的得出,患者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胺碘酮后的臨床總有效率為93.75%,明顯優(yōu)于常規(guī)治療的對照組75.00%,與本文所得結果相近,結論一致,進一步說明加用胺碘酮在治療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時的臨床用藥優(yōu)越性。
綜上,對癥治療冠心病快速型心律失常患者基礎上運用胺碘酮能夠保證用藥安全性不受到影響的同時獲得更好的治療效果,患者心臟功能及血脂改善效果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率、P-R 間期與Q-T 間期等心電圖指標檢測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