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秋蘭 (廣東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yī)院、順德龍江醫(yī)院腎病內分泌科,廣東佛山 528300)
血氣分析是臨床用來判斷機體是否存在酸堿失衡和血氧缺乏程度的關鍵指標,在患者的治療、療效分析及預后判斷都有重要意義。動脈血能夠準確反映機體的氧化代謝和電解質指標,故臨床通常抽取動脈血進行臨床檢測。常取的部位為橈動脈、股動脈等。股動脈穿刺失敗率較低,但操作復雜,特別是冬季在股動脈采血困難加?。欢鴺飫用}采血簡單,動脈位置表淺易于消毒,操作簡單止血快,故我院通常采用橈動脈進行穿刺采血[1]。采血過程中通過主動或被動的方式直接將機體的橈動脈繃直,使其暴露血管,有利于減少穿刺失敗率[2],但此操作易使醫(yī)護人員產生疲憊,增加工作量。經過臨床反復實踐與改良,筆者制作出新型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該工具制作方法簡單,操作簡易方便,適用人群廣。為了觀察新型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的效果,本文通過與常規(guī)采用工具進行比較,現(xiàn)報道如下。
2018 年10-12 月,選取我院腎病內分泌科收治的60 例患者。納入標準:(1)橈動脈搏動明顯者;(2)ALLen 實驗陰性。排除標準:(1)不配合患者;(2)橈動脈搏動減弱或橈動脈硬化扭曲。隨機分為基礎組和改良組,每組30 例,均由3 名N1 級(N1 級是我院護理人數(shù)所占比例最高者,故本次實驗均有N1 級護士完成)護士對兩組患者進行采血,基礎組采用常規(guī)采取工具,改良組采用新型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基礎組男14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59.0±13.0)歲;2 型糖尿病28 例,腎臟病腎V 期1 例,1 型糖尿病1 例。改良組男17 例,女13 例,平均年齡(60.0±15.0)歲,2 型糖尿病25 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 例,腎臟病腎V 期1例、1 型糖尿病1 例、昏迷查因1 例,COPD 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新型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主體為24 cm×7 cm×2 cm 長方體,其中前方用于手指托面為127 cm×2 cm長方體,剩余與之相連部份的長方體其上方有特制的最高點是4.5 cm 的弧形斜坡,最低點與長方體底部相接。該長方體距離弧形斜坡的起止2 cm 處中間高度有3 cm×0.8 cm 的橫向固定帶穿插口直通至對側。附帶的彈力魔術貼捆扎帶總長度為29 cm(如兒童使用的則總長度為25 cm 的彈力魔術貼捆扎帶),該設計前方為外徑3.4 cm×1.6 cm×0.3 cm,內徑為2.5 cm×0.5 cm×0.3 cm 的塑料方體扣,后方為27.4 cm×2.5 cm的彈力魔術貼,其中魔術貼的勾面為4 cm×2.5 cm 的面積。新型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見圖1。
基礎組:采用傳統(tǒng)采血方法,即醫(yī)護人員采用食指和中指觸摸患者橈動脈脈搏最明顯處,將設定好血量的空針與皮膚呈30~45°角刺入橈動脈,抽取所需血量后,迅速拔出針,用兩根無菌棉簽壓迫針刺部位10~15 min,采血標本貼好標簽及時送檢。
改良組:采用新型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的使用方法,即常規(guī)進行環(huán)境、患者、使用工具的評估及檢測[3],將患者手臂伸直掌面朝上放于輔助工具,注意將手腕部放于特制的弧形托面上(斜坡方向向著患者并托住前臂),調整至舒適位后使用專屬的彈力魔術貼捆扎帶將患者放于平板托面上,五指約束固定,手掌背曲呈反弓狀,使穿刺部位皮膚自然繃緊。調整松緊度以能伸入一指為宜。隨后即可實施常規(guī)橈動脈采血操作規(guī)程。采血完畢后及時松開被約束的手指,消毒棉簽按壓穿刺點,即操作完畢。
(1)穿刺成功率和時間:分別觀察基礎組和改良組患者穿刺成功率(一次刺入動脈血并采取所需的血量),時間由專人進行記錄。(2)疼痛面譜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疼痛面譜法進行檢測,觀察采血時兩組患者的疼痛表現(xiàn)記錄(0、2、4、6、8、10 分),隨著分值的升高疼痛程度加劇。(3)不良反應:觀察基礎組和改良組患者瘀血的發(fā)生概率。
改良組一次采血穿刺成功率高于基礎組(P<0.05),采血時間低于基礎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穿刺成功率及時間比較
改良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基礎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Hc=7.174,P<0.01),見表2。
表2 基礎組和改良組患者疼痛評分的比較 例(%)
基礎組、改良組分別有5 例(16.7%)、2 例(6.7%)患者出現(xiàn)皮下瘀血,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421)。
橈動脈是臨床護理中常用的動脈采血部位,由于橈動脈具有位置明顯、方便按壓以及受外界環(huán)境和患者姿勢影響小的特點,是臨床采血重要方式[3]。目前,臨床護理工作者不斷探索提高穿刺成功率,減少患者疼痛感及瘀血的有效方法。本院研制新型的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發(fā)現(xiàn)能夠提高N1 護理人員采血成功率,安全性高,這與戴麗麗等[4]研究結果相似。
改良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基礎組,說明改良的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能夠提高穿刺成功率??赡苁怯捎谛滦偷臉飫用}采血輔助工具具有自主繃緊患者穿刺點,減少因動脈滑動而造成的穿刺不成功的機會,降低患者疼痛感的同時,還可減少護理人員疲憊感[5]。徐風霞等[6]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自制的橈動脈對于提高穿刺成功率具有重要幫助,本文的研究結果與之相似。
本文研究發(fā)現(xiàn)改良組患者疼痛程度輕于基礎組,說明新型的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能夠減輕疼痛,降低疼痛級別。傳統(tǒng)采血應用食指和中指采血方案,對橈動脈較弱患者提高穿刺成功率需要經過多個穿刺,加大了患者疼痛的同時容易造成瘀血,延長了采血時間。新型的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有托起手腕關節(jié)及前臂部位的弧形設計,表面光滑,提高患者采血時舒適感,減少緊張感及疲憊感,有利于穿刺成功,減少疼痛,有利于降低瘀血發(fā)生率。另外新型的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及彈力魔術貼捆扎帶效果后可循環(huán)使用,節(jié)能環(huán)保。王麗等[7-8]研究發(fā)現(xiàn)采用手腕背曲法對進行橈動脈穿刺采血能夠提高穿刺率,減少穿刺次數(shù),疼痛減輕,提高患者舒適感,本文研究結果與之相似。N1 層級的護士所占比例最高,專業(yè)操作卻相對微弱,而如今提高她們的采集動脈血的能力,總體上提高醫(yī)院的專業(yè)技術水平。因此新型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適合臨床推廣[9]。
綜上所述,本院采用新型的橈動脈采血輔助工具能夠提高N1 級護士穿刺成功率,提高護理人員工作效率,減少患者疼痛感,消毒后循環(huán)使用,環(huán)保節(jié)能、避免資源浪費,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