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志強 白中琪
一個是被毛澤東主席譽為共產黨的第一任總司令;一個是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本文擬用新蒐集的文獻檔案,闡述分屬兩個陣營的葉挺與陳誠之間濃濃的私誼。
葉挺1896年生于廣東惠陽,1917年以優(yōu)等生資格進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七期工兵科。是年,在《新青年》第二卷第六號上發(fā)表了他寫給編輯部的一封長信:“……仆家計不堪,復哀國難,幾不自支,然已稍能覺悟……”,表達了青年葉挺憂國憂民憂家、奮發(fā)向上的廣闊胸襟,也使他在軍校同學中嶄露頭角。
葉挺在保定軍校近兩年,父母相繼病故,便輟學返鄉(xiāng),于1919年投入粵軍。1921年葉挺出任孫中山總統(tǒng)府警衛(wèi)團第二營營長。不久,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叛變革命,炮擊總統(tǒng)府。葉挺斷然拒絕陳炯明的拉攏,堅決地站在孫中山的一邊,并保護宋慶齡安全脫險。他的這次行動受到了孫中山的特別獎勵。
陳誠1898年生于浙江青田,1918年以備取生名義進入保定軍校第八期炮科。1922年畢業(yè)后,被分配至浙軍任少尉排長。因在校時就與鄧演達、嚴立三、葉挺、黃琪翔等廣東籍學長氣質相投,之前又曾在粵軍第一師歷練,遂于1923年3月轉投鄧演達、嚴立三的粵軍第一師,負責孫中山大元帥府的警衛(wèi)事宜,同年經鄧演達、李濟深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
陳誠與葉挺在粵軍和大元帥府警衛(wèi)期間來往過從,交集頗深,而畢業(yè)于保定軍校第六期的鄧演達則成為他們共同的精神領袖。
1924年后,葉挺和陳誠走上了各自不同的道路。盡管分道揚鑣,但并不妨礙他們早年結成的友情。葉挺積極參加宋慶齡、鄧演達籌建第三黨以及十九路軍福建事變等反蔣活動,遭國民黨通緝。即使如此,陳誠與葉挺、鄧演達的聯(lián)系并沒有中斷。他們之間惺惺相惜,互通款曲,亦為老蔣默認。
1931年8月17日,鄧演達在上海被密捕。8月23日,陳誠從友人處獲此電訊,當夜即給蔣介石發(fā)去保釋電。9月18日,日軍悍然進攻東北。9月22日,陳誠從江西吉安向蔣致電,并通電“各部隊、各機關、各報館”,表示“原率所部與倭寇決一死戰(zhàn),成敗利鈍,概不暇計。寧可致死于亡國之前,不愿偷生于亡國之日,執(zhí)戈待命,謹候明示?!?1月29日,鄧演達被蔣介石下令秘密處決。12月22日,是陳誠訂婚7周月紀念日,想起國土淪喪,摯友橫死,他悲從中來,在第十八軍司令部用箋上憤筆寫下“國仇友恨”4個大字。因情緒激憤,在落款時竟將“七周月紀念于吉安軍次”誤寫成“安吉軍次”,而從“友恨”兩字可見鄧演達之死對他的打擊之重。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發(fā)生,與蔣介石同時被扣押的還有陳誠等高級將領。葉挺聞訊后冒著危險從上海趕到南京面見何應欽,提出由他前往西安營救,被當時主張轟炸西安的何應欽斥退。后經中共代表周恩來斡旋,蔣介石在承諾停止內戰(zhàn)、發(fā)動抗戰(zhàn)后,由張學良陪同回到南京。
在陳誠的舉薦下,蔣介石決定起用葉挺、黃琪翔。當國共雙方談判南方紅軍游擊隊改編問題、在軍長人選形成僵局時,周恩來在上海動員葉挺出任該職,獲得葉挺首肯。時任第三戰(zhàn)區(qū)前敵總司令的陳誠配合周恩來的提議,積極支持葉挺出任新四軍軍長。1937年9月17日,趁蔣介石到昆山視察淞滬戰(zhàn)況的機會,陳誠當面向他建議“委葉挺為新編軍長,令其負責”。9月28日,國民政府銓敘廳即下達了葉挺的委任令。
此后,隨著戰(zhàn)事的發(fā)展,陳誠就任要職,系蔣介石的不二股肱,在國民黨內被稱為“老蔣的替身”。1939年1月初,陳誠奉蔣介石之命赴桂林、韶關會見粵軍諸將領,“解決粵省軍政之職權”。1月5日晚,張發(fā)奎、余漢謀在韶關設宴,陳誠幾乎大醉,在當天日記中寫道:“因大家均以第一師關系,實有情不能自禁也?!毕胁幻鈺勂鹨蚪M織第三黨而被蔣介石下令處死的粵軍第一師老長官鄧演達,陳誠酒后信筆寫下《懷仲元先生》詩一首:“策源南國是元勛,生死精誠鑄黨魂;今日一師袍澤在,無人不憶鄧將軍?!弊砗笸抡嫜裕@首詩情真意切地表達了陳誠無比崇敬鄧演達的真實內心。
1941年1月14日皖南事變結束后,葉挺被關押將要交付軍法審判的消息一公布,最著急的人無疑是其妻李秀文女士。而李秀文最早想到的便是向陳誠求援。1941年1月20日,李秀文致電陳誠“懇賜救援”。第二天,她又提筆給陳誠寫了一封長信。因戰(zhàn)事交通不便,李秀文恐怕書信在途耽擱,遂又于1月30日發(fā)出致陳誠“陷電”。
當時陳誠視察軍務在外,直至2月5日才看到“陷電”。因戰(zhàn)時郵路阻滯,2月18日,陳誠才收到李秀文的長信。陳誠閱后不敢怠慢,馬上電復。經過陳誠多次寬慰,李秀文知道葉挺已無生命之虞,乃致書陳誠以表謝忱,并盼能使葉挺早獲自由。
在重慶的周恩來和郭沫若獲知葉挺在上饒獄中“便溺同牢”的囚徒待遇,十分關切,便由郭沫若出面,致函陳誠詢問近況。陳誠向上饒第三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顧祝同發(fā)去急電:“擬請轉懇當局賜予注意,俾須稍受優(yōu)遇,感同身受,等語?!标愓\還慷慨解囊,拿出上萬元資助葉挺家人解決生活困難。
1942年1月3日,葉挺轉押至重慶。蔣介石深知陳誠與葉挺交好,便請陳誠“前往與渠談話,探其態(tài)度,益誘導其誠心悔悟,令其為文自白,或發(fā)表宣言”。陳誠去見葉挺前,與周恩來溝通此事,表示葉挺和郭沫若兩人當初都是他動員出來參加合作抗戰(zhàn)的,“現(xiàn)在尚在獄中,很難過,并云此事要與政治分開,要寫悔過書太不成話”。陳誠還對周恩來說:“愿聯(lián)合幾個將領保葉?!敝芏鱽韯t“向陳表示,要葉寫悔過書,不僅葉不會做,而我們也要反對。如說葉有錯,那就是沒有完成委員長給他的任務”。此后陳誠乃與葉挺見面深談,但葉挺拒絕為文自白或發(fā)表宣言,并要求與周恩來和郭沫若會面。對此,陳誠在1月25日的日記中披露,“奉委座召午餐……問與葉挺談話經過,并囑暫勿必解決”。
因葉挺始終拒絕發(fā)表反共宣言,久押重慶又恐生出事端,蔣介石思慮許久,于1942年3月15日發(fā)出密電,詢問陳誠是否可將葉挺安置于第六戰(zhàn)區(qū):“恩施陳長官:葉挺擬派往第六戰(zhàn)區(qū)察看如何?盼復,中正?!睆臋n案原件看,蔣介石開始擬文寫的是“擬派往第六戰(zhàn)區(qū)一面服務一面察看”,然后又用筆將“一面服務一面”6個字刪去,沒有了“服務”,只剩下“察看”,即變相的看管。
5月12日晚,蔣介石在黃山官邸客廳接見葉挺。葉挺堅持己見,表示:“現(xiàn)在上饒還監(jiān)禁幾百干部,我對他們應該負[責]。我處置失當,我愿受軍法裁判。”
蔣介石大聲呵斥道:“爾覺得共產黨對,爾就到那里去,爾覺得國民黨對,爾就到國民黨來,沒有中立的地方。我指示爾一條正路,爾能絕對服從我,跟我走,爾一定可以得成功,不然爾就算完了?!?/p>
葉挺針鋒相對地答道:“我早已決定我已經完了!”
蔣介石見葉挺態(tài)度堅決,不肯屈服,便轉寰道:“也不是那樣意思。我叫爾到第六戰(zhàn)區(qū)去好好休養(yǎng),爾的前途是光明的?!?/p>
葉挺拒絕道:“如果照這樣做,大家一定說我自私,怕法律處置?!?/p>
由于與蔣介石話不投機,葉挺到第六戰(zhàn)區(qū)察看之事只能暫時擱淺。葉挺在致友人的一封信中表露過同樣的心跡:“同俘之人能同獲自由,私心才可釋然。若強弟為鷹犬,則只拼一頭顱耳?!辈痪?,葉挺便被轉押至戒備更為森嚴的“軍統(tǒng)”渣滓洞監(jiān)獄。
葉挺移押重慶后,有消息傳到澳門,說他在獄中罹病。李秀文于1942年3月從澳門出發(fā)赴渝探病,一路逶迤,經柳州抵桂林,在桂林候機時給陳誠發(fā)去一函,詢問葉挺狀況。因戰(zhàn)事緊張,空航不暢,一票難求,李秀文只得在桂林耐心等候。陳誠獲悉,再次資助萬元以維持葉挺一家十余口生計。
對李秀文而言,葉挺既然已無性命之憂,下一步便是如何爭取能使其夫早日出獄。李秀文攜小女揚眉,帶著桂林行營主任李濟深給戴笠的介紹信,于1942年8月4日抵達重慶,即往獄中探監(jiān)。葉挺認為此事惟有仰仗陳誠。第二天李秀文便致電在恩施的陳誠。當李秀文再去探監(jiān)時,卻遭到“軍統(tǒng)”拒絕,她又去曾家?guī)r拜訪周恩來夫婦,并談及此事。8月14日,周恩來應約見會蔣介石,提出葉挺夫人要求見葉,蔣復:“商量后答復。”
身在恩施的陳誠于8月12日下午才見到李秀文5日“微電”,當即批復。其中意思是,此事他和周恩來想法一樣,都愿負責卻又不能負責,那么能負責者當然只有蔣介石了。8月19日同一天,陳誠致電新任軍委會政治部長張治中,同時黃琪翔也致電侍從室主任賀耀祖,期盼從兩個不同渠道“向委座請示”,能否再次批準葉挺夫婦見面。
在周恩來、陳誠的努力下,葉挺與李秀文于11月上旬末在獄中得以第二次相聚,兩人徹夜長談一晝夜。
11月16日,陳誠抵重慶參加國民黨五屆十中全會,在渝期間,他得到葉挺寫于當月27日的兩封信函,一封是呈蔣介石的,表達了恢復自由的強烈愿望。另一封短信是給陳誠本人的,請他將前信轉達蔣介石。12月3日晚10點,陳誠在蔣介石黃山寓所開完軍事會議后,沒有直接離開,蔣介石見狀,便問他是否還有事要談?陳誠趁機把葉挺書信取出呈閱。蔣介石閱后隨即以朱筆寫下“準派至第六戰(zhàn)區(qū)察看可也。中正”共13個字。
因怕夜長夢多,12月4日上午,陳誠派人拿著批示到軍事委員會統(tǒng)計調查局,下午即將葉挺解出。陳誠與葉挺夫婦一同登上在江邊的同德兵艦。該船原定4日發(fā)船開往恩施,但細心的陳誠特地派人將諭批葉挺離渝之事通報周恩來及郭沫若。周恩來和郭沫若秘密登艦和葉挺相聚,這是自葉挺被押近兩年來他們3人的首次會面,自當促膝長談,欣喜無比。同德艦因此推遲一日起錨。陳誠想朋友之想、急公好義的行事風格,確實令人贊賞。
恩施,這一鄂西彈丸小城,在武漢失守后,業(yè)已成為湖北省戰(zhàn)時省會和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的司令部所在地。1942年12月上旬,葉挺夫婦及7歲的小女揚眉隨陳誠一行抵達恩施。此時被“察看”的葉挺,雖然有便衣“保護”,但行動自由已遠優(yōu)于囚禁,還能經常與陳誠、嚴立三、黃琪翔、郭懺、區(qū)壽年等保定軍校的老友餐會。不久,為避免日機轟炸危險,由陳誠親自選址,將葉挺夫婦安頓到西門外背靠梁子山的后山灣一棟民居,那兒地處偏僻,開荒種菜,飼養(yǎng)畜禽,更覺自由和寬松。
早在1943年2月,陳誠就被任命為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仍兼第六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同年5月因指揮鄂西戰(zhàn)役回到恩施。陳誠把葉挺請到家里,提出請他就任六戰(zhàn)區(qū)副司令長官,或者去遠征軍任職,孫連仲、羅卓英、吳奇?zhèn)?、郭懺等人也輪班游說,均被葉挺拒絕。
葉挺在恩施住了半年有余,其間李秀文因擔心老母和其余6個子女,離別葉挺返回澳門老家。1943年夏,日軍揚言出兵澳門,為避戰(zhàn)亂,李秀文攜17口老小移居廣西,暫時安家于桂林。葉挺聞訊后放心不下,向陳誠提出赴廣西照料家人的要求。經蔣介石批準,葉挺于當年7月21日前往廣西,交由第四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張發(fā)奎看管勸導。
葉挺于8月6日抵達桂林,這是他皖南事變被扣押兩年半之后首次與全家人團聚。由于葉挺堅持要留在桂林而不愿去柳州,蔣介石擔心葉挺與桂林行營主任李濟深等人來往過密,于1943年底派憲兵將葉挺與3個子女押回恩施。葉挺此次在恩施住了1年零8個月,盡管有特務監(jiān)視,但在陳誠的照應下,他名義上仍能享有“高級參謀”的待遇,行動相對自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8月28日,葉挺及3個子女在武裝特務押送下,由恩施啟程,于9月14日抵達重慶,夜宿朝天門碼頭附近的旅館。當晚葉挺把3個孩子叫到一起,讓見過周恩來的揚眉帶兩個哥哥去曾家?guī)r50號。次日晨,3個孩子帶著葉挺的親筆信悄悄溜出旅館,擺脫監(jiān)視,尋到曾家?guī)r50號。周恩來獲知葉挺已被解到重慶后,當即帶上揚眉驅車去碼頭旅館尋找,卻已人去樓空。
10月14日,葉挺致信已改任軍政部長的陳誠,提出取回寄存在陳誠處的冬季衣物,以及在恩施的欠款30萬元。陳誠拿到此信后,即將葉挺所托付諸事,交由部下軍政部儲備司司長莊明遠辦理。莊明遠隨即將此信息轉告周恩來等人。這是筆者迄今所查到陳誠與葉挺最后的交集。
1946年3月4日葉挺出獄,次日即要求重新加入中共,3月7日即獲毛澤東親自批準。4月8日,葉挺于重慶赴延安途中因飛機失事不幸罹難。
1965年3月5日,陳誠病逝于臺北。所幸陳誠生前保留了幾乎全部的文獻檔案,才使筆者管窺到他與葉挺之間的袍澤情義。
(作者童志強系上??萍嘉墨I出版社原社長,上海市新四軍歷史研究會副會長;白中琪系臺灣文化大學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