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降低能源消費強度、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是人類在21世紀的首要時代命題。隨著世界各國和企業(yè)加快“脫碳”進程,全球在2050年左右實現“碳中和”的前景令人期待。然而,從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轉變不會一蹴而就,技術和成本仍將是最具挑戰(zhàn)性的。與此同時,兩個世紀以來,石油、天然氣和煤炭儲量在地理上的集中,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國際地緣政治格局。隨著承諾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國家和地區(qū)越來越多,全球能源地緣政治也必將發(fā)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
2020年9月,中國提出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具體時間表,體現了大國擔當。美國則在近期重返《巴黎協(xié)定》,承諾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作為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同時也是全球碳排放量居前的國家,中美若開展氣候合作,無疑將對全球氣候治理、如期實現碳中和目標發(fā)揮重大作用。從另一個角度看,氣候外交或許還將為中美關系重新注入積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