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分析疼痛護理應用在頸椎病患者護理中的效果及對其睡眠質量影響。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頸椎病患者92例。隨機單雙數法分組,對照組46例,為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46例,為疼痛護理。對比患者護理效果以及睡眠質量。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和頸椎前屈活動度并無較大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更低,頸椎前屈活動度更高,差異較大(P<0.05);護理前兩組NDI評分、CASCS評分無較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NDI評分低于對照組,且CASC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護理前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并無較大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較大(P<0.05)。結論: 為頸椎病患者采用疼痛護理時不僅可有效提升康復效果也可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關鍵詞:疼痛護理;頸椎病;睡眠質量
頸椎病也被稱之為頸椎綜合征。近年隨著人們生活壓力提升、生活節(jié)奏加快,頸椎病患者發(fā)病率呈逐步上升趨勢。常規(guī)護理時主要以基礎性康復指導,生活指導為主,無法控制疼痛、改善患者睡眠質量。疼痛護理時則以疼痛控制為基礎,幫助患者降低肢體不適,有效提升睡眠質量,促進疾病康復[1]。現(xiàn)即選取我院收治的頸椎病患者,對比各種護理方式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92例頸椎病患者。對照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齡39~69歲,平均年齡(57.43±2.70)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病程(1.16±0.34)年;觀察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齡42~70歲,平均年齡(57.52±2.86)歲,病程3個月~2年,平均病程(1.12±0.37)年,基礎信息差異小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為常規(guī)護理。為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叮囑患者注意身體不適,同時也進行飲食和用藥指導[2]。
觀察組則為疼痛護理。入院后掌握患者疾病狀況、疼痛狀況,制定合理的干預計劃,對于疼痛感強烈人員則選擇適當鎮(zhèn)痛藥物干預,叮囑患者少量使用藥物并不會上癮[3]。對于中度疼痛患者采用音樂療法干預,依據患者喜好播放舒緩音樂,幫助患者轉移對疼痛注意,通過情志調節(jié)法要求護理人員家屬多和患者聊天,講笑話或者生活中其他趣事。對于輕度疼痛患者則鼓勵患者盡可能忍耐,或者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緩解疼痛[4]。也可適當為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通過提升疾病認知接受疼痛和疾病。
睡眠干預。指導患者選擇正確姿勢睡眠,使得頸椎維持相對自然伸直狀態(tài),緩解頸椎壓迫時間。每次睡覺之前鼓勵患者進行放松訓練,如五禽戲內的仙鶴點頭、金龍回首等,要求保持動作緩慢,逐步放松肌肉[5]。
1.3 觀察指標
(1)對比康復效果。其中主要使用VAS(視覺疼痛評估方式)總分為10分,得分越高疼痛越嚴重;頸椎前屈活動度,則以護理人員評估為主,測量三次取平均值。(2)采用頸椎功能調查問卷表(NDI)評定兩組護理前后頸椎功能障礙情況,分值越好提示頸椎功能障礙情況越明顯;采用頸椎病臨床評價表(SASCS)評定兩組頸椎功能,分值同頸椎功能成正相關。(3)對比患者睡眠質量。其中主要使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量表(PSQI)其中主要有19個自評題,5個他評,共有7個因子,總分為21分,得分越高睡眠質量越差。主要對比患者護理前和護理后4周、8周評分。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23.0軟件,對計數資料(%、n)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 患者VAS評分、頸椎前屈活動度
護理前兩組患者疼痛評分和頸椎前屈活動度并無較大差異(t=0.117、0.239,P>0.05);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更低,頸椎前屈活動度更高,差異較大(t=8.375、11.352,P<0.05)。見表1。
2.2 患者NDI評分、CASCS評分
護理前兩組NDI評分、CASCS評分無較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NDI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CASCS評分均高于護理前,差異明顯(P<0.05);觀察組護理后NDI評分低于對照組,且CASCS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明顯(P<0.05)
2.3 患者睡眠質量評分
護理前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并無較大差異(t=0.196,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較大(t=8.874、6.938,P<0.05)。見表3。
3討論
頸椎病為臨床常見退行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椎間隙狹窄、椎間盤突出、頭痛和頸部僵硬。由于患者工作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睡眠質量直線降低,因此選取有效護理方式緩解臨床癥狀便十分重要[6]。
頸椎病患者主要問題為疼痛,因此現(xiàn)在護理時需以疼痛控制為重點。入院后即為患者進行疼痛評估和疾病狀況評估,制定正確護理干預計劃。對于嚴重疼痛患者使用藥物鎮(zhèn)痛,對于輕度疼痛患者則以鼓勵患者忍受疼痛為主;中度疼痛患者則通過音樂或者情緒轉移等方式進行護理[7]。睡眠障礙則為患者另一嚴重問題,為患者提升睡眠質量主要方式為指導患者選擇正確睡姿,同時也鼓勵患者進行放松訓練,通過身體輕度鍛煉,多數患者肢體僵硬和疼痛可得到緩解,進而有效提升護理質量[8]。對于護理質量對比,觀察組患者疼痛評分更低且頸椎前屈活動度更高P<0.05。此種狀況和患者接受穴位按摩和鍛煉干預后頸部活動度得到提升同時疼痛也得到控制有關。對于患者睡眠質量評分對比發(fā)現(xiàn),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評分更低P<0.05。此種狀況和患者接受疼痛干預后疼痛控制效果更好,睡眠姿勢正確且身體更為放松,因此睡眠質量更高。
綜上所述,為頸椎病患者采用疼痛護理時不僅可降低疼痛,也可提升睡眠質量,頸椎前屈活動度。
參考文獻
[1]薛艷格, 徐慧萍, 皮國富,等. 穩(wěn)定肌訓練聯(lián)合延續(xù)性護理對頸椎病患者頸椎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21, 27(16):2147-2150.
[2]鐘振美. 針灸推拿聯(lián)合康復理療對頸椎病護理效果的影響[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21, 21(9):1619-1621.
[3]李濤金, 阮麗芬, 吳瑞萍,等. 綜合護理干預在頸椎前路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 海南醫(yī)學, 2021, 32(6):814-816.
[4] Hollyer M A ," Gill E C ," Ayis S , et al. The safety and efficacy of hybrid surgery for multilevel cervical 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 versus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or cervical disc arthroplasty: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Acta Neurochirurgica, 2020, 162(2):289-303.
[5] Huang Ping, ZHAO Jing.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 and diabetes mellitus[J]." China Clinical Nursing, 2015, 000(004):313-315.
[6] Mciivoy L . A Look at the Clinical Content of JNN over the Last 40 Years[J].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Nurs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Neuroscience Nurses, 2008, 40(5):260.
[7] Xin D ," Department M . Effect of Fetion-based health education on activation of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J]. Journal of Nursing Science, 2013, 28(16):14-15.
[8] Ying P ," Xuan Y . Observation on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eat foment package in combined to infrared radiation to treat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sis[J]. Chinese Nursing Research, 2011, 1(10):737-7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