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列寧在一份推薦書上寫道:斯內夫利特作為共產國際代表到中國去,他的任務是查明是否需要在那里建立共產國際的辦事機構。同時責成他與中國、日本、朝鮮、菲律賓建立聯(lián)系,并報告他們的社會政治情況。需要列寧親自推薦的斯內夫利特何許人也?
斯內夫利特在中國廣為人知的名字叫馬林。
馬林是荷蘭人,早年在荷蘭鐵路上工作。1902年,他加入荷蘭社會民主工黨,1913年起,在荷蘭殖民地爪哇從事革命活動。1920年,他參加了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并當選為共產國際執(zhí)委會委員。
接受列寧委派的任務后,馬林沒能立即成行,直到1921年3月,才決定從歐洲取道蘇伊士運河前往中國上海。在奧地利的維也納,馬林申領中國簽證時被捕。6天后,才在朋友的幫助下獲釋,但被驅逐出境。維也納外事局向馬林打算前往的國家一律作了通知,致使6月初他一到上海,就遭到上海租界工部局監(jiān)視,并被具體記錄了行蹤。
化名安德烈森的馬林,以記者的公開身份,入住上海永安公司樓上的大東旅社。很快,他和共產國際遠東局代表、俄國人尼柯爾斯基一道,與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陳獨秀、李達、李漢俊等取得了聯(lián)系,商定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并為每位代表提供百元路費。
馬林先后3次出入中國,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是中共黨史上一位值得紀念的人物,也留下不少逸聞趣事。
馬林性格耿直,而陳獨秀脾氣火暴,被馬林稱作“火山”,兩人見面不免發(fā)生些爭吵。在一次中央會議上,兩人發(fā)生爭執(zhí),致使會議無法進行下去,時任中央秘書羅章龍只得宣布暫時休會。過了一會兒,羅章龍通知大家繼續(xù)開會。馬林問他:“‘火山’是否熄了?”羅章龍回答:“熄了?!瘪R林脫口而出:“革命黨頭腦應該冷靜?!睍h結束后,毛澤東為此提議:以后開會,大家不能發(fā)脾氣。與會同志都很贊同,決定把毛澤東的提議作為公約來執(zhí)行。以后,馬林、陳獨秀都注意避免極端情緒,兩人的關系也變得比較融洽了。
1923年9月,馬林奉調從中國返回莫斯科。1924年4月,他回到荷蘭之后,脫離荷蘭共產黨,組建托派組織。1940年,納粹德國占領荷蘭,馬林參加抵抗運動,1942年4月,慘遭納粹殺害。
廈門島南端有一處偏僻的荒地,曾經是鄭成功操練軍隊的演武場。南洋華僑領袖陳嘉庚先生懷著對民族英雄鄭成功的崇敬之情,為實現(xiàn)“培育英才,改造社會,振興祖國”的宏愿,1919年7月,在廈門浮嶼陳氏宗祠召開籌辦廈門大學發(fā)起人會議,當場認捐開辦費100萬元、常年費用分12年付款300萬元。
1921年4月6日,廈門大學舉辦開學典禮。美國教育家,實用主義集大成者杜威到場發(fā)表題為《大學之旨趣》的演講。曾在此任教的魯迅形容開辦之初的廈大,是“硬將一排洋房,擺在荒島的海邊”。但陳嘉庚的心中有個宏大的設想,最初圈地9000畝,計劃1930年建成萬人大學,1941年學生達到2萬名。
陳嘉庚是廈門集美人,17歲漂洋過海,到新加坡經商,逐漸成為南洋巨富。他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平凡的僑商,“救國既乏術,亦只有興學之一方”。他先后在家鄉(xiāng)興辦了小學、中學、師范,統(tǒng)稱集美學校。1929年世界經濟危機時,他的企業(yè)每況愈下,有人勸他停辦或縮小辦學規(guī)模,他堅決不肯。1932年,英國壟斷集團提出以停辦集美、廈大為條件“照顧”他的企業(yè),陳嘉庚斷然拒絕:“企業(yè)可以收盤,絕不停辦學校。”陳嘉庚一生獻給祖國文化教育事業(yè)的資金,按黃金價格計算,約合人民幣一億五千萬元。
廈門大學與南普陀寺相鄰,被譽為“南方之強”?!白詮姴幌ⅲ褂谥辽啤北淮_立為廈門大學校訓。著名教育家鄭貞文填詞、著名音樂家趙元任作曲的廈大校歌,同樣詮釋了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自強!自強!人生何茫茫!誰與普渡駕慈航?鷺江深且長,充吾愛于無疆。吁嗟乎!南方之強!吁嗟乎!南方之強!”
除了校訓、校歌,自陳嘉庚創(chuàng)辦廈大伊始就響起的校園鐘聲,同樣很有意義?!拌I”是中國古代一種以金屬為框的響器,以木為舌者稱木鐸,以金為舌者稱金鐸。木鐸為文、金鐸為武,而中國古代音樂八音中,“金聲”則為“眾音之綱紀”。
廈大自建校那一天起,就用鐘聲來規(guī)范師生作息,“木鐸金聲”同樣含有自強不息的深意。廈大最早的校鐘是陳嘉庚在老家集美打造的。而今,廈大虎背山北極閣的黑色鐵鐘,是廈大80周年校慶時所鑄。每天,廈大校園都會響起19次渾厚悠揚的鐘聲。
孫中山是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tǒng),不過后來被迫讓位于北洋軍閥頭子袁世凱。1921年5月5日,他又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tǒng)?!按罂偨y(tǒng)”前面加“非?!倍郑杂蟹浅V壒?。
袁世凱死后,北洋軍閥你爭我奪,“城頭變幻大王旗”的鬧劇不斷上演。為爭當新的中華民國大總統(tǒng),皖系軍閥段祺瑞、直系軍閥馮國璋相持不下,結果讓進士出身的袁世凱謀士徐世昌撿了個漏,當上了大總統(tǒng),但軍閥混戰(zhàn)依然如故。
五四運動后,全國革命形勢高漲,1920年11月,蟄居上海的孫中山回到廣州。為了向國際上宣示北洋政府不代表全中國,他決定讓在廣州的非常國會選舉一個大總統(tǒng),與徐世昌抗衡。
1921年4月10日,廣州非常國會舉行選舉,222張選票中孫中山獲218張贊成票,當選非常大總統(tǒng)。5月5日,廣州大街小巷懸旗如林,張燈結彩,大街上臨時搭起了一座座牌樓,觀禮的市民達10萬人之多。9點30分,孫中山身穿平民服裝,宣誓就職,希望各國承認廣州政府“為中華民國唯一之政府”。中午12點半,孫中山攜夫人宋慶齡登臨廣州財政廳二樓,檢閱由幾十萬群眾組成的游行隊伍。晚上,一艘艘彩船在珠江游弋巡行,岸邊煙火燃放不斷,將慶典氣氛推向了高潮。
5月8日,孫中山給徐世昌發(fā)函,請他“即日引退,以謝國人”。10月15日,孫中山乘永豐艦出巡廣西,準備出師北伐。
(作者簡介:劉岳,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北京市地方志辦二級巡視員)
責任編輯/金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