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演唱;羅西尼;歌劇;《我充滿激情》
[中圖分類號]J61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2233(2021)11-0128-03
焦阿基諾·安東尼奧·羅西尼作為19世紀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生前創(chuàng)作了眾多的歌劇作品,且其作品影響著后世歌劇藝術的創(chuàng)作。而羅西尼的著名歌劇作品《我充滿激情》具有重要的藝術意義和鑒賞價值,對于當今歌劇的發(fā)展和音樂藝術的創(chuàng)作有著推動性的作用。通過對《我充滿激情》的音樂特征和旋律特點分析,有利于激發(fā)當今音樂創(chuàng)作者和歌劇表演者的靈感,也有利于提高歌劇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技巧和創(chuàng)作能力。
在著名作曲家羅西尼少年時期,父親因擁護法國大革命而被當作政治嫌疑犯抓捕至監(jiān)獄,此后失去工作的父母只好在街頭賣藝為生。而在18世紀中葉,歐洲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浪潮向法國侵襲,此時人們因為階級矛盾的壓迫而備受苦楚,社會也難以得到正常發(fā)展。為了改變社會現狀,人民開始反抗,封建社會逐漸走向解體。此時的政治和社會狀況使得幼年目睹親友遭受壓迫的羅西尼備受影響,而羅西尼后來的作品也充滿著民主性,充滿著對反壓迫和解放的渴望以及對民族英雄的贊美,同時也包括強烈的愛國主義[1]。
在19世紀初,歐洲文學出現了“浪漫主義”的思潮,由此誕生了柏遼茲、羅西尼等著名的藝術家。這一思潮基于新的社會理想而產生,歐洲的許多國家都開始了民族獨立運動,眾多的藝術家也以音樂為載體,抒發(fā)自己對于自由和民主的追求。而在19世紀的歐洲音樂歷史中,意大利歌劇有著重要的地位。作為意大利最重要的音樂體裁,歌劇是意大利音樂的一大特色,在這一領域曾誕生過貝利尼、普契尼等優(yōu)秀的歌劇作曲家,為意大利歌劇的發(fā)展作出了鋪墊。而同樣是作為意大利歌劇中十分重要的作曲家,羅西尼的作品反映著19世紀意大利人民對于自由和獨立的渴望,無論在哪個時代羅西尼的作品都能以其強烈的愛國情感以及對自由的強烈追求打動人。
羅西尼的創(chuàng)作生涯較長,橫跨青年階段、成年階段以及后期隱退時的創(chuàng)作階段。
青年階段是羅西尼的求學時期,主要創(chuàng)作的作品有《德美特里奧與波利比奧》《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前者在威尼斯上演后贏得了觀眾的熱烈歡迎,而后者在上映后也引起了不小的轟動。通過這兩首作品可以發(fā)現,青年時期的羅西尼才華十分出眾。且羅西尼當時的藝術作品較為活潑積極,其中使用了大量和豐富的音樂語言,配樂中運用了大量的樂器[2]。
在羅西尼成年階段創(chuàng)作的歌劇作品有《坦克雷迪》《奧賽羅》《賽米拉米德》《意大利女郎在阿爾及爾》等。本文研究的《我充滿激情》便是歌劇作品《譚克雷迪》中的選段。由于當時羅西尼性格逐漸走向成熟,對社會的接觸越來越多,因此其作品開始表現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感,并且羅西尼因此獲得了眾多觀眾的喜愛,也迎來了事業(yè)的高潮與作品的高產階段。而在退隱階段,羅西尼僅僅創(chuàng)作一些鋼琴曲和室內樂。羅西尼一生一共創(chuàng)作了38部經典的歌劇作品。
羅西尼的音樂作品充滿了浪漫主義。浪漫主義所強調的是將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而19世紀的浪漫主義歌劇依靠其豐富的音樂使得歌劇的表演者提升了自身的表演技巧。浪漫主義樂派的出現使得當時的音樂藝術有了新的發(fā)展和突破,同時也給羅西尼的創(chuàng)作帶來了眾多靈感。除此之外,羅西尼的歌劇作品也充滿著協調性。羅西尼的創(chuàng)作講究音樂形式和結構的清晰,并體現人物的性格。在其歌劇作品中,從序曲到詠嘆調,都十分巧妙地結合劇情來發(fā)展。而在羅西尼的作品中,伴奏也有著較強的節(jié)奏性,節(jié)奏的強弱、旋律的起伏都跟隨劇情的發(fā)展而改變。
從旋律上看,詠嘆調《我充滿激情》整體張弛有度,舒緩的部分旋律自然流暢優(yōu)美,緊張熱情的部分旋律奔放激昂。開始的引子部分,旋律表現得較為熱情歡快,鋼琴伴奏相距較遠的音程為后續(xù)旋律的低音部分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效果,使得整體旋律過渡自然流暢。引子之后便進入了樂曲的第一樂段,整體旋律平穩(wěn)進行,整體很少有聲部跳躍過大的大跳出現。在進行演唱的時候需要把握樂曲的分句,旋律上要由弱入強,掌控好每一個節(jié)拍的情感變化。然后在演奏到第一樂段第9小節(jié)時,旋律上出現了一個高音度的大跳,表達了此時情感上的激烈變化[3]。
從節(jié)奏上來看,《我充滿激情》總體節(jié)奏平穩(wěn),起伏表現的并不明顯,所運用的節(jié)奏型主要包括三連音節(jié)奏型、八分音節(jié)奏型、附點節(jié)奏型、倚音休止符連用,等等。第一個三連音節(jié)奏型在樂章中的使用頻率非常高,其作用主要是為了突出花腔旋律。所需要注意的一個點是,三連音節(jié)奏型在樂曲中情緒熱情激昂的部分使用最為頻繁,這是最能推動花腔旋律表達情緒的節(jié)奏型。第二個附點節(jié)奏型在樂曲中更是隨處可見,能非常完整的突出旋律中的花腔旋律部分。附點節(jié)奏型的節(jié)拍規(guī)律表現為“長強短弱”,這就要求演奏時要把握住節(jié)拍的長短和強度。第三個倚音休止符連用的節(jié)奏型則要求演奏與鋼琴伴奏有較高的默契程度和較好的配合。
從情感上來看,《我充滿激情》講述了坦克雷迪見到了夢寐以求的公主時的激動喜悅。樂曲開始時,音樂平緩,速度較為緩慢,平緩地表現出坦克雷迪這位英雄的鎮(zhèn)靜。但是卻運用了很多裝飾性的花腔,裝飾性的花腔則暗示了這位英雄內心并不是表面看起來那么平靜,隨著音樂的推進和兩個小節(jié)以上的休止,依舊平緩的音樂和空窗期進一步凸顯出這位英雄見到心愛之人內心的喜悅,樂曲的繼續(xù)推進就到達了全曲最為緊湊激昂的一個部分,音度也開始提高。作者運用獨特的節(jié)奏表現形式將樂曲推向高潮,而這位英雄的激動、歡喜、渴望、迫不及待也在這一刻完完全全地展現出來,然后延長了最后的一個音,使情感得到無限擴展[4]。""(二)詠嘆調《我充滿激情》的花腔旋律特點
《我充滿激情》的曲目主要為復二部曲式,并且曲目的前奏由兩句構成,每句可分為四小節(jié)。曲目的A段旋律較為輕柔和舒緩,十分抒情,并且其中有部分裝飾音,而曲目的B段在感情上更加豐富和生動。因此,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投入充沛的情感。從A段到B段,再到結尾的段落,在處理曲目中旋律和節(jié)奏有所變動的部分時,一定要調整情感。演唱者要將自身的情感與伴奏融為一體,跟隨節(jié)奏的變化而變化,這樣才能更生動和貼切地表達歌劇的情感。
《我充滿激情》這首充滿英雄主義的詠嘆調,表現出作者羅西尼強烈的愛國情懷以及對英雄的贊美。這首曲目一直以來都是通過女扮男裝的形式來表演。歌曲的曲調較為正統(tǒng),并且音樂情感十分豐富,需要演唱者投入更加充沛的感情和豐富的情緒。這首曲目中的花腔旋律比起羅西尼之前的作品而言較少,但是在現代的演繹中,演唱者對于花腔部分的處理做了一定的更改。曲目的速度較為穩(wěn)定和統(tǒng)一,并且節(jié)奏較為明朗。雖然花腔旋律的跨度較大,但整體的旋律仍然較為平穩(wěn)[5]。《我充滿激情》的花腔旋律主要由以下幾種形式所構成。
第一,三連音式。所謂三連音式,即連續(xù)的三行音以上行或下行的形式構成花腔的旋律,將一個音節(jié)分為三個。在演唱此類花腔旋律形式的部分時,要放松口腔,咬住元音,并且保持風格和節(jié)奏上的穩(wěn)定與統(tǒng)一。第二,附點節(jié)奏式。附點節(jié)奏式即以連續(xù)的多個附點節(jié)奏構成花腔節(jié)奏。對于這一形式的花腔旋律,演唱者在演唱過程中要控制好氣息的強弱,并掌握好聲音的力度。第三,音階與回音混合式,即由音階與回音形式混合在一起的花腔旋律。第四,臨時變音音階式,即由臨時變音所組成的音階上行或下行構成的花腔旋律。在這種形式下的花腔旋律演唱中,要注意控制音準。最后是裝飾音的一種——倚音式,即由倚音構成的花腔旋律。演唱者在演唱時要保持好氣息,并且盡量將口腔張得小些,同時還要保持咬字準確和清楚。
表演者在演唱歌曲時使用裝飾音的技巧,不僅可以豐富樂曲,也能美化旋律。在詠嘆調《我充滿激情》中就存在大量裝飾音的使用,不斷為歌曲的旋律進行豐富美化,不斷為了旋律來做好鋪墊,使得整首曲子在演繹的過程中不論在聽感還是旋律上都更加舒適。
比如在《我充滿激情》此樂曲中的第10小節(jié)部分,使用前倚音的裝飾音來進行演唱。倚音的演唱對于表演者演唱有一定的要求,由于倚音在裝飾音里并不是被旋律所突出表現的部分,所以要求表演者在演唱倚音的時候,時間最好不要太長,在演唱的力度把握上也需要稍微弱一些。其次在表演者演唱倚音時也要注意其音準,由于倚音很多時候都與修飾音的音程度數上比較接近,所以表演者需要格外注意這點,將兩者區(qū)分開來,而相反對于裝飾音內被修飾的音才會作為旋律突出表現。所以在平時的樂曲練習中,表演者們應當重視裝飾音的練習,可以將它作為單獨訓練的一項課程。而當一首樂曲中有存在裝飾音的部分時,表演者可以先練習裝飾音的那一部分旋律,然后再去練習整首曲子,之后在演繹歌曲時就會更加得心應手。
音樂的節(jié)奏是指在音樂的旋律運動中,音的長短或是強弱。音樂的節(jié)奏往往被比喻為音樂的骨架。而音樂節(jié)奏對于表演者們來說是需要注重的一點,只有對音樂節(jié)奏的精準把握,再加上優(yōu)秀的嗓音水平和對于旋律的處理才能演繹出優(yōu)美動人的音樂作品,所以如何對于音樂節(jié)奏的控制把握以及演繹出來,這些都需要表演者們不斷地練習。
表演者們在日常訓練中對于音樂節(jié)奏的練習占了一定比例,而對于一些較難節(jié)奏的樂曲,更需要表演者不斷訓練[6]。比如《我充滿激情》中存在很多較難的節(jié)奏音符,比如大量的三連音、十六分甚至三十二分的音符節(jié)奏,難度頗高。比如三連音演唱對于表演者們的要求很高,需要表演者們注重相同的節(jié)拍規(guī)律,避免演唱的高低不齊;又如十六分音符與三十二分音符要求表演者們將每一個音都要清晰分明地演唱出來,這也需要表演者私下大量的練習。又如在《我充滿激情》這類作品中,也需要表演者們對于曲子的整體節(jié)奏進行把握,比如較平穩(wěn)的地方需要表演者輕柔且細膩的演繹,而對于一些地方又需要表演者歡快輕松地表達出來。如果一首樂曲的演繹失去了對于節(jié)奏的把握,那么樂曲就失去了其應有的魅力。
所謂音樂的力度,是指曲譜或音樂表演中音的強弱程度。而力度對于音樂表達的意義十分重大。表演者只有在演唱樂曲中對力度的把握更加到位、更加精準,演繹出來的作品才更具有情感起伏。所以對于表演者來說演唱歌曲時對力度的把握需要去不斷練習,在需要特殊表現的力度部分時格外注意。比如在《我充滿激情》中很多部分需要從弱到強的力度把握,不斷漸強的演唱力度對于表演者來說難度會有所增大。只有掌控好力度,才能將歌曲所表達的內容與情感有層次地演繹出來。
這首樂曲旋律節(jié)奏十分具有特點,既大氣激昂,又有沉穩(wěn)的氣魄。在表演者演奏時可能會出現一些很難避免的問題,比如表演者們會忽略這首曲子是一首女扮男裝內容的歌曲,如果不提前了解其思想內容,也無法將作品的感情真實的表達出來;其次,這首歌曲雖然在旋律上屬于花腔式旋律,理應屬于詼諧式的唱法,但是此曲的內容又是講訴有關家國英雄主義的方面,屬于較為正式的歌曲類型。所以在表演者演唱時情感應該深情且飽滿,要渾厚一些,將男性獨有的特性表現出來。且對于音色需要洪亮清晰,高中低音保持在同一位置,而在花腔部分的演藝時也需要穩(wěn)定自然,這些都需要表演者們不斷練習來把握這首曲子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由于《我充滿激情》這首歌曲篇幅較長,所以對于表演者們的氣息控制也有很高的要求。如果氣息一旦斷開,演奏的效果便會大打折扣。這也要求在表演前,表演者們需要調整好呼吸的節(jié)奏,放平心態(tài),深呼吸。這樣表演者們不管是演奏起伏的旋律還是對于花腔的演唱時,都能夠從容不迫、有的放矢,平穩(wěn)且富有感情。在情感的表達方面,時而需要激昂明亮、時而需要柔情似水、時而需要沉著穩(wěn)定,這些都是表演者們對于作品中的內容、故事、角色的深度理解才能表達出來的,隨著歌曲的進行,其感情也在不斷變化和豐富。對于表演者們來說,需要不斷理解角色理解歌曲。通過對于羅西尼花腔詠嘆調《我充滿激情》的情感分析,讓我們對于此風格類的樂曲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不僅能體會到歌曲所特有的思想感情,也了解到作者創(chuàng)作時代特有的豐富情感與內容。
羅西尼是19世紀意大利最為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對歐洲乃至世界的歌劇發(fā)展都有著重要的貢獻作品,而《我充滿激情》這一作品更是具有重要的鑒賞價值,體現了羅西尼作品的特色。在演唱《我充滿激情》的過程中,要清楚這一歌劇選段的音樂特征和花腔旋律特點。同時也要注意對裝飾音的使用、節(jié)奏的把握和演唱力度的變化,詮釋好人物情感,做好表演工作。只有充分體會人物情感,結合作品特點運用好演唱技巧和表演技巧,才能使得演唱更加的專業(yè)和動聽,也能提高演唱者的演唱水平和能力。
注釋:
[1]劉"峽,徐"楊.花腔女中音詠嘆調《我充滿激情》演唱風格的研究[J].藝術教育,2009(04):88—89.
[2]彭紅梅.羅西尼詠嘆調《我充滿激情》的演唱與研究[J].時代報告(下半月),2013(01):154—155.
[3]高"靜.羅西尼歌劇詠嘆調的戲劇化表現功用[J].中國音樂學,2006(04):131—133.
[4]張祖云.威爾第詠嘆調《我的心靈充滿熱情》演唱探析[J].黃河之聲,2015(05):69.
[5]曹"穎.以羅西尼的詠嘆調為例淺談其歌劇的演唱風格特征[J].才智,2015(28):262.
[6]張艾莎.歌曲《我懷著滿腔熱情》的演唱分析[J].戲劇之家,2020(06):45.
(責任編輯:韓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