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Y君聽到好友生病的消息,受了刺激,見人便發(fā)出靈魂拷問:“你說人生的意義是什么,活著不就是為了吃飯睡覺?”
他對面辦公桌的薄荷,是個幸福感很高的人,答:“吃飯睡覺,其實很有意思的?!?/p>
薄荷是個吃貨,口頭禪是:“真是太好吃了!”別人給她一包烤饃片,她說真是太好吃了,給她一粒普通巧克力,也說真是太好吃了……沒見過她的人,以為這么愛吃準吃成了大胖子,但老天特別眷顧她,怎么吃都不胖,胃口好,體重依舊輕巧。
當今社會,生活水平高,年逾不惑的薄荷外表比實際年齡年輕,也不算稀奇。但她的內(nèi)在,也“少女”——追星,還是流量,樂此不疲地買他們的代言產(chǎn)品。
不過,除了追星,薄荷還熱愛閱讀。年底時,她總結(jié)一年讀過的書單,長到令我自愧弗如。她說最喜歡的中國作家是遲子建,外國的是加西亞·馬爾克斯。閱讀使人寧靜,所以,她的內(nèi)在,也是淡定的、豐盈的。
另外,薄荷喜歡自制美食。她婚后本來一直去隔壁小區(qū)的公婆家吃喝,常一臉滿足:“我公公做菜簡直是太好吃了!”前年起,公婆只周末兩天召喚他們,因為覺得做飯吃力了。薄荷贊同,她說這幾年,公婆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老去,自己應(yīng)該學會下廚房。我以為這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大小姐估計就三天新鮮勁,過后靠外賣、半成品支撐,不料,兩年過去,她漸漸成長為胸有上百道菜譜的大廚模樣,一日三餐安排得井井有條。還說自己每天做的三菜一湯經(jīng)常光盤,娃天天夸好吃,她越做越帶勁,時不時把公婆接過來吃。作為常年囿于廚房、黔驢技窮的資深主婦,我對薄荷刮目相看,現(xiàn)在,會經(jīng)常請教她,尋找做菜的靈感。
對一貫被生活溫柔以待、順風順水的中年少女薄荷來說,吃飯睡覺當然是很有意思的事。都說苦難是人生寶貴的財富,可這樣的財富誰又真心想要呢,不過是躲不掉挺過去后的一種自我激勵罷了。所以,有人活成了一條河,深不可測;薄荷則活成一條小溪,活潑清淺,魚蝦歷歷可見。
林語堂說:“一個心地干凈、思路清晰、沒有多余情緒和妄念的人,是會帶給人安全感的。因為他不傷人,也不自傷。不制造麻煩,也不麻煩別人。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持戒?!笨吹竭@段句的那瞬間,我立即想起了薄荷。
(方蘊涵薦自《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