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想成長過程,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就是——感恩的人會成功。遇上好的老師、好的同事、好的領導、好的學生、好的家長,是特別的幸運、特別的幸福。28年的籃球生涯,帶來了許多的恩澤,既豐富了生活和記憶,也給了一種拼搏的精神,也養(yǎng)成了團隊合作的習慣,滋潤、孕育了一種平和的心態(tài)。
關鍵詞:名師成長故事;感恩;籃球的恩澤
名師成長故事自述之一。本文源自賁友林名師工作室策劃的“師說”系列活動,由工作室成員劉桂芹老師根據(jù)華應龍老師的講座視頻整理而成,特表謝意??l(fā)時略有刪改,已經作者審核。
一、 感恩的人,感恩的心
回想自己成長的過程,一個很深刻的體會就是——感恩的人會成功。這句話應該在十年前我就有所感悟。曾有記者問霍金先生:霍金先生,你被永久固定在輪椅上,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很多么?霍金先生回答:我的手指還能活動,我的大腦還能思維,我有終身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著的親人與朋友。對了,我還有一顆感恩的心!這顆感恩的心非常美妙。
感恩的人是幸福的,幸福的人會成功;感恩的人是陽光的,陽光的人會成功;感恩的人是知足的,知足的人會成功。
如果不陽光,總是看到陰暗面;總是不知足,覺得自己不幸福,就會怨天尤人。牢騷太盛,經常怨天尤人,便會“天怨人尤”。當天怨人尤的時候,就不可能有好的運氣;沒有好的運氣,成功的可能性就太小了。我特別喜歡培根的一句話:“我的幸運,流暢得有如荷馬的詩句?!蔽腋S友林老師一樣,是先被分配在鄉(xiāng)村,后來才調到縣城。2005年,我調到北京三年之后,就獲得了首都首批教育名家的稱號,真的是非常地榮耀。李烈校長是我生命中的貴人,她也很開心地跟我說:“小華,我們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真的很榮光?!?/p>
現(xiàn)在,我到北京已經二十年了,我們江蘇推選“蘇派”名師,還把我列入其中,我非常感動。我當時還獲得了全國首屆“明遠教育獎”,包括大中小學、幼兒園,所有教育系統(tǒng)獲獎的一共是13位老師。我覺得太幸福了,非常滿足。當時,我的工作室是北京市西城區(qū)第一個名師工作室。西城區(qū)有太多的名校,有太多的名師,這樣的幸福為什么會降臨到我頭上?那我有什么呢?
我有好老師、好同事。我總是碰到欣賞我的人。從一開始的江蘇省海安縣墩頭鎮(zhèn)海舍村小學,到墩頭鎮(zhèn)教育辦,到縣實驗小學,再后來到北京,我碰到了很多好領導,特別是李烈校長。我覺得這一點很重要,對您的成長可能會有一些啟發(fā)。
比如,當年評特級教師,因為名額限制,一所學校只能推選一人到南通。我和翟校長都符合評選條件,海安教育局局長親自跟我商量:翟校長的資歷、工作能力那么強,一個學校不可能推兩個,這次就不推你了。我說沒問題。其實,局長還需要跟你商量嗎?幸運的是,南通教育局特批了一個名額給我。那一年,我們海安縣實驗小學一下子評上了兩個特級教師。
再比如,當年北京市開始評選正高級教師,選了三個區(qū)做試點,領導讓我整理材料。我覺得自己的資歷和業(yè)務水平還不夠,參評的條件還不夠。結果,李烈校長和西城區(qū)教委的領導都來鼓勵我參評。我是不是碰到好領導了?我對他們真的是發(fā)自內心地感恩。
我還有好學生、好家長。記得我曾經發(fā)表過一篇文章《敬畏童心》,寫的是我的教學生涯中,學生教我怎么當老師的。還有,當年我在鄉(xiāng)村做老師的時候,有一年暑假后,學校安排我任教五年級,有一位家長竟然想讓他本來應該升六年級的兒子留級,就是為了能到我的班上。家長對我是多么地信賴啊!
遇上好的老師、好的同事、好的領導、好的學生、好的家長,我是特別的幸運,特別的幸福!
二、 感恩的球,感恩的情
我對籃球情有獨鐘,而籃球對我恩澤萬種。為什么這么說呢?
我是農村的孩子。讀如皋師范的時候,因為身材在同學中算高的,所以加入了學校籃球隊。從此癡迷于籃球。早晨天蒙蒙亮,我就去打球了。中午吃完飯,我又去打球了。下了晚自習,九點鐘了還在打球。當時做夢都在想,第二天早晨醒來我就是喬丹。后來,我成為校隊的隊長。那會兒,學校的老師、學生、工友全都認識我:一天到晚就拿著一個球。學校教工隊出去打球的時候,會把我這個學生隊的隊長帶著。所以,工作以后我是先做體育老師的。我在如皋師范拿過體育獎學金。劉翔的那個110米跨欄項目,如皋師范的記錄是我創(chuàng)造的。
我剛開始教體育,教得很好。我?guī)е亦l(xiāng)村小學的孩子打籃球。他們原本都是“籃球盲”,但訓練了21天后,我?guī)麄儏⒓涌h里的籃球比賽,竟然得了第三名!要知道,那時候連水泥籃球場也沒有,更沒有籃球館,籃板就是幾塊木板。而且,一下雨就是泥濘地,根本就沒法打球。怎么辦?我把孩子們拉到教室里,教室里沒有籃筐,我就利用房梁間的三角空間作為簡易籃筐,讓孩子們練手。
我打籃球,只要一上場就會使出渾身解數(shù),特別賣力。一直到2008年,我一不小心把跟腱給打斷了。籃球給我的恩澤,有千萬種。
恩澤之一:投籃憑手感
打籃球的人都知道,手感太重要了。那怎么練手感呢?只有一遍又一遍,同一個動作重復上萬遍。打籃球憑手感,那上課呢?上課憑課感。課感怎么練?我在《人民教育》發(fā)的第一篇文章《年輕教師不妨聽聽自己的課》,講的就是怎么練課感。經常會有朋友、專家夸我的課感好。其實,實習的時候,我上課連話都不會說,總是說了前一句不知道后一句怎么說。同一個實習小組的女同學就提醒我,你不知道怎么說的時候就說“好”。這么試了還真有用,所以后來我就有了一個口頭禪“好,好,好”。
老師聽自己的課,就是反思,就是“復盤下棋”。這個過程也很有意思。我經常躺在床上聽自己上課的錄音,一邊聽一邊想象當時課堂是什么場景。覺得這個學生說得那么好,我當時竟然很麻木,沒有評價;覺得那個學生的回答是有問題的,我卻沒聽出來……從中受益良多。我特別提倡老師要聽自己的課。經常有年輕老師跟我說:華校長,昨天我聽了自己的課真有收獲。當你聽自己的課,一段時間后沒感覺了,聽不出什么問題了,那就說明自己的水平不夠了。
我特別喜歡歌德的詩句:“痛苦、歡樂、失敗、成功,我都不問;男兒的事業(yè)原本要晝夜不停?!逼鋵?,我們讀書是讀別人的文字,想自己的問題??茨切┙逃s志、教育專著的時候,就想到自己當時課堂的處理是怎樣的。有了一些感受,覺得不吐不快,就要把它寫出來。你想成長得好,必須要寫,通過寫促進讀,通過寫促進想,通過寫促進做。寫文章要寫自己怎么做的、怎么想的,不要去復制、粘貼,那樣的文章別人不喜歡看。
恩澤之二:相聚是一種緣分
在球場上,我尊重教練,尊重伙伴,尊重對手,尊重裁判,尊重觀眾;在工作中,我尊重領導,尊重同事,尊重一切與自己有關和無關的人。亞里士多德說:“對上級謙恭是本分,對平輩謙遜是和善,對下級謙遜是高貴,對所有人謙遜是安全?!痹谇驁錾弦蚝妹恳粋€球,在教育上要尊重每一個人,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記得當年在海安實驗小學我接了一個六年級。我教了一個多月,班上有個孩子,都沒好好看我一眼。這讓我很受“刺激”,后來我就特別留意他。這個孩子長得有點丑:個子不高,腰是弓著的;眼睛不大,眉毛是耷拉的;嘴唇豁開了;頭發(fā)不長,還纏在一起。我注意觀察他之后就想到了一個人——加西莫多。當時我想到加西莫多的時候,心里挺高興,為什么?因為加西莫多就是人長得丑,但心靈很美的一個人。這時,我心里面已經開始接受這個孩子了。我先了解到,他最頭疼的是做作業(yè),最喜歡的是飼養(yǎng)小動物——打開他的文具盒,里面就有小爬蟲。有一次上英語課,他居然從懷里掏出一條活的蛇。頓時,女同學尖叫,男同學起哄,課就沒法上。然后我去家訪。他開心地告訴我:“我飼養(yǎng)的兔子會自己去小便的。”我還從他爸爸媽媽口中得知,因為他成績太差沒法上初中,家里已經幫他買了個店面,準備讓他去做生意了。我該怎么幫他呢?
星期天我在家里看書,突然看到了“相似效應”。哦,太好了!
星期一,一下課,這孩子就到教室外面挖蟲子去了。我走過去問他:“你在干什么呢?”他不理我。我一想,對呀,你不看看人家干什么嘛。過了幾秒鐘,我又問:“需要我?guī)湍銌??”他還是沒理我。大概是因為長得很丑,所以心理閉鎖,不愿意跟人打交道。又過了幾秒鐘,我說:“你注意看我的鼻孔,下面有一個跟你長得一樣的地方?!碑斘疫@么一說的時候,他抬頭了,一看我的鼻孔下面有一塊疤,眼睛亮了。我告訴他,我是走路的時候摔下來磕破的。他說他也是。他是先天的兔唇,并且很厲害——我在找跟他相同的地方。然后,我拿出藏在背后的一本書,說:“我覺得你像達爾文,我這里有一本《達爾文傳》,想看嗎?想看的話,我就借給你吧。”一個星期之后,他爸爸給我打來電話,說:“華老師,太感謝您了,我兒子現(xiàn)在回來就看書,看《達爾文傳》?!边@個孩子的思維很特別,他做題時不少解法都很特殊。這些“特殊”成就了我,鍛煉了我的“火眼金睛”,讓我能從特殊中看出優(yōu)異。有一天上課的時候,他用了一個特別好的解題方法,當他說完之后,我就立刻問他是怎么想的。后來,我把他這個特別好的解題方法整理出來發(fā)表在《小學生數(shù)學報》上,這孩子就更開心了。
最后畢業(yè)考試的時候,這個孩子的數(shù)學考了96分。他爸爸說我是他兒子的“再生父母”。
這方面的故事我還有很多。我曾經在《人民教育》發(fā)過一篇文章《尊重從長相開始》,講的就是:不漂亮的,我們也要多看幾眼。人都是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的,我們要尊重學生人格,首先要尊重的就是學生的長相。
我接的每一個班,學生都會由衷地說“華老師最公正”。其實我不公正,我更愿意看那些一看就知道家里經濟條件不好的學生,看那些長得丑的學生?!秱髌妗愤@首歌聽過嗎?為什么會有傳奇?就因為“多看了一眼”。
恩澤之三:帶頭鼓掌
球場上,當同伴打出一個精彩的球,我會帶頭鼓掌;當對手打出一個精彩的球,我會沖他眨眨眼,表示贊賞。其實,人都是渴望被欣賞的,學生更需要從老師對他的評價中去找到自己的價值。我覺得,教師的欣賞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靈感和創(chuàng)造力。
大家都知道第斯多惠的這句話:“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真的,有時候我們不要把傳授的本領看得太重,更重要的是去激勵、喚醒和鼓舞。喚醒,就是要把學生的潛能發(fā)揮出來。我有一個學生,四、五年級時數(shù)學很少超過60分,六年級開始我教他們班數(shù)學,畢業(yè)考試的時候他數(shù)學考了100分。
學生的潛能太大了,你激發(fā)、喚醒起來就好。一次,上《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互化》一課(這是一節(jié)復習課),我要求學生把0.2等小數(shù)化成百分數(shù)。一個學生說是“20%”。我就讓她說一說想的過程。真的,數(shù)學教學可以不在乎答案的對和錯,關鍵是怎么思考的。當時這個學生說,0.2等于2 10,它的十分之——話才出口,同學們噓聲一片,意思是怎么扯到那里去了。但她繼續(xù)說0.2等于2 10,等于1 5。我也想:這扯到哪兒去了。但我還是耐著性子讓她說。然后她說:分子分母同乘20,等于20%。哇,原來她的20%是這么來的,而不是把小數(shù)點往右移動兩位。她說完,我立即表揚她:“你真是太棒了,真了不起!”我為什么這么說?你看,她先運用小數(shù)的意義把小數(shù)化成了分數(shù),再根據(jù)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約分,最后又一次綜合運用分數(shù)的基本性質,把分數(shù)化成了百分數(shù)。我自己都沒想到這樣的題目能把小數(shù)、分數(shù)、百分數(shù)這三個知識點給串起來,而她幫我完成了這個任務。我對她說:“太感謝了,我要向你學習!”整個一節(jié)課,就是受這個環(huán)節(jié)的影響,她的眼睛里含著淚花。
所以說,教師的欣賞、夸獎、鼓勵對一個學生是多么重要。我借班上課,叫的第一個學生,基本上是看上去“不靈光”的學生。我提倡的“化錯教育”,是怎么“化錯”的?用一句話來說,“化錯”不是看到錯誤中的錯誤,而是發(fā)現(xiàn)錯誤中的正確。所以,當那位學生回答之后,我看到的是她的對。給她掌聲是鼓勵,鼓勵的是她一個嗎?不是,受感染的是全班。所以,這是上課的一個小技巧。這樣上課,教師一下子就可以把學生的情緒給調動起來。教師的欣賞、夸獎、鼓勵,會給學生本人和他的同學帶來莫大的快樂,帶來巨大的信心,能使課堂教學脫去僵硬的外衣,露出生機。只有師生全身心地投入,彼此敞亮;只有教師尊重學生、欣賞學生,致力于探索、創(chuàng)造充滿生命力的課堂教學,師生才不只是在教和學,才是在感受生命的涌動和成長。也只有在這樣的課堂上,學生才能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教師的勞動才會閃現(xiàn)出創(chuàng)造的光輝和人性的魅力。
恩澤之四:成長需要噓聲
籃球場上,有掌聲,也有噓聲。掌聲,讓我盡情地發(fā)揮;噓聲,促使我更快地改進。二十多年的籃球生活,讓我學會了接受掌聲和接納批評。
這是四年級試卷上的一道題:3點鐘時,鐘面上的時針和分針夾角是度,再過1小時,時針和分針成角。這是一道巧妙滲透了極限思想的好題目:只要比90°大一點點,就是鈍角。講評的時候,我跟學生說:“下一次我再出題的時候,我會把‘再過1小時改成‘再過1分鐘,你會解答嗎?”學生爭論著,認為過了一會應該還是鈍角。這個答案正中我下懷。下了課,我在批改作業(yè),兩個學生走到我跟前說:“老師,今天你講錯了?!逼渲幸粋€學生強調了一句:“華老師,我們算過了,你講錯了?!蔽覇査骸霸趺戳??”他說:“分針比時針走得快?!蔽一腥淮笪?,原來真的是我錯了,我忘了分針也在走。我表揚他說:“太好了!非常感謝!請不要告訴其他同學!”第二天上課,我就問這個問題:“再過1分鐘,是什么角?”學生異口同聲:“鈍角?!笨磥砦以u講的效果挺好。然后,我把那兩個學生的事講給全班學生聽。然后,我說了一句話: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我還獎勵了這兩個學生,稱他們是“一題之師”。古人有“一字之師”的說法,那么在這道題上,這兩個學生就是我的老師。理想的教學,就應該是對話式的,師生互相請教,雙方互為先生和學生,共同成長。
恩澤之五:接球也傳球
籃球場上,如果你只是在接球而不傳球,那球是打不下去的。教育也是如此。我是會經常布置語文作業(yè)的數(shù)學老師。我覺得,能幫助我的同事獲得成功,我也成功了。所以我每帶一個班,一個月左右,我的搭檔就會跟我說:華老師,學生都被你吸引過去了。學生都知道華老師絕不是讓他們數(shù)學學好了就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边@是但丁說的。我們不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也不能“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跟著自己走”,你能保證自己的路就是對的嗎?別人一定要走你走過的路嗎?我覺得,應該是“走自己的路,讓別人走得更好”。我走的路可能不好,但會給你啟發(fā),給你幫助,讓你走得更好。
恩澤之六:當哨聲總是為我而鳴
籃球場上最鬧心的是什么,偏心的裁判。我們在工作中又何曾沒有遇到過這樣的“裁判”?舉幾個例子,我覺得很有借鑒作用。因為中師這個學歷太不夠了,所以工作后我參加了??谱詫W考試,一共十門課我都很順利地通過了。這時,我就聽到有人說,華應龍一門心思拿學歷。這提醒我,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別把班級學生給落下。如果落下了,這句話就成真了,你真的是只顧拿學歷了。
再說寫文章。我剛開始不會寫文章。記得讀中師的三年,作文只被老師表揚過一次,說我寫老母雞回窩的細節(jié)寫得挺好。后來慢慢地寫順了,文章一篇一篇接著發(fā)表。這時,有人說我上班都在寫文章。請問:教師上班的時候能寫文章嗎?但是有這樣的聲音呢,倒提醒我上班的時候千萬不動,你拿了筆就給別人口實。
還有講學的事。一次出差,在首都機場碰到一個熟人,他問我:“華老師,您一年要講多少場?”我避而不答??墒撬浂簧幔欢僭俣貑枺骸叭A老師,20場有沒有?”我就隨口說:“200場?!逼鋵嵨沂情_玩笑的。一個月之后,李烈校長來問我:“小華,有人說你一年在外面講200場課?!蔽艺娴暮荏@訝,這是經過了一個什么樣的路徑?!居然“這樣”傳到校長耳朵里了。幾秒鐘之后我笑了,我說這個人沒數(shù)感。李烈校長也特別智慧,她說:“一年一共才52個星期,一年200場,那每個星期得講多少場?”不過,這提醒我,一定要把本職工作做得更好。
你看,那些偏心的“裁判”是不是能成就我們?境由心造,偏心的“裁判”是最好的調理師,是在犧牲他的人格來鍛煉你!新到一片球場,別人不把你當回事的時候,你要自己把自己當回事;當周圍的人眾星捧月般地,特把你當回事的時候,你可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
恩澤之七:激情四溢
打籃球需要球技,更需要激情。球場上,不管是進攻者還是防守者,都是充滿了張力,充滿了激情。教育也是如此。所以,我總會深入地挖掘教材,也常常會有好點子。所以,當我進了教室,總是神采飛揚。經常聽到人說,華老師課上跟課后完全不一樣。這是因為,你不可能一直興奮,要把興奮給學生,留給課堂。我真的想像飛人喬丹那樣,帶給學生一個夢幻和神話的世界。沒有激情,就不會有“震撼”;沒有激情,就不會有共鳴;沒有激情,就不會有動力;沒有激情,就不會有創(chuàng)新;沒有激情,就不會有魅力。激情跟成就,是不是成正比?
恩澤之八:球小乾坤大
流水沒有阻擋,就不會激起美麗的水花;打球沒有對手,就無法體驗淋漓的酣暢。在教學工作中,我從不懼怕遇到困難,不怕遇到棘手的淘氣包,我把這些
當作提高自己教育教學能力的難得際遇。我也把這種信念傳達給周圍的年輕教師。碰到困難,就想它是來成全你的;碰到淘氣包,就找與其“長相相似”的地方。如此,是不是感覺心理距離就近了?
籃球場上,不是所有得分的投籃都是好球,也不是所有沒得分的投籃都是壞球。我們也應該如此來看待學生的學習。學生正確的作業(yè)可能只是模仿,但錯誤的作業(yè)卻可能是創(chuàng)新?;@球場上,機會靠自己創(chuàng)造和捕捉。喬丹說,主動和不主動相差30倍。這個30倍怎么來的,我不知道,但我是相信的。教師的發(fā)展,主動和不主動也真的相差30倍。當年在如皋師范的時候,我的老師常說“只要有1%的希望,就100%地去努力”,這句話對我影響非常大。
打籃球要這樣,工作也要這樣。孔子說: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不要害怕自己沒有能力?;@球場上,要憑真功夫說話。教育工作也是這樣,你必須上出好課,必須寫出好文章,必須把學生帶好。特別是對于“后進生”,你關注他、研究他、幫助他,那不僅是你成就了他,他也成就了你。
28年的籃球生涯,豐富了我的生活和記憶,給了我一副強壯的體魄,給了我一種拼搏的精神,養(yǎng)成了我團隊合作的習慣,滋潤、孕育了我平和的心態(tài)。
(華應龍,北京第二實驗小學。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蘇派”名師。首批“首都基礎教育名家”,“化錯教育”創(chuàng)始人。北京教育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教育部小學校長培訓中心兼職教授。從教30多年來,致力于探索“化錯教育”,榮獲北京市政府教學成果一等獎、首屆全國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獎、首屆“明遠教育獎”?!叭A應龍名師工作室”聞名遐邇。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北京日報》《中國教育報》《人民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媒體多次報道。著有《我就是數(shù)學》《我不只是數(shù)學》《華應龍和化錯教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