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一中(750001) 汪路斌
對電源電動勢的理解一直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難點,學生存在很多誤解,認為“電動勢大的非靜電力做功就多”“電動勢大的非靜電力做功就快”,諸如此類的問題都是學生學習中較常見的問題。學生在化學課中學習過原電池,但很難與物理學中的電動勢知識結(jié)合起來。本文探究原電池電動勢的影響因素,幫助學生將原電池知識與電動勢概念相融合。探究溶液濃度對原電池電流的影響,幫助學生理清電流(內(nèi)阻)與電動勢的關系,消除對“化學反應速率越大,電流越大,電動勢越大”的誤解。最后,通過導體棒切割磁感線實驗進一步闡述電動勢的概念。
探究電源電動勢的裝置如圖1所示,直接將電壓表接在電極上,測量原電池兩端的電壓,該路端電壓近似可以認為是電源的電動勢。
圖1 實驗裝置
濃度為2 mol/L的稀硫酸,電極為銅和鋅,鋅板接電壓表負接線柱,銅板接電壓表正接線柱。控制其他條件不變,只改變兩極板間距離,記錄電壓表讀數(shù)(見表1)。
表1 探究兩電極之間的距離對電動勢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
濃度為2 mol/L的稀硫酸,電極為銅和鋅,鋅板接電壓表負接線柱,銅板接電壓表正接線柱??刂破渌麠l件不變,只改變兩電極插入溶液的深度,兩電極每次插入的深度是相同的,記錄電壓表讀數(shù)(見表2)。
表2 探究兩電極插入溶液的深度對電動勢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
純度為98%的濃硫酸10 mL,逐次加蒸餾水10 mL,改變?nèi)芤簼舛?,電極為銅和鋅,鋅板接電壓表負接線柱,銅板接電壓表正接線柱,控制其他條件不變,記錄電壓表讀數(shù)(見表3)。
表3 探究溶液濃度對電動勢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
濃度為2 mol/L的稀硫酸20 mL,改變電極材料,控制其他條件不變,記錄電壓表讀數(shù)(見表4)。
表4 探究電極材料對電動勢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單位:V)
分析表1、2可知,原電池兩電極之間的距離,電極在溶液中的深淺(電極與溶液的接觸面積)對電源電動勢沒有影響;從表3中可知,溶液濃度對電動勢也幾乎沒有影響,表3中的第一個數(shù)據(jù)是由于濃硫酸與金屬鋅的反應方程式與稀硫酸不同導致;表4反映了電極材料對電源電動勢的影響,兩電極金屬活動性的差異對電動勢影響很大。
高中物理課本中電動勢反映非靜電力做功把其他形式的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本領,等于非靜電力把1 C的正電荷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所做的功。搬運單位電荷非靜電力做功越多,表明能量轉(zhuǎn)化本領越大,電動勢越大。同一個化學反應,轉(zhuǎn)移一個電子,對應的化學能的變化是相同的,即化學能轉(zhuǎn)化成電能的多少是確定的,即電動勢是確定的,與電極間距、電極的深淺(接觸面積)、溶液濃度均無關。電極材料不同時,反應方程式不同,化學反應轉(zhuǎn)移一個電子對應的化學能不同,即搬運單位單荷從電源的一極到另一極非靜電力做功不同,電動勢不同,表3中的第一組數(shù)據(jù)也是一個很好的佐證,由于鋅與濃、稀硫酸的反應方程式不同,導致電動勢不同。
化學中用標準電極電勢來衡量金屬單質(zhì)在水溶液中失去電子能力大小,即金屬活動性。規(guī)定標準氫電極的電勢為零,其他電極的電勢就是該電極與標準氫電極組成原電池的電動勢。標準氫電極指將101.3 kPa的氫氣通到浸入氫離子濃度為1 mol/L的鉑黑上,使鉑黑吸附氫氣至飽和,這時鉑片就好像用氫制成的電極,就是標準氫電極。從金屬活動性的衡量標準來看,化學上先用了電動勢概念,再有了金屬活動性。這也反過來說明了電動勢取決于金屬活動性。
水果電池的電極間距增大,電源的內(nèi)阻增大,相當于增大了金屬導體沿電流方向的長度,電極插入水果越深,電源內(nèi)阻越小,相當于增大了金屬導體垂直于電流方向的橫截面積。同理,電解質(zhì)為溶液的原電池間距增大,內(nèi)阻應該增大,電極浸入溶液越深,內(nèi)阻應該越小,溶液的濃度越大,自由電荷越多,內(nèi)阻也應該越小。以下實驗進行驗證。
溶液為2 mol/L的稀硫酸80 mL,電極材料為錫和銅,將圖1的電壓表換成電流表,錫板接電流表負接線柱,銅板接電流表正接線柱,改變兩極板之間的距離,記錄電流表示數(shù)(見表5)。
表5 驗證兩電極之間的距離對電流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
溶液為2 mol/L的稀硫酸80 mL,電極材料為錫和銅,將圖1的電壓表換成電流表,錫板接電流表負接線柱,銅板接電流表正接線柱,改變兩極板插入溶液的深度,記錄電流表示數(shù)(見表6)。
表6 驗證兩電極插入溶液的深度對電流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
純度為98%的濃硫酸10 mL,逐次加蒸餾水10 mL,改變?nèi)芤簼舛?,電極為銅和錫,將圖1的電壓表換成電流表,錫板接電流表負接線柱,銅板接電流表正接線柱,控制其他條件不變,記錄電流表讀數(shù)(見表7)。
表7 驗證溶液濃度對電流的影響實驗數(shù)據(jù)
表5驗證了間距越大,電流越小,內(nèi)阻越大;表6驗證了深度越深,電流越小,內(nèi)阻越大,也可理解為,深度越深,溶液與金屬的接觸面積越大,單位時間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金屬原子數(shù)目越多,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目越多,即電流越大;表7中電流隨濃度減小,先增大后減小,看似反常,其實正常,剛開始兩組是錫與濃硫酸的反應,到第3組過渡到與稀硫酸反應,與稀硫酸反應時濃度越小,電流越小,自由電荷越小,內(nèi)阻越大,也可理解為單位時間內(nèi)發(fā)生反應的金屬原子數(shù)目隨濃度減小而降低,轉(zhuǎn)移的電子數(shù)目減少,電流變小。
電動勢和內(nèi)阻是從兩個不同角度描述電源的性質(zhì)。電動勢反映的是非靜電力將其他形式能轉(zhuǎn)化為電能的本領,搬運1 C正電荷從電源負極到正極做的功,既不是反映電能轉(zhuǎn)化的快慢,也不是反映電能轉(zhuǎn)化的多少。以原電池為例,與化學反應的速率無關,稀硫酸濃度的降低不影響電動勢,與能量轉(zhuǎn)化快慢無關;與化學反應的反應物總量無關,溶液的多少,插入的深度都不造成電動勢的變化,與能量轉(zhuǎn)化多寡無關,1、5、7號干電池電動勢都為1.5 V。
內(nèi)阻的大小與極板間距有關,間距越大,相當于導體沿電流方向長度增長,內(nèi)阻越大;稀硫酸溶液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大,電流越大,相當于增大了電導率,內(nèi)阻越小;插入溶液深度越深,接觸面積越大,單位時間反應物消耗越多,電荷轉(zhuǎn)移越多,電流越大,相當于導體橫截面積增大,內(nèi)阻減小。
圖2 導體棒在磁場中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