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芬
【摘要】在城市道路設計工作過程中,必須要有效融入海綿城市設計工作方法,需要全面提高道路結構整體的蓄水能力和排水能力,可以在強降雨天氣條件下對雨水進行快速滲透和排放,同時在天氣干旱缺水的條件下,對蓄水池當中的雨水進行重新調用,以此實現水體資源的科學循環(huán)使用,提高城市內部水體循環(huán)使用功的效果,充分發(fā)揮海綿城市建設里面的優(yōu)勢?;诖耍疚闹饕治隽耸姓缆泛>d化改造設計與施工技術要點。
【關鍵詞】市政道路海綿化;改造設計;施工技術要點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10.172
市政道路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在各個方面精心設計,無論是路面安全問題還是結構層次問題都應該做好充分的調研評估,再去進行具體方案的實施。在處理排水管道時,根據實際情況做出管道設計,減少原材料的使用,同時也要注重排水儲水的效果。
1、市政道路海綿化改造設計要點
1.1市政道路路面設計
在大量降雨過后,市政道路通常會出現嚴重積水現象,這是由于路面的排水功能差,路面無法大量滲水導致的。海綿城市建設時會首先考慮排水問題,設計出較好的排水管道,并改用滲水能力較強的材料來建設市政道路。如采用透水鋪裝的措施,利用透水性能好的水泥、碎石等鋪設在車輛行駛較少的道路上。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市政道路建設一般效果較好。排水系統建設完成后,會自動完成對自然降雨的排放和儲存,避免雨水積蓄過多損傷路面,同時也有效減少了水資源的浪費[1]。
1.2透水鋪裝設計分析
市政道路等級為次干路,交通流量較大,考慮到路面結構荷載要求,且雨水受到車輛尾氣污染較重,故機動車道采用常規(guī)的不透水路面結構。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雨水受到的面源污染較小,故非機動車道及人行道采用全透水結構。透水鋪裝厚度的合理設計對道路承載力及路面透水性能至關重要,該工程參照《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標準圖集》,并結合廈門區(qū)域工程實例調研,具體透水鋪裝設計如下:
(1)非機動車道透水鋪裝設計
非機動車道路面結構設計如下:表面層采用3cm厚PAC-10透水瀝青砼;下面層采用4cm厚PAC-13透水瀝青砼;基層采用19cm厚透水水泥混凝土;墊層采用10cm厚3:7砂碎墊層。非機動車道透水結構厚度為36cm。
(2)人行道透水鋪裝設計
人行道路面結構設計如下:面層采用50cm×25cm×8cm透水性路面板;調平層采用3cm厚透水干硬性水泥中粗砂;基層采用15cm厚透水水泥混凝土;墊層采用10cm厚3:7砂碎墊層。人行道透水結構厚度為36cm[2]。
1.3市政道路雨水口設計
在海綿城市建設背景下,針對道路雨水口的設計工作需要進行進一步優(yōu)化和改進,除了保證發(fā)揮出原有的引流和排水工作效果,還需要直接通過雨水口來實現水體污染物的堵截,以此來全面提高雨水收集系統的水體凈化能力。在具體的設計工作中,首先需要對原有的雨水口進行進一步改造設計,可以設置過濾網、防臭管以及出水支管等下水管道,使用鋼筋混凝土來進行加固處理。通過雨水口收集的雨水需要在水井底部進行充分沉淀,然后水體經過過濾網后直接進入排水管道內部。為了有效防止雨水口產生堵塞問題,采用過濾網可以直接使用大顆粒過濾裝置,對水體當中產生的大量垃圾污染物來進行過濾和處理,有效提高水體的潔凈程度,防止大量污染物質對水下環(huán)境產生不良影響。
1.4邊坡支護設計工作要點
在海綿城市建設理念下,需要對道路邊坡支護設計工作加以充分重視。邊坡支護設計工作,不但需要有效融入海綿城市設計理念,同時還應考慮周邊地區(qū)可能出現的強降雨的威脅,可以在強降雨天氣條件下,通過邊坡提供臨時防洪堤,防止路面和路基受到雨水的強烈沖刷,保證道路整體結構的完整性和穩(wěn)定性。因此在邊坡支護工作過程中,需要對植草防護以及護面墻設計兩個重要的工作內容加以重視。從表面設計工作角度來看,護面墻和海綿城市設計理念之間沒有直接的關聯,但是隨著我國市政工程的建設工藝不斷創(chuàng)新,在實際的設計工作中引入了滲水層設計工作理念,與護面墻和植草防護工作相比,在整體的控水能力上相對較弱,但是在設計工作中所具有的優(yōu)勢也非常明顯。通過護面墻的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導流性和結構穩(wěn)定性,因此在一些海拔落差較大的城市內部,通過這種設計方式應用效果非常明顯。
1.5市政道路下沉式綠地設計思路
下沉式綠地一般是指具有一定的儲水功能,能夠形成雨水流經地淺層次凈化的一種低于周邊地面的結構。常見的有雨水濕地、濕塘等。下沉式綠地應用在市政道路海綿城市建設中所起到的作用就是充分節(jié)約水資源。特別是對于一些降水量少,甚至常年干旱的地區(qū),利用下沉式綠地能夠有效積蓄雨水,集中水資源。這樣做除了能夠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之外,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城市被污染的水流向周圍,減少對周圍環(huán)境產生的負面影響。
2、市政道路海綿化施工技術要點
2.1人車隔離帶施工
因為隔離帶緊挨行車道,所以隔離帶施工時應在確保不破壞行車道結構的情況下,再實施虛填施工,待填到高度和立沿一致后為止。同時,結合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嚴格把控隔離帶施工過程的質量,若有挖掘機不方便施工的地方,應先利用油錘破開表面,再利用挖掘機開展施工。
2.2兩側人行道結構層施工
在針對道路兩側的人行道結構進行施工時,要確保其具有足骨的圓順度。為此,首先應控制放樣質量,以道路中心線控制樁為準,準確測量出路緣石內邊線的位置。其次,路緣石的實際安裝時,必須把內口線的平直度及高程控制在規(guī)范標準要求的范圍內,保障安裝施工高效優(yōu)質完工。最后,應依據線型的變化及時合理的調整立沿桿的安設位置,在路口安裝路緣石的過程中,可以選擇分段安裝的形式進行施工,降低整體切割路緣石的情況發(fā)生[3]。
2.3多層透水施工
海綿城市人行道施工期間,要特別重視多層透水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增強人行道的滲水能力、滯蓄能力、凈化能力、回收利用能力及排放能力等,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價值。人行道表層施工中通常是以透水混凝土為主,透水磚只會在少部分工程中應用。中層施工期間不僅會用到透水混凝土,而且也會用到水穩(wěn)碎石及級配碎石等材料。底層施工多以級配碎石及混凝土。這個過程中要嚴控材料質量,才可以確保雨水經過表層有效地滲進中層,再由中層緩慢滲入底層的蓄水及排水結構中。
結語:
隨著當前我國城鎮(zhèn)化建設的發(fā)展,傳統的城鎮(zhèn)道路建設表現出了明顯不足,如排水設施不完善,形成積水;路面排水較慢,影響出行;雨水利用率較低,浪費水資源嚴重;生態(tài)環(huán)境破壞程度較高等。因此為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效治理和利用雨水,達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和城鎮(zhèn)化建設相平衡的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龐金翠.海綿城市建設在市政道路中的應用[J].山西建筑,2020,46(16):155-157.
[2]高文敬.海綿城市理念在市政道路工程中的設計應用[J].商品與質量,2020(15):8.
[3]李昊宸.基于海綿城市理念的市政道路設計分析[J].大科技,2020(7):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