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明芳,肖 瑾,辛 霞
(1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精神心理科,陜西 西安 710061,mingfangma@163.com;2 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護理部,陜西 西安 710061)
“新冠肺炎”以發(fā)熱、乏力、干咳為主要臨床表現。重癥患者多在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癥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甚至死亡[1]?!靶鹿诜窝住币咔樗僚?,醫(yī)務人員面臨巨大的責任與風險。一方面要直面高強度的工作壓力,盡力救治更多的患者;另一方面要面對自己被感染的風險。多重的壓力嚴重影響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本研究用量表對一線醫(yī)務人員進行調研,旨在了解一線醫(yī)務人員的心理健康水平,分析影響因素,提出應對策略。
以在抗疫一線工作的醫(yī)務人員共128人為調研對象,分別在發(fā)熱門診、感染科病房、影像科、檢驗科工作。其中輪休期一線人員38人,在崗一線人員90人。醫(yī)生21人,醫(yī)技26人,護士81人;受教育背景:本科80人,碩士及以上48人;女104人,男24人;年齡最小23歲,最大56歲。
一般資料問卷、癥狀自評量表(SCL-90)、焦慮自評量表(GAD-7)、抑郁自評量表(PHQ-9)。癥狀自評量表(SCL-90)[2]共90個項目, 10 個癥狀因子,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直至生活習慣、人際關系、飲食睡眠等10個方面反映心理癥狀情況。每一項目均采取1~5分,5級評分制。焦慮自評量表(GAD-7)[3]是Spitzer等于2006年基于美國精神障礙診斷標準中關于GAD的癥狀而編制。共7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4級評分制。Cronbach’α系數:0.92,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為0.83。抑郁自評量表(PHQ-9)[4]來源于抑郁的核心癥狀,共9個條目,每個條目0~3分,4級評分制。Cronbach’α系數:0.89,重測信度組內相關系數為0.84[5]。
所有問卷均有統(tǒng)一的指導語,以微信平臺的形式,采用無記名的方式進行調查。數據通過平臺導出,將資料匯總整理。共收回問卷130份,剔除不合格問卷2份,有效問卷128份,回收有效率98.46%。
參加調研128名醫(yī)務人員:醫(yī)生21人(16.40%),醫(yī)技26人(20.31%),護士81人(63.28%);男性24人(18.75%),女性104人(81.25%) ;年齡最小23歲,最大56歲,20~30歲15人(11.71%),30~50歲108人(84.37%),50~60歲5人(3.90%);121人(94.53%)無文化信仰,7人(5.47%)有文化信仰;本科學歷80人(62.51%),碩士及以上的48人(37.50%);工作5年內的5人(3.91%),5~10年68人(53.13%),10年及以上的55人(42.96%);未婚36人(28.13%),已婚88人(68.75%),離異、喪偶4人(3.12%);獨居26人(20.31%),與家人朋友合住102人(79.17%);49人(38.28%)無子女,74人(57.81%)有1個子女,5人(3.91%)有2個子女。
醫(yī)務人員焦慮與恐怖因子評分與常模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抑郁、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評分與常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其他睡眠及飲食方面存在比較明顯的問題得分(1.48±0.58)。見表1。
表1 癥狀自評量表(SCL-90)評分結果與常模比較
參與調研的一線醫(yī)務人員有輕度及以上焦慮情緒的約占67.96%(87人),有中重度焦慮情緒的約占29.68%(38人),有輕度及以上抑郁情緒的約占92.96%(119人),有中重度抑郁情緒的約占39.84%(51人)。一線醫(yī)務人員有明顯的抑郁焦慮情緒。見表2。
表2 焦慮(GAD-7)、抑郁(PHQ-9)評分結果[n(%)]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線醫(yī)務人員心理健康水平有一定影響。一線醫(yī)務人員有明顯的焦慮、抑郁、恐懼情緒。焦慮與恐怖因子評分與常模比較有顯著差異(P<0.05)?!靶鹿诜窝住睂λ腥藖碚f均具有未知性、不確定性,對醫(yī)務人員來說也不例外。抗疫一線的醫(yī)務人員必須沖鋒在最前線,必須跟“新冠肺炎”患者密切接觸,并想方設法救治患者,醫(yī)務人員首要的壓力源是擔心被感染。其次是由于對病毒的未知性使得救治工作難度很大,增加醫(yī)務人員的擔憂,擔心能否順利完成任務。第三是工作時穿戴防護服、戴雙層手套,影響手感,防護條件下操作難度增加,技術不能很好地發(fā)揮,操作失敗率增加,使醫(yī)務人員對自己產生否定、懷疑,甚至產生自責和內疚,護理人員尤為突出。面對當前的救助任務會出現壓抑、無力和無助感,產生悲觀抑郁情緒。
團隊重組、新建流程、新的環(huán)境這些都需要花時間、花精力去熟悉、去適應,會給一線人員帶來一定的工作和心理壓力。每天面對越來越多的確診患者,直面危重患者的痛苦和死亡,同時要面對自己被感染的危險,身體和心理都會極度疲憊。這些心理應激都會帶來一系列的情緒應激反應:煩躁不安、緊張、擔憂、恐懼等。在醫(yī)療防護用品不足時,這種擔心會更加明顯。
由于職業(yè)接觸,醫(yī)務人員不能與家人接觸,不得不與家人分離,會產生分離性焦慮;想見又怕見家人,擔心家人,為無法陪伴家人而難過自責,產生焦慮抑郁情緒。下班回到指定功能生活區(qū)要單間居住,不能很好地與同事、朋友交流,產生孤獨、無助心理。
“新冠肺炎”疫情對一線醫(yī)務人員睡眠及飲食方面有比較明顯的影響,SCL-90評分(1.48±0.57)。工作的輪班制,打破生活規(guī)律、睡眠節(jié)律,會使人會長期處于應激狀態(tài)。每天著防護服連續(xù)6小時高強度工作,為避免上廁所的麻煩,上班前不敢進食、進水,6小時內不能進飲食,工作期間又會出很多汗,對人的體力和心理都是很大的挑戰(zhàn)。不規(guī)律的飲食引起胃腸道功能紊亂,還必須有意識地抑制便意。使得醫(yī)務人員出現一些軀體癥狀,SCL-90軀體化評分(1.39±0.46),該因子主要反映主觀的身體不適感。比如頭暈、心慌、胸悶、氣促、呼吸不暢、胃脹、惡心、厭食、乏力暈眩、身體顫抖等。部分醫(yī)務人員出現入睡困難或半夜突然驚醒等癥狀。這些會促使醫(yī)務人員更加焦慮、擔憂,形成惡性循環(huán)。
參加調研的醫(yī)務人員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敏感、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因子評分與常模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參與調研的抗疫一線醫(yī)務人員主要為醫(yī)院科室的骨干力量,工作5年以上的約占96.09%(123人)。受教育程度較高,均為本科及以上,又有多年的工作經驗,處理問題比較成熟,他們在人際關系上能應付自如,較能積極地對待處理各種關系。在工作中較能表現出友好的思想、情感和行為。
組建團隊時每個工作小組設置有感染科、呼吸科、ICU、血液凈化科人員,以達到專業(yè)互補、資源共享的目的。加強患方教育,促使患者能夠主動配合各項檢查、治療、操作,提高操作的成功率。增強團隊成員的自信心、把控感和安全感。有利于提升團隊的工作效率,緩解團隊成員的心理壓力。
疫情防控中有的是臨時改建的隔離病房,合理的流程設置及環(huán)境改善,能夠增強醫(yī)務人員心理的安全感,緩解其心理壓力。環(huán)境流程設置符合三區(qū)兩通道等感染防控要求,物品按使用流程依次擺放,清晰的標識引導,減輕醫(yī)務人員因環(huán)境陌生而產生的壓力。簡潔而明確的作業(yè)指導流程,緩解醫(yī)務人員必須依靠記憶完成操作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同時設置重點環(huán)節(jié)安全督導員,由專人督導醫(yī)務人員規(guī)范安全穿脫防護裝備及負責區(qū)域消殺,降低感染風險。
根據患者病情、工作量、勞動強度、醫(yī)療護理需求量科學設置人力資源配置,同時要兼顧防護情況下的工作難度。在人員允許的情況下可縮短工時,降低對醫(yī)務人員的身心壓力。盡可能地相對固定人員班次,減少對醫(yī)務人員生活規(guī)律、睡眠節(jié)律的影響。每班最好設置雙人,便于醫(yī)務人員當班時出現頭暈、缺氧、低血壓、低血糖等身體不適時相互照應,避免發(fā)生意外。落實一線醫(yī)務人員輪休制度,緩解其心理壓力。
安排專人負責監(jiān)管醫(yī)務人員的健康指征,做好生活服務。保證醫(yī)務人員有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飲食營養(yǎng)。必要時可用助眠、抗焦慮藥,緩解緊張與疲勞,增強免疫力。房間具備良好的通風條件,最好為單體空調,禁用中央空調。為避免交叉感染可依據暴露強度設置單人間和兩人間。引導醫(yī)務人員電話、微信視頻交流,不建議聚集聊天。走出房間進入公共區(qū)域必須戴外科口罩。每日三餐由專人派送至個人房間。根據氣溫情況決定每日開窗通風頻次,每日開窗通風不少于2小時。房間每日紫外線消毒1小時,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物表(臺面、門把手、開關、馬桶按鈕等)每日2次,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地面每日2次。
對于即將進入疫情防控一線工作的醫(yī)務人員,建議在上崗前進行業(yè)務培訓的同時,進行心理應激預防性會談。公開討論內心感受,支持和安慰,幫助當事人在認知上和感情上對應激有所準備。離開工作崗位返回功能生活區(qū)休息時,引導醫(yī)務人員盡量不接觸有關疫情的信息,不去翻閱相關資料;進行適當的室內運動,以緩解心理壓力,保證心情的放松。引導醫(yī)務人員進行自我認知行為調整。與同事討論自己的感覺和反應,利用網絡、電話跟家人朋友傾訴,與同伴相互傾訴,分享自己的感受,緩解心理壓力;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幫助理清思路,緩解壓力;聽輕松愉悅的音樂、做些具體的事情等,引導自己關注當下,忘記煩惱,放松緊繃的神經。
在功能生活區(qū)每日可帶領醫(yī)務人員隨背景音樂或線上音樂同步在各自房間做正念觀呼吸、身體掃描等減壓放松活動;如場地允許可定期(每周1~2次)做線下團體減壓放松活動,但每個人之間必須保持1.5~2米的距離。廣播體操、回春操、八段錦、太極拳等活動對于放松身體,調節(jié)情緒有著很好的作用??梢愿鶕陨砗蛨鏊闆r選擇進行。
在工作環(huán)節(jié)中,肯定自己的價值,不要對自己工作中的一點小失誤感到內疚,對身邊同事的工作多進行鼓勵和肯定,不要去指責別人的失誤。緊急工作中最需要的是相互幫助和補位意識。在有些無能為力的場合下,告訴自己不是無所不能的,自己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依靠自己幫助到身邊的每一個人,自己還有一起戰(zhàn)斗的伙伴。緩解孤獨無助感,提升成就感、自豪感。
另外,要定期與醫(yī)務人員家人溝通,了解其家庭生活需求及家人的心理擔憂,幫助解決家庭生活方面的困難,使一線醫(yī)務人員能全身心投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