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華,李 娜,常利濤,李曉芹,康映紅,姜 軼,葉 趙
(1.昆明市婦幼保健院 眼科,云南 昆明 650031;2.云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云南 昆明 650031)
屈光不正主要是指眼睛在不使用調節(jié)時,外部的平行光線經眼的屈光作用后,無法在視網膜上成立清晰的圖像,會造成患兒出現(xiàn)一系列的眼部疾病[1],它主要包括遠視、近視、散光及屈光參差。屈光不正是引起兒童視力不良的主要原因[2],但其視知覺功能如何,值得探討。本文對160例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兒童的視覺功能進行評估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對2017年8月-2019年12月在我科門診就診的5~10歲雙眼屈光不正兒童160例進行視知覺功能評估。其中男85例,女75例,平均年齡(6.78±1.43) 歲,屈光狀態(tài):依據(jù)屈光不正程度的診斷標準[3],輕度屈光不正68例,中度屈光不正50例,高度屈光不正42例。
二、方法 對屈光不正的兒童進行視力、眼位、屈光狀態(tài)、眼前節(jié)及眼底檢查,以排除外眼部的器質性病變。本研究首先由兒童保健醫(yī)生排除智力低下的兒童,以保障測試結果的準確性,研究同時得到昆明市婦幼保健院倫理審查委員會批準,所有被試者均同意參加,并由其監(jiān)護人簽署書面知情同意書。
三、評估工具(評估工具及標準是引進國外工具,同時參照國內本土化常模及我們自己的實際情況所制定) 1.發(fā)育性眼動評估量表(DEM)[4]發(fā)育性眼動評估量表是最常見的評估眼球運動控制和快速自動命名能力的視覺言語測試之一。測試方法:先進行預測試,要求被測試兒童12s內正確讀完10個個位數(shù),通過者再分3個部分(即測試A、B、C,A和B為縱向眼動測試,C為橫向眼動測試)測試。記錄測試用時和4種錯誤類型(s為替代性錯誤;o 為缺省性錯誤;a為添加性錯誤;t為移位性錯誤)。測試完成后可得到以下指標,即縱向時間(為測試A和B用時之和)、橫向時間(測試C用時x[80/(80-o-a)]),縱橫向用時比(橫向用時/縱向用時)、總錯誤數(shù)(s+o+a+t)。記錄縱向時間、橫向時間、計算縱橫向用時比及錯誤數(shù),查表獲得百分位,≤15%為異常。2.快速命名和快速交替刺激測試(RAN/RAS)[5]快速自動命名測試和快速交替刺激測試(RAN/RAS) 用于測試感知視覺信號的能力以及大腦整合視覺和言語過程的速度。RAN/RAS 測試包含4個RAN測試(物體、顏色、數(shù)字和字母) 和2個RAS測試(2列數(shù)字和字母,3列字母、數(shù)字和顏色)組成。測試盡可能快速準確地命名所看到的圖案,記錄時間、錯誤數(shù)和自我糾正的個數(shù)。自我糾正個數(shù)不能按錯誤計算,計算所得原始分,查表獲得百分位,≤15%為異常。
四、統(tǒng)計方法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EpiData3.1軟件雙錄入,并通過邏輯檢查程序對數(shù)據(jù)進行核對。計量資料用(±s) 表示,計數(shù)資料用構成比或率表示。定量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運用SPSS20.0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一、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兒童發(fā)育性眼動測試結果,見表1。
隨著屈光不正程度的加重,發(fā)育性眼動測試的縱向和橫向時間測試、時間比及錯誤數(shù)的異常檢出率逐漸增加,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二、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兒童快速命名測試結果,見表2。
隨著屈光不正程度的加重,快速命名測試的物體命名測試、顏色命名測試、漢字數(shù)字命名測試、漢字命名測試及數(shù)字漢字交替命名測試、數(shù)字漢字顏色交替命名測試異常檢出率逐步增大,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表1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兒童發(fā)育性眼動測試結果[n(%)]
表2 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兒童快速命名測試結果[n(%)]
視知覺在心理學中是一種將達到眼睛的可見光信息解釋,并用其來計劃和行動的一種能力。視知覺是從眼球接收到視覺刺激后,一路傳達到大腦的接收和辨認過程。視知覺包含了視覺的接收和視覺的認知兩個部分[6]。視覺接收的前提是視覺通路的完整性,它包括眼球的結構、視敏度和屈光狀態(tài)。視覺認知包括視覺效率和視覺信息的處理。視覺效率包括調節(jié)、雙眼視覺和眼球運動;視覺信息的處理包括辨別力、空間意識、記憶和與其他感官的整合[7]。因此,應用發(fā)育性眼動測試和快速命名測試,對不同程度屈光不正兒童進行視覺效率和視覺信息處理的評估,以反映其視知覺的發(fā)育情況。對本文研究的評估結果進行統(tǒng)計分析顯示,發(fā)育性眼動及快速命名測試的異常檢出率隨著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大而增高,由此可見,兒童屈光不正可能是影響其視知覺發(fā)育的危險因素之一,并且隨著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大而增高。發(fā)育性眼動(DEM) 測試主要評估眼球運動控制,它與閱讀成績和視覺處理速度有關,眼球運動障礙可表現(xiàn)為閱讀是跳行、移字和遺漏??焖倜饕獪y試感知視覺信號的能力以及大腦整合視覺言語過程的速度,準確并快速地命名能預示非常好的閱讀能力。因此,視知覺是學習過程中的基本因素[8]。視知覺障礙不僅僅是視力的低常與喪失,而且還可出現(xiàn)學習障礙、遲緩的感覺、社會情感的發(fā)育異常、生活質量下降等,而且兒童時期視知覺發(fā)育缺陷所引起的學習障礙癥狀可保留到青春期和成年人的生活。我國視知覺缺損的發(fā)病率5%~7%[9],因此早期評估并及時的干預訓練,可減輕相關的癥狀體征,對提升其日后的生活質量,對兒童個人,家庭和社會來說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屈光不正為弱視中常見的類型,占弱視比例的64%左右[10]。弱視是一種發(fā)育性的空間視覺紊亂,常導致視皮質的物理改變和形覺損害[11]。而在屈光不正中,任何徑線遠視大于3.50D,任何徑線近視大于3.00D,在90°或180°方向散光大于1.5D,斜軸散光大于1.00D為弱視發(fā)生的危險因素[12]。本研究中,隨著屈光不正程度的增大,發(fā)育性眼動及快速命名的異常檢出率逐漸增高,由此可見,弱視與視知覺之間有一定的相關性,本研究沒有將弱視單獨列出,在以后的研究中,我們將進一步關注弱視兒童的視知覺問題。視力的低常能夠引起家長的重視,但是由于視知覺功能異常而導致的學習障礙,就往往被忽略,經常將其歸結為主觀上的不努力,這就需要提高全社會對學習障礙和視知覺問題的認知度[13]。因此對于屈光不正的兒童,在積極進行屈光不正矯正的同時,建議進行視知覺功能的評估,對異常者給予早期的干預,讓人們認識視知覺的重要性,讓大家一起關注視力,更要關注視知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