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衛(wèi)國,劉兢文,王海華,程明凱
(溫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河南 溫縣 454881)
溫麥28 是溫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以周麥16 為母本、新麥18 為父本雜交選育而成的高產穩(wěn)產、矮稈抗倒、抗病廣適型小麥新品種[1]。2014 年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豫審麥2014021。該品種為半冬性中熟品種,具有高產穩(wěn)產、矮稈抗倒、抗病廣適、籽大粒飽、品質優(yōu)良、商品性好等特點,尤其是田間綜合性狀好,根系活力強,葉功能期長,耐后期高溫,熟相好;品質指標達到優(yōu)質中筋標準[1]。
為進一步探索其高產優(yōu)質栽培技術,充分發(fā)揮溫麥28 小麥新品種的增產增效作用,實現(xiàn)良種、良法協(xié)調配套,使該品種經濟、社會和生態(tài)效益最大化,進行不同播期、播量及種植方式對溫麥28 的產量影響研究。
供試小麥品種為溫麥28,由溫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提供。
該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設計,3 次重復,播期處理設置為10 月5 日(A1)、10 月10 日(A2)、10 月15 日(A3)、10 月20 日(A4);播量試驗分別設置為75 kg/hm2(B1)、112.5 kg/hm2(B2)、150 kg/hm2(B3)、187.5 kg/hm2(B4);種植方式為17 cm(C1)、20 cm(C2)、23 cm(C3)、26 cm(C4)等行距種植,共計16 個處理:A1B1C1、A1B2C2、A1B3C3、A1B4C4、A2B1C2、A2B2C1、A2B3C4、A2B4C3、A3B1C3、A3B2C4、A3B3C1、A3B4C2、A4B1C4、A4B2C3、A4B3C2、A4B4C1。小區(qū)長9 m,寬1.5 m,小區(qū)面積13.5 m2。
試驗地設在溫縣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南地,土質兩合土,地力中等偏高。前茬玉米收獲后,秸稈還田同時施尿素150 kg/hm2,旋耕前施三元復合肥(14-16-15)750 kg/hm2,甲基異柳磷顆粒30 kg/hm2拌細土撒于垡頭;拔節(jié)期追施尿素150 kg/hm2。除播期、播量按試驗要求進行外,其他田間管理同一般大田管理。
從表1 可以看出,處理8(A2B4C3)產量水平最高,產量為8 314.5 kg/hm2;其次是處理12(A3B4C2),產量為8 292.0 kg/hm2;再次是處理11(A3B3C1),產量為8 286.0 kg/hm2;其他依次是處理15(A4B3C2)、處理6(A2B2C1)、處理16(A4B4C1)、處理7(A2B3C4)等。不同播期間、不同播量間、不同種植方式間產量差異較為明顯。從播期上看,10 月10 日(A2)、10 月15 日(A3)播種,溫麥28 產量水平較高;從播量上分析,150 kg/hm2(B3)、187.5 kg/hm2(B4)播量,產量水平較高,其次是112.5 kg/hm2(B2)播量,產量水平也較高。從種植方式上看,20 cm 行距(C2)、17 cm 行距(C1)產量水平較高。
在10 月5 日(A1)播期早的情況下,無論播量大小、采取何種種植方式,對產量均有影響,且產量水平較低。在10 月20 日(A4)播期晚的情況下,隨著播量的減少產量整體呈下降趨勢。而在播期相對適宜的情況下,合理加大密度、縮短行距(17~20 cm),產量較高,這也是提高小麥產量的主要措施。
從表1 可以看出,播期10 月10 日(A2)、10 月15日(A3)處理間的穗數差異不明顯,但播期10 月10 日(A2)穗數高于播期10 月15 日(A3);在播期相對適宜的情況下,種植方式在20 cm行距(C2)時,穗粒數較多。綜上,A2B4C3、A4B3C2處理產量三要素表現(xiàn)突出,與其產量結果一致。
表1 不同處理溫麥28 產量及產量三要素
由表2 可以看出,播種期不同,各生育階段所經歷的天數不同,隨著播種期的后移,生育進程也呈現(xiàn)后移,各播期處理抽穗期和成熟期間相差1~2 d,差異不明顯;而不同播量和不同種植方式對各生育時期的影響不明顯。在播期10 月10 日(A2)、10 月15 日(A3)播種的處理越冬群體、最高群體較為適宜,在10 月20日(A4)播期稍晚,75 kg/hm2(B1)、112.5 kg/hm2(B2)播量稍小的情況下,越冬群體和最高群體偏??;隨著播種期的推遲,加大播量對越冬群體、最高群體的形成較為有利。從凍害情況看,10 月5 日早播的出現(xiàn)輕微葉尖受凍發(fā)黃現(xiàn)象,其他播期未出現(xiàn)凍害,表明在河南地區(qū),溫麥28 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和抗凍性。
表2 不同處理溫麥28 生育時期
溫麥28 在河南的適宜播種期為10 月10—15日,適宜播量為150~187.5 kg/hm2,適宜種植方式為17~20 cm 等行距種植。具體播期、播量及種植方式應根據整地情況、氣候條件及當地土壤肥力確定??傊?,適期、適量播種及采取合理的種植方式有利于安全越冬和培育壯苗,提高有效分蘗、穗數,為創(chuàng)造高產或超高產打下良好基礎[2-4]。
本試驗僅為初步試驗結果,溫麥28 的適宜播種期與最佳播量不同年際間、不同地區(qū)會有所差異,仍需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