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齊良
(當涂縣環(huán)境保護監(jiān)測站,安徽 馬鞍山 243100)
石油類是地表水質(zhì)量標準中常見的環(huán)境質(zhì)量控制因子,它對水的色、味、含氧量有較大影響,油膜會影響空氣與水體氧的交換,易造成缺氧和水質(zhì)惡化。另外,石油類也是有毒有害物質(zhì),油類通常由多種烴類物質(zhì)組成,是一種復雜的混合物,這就增加了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準確測定它在水中含量的難度。本文從萃取劑的脫芳處理、萃取時間、破乳時乙醇的加入量和脫水吸附方式進行實驗論證,并提出測定石油類在上述四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優(yōu)化操作,減少影響因素,提高分析質(zhì)量和效率。
在酸性的條件下(pH<2),水樣中的油類物質(zhì)用正己烷萃取,得到的萃取液含有一定水分,用無水硫酸鈉脫水,動植物油類等極性物質(zhì)再用硅酸鎂吸附去除,得到的萃取液在225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吸光度值與石油類含量符合郎伯—比爾定律[1]。
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TU-1901)、分液漏斗、錐形瓶、振蕩器、實驗室常用器皿。
(所有藥品按HJ970—2018方法準備和處理)正己烷(3個不同廠家)、無水乙醇、硫酸、無水硫酸鈉、硅酸鎂、HJ標準油(海洋環(huán)境監(jiān)測石油成分分析標準物質(zhì),1 000 mg/L)、石油類使用液(用1 000 mg/L的HJ標準油,取5.0 mL到50 mL的容量瓶,用正己烷稀釋定容成100 mg/L的石油類使用液)、食用菜籽油。
方法中規(guī)定,正己烷使用前于波長225 nm處,以水做參比來測定透光率,透光率大于90%方可使用,否則需進行脫芳處理。脫芳處理的方法:將正己烷和硫酸按(體積比20∶1)加入1 000 mL分液漏斗,萃取10 min,硫酸相棄去,重復上述操作,直至硫酸相近無色。再用蒸餾水萃取3次,至透光率大于90%即可[2]。加入濃硫酸引入磺基,使正己烷中的芳烴類發(fā)生磺化反應,進入硫酸相分離。
下面對3個廠家4種批號透光率低于90%的正己烷進行脫芳處理,不同酸洗次數(shù)后的透光率結(jié)果見表1。
表1 不同酸洗次數(shù)對正己烷透光率的影響
結(jié)果顯示,試劑中正己烷批號不同,萃洗的效果也不同。如果萃洗的效果不理想,可增加酸洗次數(shù)。透光率達到85%以上的,正己烷酸洗2次可達要求,透光率在80%左右的,正己烷酸洗3~4次可達要求。
石油類測定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是萃取過程。萃取振搖時間直接關系到萃取效果,萃取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分析結(jié)果。通過對空白水樣(分析室超純水)加標實驗,選擇振搖不同的時間(時間分1、2、3、4 min)進行實驗,檢驗最佳萃取時間。分別取三個空白水樣500 mL于三個1 000 mL的分液漏斗中,分別加入1 mL、2.5 mL、5 mL石油類標準使用液,加入25 mL正己烷,按實驗原理步驟萃取、脫水分析,每個樣品按不同時間重復萃取分析,結(jié)果見表2。
表2 不同萃取時間對實際樣品回收率的影響
結(jié)果顯示,萃取時間1 min,實際樣品的加標回收率較低;萃取時間2 min,各樣品的吸光度達到最大,加標回收率達到最高。隨著萃取時間的延長,回收率無明顯提升。在長時間萃取時,多次開啟旋塞放氣,水中輕質(zhì)油易揮發(fā),因此將萃取時間確定為2 min比較合理。
實質(zhì)上是消除乳狀液穩(wěn)定化條件,使分散的液滴聚集分層的過程。油類萃取液中有乳化現(xiàn)象,會對測定起到一定干擾作用。標準方法是在萃取時,向水樣中加入1~4滴無水乙醇進行破乳。乙醇加多會對石油類的測定產(chǎn)生影響,為驗證乙醇的破乳效果和其對測定結(jié)果的干擾程度,可以通過以下實驗:向一個較清潔的水樣1和兩個污染稍重的水樣2、水樣3按(HJ970-2018)方法萃取,每個水樣分別進行6次萃取,向萃取液中分別加入0、2、4、6、8、10滴乙醇,萃取液除去水相后,在波長225 nm處測其吸光度。不同用量的乙醇對樣品吸光度的影響見圖1。
圖1 不同用量的乙醇對樣品吸光度的影響
結(jié)果顯示,不加乙醇破乳,對污染的水樣影響稍大一些。清潔水樣加入2滴乙醇破乳效果很理想,污水加入3~4滴也能達到理想的破乳效果。從圖中可看出,乙醇不超過4滴,對樣品測定的吸光度可以忽略,加入到第四滴時,吸光度開始有增高趨勢。隨著用量增大,樣品的吸光度也逐漸增大,產(chǎn)生正干擾。因此用乙醇破乳時,用量要控制在0.2 mL(4滴以內(nèi))為好。
(HJ970-2018)中脫水和吸附主要有兩種方法。
(1)把萃取液轉(zhuǎn)移到加入3 g無水硫酸鈉的錐形瓶中,蓋好瓶塞,振搖數(shù)次,如無水硫酸鈉全部結(jié)塊,則要補加無水硫酸鈉,直至不結(jié)塊[3]。然后再次打開錐形瓶,加入3 g硅酸鎂,置于震蕩器上震蕩20 min,靜置沉淀,用底部墊上少量玻璃棉的玻璃漏斗過濾,待測。
(2)把萃取液通過已放置約10 mm(約9.8 g)厚度的無水硫酸鈉的玻璃漏斗(底部填塞少量玻璃棉)脫水,脫水后的萃取液再通過硅酸鎂吸附柱[4](內(nèi)徑10 mm,長約200 mm的玻璃層析柱內(nèi)填充高度約為80 mm(約10 g)的硅酸鎂)除去動植物油類,待測。通過以下實驗,用正己烷稀釋100 mg/L的石油類使用液得到10 mg/L石油類臨時標準物質(zhì),用兩個25 mL容量瓶分別加入10 mg/L石油類臨時標準物質(zhì)0.5 mL和1.0 mL,分別向每個容量瓶滴加10滴菜籽油,定容配制成不同濃度的正己烷溶液,經(jīng)脫水分離水分、吸附除去動植物油類后進行測定,測定結(jié)果見表3。
表3 兩種分離方式對樣品測定結(jié)果的影響
由表3可見,方法一的相對誤差為-7.0%~-4.0%,方法二的相對誤差為-10.0%~-6.0%,差別不顯著。方法一在錐形瓶封閉體系中完成,脫水和吸附可同時操作,減少了溶劑揮發(fā)和低沸點組分的油類損失,也減輕了對分析人員的健康危害。方法一的藥品用量比方法二少2~3倍,在兩種方式對測量結(jié)果無顯著差別的情況下,方法一可操作性更強,可批量操作,吸附效果好,優(yōu)選方法一。
通過對《水質(zhì) 石油類的測定 紫外分光光度法》中分析條件進行論證,我們可以得出正己烷,脫芳處理,可根據(jù)初始的透光率來確定酸洗次數(shù),萃取時間取2分鐘為好,這樣既保證了萃取效果,又提高了分析效率,還對破乳時乙醇的用量不超過4滴的原因進行了分析,對脫水及吸附方式提出了建議,以期對提高樣品分析的準確度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