賁英姿,陳晚琴,金愛琴,劉金祥,金 蕾
(1.如皋市人民醫(yī)院 兒科,江蘇 南通226500;2.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 兒科;3.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婦幼保健院)
微量元素如鐵、維生素B12(VitB12)、維生素A(VitA)和維生素E(VitE)等目前已用于早產兒并發(fā)貧血的預防和治療[1-3]。本研究通過觀察早產貧血兒血清VitA和VitE水平及其與貧血相關指標的關聯,探討VitA和VitE在早產兒貧血發(fā)生機制中的作用。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將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如皋市人民醫(yī)院出生的120例存活的早產兒作為研究對象,早產兒在出生一周后,在家長自愿參與并取得了知情同意后,將入組早產兒按照貧血患兒和非貧血患兒分為貧血組與非貧血組。其中女嬰66例,男嬰54例;出生體質量為900-2 500 g,平均體質量為1 668±205 g;胎齡28-36周,平均胎齡30.5±2.6周。排除標準:①新生兒溶血病和紅細胞增多癥;②如腦出血、胃出血等嚴重出血性疾??;③已進行輸血相關治療的患兒;④無消化功能不全、血液系統(tǒng)反應等用藥后不良反應;⑤出生后進行腸外營養(yǎng)的患兒;⑥嚴重先天畸形患兒;母親孕期疾病或藥物治療可能影響患兒血液系統(tǒng)及維生素水平。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采集頭皮靜脈血,在仰臥位下,取2 ml血,靜置5-10 min后,在離心機內1 500轉/min離心10 min,分離的血漿-70℃冰箱冷凍保存。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日立公司生產,型號為F820)檢測貧血相關指標,包括Hct、Hb、網織紅細胞(Ret)、網織紅細胞百分比(Ret-C)和血清鐵蛋白(SF),同時測量各組患兒的體質量進行比較分析。VitA和VitE水平采用日本島津熒光分光光度分析儀(日本島津公司生產,RF-1501型)檢測。
1.3 貧血以及微營養(yǎng)素缺乏診斷標準
貧血診斷標準:參考WTO貧血診斷標準和中國小兒血液學會議暫定的標準[4]。見表1。
微營養(yǎng)素缺乏指標:(1)VitA缺乏:血清VitA低于0.68 μmol/L;(2)VitE缺乏:血清VitE低于11.6 μmol/L。
表1 0-6歲嬰幼兒童貧血診斷標準(Hb)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6.0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例(%)]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兩組性別、孕周、出生體質量等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見表2。
2.2 兩組貧血指標比較
Hb、Hct、SF、RBC貧血組均明顯低于非貧血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et和Ret-C貧血組均明顯高于非貧血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見表3。
表2 兩組早產兒臨床資料比較
表3 兩組貧血相關性指標比較
2.3 兩組血清VitA和VitE水平比較
兩組血清VitA和VitE水平比較,貧血組早產兒明顯低于非貧血組早產兒,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血清VitA和VitE水平比較
2.4 貧血組VitA和VitE水平與貧血指標相關性分析
VitA和VitE水平和貧血相關指標Hct、SF、Hb存在正相關,與Ret存在負相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貧血組VitA和VitE水平與貧血相關指標的相關性
早產兒發(fā)生貧血的原因很多,除了患兒出現心肺急癥使用呼吸機,以及嚴重感染等需采血發(fā)生醫(yī)源性失血等因素外,還包括早產兒出生時自身血紅蛋白含量較低,促紅細胞生成素缺乏或成熟紅細胞較少,出生后由于先天不足消化功能差,導致VitB12、鐵、葉酸等物質攝入不足等因素。在治療方面,輸血能夠較快地糾正貧血表現,故臨床上對于早產兒早期貧血多采用輸血治療[5]。由于輸血會造成如引發(fā)變態(tài)反應和血源性感染等不良影響,VitA和VitE用于早產兒貧血,來預防早產兒貧血和增強早產兒的造血功能,以改善早產兒貧血,降低輸血治療的必要性[1,3,6-7]。
本研究對兩組早產兒的貧血相關指標進行檢測和比較分析,結果顯示,貧血組早產兒Hb、Hct、SF、RBC水平均明顯低于非貧血組,Ret和Ret·c貧血組早產兒均明顯高于非貧血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說明貧血早產兒的Hb、Hct、SF、RBC等的基礎水平要比非貧血早產兒低,且容易出現網織紅細胞升高的情況。
另外,本研究通過比較貧血和非貧血兩組早產兒VitA和VitE的變化,發(fā)現兩者在貧血組早產兒血清的含量較對照組明顯偏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相關性分析,發(fā)現VitA和VitE水平和貧血相關指標Hct、SF、Hb存在正相關,與Ret存在負相關,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維生素A和維生素E水平和新生兒貧血具有一定關系。
維生素A為人體必須的微營養(yǎng)素之一,它主要在妊娠晚期,透過胎盤屏障,到達胎兒體內,但在足月之前維生素A仍處于較低水平,早產兒就更加缺乏[8]。維生素E的生理功能主要為抗氧化劑和細胞膜組成成分,可清除氧自由基,減輕細胞膜的過氧化反應,從而使細胞膜保持完整和穩(wěn)定,微生素E缺乏由于紅細胞膜受到損害,可出現溶血。由于早產兒維生素E基礎水平低,消化功能差、喂養(yǎng)困難等,導致溶血性貧血的發(fā)生[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