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頔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中醫(yī)醫(yī)院兒科,黑龍江哈爾濱 150076
糖尿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內分泌系統(tǒng)疾病,兒童的發(fā)病率較高。由于體內胰島素缺乏,因此急需胰島素補充醫(yī)治。Ⅰ型糖尿病常呈急性發(fā)作,若治療不及時容易導致患兒酮癥酸中毒等并發(fā)癥,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安全。但患兒在采取藥物治療時極易產(chǎn)生不良反應,對患兒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相關研究人員在不斷探索最新的治療方式,不但能夠起到效果,還能預防不良反應或者并發(fā)癥。 對此,研究針對小兒Ⅰ型糖尿病應用門冬胰島素和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治療,效果較為顯著,因此,該次研究采用門冬胰島素與甘精胰島素聯(lián)合治療小兒Ⅰ型糖尿病,將該院2018 年1—12 月收治的小兒Ⅰ型糖尿病86 例作為研究對象,探究其治療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研究該院收治的86 例小兒Ⅰ型糖尿病患兒,將患兒隨機分為聯(lián)合2 組和單純1 組,每組43 例。 聯(lián)合2組男 22 例,女 21 例;年齡 3~12 歲,平均(6.25±2.42)歲;病程 1~3 年,平均(2.28±0.24)年。 單純 1 組男 23 例,女20 例;年齡 3~11.5 歲,平均(6.12±2.13)歲;病程 1~3.5年,平均(2.36±0.95)年。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倫理委員會知曉該次研究后討論通過,并且患者及其家屬在知情同意書上簽字。
納入標準:患兒診斷為小兒Ⅰ型糖尿病;癥狀符合;患兒及家屬同意該次研究。
排除標準:患兒合并嚴重其他器官或系統(tǒng)疾??;患有2 型糖尿病或者合并內分泌失調。
兩組患兒于該院確診為Ⅰ型糖尿病并入院治療后均給予常規(guī)檢查,并施加抗凝、低血脂等治療,同時針對患兒病情制定相關護理方案,例如為患兒制定飲食方案、用藥護理,告知相關注意事項[1]。 單純1 組患兒予以門冬胰島素治療,治療方法為,于患兒早、晚進食的前30 min 時對患兒注射門冬胰島素,使用劑量為0.8~1.0 U/(kg·d),總共治療 12 周;聯(lián)合 2 組使用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治療,于患兒早、晚進食的前30 min 注射門冬胰島素,注射劑量與單純1 組一致,于患兒睡覺之前注射甘精胰島素,使用劑量為3 mL,治療時長12周[2]。 在治療過程中密切觀察患兒生命體征,對患兒家屬定期普及健康知識及護理知識,予以健康教育及護理教育,對兩組均患兒進行隨訪3 個月,觀察患兒治療效果[3]。
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指標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 2 h 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治療后,比較兩組低血糖發(fā)生率、胰島素用量及治療滿意度。
采用SPSS 24.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用頻數(shù)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 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兒 FPG、2 hPG、HbA1c、TG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lián)合2 組患兒FPG、2 hPG、HbA1c、TG 水平均低于單純 1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1。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兒治療前后血糖、血脂水平比較()
組別聯(lián)合 2 組(n=43)單純 1 組(n=43)t 值P 值FPG(mmol/L) 2 hPG(mmol/L) HbA1c(%) T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10.45±1.32 10.43±1.26 0.072 0.943 6.45±0.45 8.45±0.41 21.543<0.001 14.32±2.48 14.78±2.41 0.872 0.386 8.14±1.45 9.95±1.78 5.170<0.001 9.49±1.46 9.43±1.73 0.174 0.862 7.32±1.45 8.94±1.14 5.759<0.001 2.94±0.14 2.95±0.15 0.320 0.750 1.31±0.56 2.07±0.62 5.965<0.001
治療后,聯(lián)合2 組低血糖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單純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2。
表2 兩組治療后患兒低血糖發(fā)生率比較
治療期間, 聯(lián)合2 組患兒胰島素用量明顯低于單純 1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后患兒胰島素用量比較[(),U]
表3 兩組治療后患兒胰島素用量比較[(),U]
組別胰島素用量聯(lián)合 2 組(n=43)單純 1 組(n=43)t 值P 值46.28±4.32 49.65±4.33 3.613 0.001
治療后, 聯(lián)合2 組治療滿意度顯著高于單純1 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 4。
表4 兩組患兒治療后滿意度比較[n(%)]
Ⅰ型糖尿病經(jīng)常發(fā)病于兒童,臨床表現(xiàn)多數(shù)為多飲多食多尿、體重降低等情況,嚴重影響兒童的機體功能和身體發(fā)育,并且兒童Ⅰ型糖尿病同樣會引起腎病、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并發(fā)癥,對兒童的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威脅[4]。 當前臨床較為常見的治療方式為糖尿病強化治療,使用藥物一般是胰島素,即便具有有效的療效,但是幼兒與成年人不同,身體還處于發(fā)育階段,機體各項指標水平會出現(xiàn)變化, 因此在控制血糖水平時會存在一定難度[5]。Ⅰ型糖尿病患兒體內不存在足量的胰島素,并且胰島功能會隨著病情的惡化而逐漸衰退, 甚至衰竭,導致其難以控制血糖水平;由于患兒體內缺乏相關的用于調節(jié)血糖的組織,或者組織發(fā)育不完善,身體分泌出來的胰島素難以滿足輸出的肝糖原,因此患兒體內的血糖水平會存在較大的波動,在空腹狀態(tài)下的血糖水平依舊高出標準,最終形成Ⅰ型糖尿病,臨床對此采取補充基礎胰島素治療手段[6]。
門冬胰島素是一種速效胰島素類似藥物, 能夠彌補短效胰島素的缺陷,門冬胰島素應用一種生物技術,該藥物的作用機制是利用藥物中的因素代替原本人體中的物質,促進人體中胰島素的分泌,改善藥代動力學,調整血液內胰島素濃度至接近就餐時生理胰島素濃度[7]。甘精胰島素是一種長效胰島素類似藥物,作用機制是將藥物中的甘氨酸代替人體內的某氨酸,同時在相關組織之內使用藥物添加機體缺乏的因子,并且該藥品當中還附加了鋅,它的作用是穩(wěn)定并增強藥效,該藥物也是通過注射,在刺入的位置由于藥物質量和密度大,能夠進行沉淀,沉積下來的胰島素可以均勻等量釋放,并且釋放的水平與正常的水平一致。通過結合兩種不同效果的胰島素藥物,對患兒的糖尿病進行治療,使患兒體內胰島素濃度處于正常水平,進而調節(jié)其血糖水平,并在并發(fā)癥方面提供有效的抑制作用,聯(lián)合治療展現(xiàn)出較好的療效[8]。
該次研究對小兒Ⅰ型糖尿病使用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前,兩組患兒FPG、2 hPG、HbA1c、TG 水平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聯(lián)合 2 組 FPG、2 hPG、HbA1c、TG 水平均低于單純1 組;治療后,聯(lián)合2 組低血糖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單純1組,聯(lián)合2 組胰島素用量低于單純1 組,聯(lián)合2 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單純 1 組(P<0.05)。 結果表明,對小兒Ⅰ型糖尿病使用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治療,比單純使用門冬胰島素治療效果更加顯著,相比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也會顯著降低,能夠長期維持患兒體內分泌胰島素劑量,保證患兒機體胰島素水平處于正常范圍, 調節(jié)患兒血液血糖濃度,控制患兒各項血糖指標水平,例如FPG、2 hPG、HbA1c、TG 水平等[9]。 對Ⅰ型糖尿病患兒治療還包括相應護理手段,例如心理護理、飲食護理、運動護理等,進一步提升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治療效果[10]。
綜上所述,使用門冬胰島素+甘精胰島素治療小兒Ⅰ型糖尿病,治療效果較好,其表現(xiàn)在于將患兒體內的胰島素濃度提高,讓其具有充足的胰島素能夠溶解血液中的糖類物質,降低血糖濃度,進而調節(jié)血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