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榮
摘 要:據(jù)考古資料發(fā)現(xiàn),陶器最早出現(xiàn)在公元前6000年左右,陶器的發(fā)明是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的標志。陶器的發(fā)明與陶瓷制造業(yè)的發(fā)展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使人類定居生活更加穩(wěn)定,標志著人類從以采集、漁獵活動為基礎的遷徙生活過渡到定居生活,在人類歷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隨著陶瓷制造業(yè)的發(fā)展,逐漸出現(xiàn)了彩陶,即陶器繪畫。這些精美的陶器是新石器時期遺留下的重要的文化遺產,陶器繪畫反映了原始居民的日常生活、經濟生活、宗教文明以及圖騰文化等。根據(jù)其繪畫紋飾、地區(qū)等因素的不同,對后世研究新石器時期的經濟文化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此外,對我國的繪畫藝術史研究、陶器歷史研究都有著重大意義。文章主要通過對新石器時期陶器繪畫的分布地區(qū)、工藝條件、藝術表現(xiàn)、文化內涵寓意以及影響意義等方面進行闡述,從而提出對新石器時期陶器繪畫藝術的觀點認識。
關鍵詞:新石器時期;陶器;繪畫
恩格斯曾經說過:“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編制的或木制的容器涂上黏土,使之能夠耐火而產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編織物上燒成的,后來就直接用泥制坯燒制了?!碧掌髯钤绯霈F(xiàn)于公元前6000年左右,那時的原始居民只能采用各種天然材料,如木頭、石頭、骨頭等制作成木器、石器、骨器以滿足人們的生活需要。泥土通過燒制發(fā)生了質的變化,生成了陶。而陶器的發(fā)明大大促進了生產力的發(fā)展,改變了人類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使人類的定居生活更加穩(wěn)定。同時,陶器工藝的逐步發(fā)展也使其成為記錄日常生活的繪畫工具。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生動反映了原始居民的經濟文化生活,也展現(xiàn)了新石器時期的宗教文化色彩,為后人研究新石器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1 陶器繪畫分布地區(qū)
在新石器時代,人們主要聚居在水資源豐富、自然條件優(yōu)越的地區(qū),因此大多住在黃河、長江流域附近,從而導致陶器繪畫主要在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開展。在黃河流域,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陶器繪畫藝術,河南、陜西、山西、河北南部以及甘肅東部是仰韶文化重點發(fā)展的地區(qū),仰韶文化創(chuàng)造于此并流行于此地。除此之外,還有受仰韶文化影響極大的馬家窯文化陶器繪畫藝術、半坡類型與廟底溝類型的陶器繪畫藝術,都是當?shù)刂奶掌骼L畫藝術。在長江流域,藝術分類較少,浙江河姆渡文化的陶器繪畫藝術比較卓著。在不同地域條件的影響下會形成不同的陶器繪畫藝術,這些都對后世繪畫藝術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且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繪畫藝術與技術。
2 陶器繪畫的工藝條件
新石器時期,先民的生產生活并不發(fā)達,大多利用自然材料維持著起居生活。在陶瓷制造業(yè)方面,工藝條件也不是很理想,但是在基本的陶器造型、燒成方式、陶瓷彩料、繪畫工具方面比較完善,有了一定的發(fā)展。
2.1 陶器造型
在新石器時期,陶器的造型已經發(fā)展得較為完備,一般包括口、頸、肩、腹、脛、足等多個部分,甚至有些陶器的構成更復雜。此外,據(jù)考察,在黃河流域出土的陶片中鐵的含量比黃土高,但氧化鈣的含量卻比黃土低,由此說明當時已經存在泥土的處理方式,為陶器制造做輔助。
2.2 燒成方式
在新石器時期,陶器的燒成方式主要包括平地堆燒與窯燒兩種。平地堆燒是一種比較原始的燒成方式,其操作方法是將柴放置平地燃燒,這種方式雖方便,但熱量不易集中。窯燒是指將未成形的陶器放置到一個布袋型的窯中,再通過其他通道向里邊注火,保證熱量的集中。據(jù)調查,新石器時期陶器燒制溫度在900~1050攝氏度。
2.3 陶瓷彩料
在新石器時期,陶器的彩料主要包括紅色、黑色、白色三種,主要來源于石塊。
2.4 繪畫工具
新石器時期,通過在長江流域出土的陶器來看,繪畫工具主要是硬質尖狀物;而在黃河流域附近出土的陶器從繪畫上看,其繪畫工具應與毛筆有關,勾勒出纖細的線條以保證繪畫的美觀。
3 陶器繪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
新石器時期陶器繪畫的主要內容大多是對當時的自然狀況、社會生活、精神生活的反映,承載著先民的精神文化和思想感情。先民通過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在陶器上繪出。關于陶器繪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主要包括寫實、寫影、變形三種。
3.1 寫實
寫實即描寫先民的實際生活狀態(tài)、自然狀況,將自己所處的真實環(huán)境描繪出來。如在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出土的豬紋陶缽就真真切切地描繪了新石器時期豬的形態(tài),肥胖的身軀、短短的尾巴、拱嘴的神態(tài),反映了當時先民與家豬的頻繁接觸。
3.2 寫影
寫影即利用影子般的畫法,忽略物體或景象的具體特征,不將其形象的細節(jié)描繪出來,而是用簡單的毛筆勾勒的筆法將物像的神韻表現(xiàn)出來,進而達到生動形象的效果。如彩陶缽繪鳥紋并沒有描繪鳥兒細致的羽毛、眼睛等,只是簡單描繪了鳥兒展翅飛起的樣子,雖不具體形象,但將鳥兒的動作完全展現(xiàn)出來。①這種表現(xiàn)形式需要畫者有流動順暢的繪畫功底,可以將物像的靈魂勾勒出來,使繪畫物像活靈活現(xiàn)。
3.3 變形
變形即改變原有的規(guī)規(guī)矩矩的畫法。隨著陶瓷制造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繪畫藝術表現(xiàn)形式逐漸發(fā)生改變,出現(xiàn)了一些創(chuàng)新性的思路—變形,即在原畫法基礎上增強了繪畫的抽象性、幾何圖形性,導致繪畫失去了寫實、寫影的具體性,抽象性的畫法帶有粗獷派的特點,整體的線條結構較為抽象、混亂。這種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轉變應該與巫術有關,抽象化畫法很符合巫術的思維方式,如咒語等,反映了巫術對先民生活的重大影響。
4 陶器繪畫的文化內涵及寓意
在新石器時期,先民在陶器上的繪畫內容大都帶有精神層面的文化色彩,不同的紋飾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內涵。由于當時陶器上的繪畫內容都是先民一筆一筆描繪上去的,其圖案大多是當時的自然狀況、經濟文化生活或者圖騰,這些內容都反映了當時的事物、景象,甚至根據(jù)陶器繪畫可以看到某一事物的發(fā)展過程。陶器繪畫的不同內容、紋飾都體現(xiàn)著不同的文化內涵及寓意。
4.1 圖騰崇拜
圖騰崇拜是新石器時期流行的一種宗教崇拜現(xiàn)象,在原始社會中人們會將一種指定的動物、植物當作圖騰,將其當作自己的精神寄托、思想寄托,不同的動物、植物有不同的寓意。如在黃河流域的仰韶文化中,有半坡類型的魚紋紋飾、廟底溝類型的鳥紋紋飾以及馬家窯文化中的人蛙紋紋飾,都是圖騰崇拜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著先民對魚、鳥、蛙等動物的生靈崇拜。②除此之外,有專家認為陶器繪畫中出現(xiàn)的云雷紋、波狀文、三角紋、圓點紋等都是對蛇的形狀的模擬,體現(xiàn)了先民對蛇的崇拜。
4.2 生殖崇拜
在新石器時期,生殖繁衍被先民視作帶有靈性的活動。生殖生產是當時制約人類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壯大氏族的唯一方法。新石器時期的居民崇拜自然界中動、植物旺盛的繁殖力,并對生殖器官加以崇拜。因此,他們會將一些生殖力強盛的動、植物描繪在陶器上,從而借助這些來實現(xiàn)自己氏族的強大。如半坡類型的標志性紋飾魚紋便體現(xiàn)了先民生殖崇拜的思想,在原始社會,由于魚有極強的繁衍能力,被先民當作生殖繁衍強盛的象征,表現(xiàn)了先民對于氏族興旺、綿延后代的美好愿望。
4.3 巫術
巫術是試圖借助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對人或事物施加影響甚至控制的一種方術,其極具神秘色彩和超自然力量。在新石器時期,人們的思維方式并不成熟,依舊采取原始思維方式,存在著各種圖騰崇拜和宗教信仰,這種神靈崇拜的社會現(xiàn)象導致了巫術的出現(xiàn)。為了加強與神靈的溝通,實現(xiàn)氏族的繁衍發(fā)展,各種巫術的儀式被創(chuàng)造出來。馬家窯文化遺址便出土了一個陶器,內部描繪有舞人,具有頭飾和尾飾,許多專家認為其代表著新石器時代的生殖崇拜的巫術儀式。
4.4 經濟文化生活反映
先民居住的生活環(huán)境對陶器繪畫的創(chuàng)作有很大影響,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與先民的經濟文化生活密不可分。當時先民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生活場景給了其極大的創(chuàng)作靈感,因此先民會在陶器上將身邊的景物、景象描繪出來。如半坡類型的魚紋紋飾、人面魚紋,形象地將魚的形象以及人們打魚的場景描繪出來。除此之外,浙江河姆渡文化遺址曾出土過多個帶有豬、鳥等動物的陶器,這些紋飾都反映了當時的生產生活方式及社會景象。③
4.5 審美觀的體現(xiàn)
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紋飾中融入了先民獨特的審美觀。在新石器時期,景物、事物是有限的,但繪畫內容是無限的,先民在居住環(huán)境有限的景物、事物的基礎上,融合自己無限的遐想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美麗的線條、紋飾,表達其情感思想。如馬家窯文化中的鯢魚造型就體現(xiàn)了先民獨特的審美,鯢魚形象逼真,好似正在爬行,紋飾從形象到抽象體現(xiàn)了先民審美意識的發(fā)展。
5 新石器時期陶器繪畫的意義
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藝術對于后世具有多方面的影響。首先,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大多描繪的是當時的社會生活場景、景物,為后世對新石器歷史的研究提供了寶貴資料;其次,新石器時期的繪畫藝術是中國美術史的開端,使后人從當時的紋飾筆畫體會到先民的審美觀以及創(chuàng)造美的情感思想;最后,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通過其內容的描繪反映了當時的時代思想,讓后人感受到了當時圣靈崇拜、天人合一的思想潮流。
5.1 中國美術史的開端
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是中國美術史的開端。先民對于繪畫、紋飾的創(chuàng)造是純粹的自由發(fā)揮、自由創(chuàng)造,沒有繪畫技術的理論指導,將心中所想直接描繪到陶器上。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體現(xiàn)了形式美的特點,利用一根根線條展現(xiàn)了繪畫藝術中的統(tǒng)一與錯雜、對稱與平衡,并將繪畫與陶器融為一體,①體現(xiàn)了先民的審美觀,為后世美術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
5.2 體現(xiàn)了時代思想
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體現(xiàn)了當時的思想潮流,先民將思想感情通過陶器繪畫的方式表現(xiàn)出來。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大多將自然與人民生活結合在一起,體現(xiàn)了當時天人合一的思想潮流。雖然這種思想在北宋才被提出,但通過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不難發(fā)現(xiàn),早在新石器時期天人合一的思想已經出現(xiàn),并且對當時人們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大多體現(xiàn)著人與物的相融,體現(xiàn)著超自然的境界,物我唯一,物我相融。
5.3 反映新石器時期生活狀況
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反映了當時的經濟文化生活,先民在創(chuàng)作時將身邊的景象、景物描繪在陶器上,如打魚、打獵的情景在陶器繪畫中均有體現(xiàn),反映了當時的生產生活。②除此之外,許多動物、植物的出現(xiàn)都反映了新石器時期存在的生物。通過觀察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我們可以看到新石器時期的居民生活狀態(tài)、自然狀況,這些都為后世研究新石器時期的歷史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許多陶器的出土和研究證明了專家的猜測,為一些史實提供了證據(jù),讓后世對新石器時期的猜想成為事實。
6 結束語
綜上所述,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對后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大大改變了人類的生產生活方式,使定居生活更加穩(wěn)固。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主要在黃河流域及長江流域生產發(fā)展,并根據(jù)不同的地域文化形成了不同的陶器文化。當時陶器的工藝條件并不成熟,但在陶器造型、燒成方式、陶瓷彩料以及繪畫工具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發(fā)展,可以滿足當時的陶器繪畫藝術發(fā)展需要。在陶器繪畫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上,出現(xiàn)了寫實、寫影和變形三種,反映了先民的陶器繪畫方式的發(fā)展,也體現(xiàn)著先民審美觀的變化。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蘊含不同的文化內涵及意義,反映先民的思想特點,展現(xiàn)了當時的經濟文化生活,體現(xiàn)了圖騰崇拜、生殖崇拜以及巫術對新石器時期人民生活的重要作用。總而言之,新石器時期的陶器繪畫藝術對后世有著重要的影響意義,為后世對新石器時期的歷史研究提供了寶貴的歷史資料,對我國的歷史研究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是中國美術史的開端,為美術史的發(fā)展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