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俊卿 莫文天
摘 要:英國高等教育一直以悠久的歷史和優(yōu)質(zhì)的教育享譽全球。隨著現(xiàn)代高等教育國際化和市場化程度不斷加深,為了保持英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并進一步擴大英國高等教育優(yōu)勢,英國政府于2016年5月頒布了教學卓越框架(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旨在改善英國高校教學質(zhì)量,平衡教學與科研地位,改善學生就讀體驗,因此具有重大變革意義。同時,英國作為世界第二大教育輸出國,其國際學生以龐大的基數(shù)成為英國高等教育中極具特殊性的參與群體,而教學卓越框架的頒布對其信息搜集、擇校選擇、權益保護和就讀體驗等方面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關鍵詞:英國高等教育;教學評估;教育質(zhì)量;國際學生;教學卓越框架
中圖分類號:G649.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21)01-0055-07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1.009
Abstract:The UK higher education has long been known worldwide for its long history and high-quality education.With the deepening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marketization of modern higher education.the British government promulgated the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in May 2016 in order to maintain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influence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and further expand their advantages in the world higher education market.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framework aim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in the UK universities.balance the status of teaching and research.and improve students experience of schooling.Therefore.it has significant transformational significance.At the same time.as the worlds second largest exporter of higher education.the UK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become a very special participant group in British higher education with a large number of population.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framework has made great influence on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formation collection.choice of schools.and protection of rights and interests.
Key words:UK higher education ; teaching assessment;education quality; international student;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為了保持英國大學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進一步擴大英國高等教育的優(yōu)勢,英國政府于2015年7月宣布將對本國高等教育教學相關管理機構以及教學評價機制進行重大改革,建構以提高英國大學教學質(zhì)量為目標的 “教學卓越框架”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簡稱TEF)[1]。隨后,英國高等教育改革白皮書 《知識經(jīng)濟的成功 :教學卓越、社會流動和學生選擇》(Success as a Knowledge Economy:Teaching Excellence.Social Mobility and Student Choice)于2016年5月正式出臺[2],作為英國政府認證和評估高等教育的新的指導綱領,將評估重點由以研究成果為標準轉向以教學質(zhì)量為重點,第一次將高等教育教學質(zhì)量與撥款經(jīng)費相關聯(lián),意圖推動英國高等教育教學質(zhì)量卓越化發(fā)展并向社會各方提供相關評估信息。英國作為傳統(tǒng)教育強國,教育質(zhì)量舉世公認。依據(jù)世界經(jīng)濟與合作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OECD)的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國際學生占英國高等教育學生人口總數(shù)的18.5%,占OECD國際學生總數(shù)的13%,僅次于美國[3]。英國作為高等教育輸出強國,其頒布的TEF將不僅僅對本國學生產(chǎn)生影響,同時對國際學生在信息搜集、擇校選擇、權益保護和就讀體驗等方面也有著深遠的影響。
一、英國大學教學卓越框架
TEF是英國應對高等教育國際化、市場化發(fā)展趨勢以及國內(nèi)外壓力提出的以卓越教學為目標,圍繞教學質(zhì)量、學習環(huán)境和學業(yè)成果三個核心要素的評價體系[2]。TEF的頒布旨在推動英國大學教學質(zhì)量提升,同時在改善學生就讀體驗,調(diào)整英國高等教育的整體結構,以及引導大學均衡發(fā)展等方面都將產(chǎn)生不可小覷的影響。
(一)英國大學教學卓越框架提出的動因
1.英國高等教育發(fā)展的內(nèi)在需求
英國高等教育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基礎設施完備、教師科研水平高、教學理念先進等優(yōu)勢,使得英國一直作為全世界最熱門留學目的國之一,每年吸引了大批海外留學生慕名前往求學。在英國,海外留學生所繳納的學費及相關支出,已經(jīng)成為英國社會經(jīng)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據(jù)統(tǒng)計,在2015年,僅國際學生的學費收入對英國經(jīng)濟貢獻就高達13億英鎊[4]。然而,隨著中國等新興經(jīng)濟體的快速發(fā)展,國際留學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英國原有留學目的國的優(yōu)勢逐漸變小。再加上英國“脫歐”等政治因素的影響,英國在全球留學生市場中的份額不斷萎縮。鑒于如此嚴峻的形勢,英國高等教育機構需要通過提升教學質(zhì)量,吸引國際留學生,確保在全球留學市場中的競爭優(yōu)勢。
2.高等教育后大眾化時代要求
自1988年以來,英國政府進行了廢除雙軌制、開放高等教育市場等舉措,促進了英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的增長。在實現(xiàn)高等教育大眾化后已轉向“后大眾化”階段,從只服務一小批精英的高等教育走向更廣泛、更多樣、更開放的體系。據(jù)統(tǒng)計,1980年,英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僅有19%,而2016年英國在校生達231.8萬人,入學率增長到60%[5]。在英國高等教育“后大眾化”的轉型階段,學生作為高等教育消費的主體,并且有權維護自身的正當權益。學生開始愈加重視自己選擇的高等教育產(chǎn)品的消費體驗,對教學質(zhì)量和學習體驗以及學校對教學的關注度與支持度提出了新的要求。
3.英國大學中研究與教學地位失衡
雖然英國大學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有極高的聲譽,但是英國國內(nèi)社會對目前高等教育的詬病和質(zhì)疑卻從未停止,尤其是針對高等教育內(nèi)研究和教學地位失衡的現(xiàn)象。英國國內(nèi)社會各界認為英國大學過于重視科研而輕視教學,甚至不斷加強科研導向,直接導致大學教學的固有地位被蠶食。2014年,英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簡稱HEFCE)正式頒布“科研卓越框架”(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簡稱REF),以鼓勵英國大學提供高質(zhì)量的科學研究,并以該框架的評估結果作為科研撥款和大學排名的重要依據(jù)[6]。不可否認,REF推動了英國大學科研的發(fā)展,但同時也加重了英國高等教育長久以來“重科研輕教學”的傾向。目前,英國國內(nèi)的學生、家長以及企業(yè)雇主都在不同程度上對英國高等教育的質(zhì)量和水平提出質(zhì)疑,因此,英國政府提出了以提高教學質(zhì)量為目標的高等教育政策,以平衡科研和教學之間的關系。
(二)英國大學教學卓越框架的評價標準
TEF包含了教學和學習兩個維度內(nèi)多方面因素,旨在確定各種具體形式的卓越教學和學習體驗,根據(jù)一套統(tǒng)一的可視化的標準進行評價,其中包括規(guī)定性的三級指標內(nèi)容,以及高等教育提供者根據(jù)指標導向可補充的證據(jù)(見表1和表2)。目前,TEF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全過程評價為導向,以“基于證據(jù)”為準則,主要集中于教學質(zhì)量(teaching quality)、學習環(huán)境(learning environment)和學生學習成果(student outcomes & learning gain)等三個方面進行評估[2]。
需要具體說明的是,TEF中的評價標準是指向性的而不是規(guī)定性的,這意味著大學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各高等教育提供者可以結合自身具體辦學理念、特色和現(xiàn)實情況提交基于情景的材料來證明符合指標。并且,有些指標本身的指向性就要求大學必須進行基準化和語境化的調(diào)整,需要提供一些具體案例材料作為附加敘述。
(三)英國大學教學卓越框架的評價結果與應用
英國政府為了建立一個公開競爭的高等教育市場,讓已有和新加入市場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均在同一市場公平競爭,要求各校均進行注冊登記,并將高等教育機構分為已注冊(Registered)、已批準(Approved)以及批準撥款[Approved(Fee cap)]三類[2]。所有大學均須注冊,并可自主決定是否參加TEF評估。TEF的評估結果共分為三個等級,分別是 “卓越”(Outstanding)、“優(yōu)秀”(Excellent)和 “合格”(Meets Expectation) [2]。高等教育提供者可以申請不同的等級來選擇,以不同方式參與高等教育部門以及獲得不同類型的政府支持。
在第一年滿足高等教育質(zhì)量保障局(The 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簡稱QAA)質(zhì)量保障標準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將被評定為“合格”,但該評級有效期僅有一年。在第一年里,各大學均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費上限保持其原有的學費水平和貸款額度,并根據(jù)通貨膨脹率酌情提高學費[2]。
從第二年開始,大學可以根據(jù)自身情況,從 “卓越” “優(yōu)秀”與“合格”三個評價等級中任選其一進行申請,如果通過考核申請成功,高等教育提供者將最多可在三年內(nèi)保留該評價等級。在三年有效期的后期階段,將對高等教育提供者的資格進行審核以確定其是否繼續(xù)滿足資格[2]。需要說明的是,第二年的財政獎勵與第一年相同,獲得更高等級的大學在更大程度上獲得的是聲譽上的認可并非財政方面的獎勵。
TEF開始運行的第三年,其評估結果將成為受評大學獲得財政獎勵的重要依據(jù),不同等級的高等教育提供者將被批準不同幅度的學費調(diào)整區(qū)間以及貸款數(shù)額的增長。“合格”等級的大學將允許其依據(jù)物價指數(shù)的50%作為調(diào)漲學費的上限和貸款的數(shù)額;獲得“優(yōu)秀”和“卓越”評估等級的高等教育機構,則可以依據(jù)物價指數(shù)的100%來調(diào)整其學費上限和貸款數(shù)額[2]。整體而言,獲得更高評級的大學由所獲得的聲譽帶來的收益,要遠遠高于由評估所直接獲得的經(jīng)濟收益。
二、英國高等教育中國際學生的現(xiàn)狀
英國作為老牌教育強國,憑借其悠久的教育傳統(tǒng)和優(yōu)越的教育質(zhì)量在國際留學市場中占據(jù)了巨大的份額。從國際學生來源看,英國大學的國際學生主要來自中國、馬來西亞、美國、印度等國家[4]。英國高校國際學生分布于各個學科專業(yè)領域,其中商業(yè)與管理專業(yè)是目前最受歡迎的學科,約占留英學生總數(shù)的37.0%;其次是工程與技術領域,約占32.5%;在社會科學領域,約占19.3%[4]。對英國而言,大量的國際學生所帶來的經(jīng)濟價值,已成為英國經(jīng)濟的新增長點,僅以2015年為例,國際學生為英國帶來258億英鎊的財政收入[4]。
雖然英國目前在國際學生市場上成績斐然,但伴隨著國內(nèi)及國際形勢的劇變,其高等教育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zhàn)。2016年6月,英國全民公投決定“脫歐”?!懊摎W”將導致英國整個高等教育發(fā)生巨大變化,國際學生也無法置身事外。根據(jù)最新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在英求學的國際學生總數(shù)超過43萬人,其中歐盟學生近13萬人,非歐盟學生31萬人[4]。根據(jù)“脫歐”前的民調(diào)結果顯示,有47%參與調(diào)查的國際學生認為,英國“脫歐”將降低其選擇英國作為留學目的國以及學校的吸引力[7]。 “脫歐”之后,在英留學的國際學生普遍擔心學費和生活費會大幅上漲,跨國交流和未來就業(yè)也會遭到各種阻礙。“脫歐”后,由于失去歐盟方的資金贊助而造成的經(jīng)費短缺,英國的部分大學必然要對自己現(xiàn)有的專業(yè)、計劃和項目進行削減以及提高學費,以維持大學運轉。同時,根據(jù)國際權威媒體和經(jīng)濟組織的預測,英國政府可能會以允許物價上漲的方式從而收取更高的稅收。因此,對于在英求學的國際學生而言,“脫歐”不僅意味著學費增加,同時生活成本也會相應提高。此外,“脫歐”將導致英國政府進一步收緊簽證政策和移民政策,英國國內(nèi)就業(yè)競爭將會更加激烈,與此同時國際學生畢業(yè)后選擇去歐盟國家就業(yè)也將會受到更多阻礙[8]。 “脫歐”還意味著英國大學將失去來自歐盟提供的各項財政撥款和研發(fā)經(jīng)費,與歐盟區(qū)大學的合作交流以及科研人員及學生的流動都將遇阻。以上因素必然會影響到英國大學的國際排名、學校聲譽以及國際競爭力,進而危及英國在全球科研領域的領導力以及在國際留學市場的霸主地位。
英國大學長期以來的“漫天要價”,加之“脫歐”后可能由于國際學生留學人數(shù)的減少而進一步提高生均學費,將進一步損害到英國在國際留學市場的優(yōu)勢地位。此外,英國國內(nèi)的相關政策導致在英國際學生生活困難度提高,也將影響國際學生將英國列入留學目的地。例如,英國近期推出的租房新政要求本國房東必須檢查外籍租戶身份證件,隨后由移民福利聯(lián)合委員會(Joint Council for the Welfare of Immigrants)進行的調(diào)查顯示,已有超過半數(shù)房東表示不愿意再將房屋出租給外國人,包括學生在內(nèi)的外籍人士[9]。
此外,亞太地區(qū)尤其以中國為代表,將因其不斷提高的經(jīng)濟水平、國際地位以及教育質(zhì)量在國際留學市場占據(jù)一席之地。目前,中國已經(jīng)成為世界第三、亞洲最大的留學目的地國。以上因素都將影響到國際學生在進行留學目的地選擇時是否將英國作為首先目的地。
三、英國大學教學卓越框架對國際學生的影響
英國作為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教育輸出國,教學卓越框架是對英國高等教育教學方面進行的歷史性改革,必然會對國際學生造成信息搜集、擇校選擇、權益保護和就讀體驗等方面的影響。
(一)教學卓越框架排名將影響國際學生擇校選擇
消費者行為理論(Customer Behavior Theory)認為,隨著高等教育在現(xiàn)代社會不斷向市場化和商品化發(fā)展,學生同時也隨之逐漸呈現(xiàn)出消費者化的特征,強調(diào)“消費價值”(value for money)[10]。因此,當學生在選擇教育商品時,同樣也會根據(jù)自身需要對教育產(chǎn)品的各個方面進行比較,考慮性價比因素,表現(xiàn)出明顯的消費性特征。消費者行為理論將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分為五個步驟,即“確定問題”“信息搜尋”“備選評價”“購買決定”和“評價購買決定”[11]。 其中,“信息搜尋”環(huán)節(jié)尤其重要,消費者在進行消費前會對可能的購買風險進行分析和評價,為了降低消費風險,購買前進行充分的信息收集[12]。通過收集相關高等教育信息,包括國際聲譽、教學質(zhì)量、課程設置、入學條件等信息以降低風險,最終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教育產(chǎn)品?!靶畔⑹占卑ā靶畔碓础币约啊斑x擇因素”兩個方面。信息來源主要包括學校網(wǎng)站、有相關留學經(jīng)歷的學生、咨詢機構、留學中介、媒體等?!敖逃|(zhì)量”是國際學生在選擇留學目的國以及院校時考慮的最重要的選擇因素之一[13]。
根據(jù)一項2017年對赴英留學生的調(diào)查顯示,教學質(zhì)量是目前國際學生選擇留學目的國以及相應高等教育提供者時影響力最大的因素之一[14]。國際學生對高質(zhì)量教學的重視與TEF著眼于提高英國大學教學質(zhì)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評價理念高度契合。TEF自身的提出即以“卓越的教學”為根本目標,在激勵大學不斷提高自身教學質(zhì)量的同時,學生在擇校方面也可以根據(jù)信息作出更適合自己的選擇。該框架自身就提出,要著眼于提升教學質(zhì)量,鼓勵卓越教學并通過結果公示,為學生、雇主以及高等教育提供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教學信息,以支持學生作出更加理性的選擇。TEF的評價結果將由英國高等教育基金委員會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簡稱HEFCE)公布 [14],并將至少每年更新一次,以便保持最新信息狀態(tài)。TEF的評價結果勢必成為英國國際學生擇校時的重要考核依據(jù)。根據(jù)消費者行為理論,學生作為消費者在選擇教育產(chǎn)品時的“信息搜尋”環(huán)節(jié)尤其重要,消費者要在該環(huán)節(jié)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對教育產(chǎn)品進行風險評價。由于教育質(zhì)量已然成為決定消費者作出選擇的重要影響因素,通過對TEF的評價結果進行信息搜索從而選擇教育產(chǎn)品將成為國際學生的必要途徑。但與此同時,TEF評價的科學性和可靠性就至關重要了。目前,有很多學者對TEF的評價標準和評價結果提出了質(zhì)疑。部分學者批評QAA所制定的教學卓越計劃內(nèi)教學質(zhì)量保障評價標準偏低,申請的大學幾乎都可以達到最低標準[15]。具體實施層面來看,QAA新一輪公布的評價結果中,申請“卓越”但未通過的學校均提出了申訴,甚至有部分學校拒絕參與評價并且建議學生拒絕參與評價來抗議TEF的評價結果[16]。這意味著,目前TEF評價結果的代表性存在問題。國際學生由于地域差異和信息獲得的不充分等原因,無法了解TEF目前真實的實施結果,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甚至誤導國際學生在以TEF評價標準為參考依據(jù)下所作出的選擇。
(二)教學卓越框架的推行將可能加重國際學生邊緣化的傾向
英國目前存在的將國際學生邊緣化、“劣等化”的現(xiàn)象與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史息息相關。英國在殖民地的語言政策、教育內(nèi)容對殖民地人民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雖然二戰(zhàn)之后英屬殖民地紛紛獨立,但是越來越多原殖民地國家的學生愿意遠赴原宗主國攻讀學位。然而,到了20世紀80年代,英國對國際學生開始實行全額收費政策[17],使得接受國際學生從作為文化輸出的一種方式,轉變成促進經(jīng)濟增長的一種途徑。英國在教育國際化的進程中長期處于優(yōu)勢地位,教育殖民的歷史和國家優(yōu)越感,使得國際學生自然被設定為教育的從屬地位,而不是平等地位。但事實上,國際學生在國外學習期間表現(xiàn)出的優(yōu)越的適應能力和學習能力,并不能符合英國設定的“學術威脅者”定位[18]。
令人失望的是,TEF作為英國在高等教育國際化新階段提出的教育重大改革,仍然沒有脫離英國的歷史傳統(tǒng),國際學生的“劣勢”地位并未在此次改革中有所轉變。英國政府在TEF中承諾,將評估高等教育體系是否給予所有的學生群體和不同國家學生同等的支持,以及大學是否承認所有學生在一種教育模式中以同樣的方式學習的事實[2]。從綠皮書的內(nèi)容來看,似乎英國政府在新的教育改革當中將以一種非常平等的方式來對待國際學生。但對政策文本的進一步分析表明,TEF框架仍然將國際學生置于從屬地位,甚至邊緣地位。用于衡量TEF教學效果的指標包括各大學提交的規(guī)定指標和補充材料,而在規(guī)定指標中的學生就業(yè)和收入數(shù)據(jù)方面,僅統(tǒng)計英國國內(nèi)學生的就業(yè)收入。將統(tǒng)計數(shù)據(jù)限制在國內(nèi)學生并不代表全體學生,這與英國自身宣傳的國際化理念背道而馳。同時,國際化不應該僅被理解為國際學生的存在,也應是在課堂上實現(xiàn)國際學生觀點融合的能力[18]。但是,在TEF的實踐中,仍然忽視了國際學生在課堂上獨特的觀點和平等的參與。關于提交TEF證明材料的指導意見指出,提供者所提供的證據(jù)應側重于展示機構對多樣性參與的重視。這主要涉及擴大弱勢群體(即來自非傳統(tǒng)民族、低收入家庭和其他代表性不足的群體,如殘疾學生或成人學習者重返教育階段)的參與,而沒有考慮國際學生的參與情況[2]。這無疑體現(xiàn)了英國國內(nèi)針對國際學生存在的不平等態(tài)度,即本國學生和國際學生之間經(jīng)常存在等級差別,否認國際學生享有與其本國相同的權力和利益,并將他們排除在重要的政策利益群體之外,國際學生作為教育產(chǎn)品的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四、結語
隨著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的不斷加深和知識經(jīng)濟的深入發(fā)展,國際學生已經(jīng)成為各國高等教育乃至整個教育體系中至關重要的參與者。英國憑借其悠久的高等教育歷史以及優(yōu)質(zhì)的高等教育品質(zhì),向來在國際學生市場占據(jù)前列,但隨著近年來國際形勢風云變幻,例如英國“脫歐”、亞太地區(qū)教育水平逐步提高等,對英國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帶來了諸多問題和重大挑戰(zhàn)。英國在當前的國內(nèi)外背景下推出TEF,不僅僅旨在對本國學生在提高教學質(zhì)量、改善就學體驗等方面產(chǎn)生影響,同時也是英國競爭國際學生市場的一張“王牌”,其對國際學生的擇校選擇、信息搜集、多樣性參與等方面可產(chǎn)生不可小覷的影響。
TEF以“卓越的教學”為根本目標,詳細確定各種卓越教學和學習的形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基于證據(jù)”為準則,多方面考察卓越的教學和學習體驗。雖然目前部分高等教育機構和學者對TEF存在一些爭議,但其對改善大學教學質(zhì)量有著積極意義。英國大學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毋庸置疑將有助于本國競爭國際留學市場。隨著我國經(jīng)濟、政治地位在國際社會中的快速提升,高等教育質(zhì)量也逐漸獲得國際認可,中國逐漸成為國際留學市場的最主要增長點,2017年共接納高等教育國際學生442773人,同比增長11.4%[19]。同時,我們也要看到,中國大學教學質(zhì)量這一維度在國際留學市場并不具備強有力的競爭力,在2018年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HE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中,中國內(nèi)地僅有6所大學名列全世界教學聲譽排名前100的榜單,英國則以劍橋大學為首的8所大學上榜[20]。尤為引人深思的是,雖然國內(nèi)大學上榜數(shù)量不少,但是在教學聲譽排名的前25名中,僅北京大學上榜,而英國則占據(jù)4個席位[20]。英美等高等教育強國已經(jīng)率先意識到應加強自身教學質(zhì)量并付諸實踐,如果我國想要繼續(xù)擴大來華留學人數(shù),實現(xiàn)國際學生來源地多樣化,爭取歐美發(fā)達國家的優(yōu)質(zhì)學生資源,增強國際學生市場競爭力,就必然要提高高等教育的教學質(zhì)量,完善教學評價體系,堅持教學質(zhì)量導向,提升教學地位。
同時,我國應及時反饋和公開教學評價的結果,為國際學生進行擇校選擇提供全面的信息,以支持學生作出明智的選擇。英國高等教育TEF的評價結果由權威機構在知名網(wǎng)站公布,而目前我國國家留學網(wǎng)的來華留學版面僅有中國注冊大學名錄,卻沒有相應的大學教學質(zhì)量方面的信息。信息搜集是國際學生進行留學地和學校選擇過程中非常關鍵的步驟之一。教學質(zhì)量這一關鍵拉動因素相關信息的及時公開,有利于意愿來華就讀的國際學生作出更加明智的決定,同時也意味著中國在國際學生市場將以更加開放、專業(yè)的姿態(tài)競爭。
目前我國作為第三大留學國,來華國際學生人數(shù)持續(xù)增加,來源地逐漸多樣化。在“雙一流”建設的背景下,來華國際學生教育已經(jīng)逐步成為大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但是,在華國際學生作為高等教育中具有獨特性的參與體又是否平等地參與到教學評價之中呢?在華國際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體驗、學習效果等信息,對于我國提高高等教育國際化質(zhì)量、增強國際學生市場競爭力意義重大:將國際學生的聲音融入教學評價,不僅意味著尊重國際學生有與本國學生一樣參與教學評價的權利和利益,同時有助于多視角全方面了解教學質(zhì)量信息,從而更加針對性地提高國際學生的培養(yǎng)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 JOHNSON J.Universities UK Annual Conference 2016[EB/OL].(2016-09-08)[2020-07-26].https://www.gov.uk/government/speeches/jo-johnson-universities-uk-annual-conference-2016.
[2]Success as a Knowledge Economy:Teaching Excellence,Social Mobility and Student choice [R].London:Department for Business Innovation and Skills,2016.
[3]OECD.OECD ‘Education at a Glance 2017:OECD Indicators [EB/OL].[2018-05-23].http://www.oecd.org/edu/education-at-a-glance-19991487.htm.
[4]Universities UK.International Facts and Figures[EB/OL].[2018-05-02].http://www.universitiesuk.ac.uk/policy-andanalysis/reports/Pages/international-facts-figures-2017.aspx.
[5]Higher Education Statistics Agency.Whos Studying in HE? [EB/OL].[2018-03-13].https://www.hesa.ac.uk/data-and-analysis/students/whos-in-he.
[6]Research Excellence Framework—Second Consultation on the Assessment and Funding of Research[EB/OL].[2018-05-23].http://www.hefce.ac.uk /pubs/hefce/2009/09_38/09_38.doc:5.
[7]胡樂樂.論“脫歐”對英國和國際高等教育的重大影響[J].比較教育研究,2017,39(1):3-11.
[8]vander Weyer.M.Theresa Mays Student Crackdown will Cost Post-Brexit Britain dearly [EB/OL].[2017-10-25].http://www.spectator.co.uk/2016/09/theresa-mays-student-crackdown-will-cost-post-brexit-britain-dearly/.
[9]石磊.英國租房新政對國際學生產(chǎn)生不利影響[J].世界教育信息,2017(9):79-79.
[10] SINGH M,RIZVI F.SHRESTHA M.Student Mobility and the Production of Cosmopolitan Identities[M]// GULSON K,SYMES C.Spatial Theories of Education Policy and Geography Matters.New York:Routledge.2007.
[11]WIESE M,HEERDEN N,JORDANN Y,et al.A Marketing Perspective on Choice Factor Considered by South African First-year Students in Selecting a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J].Southern African Business Review,2009(13):39-60.
[12]URBANY J E,DICKINSON P R,Wilkie W L.Buyer Uncertainty and Information Search[J].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1989(16):208-215.
[13]HANNUKAINEN K.Why do Chinese Students Choose to Study in the Helsinki Region[EB/OL].[2017-07-15].http://www.helsinki.fi/news/archive/8-2008/19-12-12-42.html.
[14]李國強.國際學生看重英國“卓越教學框架”評價結果[J].世界教育信息,2017(13):79-79.
[15]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Quality Doesnt Grow on Fees:NUS Response to the Green Paper[R].London:National Union of Students,2015.
[16]楊瑩.教學卓越框架(TEF):英國大學教學評鑒之新制規(guī)則[J].評鑒雙月刊,2016,62 (4):32-41.
[17]HAYES A.The Teaching Excellence Framework in the United Kingdom:An Opportunity to Include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s “equals”?[J].Journal of Studies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2017,21(5):483-497.
[18] HAYES A.Why International Students have been “TEF-ed out”?[J].Educational Review.2017,69(2):218-231.
[19]西南財經(jīng)大學發(fā)展研究院全球化智庫.中國留學發(fā)展報告(2017) [EB/OL].[2018-05-20].http://www.sohu.com/a/211332807_800517.
[20]Times Higher Education.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2018[EB/OL].[2018-05-23].https://www.timeshighereducation.com/world-university-rankings/2018/world-ranking#!/page/0/length/25/sort_by/rank/sort_order/asc/cols/stats.
(責任編輯:楊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