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印度教巖鑿神廟建筑特征分析

        2021-04-22 07:30:58楊旭彪
        教育文化論壇 2021年1期

        摘 要:在印度教神廟建筑史上,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是里程碑式的一組石窟建筑。多石的自然環(huán)境是開鑿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客觀條件,其營造者和開鑿年代未有定論,建筑史家和藝術(shù)史家的意見始終徘徊在康坎孔雀王朝和卡拉丘里王朝之間。所有雕刻都是以大神濕婆的家族成員為主題,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一窟因此被稱為“濕婆之家”。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一窟的主要建筑特點是十字形平面,整體構(gòu)造分為主窟、庭院、翼窟三個部分,三個窟口,深受佛教石窟的影響。

        關(guān)鍵詞:象島石窟;印度教;巖鑿神廟建筑

        中圖分類號:B9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615(2021)01-0104-08

        DOI:10.15958/j.cnki.jywhlt.2021.01.016

        在印度教神廟建筑史上,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無疑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組石窟建筑,其間所表現(xiàn)出的建筑技術(shù)、建筑模式、造型藝術(shù)(雕刻、雕塑)等,無論就學(xué)術(shù)意義還是就藝術(shù)價值而言,都無一例外地體現(xiàn)出了令人心悅誠服的成就。無名的能工巧匠因勢利導(dǎo),在綿亙陡峭、堅硬無比的石壁之上,以極為簡陋的工具卻施展出了無比嫻熟的精湛技術(shù)和工藝,開鑿洞窟,雕琢石柱,雕刻神像,歷經(jīng)數(shù)載,完成了一項偉大的工程,造就了印度教藝術(shù)史上一個極其重要的大宗精華之作。

        象島石窟的建筑與藝術(shù)源自宗教實踐活動,它對于虔誠的印度新教徒的生命成長和精神養(yǎng)成至關(guān)重要,曾經(jīng)頗受孟買一帶的印度教徒頂禮膜拜,偶受王公大臣巡行禮拜。然而,自18世紀至1947年印度共和國成立前,在印度這個素有“宗教博物館”美稱的國度,卻鮮有本土學(xué)者關(guān)注并且對之進行深入研究:第一個原因在于象島石窟所處的地理位置偏僻,在航海技術(shù)尚未普及的時代里,越過波濤洶涌的印度洋,對于財力物力不足的普通信徒實則是一項近乎難以完成的使命;第二個原因便是象島石窟中的5座印度教巖鑿神廟,沒有任何文字記錄,唯一的銘文也不知去向;第三個原因在于西方殖民勢力侵入后,地處印度洋上的象島先后被葡萄牙人和英國人所占據(jù),阻攔了教徒和學(xué)人們進入象島石窟。我國學(xué)術(shù)界對象島石窟的關(guān)注度不高,力作少見,只有以王鏞為代表的少數(shù)學(xué)者從藝術(shù)學(xué)的視角對之進行了簡要的介紹與闡述[1]325-333,從印度教巖鑿神廟史的角度對其進行闡釋的論著更是少之又少。

        鑒于上述緣由,本文力圖以文獻和實物互相印證,輔之以2016年11月田野考察期間所采集的數(shù)據(jù)和日志進行佐證,管窺象島石窟中所表現(xiàn)的印度教神廟建筑的特征,以及闡明其對于日后達羅毗荼式神廟建筑的深遠影響。

        一、象島名稱的由來

        與中國歷代修史風(fēng)氣盛行不衰不同,印度歷來便是一個缺乏記載歷史傳統(tǒng)的國度,加之信徒們向來把神廟視為神祇借助人力所為的建筑,使得包括象島石窟在內(nèi)的眾多印度教巖鑿神廟沒有留下精確的建造日期,就連營造者究竟為何人這一至關(guān)重要的細節(jié),往往也成為后世研究者們極為棘手的一個學(xué)術(shù)難題。探究象島名稱的由來及其寓意,看似微不足道的考證功夫,實則意義極大,且涉及了語言、歷史、宗教、建筑、古代印度洋貿(mào)易等學(xué)科知識,對厘清馬哈拉施特拉邦印度教巖鑿神廟建筑發(fā)展演變的歷史軌跡,可謂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學(xué)術(shù)問題。

        在孟買附近的當?shù)卣Z言中,阿拉伯海中由兩座山組成的這座島嶼被稱為珈拉普里(Gharapuri),意為“石窟之城”。艾力卡·查克拉瓦蒂(Ilika Chakravarty)認為,珈拉普里一詞系由古語阿格拉哈普里(Agrahapuri)和斯里普里(Sripuri)逐漸演變而來,二者的含義分別為“城堡之城”和“財富之城”[2]16。通過對上述三個詞匯含義的解讀,不難看出,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語境之下,象島曾經(jīng)是集石窟、城堡、財富于一身的繁華之地,在一度繁榮的印度洋商業(yè)往來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事實上,印度境內(nèi)的諸多石窟建筑都與商貿(mào)往來關(guān)系密切,著名的佛教石窟阿旃陀石窟群“臨近古代商路”[3],原因在于“商人需要佛教的護佑,佛教僧團的發(fā)展也離不開在家信徒的支持”,所以“佛教石窟往往鬧中取靜,開鑿于臨近古代商路要沖的山間”[4]。包括佛教石窟(第1—12窟)、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3—29窟)、耆那教巖鑿神廟(第30—34窟)的埃洛拉石窟群距離阿旃陀石窟不遠,同樣位于連接北印度和南印度的古商路要隘之處,這組聞名于世的石窟群背后隱隱透露出了“區(qū)域性王朝”(Regional dynasty)強大的經(jīng)濟實力與虔誠的集體信仰力量。卡拉丘里王朝(約550—625年)、拉什特拉庫塔王朝(約753—982年)、早期遮婁其王朝(約544—757年)雄厚的財力和高昂的宗教熱情,歷經(jīng)數(shù)個世紀,造就了印度藝術(shù)史上的一組石窟建筑奇觀。張同標研究表明,埃洛拉石窟、阿旃陀石窟、象島石窟位于從恒河流域到西南出??诿腺I的商貿(mào)要道即南方大道(Dakshina Patha)上,正是彼時繁榮昌盛的商貿(mào)經(jīng)濟供養(yǎng)了這些石窟[5]。

        象島(Elephanta Island)位于北緯18°58'和東經(jīng)72°581/2'之間 [6], 距離印度馬哈拉施特拉邦首府孟買大約11公里,熱愛古代石頭建筑的游客在印度門(Gateway of India)前可乘船前往參觀,大約一小時航程便可抵達。作為天然港的孟買,在連接北印度、德干高原、南印度、印度洋諸國之間互通有無的商業(yè)活動之中,向來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言其是印度次大陸進入印度洋必經(jīng)之地的說法可謂是言符其實。距離孟買阿波羅碼頭十來公里之遠的象島石窟群,與薩爾賽特島石窟群,以及距離孟買市區(qū)40多公里的坎哈利石窟群[7],都受益于印度次大陸本土和印度洋諸國之間經(jīng)久不衰的商貿(mào)往來,正是在商業(yè)當中獲利頗豐的區(qū)域性王朝出資開鑿了這些佛教和印度教石窟(印度教巖鑿神廟)。如此龐大的工程,唯有王朝力量的介入,才能把熱情高漲的宗教情緒轉(zhuǎn)化成為有形的建筑物,任何個人和教派團體斷然沒有實現(xiàn)化無形信仰于有形實物的強大經(jīng)濟實力。

        現(xiàn)今語境里所謂象島一詞和珈拉普里所蘊含的原初寓意相去甚遠,不僅丟失了建筑與財富雙層意思,更從一個側(cè)面反映出外來西方基督教文化和本土印度教文化之間勢力角逐的強弱態(tài)勢,盡管此種態(tài)勢只是于特定時空里的人事器物而言,但其間所映射的異時異地既同步也不同步的詭異辯證尤為意味深長。1458年5月20日,葡萄牙航海家維斯科·達伽馬的船隊抵達印度卡利卡特,該事件揭開了印度教文化與基督教文化于時空二維度上接觸與碰撞的序幕,也是象島這個極為形象但卻西化意味尤為強烈名稱之由來的本源所在。1534年,葡萄牙人在島上發(fā)現(xiàn)一頭整石雕琢而成的大象,遂將該島嶼命名為a ilha do Elephanta[2]16(象島)。1814年,石象的頭和脖子掉落。再后來,石象剩余部分也破碎坍塌了。1864年,這些破碎和坍塌的構(gòu)件被轉(zhuǎn)運到了孟買的維多利亞花園,并被重新組裝成了一尊雕塑[6]3。所謂象島一詞的來歷,大致情況如此。作為殖民者的葡萄牙人對于該島嶼的原初名稱及其寓意并不了解,只是以點帶面,把島上諸多雕塑之一的石象作為其名稱。日后,象島一詞便頻繁地出現(xiàn)于西方學(xué)者與旅行家們的學(xué)術(shù)論著與旅游日志當中,筆者學(xué)力所及的英文論著都全部采用了Elephanta Island,而非Elephant Island這一正確的英文拼寫?!熬眉俣粴w”,就連現(xiàn)今印度本土學(xué)者都無一例外地采用了這個西方殖民主義色彩尤為強烈的名稱,個中緣由值得深思。印度境內(nèi)的印度教巖鑿神廟一向都是以印度民族語言為載體,以印度教經(jīng)典如《吠陀》《往世書》《羅摩衍那》《摩訶婆羅多》里的特色詞匯而命名,唯獨象島石窟例外,這大概也是其往往令人忽略卻又無比重要的一個“特征”。

        二、象島營造者與開鑿年代

        界定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營造者,是一個令建筑史家們困惑不已的問題,迄今為止尚無說服力很強的答案面世。喬治·米希爾指出,辨別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供養(yǎng)人、工匠以及此地一度盛行的印度教教派,并無確切可信的信息,因而具有太多的不確定性[10]。葡萄牙人入主孟買一帶后,曾經(jīng)在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主窟)的北窟口上,發(fā)現(xiàn)過當時無人能識別的石刻銘文。1540年前后,石刻銘文被運送到了葡萄牙本土,國王若昂三世(Joao Ⅲ)曾組織人手對之進行破譯但無功而返。之后,石刻銘文出于某種原因而不知去向了,界定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營造者便難上加難了,不得不從包括神話傳說等渠道里去尋找蛛絲馬跡。概而論之,與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營造者有關(guān)的神話傳說,主要有以下3種截然不同的版本:第一種版本將之和大史詩《摩訶婆羅多》聯(lián)系了起來,認為是般度5兄弟開鑿了這組印度教石窟;第二種版本則是阿修羅之王巴那(Bana)和其美麗無比的女兒鄔莎(Usha);第三種版本則將其歸功于東征而來的亞歷山大大帝[11]。

        然而,神話傳說終究不能等同于史實,探究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營造者究竟為何人必須另辟蹊徑,方能作出可信度高的結(jié)論出來。結(jié)合洞窟形制、雕刻和壁畫的內(nèi)容與藝術(shù)風(fēng)格、平面圖一致的同類石窟(薩爾賽特島石窟和埃洛拉第29窟杜爾瑪·萊那)綜合分析,可以確定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開窟的年代大概為公元6世紀中葉。大史詩《摩訶婆羅多》成書于“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4世紀”[9]之間,亞歷山大大帝入侵印度發(fā)生在公元前327—前325年之間,這兩個時間系列與印度教神廟建筑史界公認的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開窟年代(公元6世紀)相去甚遠;而阿修羅之王和女兒鄔莎建造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一事,更是沒有具體的年代流傳下來,顯然不是一個具有說服力的學(xué)術(shù)論斷。迄今為止,象島諸窟內(nèi)并無古代木質(zhì)遺物發(fā)現(xiàn),主窟(第1窟)的壁畫殘破不堪致使難以辨認,加之管理權(quán)限、田野考察時段、實驗設(shè)備器材等客觀條件的限制,對之進行C14測定無疑是癡人說夢罷了。探究其開鑿年代只能依賴文獻記載,以及參照建筑史家與藝術(shù)史家們的推斷了,而后者一定程度上是本文所能采用的唯一研究方法。

        對于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營造者,建筑史家與藝術(shù)史家們也未能達成一致意見,主流觀點則始終徘徊在康坎孔雀王朝(Konkan Maurya Dynasty)和卡拉丘里王朝(Karachuri Dynasty)之間。以沃爾特·斯平克(Walter Spink)為代表的學(xué)者認為,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是卡拉丘里王朝的國君斥資修建??ɡ鹄锿醭胬m(xù)時段為公元6世紀至7世紀之間,疆域大致相當于今日印度共和國的古吉拉特邦、中央邦、馬哈拉施特拉邦的大部分地區(qū),康坎海岸(象島所在地)也在其有效的控制范圍之內(nèi)[10]。這個印度教王朝為人所熟知的君主有克里希納一世(Krishina I,約550—575年)、??ɡつ强В⊿hakaranaga,約575—600年)、菩提羅阇 (Buddharaja,約600—625年),這三位君主乃是印度教毀滅之神濕婆的虔誠信徒。史書所載二事,尤其值得當今治印度教神廟史者關(guān)注與思考:其一,象島乃是印度教獸主教派的大本營,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便是這個教派的祭祀與布道場所,第一窟(主窟)的建筑形制、平面布局、雕刻等都是為獸主帕特有的宗教儀式而有意為之;其二,菩提羅阇在位期間,在印度教神廟建筑領(lǐng)域成就很大的早期遮婁奇王朝和卡拉丘里王朝交惡,曼伽萊薩(Mangalesa)和補羅稽舍二世(Pulakesin Ⅱ)率領(lǐng)海軍攻占了象島,卡拉丘里王朝自此退出了西印度的歷史舞臺。沃爾特·斯平克等人認為,6世紀中葉至 7世紀,卡拉丘里王朝都有效地控制著包含象島在內(nèi)的康坎海岸,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主體工程完成于克里希拉一世統(tǒng)治時期,在該島嶼所發(fā)掘出的大量銅幣理應(yīng)是為了支付工匠們工錢而特地鑄造的金屬貨幣。銅幣正面鑄造的人物是克里希拉一世,背面婆羅米文字乃是卡拉丘里王朝所通用官方文字。

        沃爾特·斯平克等人的觀點受到了以卡爾·坎嗒拉瓦拉(Karl Khandavala)和希拉南達·薩斯特里(Hirananda Sastri)、MA·嗒凱(MA Dhaky)為代表的藝術(shù)史家的質(zhì)疑。他們認為,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的營造者是康坎孔雀王朝而非卡拉丘里王朝??枴た侧呃?、希拉南達·薩斯特里、MA·嗒凱等學(xué)人的立論,依然是建立在對康坎孔雀王朝疆域的推斷之上,即認為公元6世紀至7世紀之間,康坎孔雀王朝有效地控制了囊括象島在內(nèi)的康坎海岸,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就是該王朝的國君們所開鑿。關(guān)于在象島上發(fā)掘出的銅幣,并不能證明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乃是克里希拉一世所為,卡拉丘里王朝所鑄造的銅幣是當時康坎海岸一帶廣泛使用的商業(yè)貨幣,象島發(fā)掘出的銅幣乃是貨船航海觸礁后的遺留物,而并非是支付給在象島上從事宗教建筑工程工匠們的工錢。

        就學(xué)理的客觀性而言,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系卡拉丘里王朝開鑿更具有說服力,該結(jié)論基于如下理由:第一,卡拉丘里王朝具有明確記載的三位篤信印度教獸主教派的君主,而康坎孔雀王朝則沒有;第二,在象島上發(fā)掘出來的錢幣,更是一個卡拉丘里王朝曾經(jīng)統(tǒng)治過康坎海岸的有力佐證;第三,薩爾賽特島的印度教巖鑿神廟、埃洛拉石窟第29窟杜爾馬·萊納、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三者之間具有諸多相似之處,而杜爾馬·萊納業(yè)已被學(xué)界多數(shù)人認定是卡拉丘里王朝所開鑿。

        三、象島與濕婆之家

        在行會內(nèi)師徒之間采取口傳面授的專業(yè)語境之下,程序化和規(guī)范化是印度教巖鑿神廟最為突出的兩個特征,所有印度教巖鑿神廟都有固定的建筑模式,都遵循同樣的建筑原理,都采用相同的建筑流程工藝。就施工工藝而論,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和佛教石窟以及耆那教石窟并無任何不同之處,都是采用“減法”從原生巖石當中開鑿出洞窟作為建筑空間,然后在洞窟里繼續(xù)作業(yè),精雕細琢出并無實際功能的建筑構(gòu)件、雕刻以及繪制壁畫,等等。就建筑構(gòu)件而論,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和佛教石窟以及耆那教巖鑿神廟則是同中有異——同者為柱子、壁柱、支架、橫梁,異者則是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有圣所伽爾巴·格里哈,而佛教石窟和耆那教巖鑿神廟則無此建筑構(gòu)件。建筑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共計5個洞窟,第2—5窟或未完工,或洞窟形制面積特別小,或損毀嚴重,雕刻壁畫全無,研究價值不大。

        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于1985年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后世建筑史家和藝術(shù)史家們美其名曰“濕婆之家”,原因在于窟內(nèi)所有的雕刻都以大神濕婆(Siva)、其妻帕爾瓦蒂(Parvati)、其子象頭神伽內(nèi)什(Ganesh)和戰(zhàn)神卡爾蒂凱伊(Kartikaye)、七圣母(Matrikas)為藝術(shù)題材,以印度教圣典里的故事情節(jié)為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闡釋了濕婆及其家族成員復(fù)雜多變的性情與寓意深遠的面相。在清涼幽暗的洞窟里,人力苦心雕琢的石壁成了雕刻家們施展才華的道具,石窟建筑構(gòu)件成了映襯無比精美之雕刻的背景。本文接下來探討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濕婆之家”在建筑方面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些特點。

        1.選址

        印度教神廟的選址和水之間的關(guān)系密不可分,神廟通常建造在天然水體的旁邊,如擬建神廟附近無天然水體,則人工建造凈身池取而代之。把神廟建筑與水體連接起來,首當其沖的原因是印度教盛行到圣地(提爾塔)朝圣,而水和神廟建筑則是構(gòu)建圣地提爾塔一個不可或缺的宗教元素。學(xué)者斯特拉·克拉姆里斯奇(Stella Kramrisch)指出:“儀式上而論,無論處于何方,一座神廟的地址就是一個提爾塔(Tirtha)?!盵11]5又云:“提爾塔是位于河岸、海灘、湖泊旁圣地的名稱,寓意為渡口和通道?!盵11]2可見,四周臨海的象島無疑是印度教徒心目當中極佳的圣地提爾塔,加之位于古海洋商路的咽喉之處,能從一度繁榮昌盛的商貿(mào)往來當中得到源源不斷的供養(yǎng)??ɡ鹄锿醭x擇在此地開山鑿窟,既是從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出發(fā)來思考問題,也有歸屬于精神層次上的宗教活動須有歸屬于俗世的商業(yè)活動來支撐,更與水這一元素在印度教祭祀儀式里特殊的功能有關(guān)。在印度教種姓制度所構(gòu)建的傳統(tǒng)社會當中,“潔凈”與“污垢”是兩個極為重要的觀念,水被視為能去除“污垢”從而實現(xiàn)身體與靈魂“潔凈”的中介物,在圣水圣河里沐浴亦然成了印度教徒們時常生活當中必不可少的一項宗教儀式。四圍臨海這一得天獨厚的天然優(yōu)勢,也就成了虔誠印度教信徒們在參拜“濕婆之家”前,進行去除肉體和靈魂上不潔之物的有利條件。南亞氣候炎熱潮濕,進入印度教神廟必須脫鞋,斯里蘭卡最大印度教神廟納魯爾神廟位于賈夫妠(Jaffna)半島,要求男性必須赤裸上身方能進入。局外人無法理解的脫鞋、赤裸上身、沐浴等行為,在印度教教徒心目當中卻意味著是對神祇的虔誠和實現(xiàn)人生終極目標解脫(Moska)的必然途徑,神廟建筑乃是圣地提爾塔有機整體的一部分,到圣地朝圣能獲得無上的功德。

        多石的自然環(huán)境是卡拉丘里王朝選擇象島開窟鑿廟的另外一個客觀條件。如以建筑材料來衡量,大體而言,印度教神廟可以劃分為木質(zhì)神廟、磚頭神廟、石頭神廟以及近世興起的鋼筋混凝土神廟,而石頭神廟無疑是四者中的精華之作,無論就建筑成就還是就造型藝術(shù)價值而言,都達到了不可逾越的高度。本文所論的印度教神廟系石化階段的神廟,即建筑材料為質(zhì)地堅硬的原生石和料石,石化階段的神廟則是印度教神廟建筑史上藝術(shù)價值最高的建筑。如以建筑方法來劃分,石化階段的印度教神廟可以劃分為巖鑿神廟(rock-cut temple)和石砌神廟(stone-built temple)——前者采用減法工藝在原生石內(nèi)部開鑿而出,后者采用加法工藝用料石層層堆砌而成。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可謂是巖鑿神廟當中尤為引人注目的一個顯例,而象島多石的自然環(huán)境則是其獨具一格之建筑問世的客觀條件,黑色火成巖(black trap)遍布全島,質(zhì)地堅硬且不易風(fēng)化,是雕琢石窟的天然絕佳材料。在石雕藝術(shù)繁榮的那個時代,卡拉丘里王朝的建筑師和雕刻家們,僅僅以簡陋的錐子和鑿子為工具,卻把自身的藝術(shù)才華施展得淋漓盡致,在象島的黑色火成巖內(nèi)部雕琢出了鬼斧神工般的巖鑿神廟建筑出來。印度是石窟建筑的起源地,馬哈拉施特拉邦是印度境內(nèi)石窟建筑的集中之地,其地匯聚了160多座印度教巖鑿神廟,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既是功能齊全的宗教建筑,也是一件無比精美的藝術(shù)品,或隱或顯地體現(xiàn)了印度教深奧的宇宙觀,這在其建筑平面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

        2.平面

        印度教神廟建筑的平面布局體現(xiàn)出了統(tǒng)一性和一致性的特點,所有印度教神廟都按照被稱為瓦斯圖·普羅沙·曼荼羅(vastu purusha mandala)的宇宙圖式進行布局和修建,“一座印度教神廟就是一個微型宇宙,亦即按比例縮小的宇宙結(jié)構(gòu)的復(fù)制”[1]250,而“瓦斯圖·普羅沙·曼荼羅是所有印度教建筑形式的平面圖”[11]22。不難看出,梵文瓦斯圖·普魯沙·曼荼羅一詞由三部分組成,每一部分含義不同,瓦斯圖代表存在的范圍,普魯沙是宇宙原人的名稱,曼荼羅指的是任何封閉的多邊形。瓦斯圖·普魯沙·曼荼羅的基本圖形為長方形,根據(jù)具體的需要,可以演變?yōu)檎叫?、六邊形、八邊形、星形等封閉多邊形,印度教神廟正是以這些封閉的多邊形為平面圖進行設(shè)計和修建的,其間所蘊含的程序化、傳統(tǒng)主義的傾向尤其濃厚。

        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的設(shè)計遵循了瓦斯圖·普魯沙·曼荼羅的總體原則,但又因地制宜,從象島山形地勢的具體情況出發(fā),對長方形的基本平面圖進行了改進,開創(chuàng)性地設(shè)計出了平面為十字形的印度教石窟神廟。平面為十字形的印度教石窟神廟尤為罕見,就整個印度境內(nèi)的情況而言,沒有任何一座印度教石砌神廟的平面為十字形,平面為十字形的印度教巖鑿神廟屈指可數(shù),只有象島石窟主窟、撒爾賽特島的喬格斯拉瓦石窟、埃洛拉石窟第29窟杜爾馬·萊納三座,三者都位于馬哈拉施特拉邦境內(nèi)。近乎一模一樣的十字形平面、風(fēng)格和主題相同的雕刻,隱約暗示著這三座印度教巖鑿石窟神廟乃是同一批藝術(shù)家在同一時期內(nèi)所建,三者之間毫無疑問存在著千絲萬縷的密切聯(lián)系。

        在十字形平面所構(gòu)筑而成的洞窟空間里,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內(nèi)部巧妙地劃分出了東西與南北兩條中軸線,給尋道者帶來了一實一虛兩種截然不同的宗教體驗。第一條中軸線的起點北窟口,終點為南墻石壁。尋道者自北而南,目力所及的是巨型雕刻《永恒的濕婆》(Sadashiva),象征宇宙的創(chuàng)造、維持、毀滅的三面濕婆豁然可見。功力深厚的雕刻家借助有形之物的形式,惟妙惟肖且恰如其分地刻畫了大神濕婆的三種面相,即溫柔相(Vamadeva)、恐怖相(Bhairava)、超人相(Tatpurusha)[1]328。第二條中軸線起點為東窟口,終點為西窟口。問道者自東而西,途經(jīng)圣所(胎室)伽爾巴·格里哈 (garhba-griha),目力所及的是寓意深遠的林伽約尼。在幽暗寂靜的巖石空間里,雕刻家化無形為有形,化具體為抽象,把大神濕婆和其配偶雪山女神帕爾瓦蒂以象征物林伽與約尼的方式呈現(xiàn),借此表達了陰陽合而萬物生的哲理與宇宙觀。

        3.建筑布局

        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建筑分為主窟、庭院、翼窟三個部分,整個建筑布局極為巧妙,功能齊全,神圣濕婆家族每個成員的雕像皆在石窟建筑空間里占據(jù)了一方之地。其中,主窟的建筑布局最為引人注目,東窟口、西窟口、北窟口三個窟口通向了神秘肅靜的人工洞穴空間,與慣常石窟只有一個窟口比較而言,主窟三個窟口帶來了更多的光線,由此造成了更為強烈的明暗視覺對比。這在世界石窟建筑史上是為數(shù)不多的奇特建筑現(xiàn)象,印度境內(nèi)除了撒爾賽特島的喬格斯拉瓦石窟、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埃洛拉石窟第29窟杜爾馬·萊納之外,再無他者。主窟的圣所伽·爾巴·格里哈位于東西中軸線東端約4/5處,建筑師們匠心獨運,大膽地打破了石窟建筑(印度境內(nèi)包括佛教石窟、印度教巖鑿神廟、耆那教巖鑿神廟)圣所開鑿于后壁的慣常建筑范式。這在世界石窟建筑史上無疑是一個屈指可數(shù)的創(chuàng)舉,印度境內(nèi)僅有象島印度教巖鑿神廟第1窟的主窟采用了這種奇特的建筑模式,物以稀為貴的背后折射出了匠人們的智慧和對冥冥之中神靈的虔誠敬仰。除了三個窟口和圣所伽爾巴·格里哈之外,主窟的石柱、橫梁、雕刻也引人注目,這三個建筑構(gòu)件透露出了濃郁的木質(zhì)階段和石化階段的印度教建筑特征,既反映出了木質(zhì)建筑和石質(zhì)建筑之間密不可分的前后關(guān)聯(lián),也反映出了石質(zhì)建筑對于木質(zhì)建筑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一個值得注意的現(xiàn)象是,主窟的窟口、圣所伽爾巴·格里哈、石柱、橫梁實則都充當了映襯與陳列雕刻的舞臺和背景,都是為了表現(xiàn)雕刻主題人物大神濕婆至高無上的神力而刻意為之。北窟口的《瑜伽之主》與《舞蹈的濕婆》,南壁上的《永恒的濕婆》《持恒河者》與《半女之主》,西窟口的《濕婆誅殺安達卡》《濕婆與帕爾瓦蒂的婚禮》,東窟口的《濕婆和帕爾瓦蒂擲骰子》與《羅波那搖撼凱拉薩山》,這9副浮雕寓意深遠,以動靜結(jié)合的藝術(shù)手法,在原本呆板冰冷的石頭上把毀滅之神濕婆復(fù)雜多變的性格刻畫得入木三分。

        四、特征與影響

        象島石窟群由建筑、雕刻、壁畫三部分構(gòu)成,每一部分都有自身獨有的特點,每一部分都對同時代和后來的印度教藝術(shù)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每一部分又和其他兩個部分有千絲萬縷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共同組成了象島印度教神廟藝術(shù)寶庫的有機整體。由于年代久遠,自然力的諸多因素不停地腐蝕,加之人為的破壞,象島石窟面臨著日益損毀的境地,建筑構(gòu)件、雕刻、壁畫都有不同程度的毀壞,壁畫毀壞程度尤為嚴重,現(xiàn)今只能隱約瞥見其殘留的蛛絲馬跡。

        象島石窟群深受佛教建筑的影響,其建筑和雕刻都具有馬哈拉施特拉邦境內(nèi)早期佛教建筑的某些印痕。通常的觀點認為,印度教神廟是在佛教建筑的影響下發(fā)展起來的,就建筑具有在時間上前后延續(xù)的特點而言,這種觀點無疑是正確的。然而,印度教神廟絕非是對佛教建筑的簡單復(fù)制與模仿,而是不斷試圖擺脫其影響,不斷努力地創(chuàng)造出符合自身教義和宇宙觀的建筑形式。象島石窟不落窠臼,同樣被佛教巖鑿石窟建筑打下了深深的痕跡,但又遵循了印度教神廟建筑的發(fā)展模式和規(guī)律,具有很多有別于佛教建筑的特征。

        第一,象島石窟主窟的平面為十字形,并且有三個窟口,是一種極為獨特的印度教巖鑿神廟。印度教神廟遵循著特定的建筑范式,通常按照被稱為瓦斯圖·普魯沙·曼荼羅的平面圖進行布局和建造。瓦斯圖·普魯沙·曼荼羅是方形的宇宙圖式,體現(xiàn)了印度教天方地圓的宇宙觀,幾乎所有印度教神廟的平面都按照這種宇宙圖示進行設(shè)計和修建。象島石窟主窟不落窠臼,獨辟蹊徑,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另外一種平面圖,這在印度教巖鑿神廟當中極其罕見。大多印度教巖鑿石窟神廟都只有一個窟口,或開鑿于東方,或開鑿于西方,或開鑿于北方,極少數(shù)開鑿于南方。象島石窟主窟開鑿出了三個窟口,分別位于東方、西方、北方,這無疑又是一個巨大的創(chuàng)舉,一方面為進出提供了很大的方便,另一方面對于通風(fēng)和采光也大有益處。在印度境內(nèi),十字形平面、三個窟口的巖鑿石窟神廟并不多見,除了象島石窟主窟、孟買附近的撒爾賽特島石窟、埃洛拉石窟第29窟杜爾馬·萊納之外,其他地方再無這種類型的神廟,個中原因值得思索和探究。

        保守主義是第一個原因。印度教是一種民族性極強的宗教,出生是一個人是否為印度教教徒唯一的標準,換言之,一個人之所以是印度教徒是因為父母是印度教徒。血統(tǒng)決定了一個人是否是印度教教徒,血統(tǒng)決定了印度教具有濃厚的排他性,其他國家和民族的人根本不可能成為印度教教徒,排他性決定了印度教具有不易變革的保守主義。保守主義的傾向貫穿了印度教神廟發(fā)展的整個歷程,盡管歷經(jīng)了若干王朝的興衰,盡管所處的地理環(huán)境迥然不同,所有神廟的布局、式樣、風(fēng)格、構(gòu)件等都極少改變,呈現(xiàn)出延綿不斷地發(fā)展但又前后一致的特點。象島石窟和埃洛拉石窟驚人類似,早期遮婁其王朝的神廟和帕拉瓦王朝的神廟彼此影響、大同小異,東南亞爪哇、普吉島、中國泉州等異域的神廟和印度本土的神廟并無兩樣。異時異地,建筑卻有著令人驚訝的類似之處,這是印度教神廟建筑史上一個頗為有趣的現(xiàn)象。固守保守主義的建筑師們,嚴格遵守傳統(tǒng)的建筑工藝,不愿意越雷池半步,大多時候按照瓦斯圖·普魯沙·曼荼羅設(shè)計出了平面為方形而不是十字形的印度教神廟。

        修建過程中面臨的種種困難是第二個原因,平面為十字形、有三個窟口的巖鑿石窟神廟首先面臨著選址困難的問題。開鑿巖鑿石窟神廟的地址,需要選擇在有大量堅硬石頭存在、交通較為便利的山腰或懸崖上,這無疑給建筑師們帶來了巨大的挑戰(zhàn),這也是日后巖鑿石窟神廟被石砌神廟取而代之的主要原因。在山腰或者懸崖上開鑿出三個窟口,再借助這三個窟口層層推進,從實體巖石中開鑿出石窟來,也非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需要付出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沒有強大的國家機器作為后盾,絕對是一項無法完成的使命。修建巖鑿石窟神廟的巨大困難,決定其數(shù)量極少,和石砌神廟相比可謂是滄海一粟。有人作過粗略的統(tǒng)計,印度大約有1 200座巖鑿石窟神廟,其中大約有800座屬于佛教,200多座屬于印度教,其他為耆那教神廟[12]獨立式的石砌神廟,選址容易,建造容易,取代巖鑿石窟神廟是必然的趨勢。自公元10世紀起,印度教神廟多為石砌神廟,巖鑿石窟神廟基本上銷聲匿跡了。

        第二,象島石窟主窟的圣所有四道門,這在印度教神廟史上是獨一無二的杰作。一般而言,印度教神廟的圣所只有一道門,或朝向東方,或朝向西方,或朝向北方,極少數(shù)朝向南方。據(jù)目前歷史學(xué)和考古學(xué)所掌握的情況而論,東、西、南、北四個方向都開鑿有門的圣所,僅此象島石窟主窟一例,其他地方再無這種有四道門圣所的蹤影,就連平面同為十字形的撒爾賽特島石窟、埃洛拉石窟第29窟杜爾馬·萊納的情況也如此,二者的圣所都只開鑿出了一道狹窄的門出來。四道門的圣所除了有便于通風(fēng)和采光的好處外,還能讓信徒們圍繞其逆時針繞行時,從四個方位都能瞥見大神濕婆的象征物林伽,拉近人神之間的距離,增強信徒們對神的虔誠之心。修建有四道門的圣所有很多工程上的技術(shù)難題,在缺乏現(xiàn)代大型工程機械的時代,加之對靜力學(xué)的原理不勝諳熟,建筑師們只能憑借已往積累的經(jīng)驗,幾乎是在直覺的驅(qū)使之下,在堅硬無比的玄武巖內(nèi)部,開鑿出規(guī)模巨大、造型獨特的圣所出來,委實是一個建筑史和藝術(shù)史上的奇跡。

        第三,象島石窟殘留了木結(jié)構(gòu)建筑的痕跡,也保留了很多佛教巖鑿建筑的諸多元素。就建筑材料而言,印度教神廟歷經(jīng)了木頭神廟、磚頭神廟、石頭神廟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并不是彼此獨立發(fā)展的階段,而是相互影響、有時相互重合的,很多神廟同時運用了木頭、磚頭和石頭三種材料,同一座神廟使用磚頭和石頭的情況最為常見。印度氣候炎熱,木制建筑容易腐爛,保留下來的木頭神廟幾乎沒有,但木頭神廟曾經(jīng)長期地存在過,并且對磚頭神廟和石頭神廟具有極深的影響,導(dǎo)致了磚石神廟建筑當中殘留了大量木質(zhì)神廟的遺痕,象島石窟的情況也如此。仔細觀察象島上5座印度教石窟,便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建筑構(gòu)件并沒有任何實用功能,而僅僅是作為裝飾性的構(gòu)件保留了下來,這在支架和橫梁這兩個構(gòu)件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構(gòu)件支架不起任何支撐重物的作用,構(gòu)件橫梁也不起任何連接柱子的作用。象島石窟開鑿的時代還處于木、磚、石混用的時期,這時期的建筑往往采用木頭作為建筑材料,建筑師們在修建木頭神廟的基礎(chǔ)之上,積累了大量的寶貴經(jīng)驗,同時也形成了一種習(xí)慣性的思維方式。建筑師們猛然間面臨在石頭內(nèi)部開鑿出石窟神廟的要求,顯得有些無所適從,思維和建筑經(jīng)驗都還停留在木頭建筑上,自覺與不自覺地把修建木質(zhì)神廟的經(jīng)驗和思維運用到了開鑿巖鑿神廟之上,其唯一的后果便是在石頭神廟之上留下了很多木質(zhì)建筑的痕跡。關(guān)于木質(zhì)建筑對巖鑿神廟的影響,有學(xué)者曾經(jīng)這樣精彩地評論道:

        當巖鑿建筑活動在西印度開始的時候,藝術(shù)家們?nèi)狈﹂_鑿石窟的先前經(jīng)驗。通常而言,他們被當作木匠訓(xùn)練,因此被稱為在石頭上加工的木匠們。這樣的后果是,早期的巖鑿石窟只是木質(zhì)建筑在石頭上的翻版,具有很多木頭建筑的痕跡。事實上,在很大程度上,早期石窟的建筑時代是根據(jù)其所包含的木質(zhì)遺痕來決定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藝術(shù)家們經(jīng)驗的增加,木質(zhì)建筑對巖鑿建筑的影響逐步降低了。[13]

        建筑不是一種孤立的社會文化現(xiàn)象,研究建筑史也不是僅僅羅列各種建筑的形態(tài)和風(fēng)格,建筑是特定的歷史、文化、宗教、政治、經(jīng)濟等很多因素的綜合反映,脫離了時間和空間的前后聯(lián)系與彼此影響進行的研究實則沒有多大意義。從前后聯(lián)系、彼此影響的時空關(guān)系來考察,象島石窟和佛教建筑之間又有不可割斷的內(nèi)在關(guān)系,具體而言是佛教建筑毗訶羅的再版與變種。毗訶羅在漢語中被稱為精舍,即佛教和尚生活起居之所,印度佛教巖鑿建筑大多為毗訶羅,支提窟只占其中的很小一部分。佛教和尚們通常不在一個地方長時間地停留,而是云游四方,以宣講佛法為終身追求的目標和唯一的生活方式。然而,在漫長的雨季里,外出極不方便,而且危險重重,佛教和尚們就選擇待在同一個地方,進行冥想靜修和閱讀經(jīng)典等宗教活動,毗訶羅便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了。毗訶羅采用巖鑿建筑工藝,先在巖石內(nèi)部開鑿出一個列柱大廳出來,然后在左邊、右邊、后方的石壁上開鑿出一系列小石窟,供和尚們生活起居之用。一般的毗訶羅形制簡單,往往只是一個小石窟,內(nèi)部并無他物,但埃洛拉石窟群的一些毗訶羅,內(nèi)部卻雕鑿出了石床和石枕頭。象島石窟便是模仿毗訶羅所開鑿出來的印度教巖鑿石窟神廟,但又對毗訶羅進行了布局上的調(diào)整,以適應(yīng)印度教祭祀和布道儀式的具體需要。在象島石窟里,毗訶羅左邊、右邊、后方石壁上的小石窟數(shù)目減少為一個,而且位置移位到了列柱大廳曼達波內(nèi)的左面,成了供奉濕婆林伽的圣所伽爾巴·格里哈,左邊、右邊、后方石壁上不再開鑿小石窟,而是用與大神濕婆有關(guān)的9幅浮雕取而代之。修建象島石窟的建筑師們對毗訶羅進行了揚棄,保留了其精華之處,去除了不適合印度教儀式的建筑元素,創(chuàng)造出了印度教神廟建筑史上令人嘆為觀止的奇跡出來。

        參考文獻:

        [1] 王鏞.印度美術(shù)[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10:325-333.

        [2]ILIKA C.Tourism Development in Small Islands: A Case Study of Elephanta Island,Maharashtra,India[J].Tourism Recreation Research,2015(3):16.

        [3]王云.絲路佛教石窟系列(二)——印度后期佛教石窟[J].中國美術(shù),2017(9) : 129.

        [4]王云.絲路佛教石窟系列(一)——印度早期佛教石窟[J].中國美術(shù),2017(7):112.

        [5]張同標.印度埃洛拉石窟第12窟的八大菩薩造像[J].吐魯番學(xué)研究,2018(2):31.

        [6]HIRANANDA S.A Guide to Elephanta[M].Delhi: Manager of Publications,1934:2.

        [7]體恒.古代印度石窟寺僧人生活用水情況——以坎哈利石窟和敦煌莫高窟為例[J].法音,2018(10):22.

        [8]GEROGE M.Elephanta[M].Munbai: Jaico Publishing House, 2002:96.

        [9]毗耶娑.摩訶婆羅多(一)[M].金克木,趙國華,席必莊,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2005: 9.

        [10]楊旭彪.6—9世紀的印度教神廟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xué),2017:101.

        [11]STELLA K.The Hindu Temple:Vol. I[M].Delhi:Motilal Ranarsidass Publishers, 1976:5.

        [12]DHAVALIKAR M K.Masterpieces of Rashtrakuta Art: the Kailas[M].Bombay: D.B. Taraporevala Sons & Co. Private Ltd,1983:1.

        [13] DHAVALIKAR M K.Monumental Legacy: Ellora[M].New Delh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3.

        (責(zé)任編輯:蒲應(yīng)秋)

        国产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片在线观看| 如何看色黄视频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免费视频亚洲| 欧美老熟妇乱xxxxx| 欧美日韩视频无码一区二区三| 亚洲AV肉丝网站一区二区无码|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久久人妻| 亚洲视频网站大全免费看| 日韩亚洲欧美中文在线| 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成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高潮又爽又无遮挡又免费| 亚洲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人妻熟女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天堂| 极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美女免费国产| 丝袜美女美腿一区二区| 人妖av手机在线观看|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新区亚洲| av无码天一区二区一三区| 日本一二三区在线视频观看| 日韩性爱视频| 性动态图av无码专区|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激情五月开心五月啪啪|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四虎影永久在线观看精品| 少妇被搞高潮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中文字幕人妻久久| 久久精品娱乐亚洲领先| 国产主播无套内射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五月综合婷久狠狠| 香蕉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一级特黄欧美大片久久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狼| 亚洲精一区二区三av| 国产丝袜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