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晴貴,李建軍,鄭 暉,黃兢姚,黃 寧,楊維竹*
(1.福建醫(yī)科大學附屬協和醫(yī)院介入科,福建 福州 350001;2.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腫瘤微創(chuàng)介入中心,北京 100069)
經頸靜脈肝內門體分流術(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hunt, TIPS)后門靜脈過度分流可致多種并發(fā)癥,以肝性腦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 HE)較常見。為降低TIPS后HE發(fā)生率,近年來有學者[1-2]主張術中對覆膜支架進行限制性擴張,如將10 mm支架初步擴張至6~8 mm,若門靜脈壓力梯度(portal venous pressure gradient, PPG)≥12 mmHg或PPG降幅<25%則進一步擴張;但目前國內相關報道較少。本研究觀察TIPS術中限制性擴張支架對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術后肝功能、并發(fā)癥及生存率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213例因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而接受TIPS治療患者。納入標準:①臨床及影像學檢查確診肝硬化及門靜脈高壓;②既往有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或頑固性腹腔積液;③TIPS術中采用8 mm覆膜支架。排除標準:①巴德基亞里綜合征、肝竇阻塞綜合征所致肝硬化;②存在TIPS絕對禁忌證(Child-Pugh評分>13分)[3];③無法糾正的凝血功能障礙;④門靜脈海綿樣變或廣泛血栓形成;⑤原發(fā)性肝癌及其他惡性腫瘤;⑥既往HE病史或術前發(fā)生HE;⑦既往有TIPS或外科門體分流手術史。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GE Innova 4100IQ DSA機為介入引導設備。局麻下穿刺右股動脈,將導管置于腸系膜上動脈或脾動脈,行正側位間接門靜脈造影。穿刺右頸內靜脈,引入TIPS穿刺套件鞘管,于下腔靜脈肝后段測量術前下腔靜脈壓力。穿刺成功后交換導絲,將長鞘置入門靜脈內,測量術前門靜脈壓力,行門靜脈造影。
限制組:術前門靜脈壓力≤30 mmHg時,初始以6 mm球囊擴張分流道,反之則用7 mm球囊。植入Viatorr支架(GORE),或先植入E-Luminexx裸支架(Bard)再疊加Fluency覆膜支架(Bard)。以上述球囊擴張支架后復查門靜脈造影,若曲張靜脈未顯影,則不予栓塞;如顯影,則以游離彈簧圈(Cook)或Interlock可控彈簧圈(Boston Scientific)加以栓塞,部分病例加用硬化劑。再次測量門靜脈及下腔靜脈壓力,若PPG≥12 mmHg或PPG降幅<25%,則將球囊進一步擴張至7 mm,必要時至8 mm。對照組以8 mm球囊擴張分流道及支架。見圖1。
1.3 觀察指標與隨訪 分別于TIPS術前及術后3天、7天、3個月、6個月及1年復查肝功能,于術后3、6個月及1年復查肝臟超聲或CT。發(fā)生消化道再出血或影像學檢查疑診分流道阻塞時復查門靜脈造影。隨訪時間截止至2020年4月9日,隨訪終點為研究對象死亡、失訪或接受肝移植治療,隨訪內容包括消化道再出血、HE發(fā)生率及死亡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6.0統計分析軟件。通過傾向評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方法對2組進行匹配,對匹配后的新樣本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或Fisher精確概率法。以Kaplan-Meier法繪制生存曲線,統計2組消化道再出血、HE發(fā)生率及生存率,Log-rank檢驗比較組間差異。以COX回歸模型分析影響生存率的因素,將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P<0.1)納入多因素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一般資料 對213例患者采用PSM方法匹配,以分組為因變量,性別、年齡、肝硬化病因、腹腔積液、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總膽紅素(total bilirubin, TBIL)、白蛋白(albumin, ALB)、谷丙轉氨酶(glutamic-pyruvic transaminase, GPT)、谷草轉氨酶(glutamic-oxaloacetic transaminase, GOT)為協變量,以1∶1比例和0.1卡鉗值進行匹配。最終53對匹配成功,匹配后2組基線資料均有可比性,見表1。
圖1 患者男,42歲,因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曲張靜脈破裂出血接受TIPS治療 A.術前門靜脈造影示門靜脈增粗,胃冠狀靜脈紆曲擴張(箭); B、C.植入8 mm E-Luminexx裸支架(B)及8 mm Fluency覆膜支架(C); D.以彈簧圈栓塞胃冠狀靜脈(箭),復查造影示分流道通暢
2.2 TIPS術中情況 限制組分別12、34及7例使用6、7、8 mm球囊進行擴張。2組所用覆膜支架及栓塞曲張靜脈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2。術前2組PPG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即刻2組PPG均較術前降低(P均<0.01),且對照組術后即刻PPG低于限制組(P=0.01)。見表3。
2.3 隨訪 術后隨訪0.5~77.8個月,平均隨訪(32.5±18.4)個月。
2.3.1 肝功能 對照組術后3、7天GPT高于限制組(t=-2.04、-2.09,P=0.04、0.04),其余各時間點組間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組間各時間點GOT、TBIL、ALB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見圖2。
2.3.2 HE 截至隨訪終點,限制組17例(17/53,32.08%)、對照組13例(13/53,24.53%)發(fā)生HE。限制組術后6個月、1年及2年免于HE累積發(fā)生率分別為88.60%、79.10%和68.50%,對照組分別為90.50%、82.70%和75.50%,Log-rank檢驗結果顯示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37),風險比1.39[95%CI(0.68,2.83)]。
表1 106例TIPS治療肝硬化門靜脈高壓術后患者基線資料比較
表2 106例TIPS術中所用覆膜支架類型及栓塞曲張靜脈情況比較[例(%)]
表3 106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TIPS術前與術后即刻PPG水平比較(mmHg,±s)
表3 106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TIPS術前與術后即刻PPG水平比較(mmHg,±s)
組別PPG術前術后即刻t值P值限制組(n=53)23.53±5.2212.94±4.2610.59<0.01對照組(n=53)22.21±4.719.49±3.8215.93<0.01t值1.153.73--P值0.710.01--
圖2 2組術后各時間點GPT、GOT、TBIL、ALB比較 A.GPT; B.GOT; C.TBIL; D.ALB
2.3.3 消化道再出血 截至隨訪終點,限制組5例(5/53,9.43%)、對照組14例(14/53,26.42%)發(fā)生消化道再出血;限制組2例、對照組9例經門靜脈造影證實分流道狹窄或閉塞。限制組術后6個月、1年及2年免于消化道再出血累積發(fā)生率分別為92.30%、90.30%和90.30%,對照組分別為96.00%、87.80%和76.60%(圖4),Log-rank檢驗發(fā)現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22),風險比0.52[95%CI(0.19,1.43)]。
2.3.4 生存率 截至隨訪終點,限制組8例(8/53,15.09%)、對照組12例(12/53,22.64%)死亡。限制組術后1、2、3年累積生存率分別為92.10%、84.30%和81.20%,對照組分別為94.30%、82.10%和70.90%,經Log-rank檢驗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93),風險比1.04[95%CI(0.42,2.56)]。
2.4 生存率影響因素COX單因素分析顯示,年齡、白細胞(white blood cell, WBC)計數、國際標準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 INR)和TBIL是生存率的影響因素(P均<0.1),見表4;多因素分析示年齡[風險比1.07,95%CI(1.02,1.12),P<0.01]和TBIL[風險比1.02,95%CI(1.00,1.03),P=0.02]為其獨立影響因素。
表4 106例肝硬化門靜脈高壓患者TIPS術后生存率影響因素的COX單因素分析結果
GPT主要存在于肝細胞的細胞質中,而GOT大部分存在于線粒體內;肝細胞受損嚴重、導致線粒體被破壞時,可致血液中GPT明顯升高。SCHEPIS等[4]報道,限制組術后1、3個月終末期肝病模型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限制性擴張支架可能改善TIPS后短期肝功能受損。也有學者[5-7]認為限制性擴張支架會逐漸自膨脹,導致分流道直徑與完全擴張組趨于相同,限制性擴張支架與否對術后中遠期肝功能無明顯影響;本研究對照組術后3、7天GPT高于限制組,其余各時間點組間GPT、GOT、TBIL、ALB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支持上述觀點。
TIPS術中支架擴張直徑小,則術后HE發(fā)生率低[4]。SCHEPIS等[4]發(fā)現術后1年限制組(支架擴張至6~7 mm)HE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支架擴張至8~10 mm,27% vs 54%,P=0.02)。本研究限制組術后HE發(fā)生率高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GABA等[8]的結果相符。HSU等[9]報道,限制組(球囊擴張至8 mm)術后難治性HE發(fā)生率高于完全擴張組,但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7% vs 3%,P=0.12)。TIPS后前3個月是HE發(fā)作高峰期[10],而限制性擴張支架在術后6周時直徑已因自膨脹而顯著增加[6],故難以通過減少門靜脈分流降低HE。
WANG等[11]報道,以8 mm支架行TIPS,術后1、2年消化道再出血發(fā)生率低于10 mm支架(6.5% vs 10.1%、16.3% vs 17.1%),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本研究限制組術后即刻PPG高于對照組,但術后6個月及1、2年時消化道再出血累積發(fā)生率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提示TIPS中采用限制性擴張支架對術后中遠期消化道再出血無明顯影響。
本研究術后1、2、3年累積生存率組間差異亦無統計學意義。TREBICKA等[12]以10 mm覆膜支架行TIPS,發(fā)現限制組術后1個月生存率高于對照組(95% vs 84%,P=0.03),原因可能是限制性擴張支架于術后短期內限制了門靜脈過度分流,降低了肝衰竭風險,但隨時間推移逐漸自膨脹,故術后中遠期肝臟血流灌注組間無明顯差異。既往研究[13-16]顯示年齡、TBIL、Child-Pugh分級等是TIPS預后影響因素。本研究經COX單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發(fā)現年齡和TBIL是生存率的獨立影響因素,而術中是否限制性擴張支架對術后生存率無明顯影響。
綜上,限制性擴張支架可減少TIPS術后短期肝功能急劇受損,但對中遠期肝功能及預后無明顯影響。本研究為回顧性、非隨機、單中心研究,樣本量有限,有待進一步觀察。